第2章

埃里克没有回答。他知道,自己和维克多的道路已经分岔,而这场分歧将影响整个世界的未来。

1943年初,瑞典地震监测站记录到了一次异常的震波,震中位于波罗的海沿岸。地震仪的指针剧烈摆动,记录下的波形与自然地震截然不同。瑞典科学家们迅速展开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这次震波并非自然地震,而是一次人为的爆炸,其能量释放远超常规炸弹。“这可能是核爆炸,”瑞典地震学家卡尔·林德伯格(Carl Lindberg)在报告中写道,“德国人可能已经掌握了核技术。”这一消息迅速传到了同盟国情报部门的手中,引发了高度关注。

在瑞典,有一位名叫卡尔·安德森的矿产商人。表面上,他与轴心国保持着密切的商业合作,为德国提供重要的矿产资源,如铁矿石和稀有金属,这些资源对德国的军事工业至关重要。然而,实际上,卡尔内心深处倾向于同盟国,并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商业网络为同盟国提供关键情报。

卡尔通过自己在德国工业界的广泛联系人,得知德国在波罗的海沿岸进行了一次“特殊试验”。他利用商业往来的机会,秘密收集了相关情报,并确认这次试验是一次核爆炸。卡尔通过他在德国军工厂的高层联系人,获取了试验的详细数据和技术报告,这些信息显示德国在核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

“德国人确实在进行核试验,”卡尔在一份秘密报告中写道,“他们的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份报告通过地下网络传回了美国,成为同盟国确认德国核试验的关键证据。卡尔的情报不仅包括试验的具体地点和时间,还详细描述了德国科学家在核裂变反应堆设计和浓缩铀生产方面的进展。

美国情报部门在收到卡尔的情报后,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报告中的信息被迅速分析,并与之前获取的其他情报进行比对。最终,同盟国确认了德国核试验的真实性,并决定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加强对德国核设施的轰炸和派遣特工破坏德国的核研究项目。

卡尔·安德森的行动不仅为同盟国提供了宝贵的情报,也为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勇敢和智慧在战争结束后得到了同盟国的高度赞扬,尽管他的身份和行动在战争期间一直处于高度保密状态。

埃里克·斯特恩站在“普罗米修斯计划”实验室的窗前,望着远处的山脉,心中充满了自责。他认为,如果“普罗米修斯计划”能够更快推进,或许就能阻止德国的突破。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提出暂停研究,转而寻求外交途径结束战争。“我们不能让恐惧驱使我们的行动,”埃里克在会议上说道,“核武器的研发可能会带来无法想象的后果。我们必须慎重考虑,是否值得为此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他的提议遭到了维克多·莱恩的强烈反对。维克多站起身,冷冷地说道:“斯特恩博士,你的软弱会让我们的敌人占据上风。我们必须加快进度,否则德国人会用核武器摧毁我们。力量才是永恒的真理。”会议室内一片沉默。军方高官们交换了一个眼神,最终,项目负责人站了起来。“斯特恩博士,你的担忧我们理解,但战争的局势不容我们犹豫。我们必须尽快完成这项研究。”埃里克感到一阵无力。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改变这个决定。

在确认德国核试验的消息后,同盟国高层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美国总统、英国首相以及军方和科学界的代表齐聚一堂,讨论应对策略。会议在华盛顿特区的一间高度保密的会议室举行,墙上挂满了欧洲战场的地图和战略部署图,桌上散落着各种机密文件和情报报告。

“当务之急是扩大核生产,”一位军方高官说道,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只有拥有核武器,我们才能确保对德国的优势。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源、更多的科学家和更多的工厂来加快这一进程。”

“同时,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打击德国的核生产能力,”英国首相补充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否则,他们将很快赶上我们。我们必须找到他们的核设施,并采取果断行动摧毁它们。”

会议最终决定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扩大“普罗米修斯计划”的规模,加速核武器的研发和生产;另一方面,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摧毁德国的核设施。

“我们要想办法破坏德国人的核计划,”总统在会议结束时说道,他的声音充满了决心,“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确保同盟国在这场核竞赛中占据上风。”

会议结束后,军方立即开始行动。他们派遣了最精锐的特工和侦察机,深入德国腹地,寻找并确认核设施的具体位置。同时,科学家们被召集到秘密实验室,夜以继日地工作,以加快核武器的研发进程。工厂的生产线也被重新调整,优先生产核武器所需的材料和部件。

同盟国的这一系列行动,不仅是为了应对德国的核威胁,更是为了确保战争的最终胜利。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行动,都充满了紧迫感和使命感,因为所有人都明白,时间就是胜利的关键。

1944年中,挪威抵抗组织通过地下网络获取了一份关键情报:德国在挪威维莫克工厂的重水产量远低于预期,无法满足大当量核武器的生产需求。这一情报迅速传回了同盟国高层,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情报显示,由于挪威抵抗组织的多次破坏行动和同盟国的轰炸,维莫克工厂的生产能力受到了严重打击,重水产量大幅下降。

“如果这份情报属实,德国人可能无法在短期内制造出足以改变战局的核武器,”一位情报官员在报告中写道,“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进一步核实并采取相应行动。”

“根据现有的数据,德国人的重水产量确实不足以支持大规模核武器生产,”埃里克在分析会议上说道,他的语气冷静而理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警惕。他们可能已经找到了替代方案,或者正在秘密进行其他核研究项目。”

维克多则持不同意见,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紧迫感。“即使他们的重水产量不足,我们也不能冒险,”他说道,“我们必须摧毁他们的生产能力,以确保万无一失。任何疏忽都可能让德国人抓住机会,逆转战局。”

经过激烈的讨论,同盟国高层最终决定采取行动。美国第八航空队和英国轰炸机司令部接到了轰炸维莫克工厂的指令。轰炸行动被命名为“重水行动”,目标是彻底摧毁维莫克工厂的重水生产设施,切断德国核计划的命脉。

1945年初,美国第八航空队和英国轰炸机司令部联合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轰炸行动,目标是摧毁挪威维莫克工厂的重水生产设施。这次行动代号为“重水风暴”,旨在彻底切断德国核计划的关键资源供应。挪威抵抗组织成员在地面提供引导,试图提高轰炸的精准度。这些抵抗组织成员经过严格的训练,熟悉工厂周围的地形和德军的防御部署。

“我们会在目标附近点燃火焰,”一名抵抗组织成员在无线电中说道,他的声音透过静电干扰依然清晰,“工厂位于山谷中,周围有德军的防空火力。他们的高射炮和战斗机巡逻非常密集,任何失误都可能导致任务失败。”

轰炸机群在夜色的掩护下飞越北海,抵达挪威上空。然而,由于天气恶劣,云层厚重,能见度极低,加上德军防空火力的猛烈干扰,轰炸效果甚微。大部分炸弹偏离了目标,只有少数几枚击中了工厂的外围设施,未能对重水生产造成实质性破坏。飞行员们在恶劣的条件下尽力调整飞行路线和投弹角度,但依然难以精确命中目标。

在轰炸过程中,飞行员们偶然发现了一座为维莫克工厂提供动力的水电站。这座水电站位于山谷深处,隐藏在茂密的森林中,为工厂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水电站的存在此前并未被同盟国情报部门充分重视,但飞行员们意识到它的战略价值。

“那座水电站可能是关键目标,”领航的飞行中队长在行动后的行动报告中写道,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和紧迫感,“如果我们能摧毁它,工厂的生产将受到严重影响。没有电力,重水生产将陷入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