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棕石斑

文振华有些纳闷的看着杨帆,“小二,你动船头灯干什么?”

“你不懂,这是引鱼灯。”杨帆解释道。

文振华顿时就来了兴趣,“引鱼灯?这灯光还能引鱼?”

“嗯。”杨帆点点头,“这其中的道理很复杂,我解释不清楚,一会你看着就明白了。”

文振华也不再追问,只是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口中喃喃道:“原来是这样,难怪我看大家都喜欢晚上时候出海。”

在南华这边,渔民普遍都喜欢夜间出海。

除了浮游生物会在夜间上浮,不少海洋生物都会在夜间变得更加活跃这些客观因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夜晚的时候,渔民们不用像个无头苍蝇一般满大海的寻找渔获。

积年累月下来,渔民们早就发现很多鱼类都跟飞蛾蚊蝇一样,具有很强的趋光性。

夜晚时大海漆黑一片,这时候只需将船静静停在海面上,然后往船身上悬挂一盏煤油灯,那些具有趋光性的鱼类就会像飞蛾扑火一样朝着灯光游过来。

文振华坐下,从口袋里摸出半包琼花,他递给一根给杨帆,“那我们要这样子等多久才会有鱼来?”

“不抽,我嗓子痛。”杨帆指了指自己嗓子,然后道:“这谁能说的清,就盯着这水下面,看什么时候有鱼来了,就什么时候撒网呗。”

引鱼灯是肯定有效果的,但是具体会不会有鱼过来,那得看这片海域附近的鱼多不多,离得远不远。

彼时1999年,海洋内的渔业资源是真的丰富。

文振华刚把烟点燃,都没抽上一口,他就嚯一下站起身,激动喊道:“小二,你看,有鱼过来了。”

杨帆也看见了,透过漆黑的海面,他隐隐看到水底下有一只足球大小的鱿鱼在缓缓游动。

“鱿鱼而已,不值什么钱的,再等等看吧。“杨帆随意道。

在海边上鱿鱼是最不值钱的海洋生物了,比锥螺还不值钱。

至少那些有养鸡鸭的人家偶尔还会捞点锥螺回去喂家禽。

这鱿鱼就真的是垃圾一样的存在了,把它丢在沙滩上烂了都没人捡。

文振华却不听,他站起身抄起一边的渔网,“不管怎么说先开个张再说,而且我妹就爱吃我烧的鱿鱼,你先等我把这鱿鱼捞上来。”

杨帆朝船板上仰躺下去,脑袋枕着双手,翘着二郎腿道:“你还怕一会没鱿鱼么,这玩意海里到处都是,而且鱿鱼对光线特别敏感,只要海面上晚上有一点灯光,就会大群的聚集在灯源附近。”

文振华正准备回应,可突然间他有些不可置信的瞪圆了双眼,紧接着呼吸就变得急促起来。

“小二,你快起身。”文振华压低了声音,夹着喉咙喊道。

“咋了?”

“嘘,小声点,船底下来了一条石斑鱼。”

“什么?”

杨帆霍然起身,然后顺着文振华手指的方向往水底下仔细看去。

果不其然,就在离船舷不到半米的地方,有一条灰棕色,全身布满瞳孔一样黑色斑点的海鱼。

“原来是条白目仔。”杨帆略微失望,石斑鱼的品种很多,其中不乏一些很值钱的珍稀品种。

但这白目仔就很一般了,它的全名叫做棕斑石斑鱼,又叫珊瑚斑,是一种分布范围很广,数量很多的石斑鱼种类,也是所有石斑鱼中对光线最为敏感的。

不过也很不错了,今天晚上没白出来。

在杨帆重生前那会棕石斑已经不值钱了。

彼时海洋捕捞业发达,加上棕斑石斑鱼的人工养殖技术成熟,棕斑石斑鱼的批发价才十几二十块钱一斤。

但是在千禧年左右,海洋捕捞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都远没后世发达,渔民要捞到石斑鱼是很困难的。

养殖技术更还完全停留在实验室里。

所以在这一时期,只要是石斑鱼就都属于高端鱼类。

1999年,最便宜的石斑鱼都能卖到每斤八十块钱以上。

这棕斑石斑鱼在石斑鱼中算是普通的了,但放海产品里面却算是高端的了,哪怕收购价也至少在每斤八十块钱以上。

杨帆伸手去拿文振华手上的渔网,“把渔网给我,这一网我来撒。”

文振华也不跟杨帆争撒网权,他不知道杨帆网撒得怎么样,但他自己撒网的本事确实很一般。

听到杨帆说要渔网,文振华立马将渔网递了过去,“给你。”

杨帆攥紧渔网绳,胳膊抡成半圆将渔网举过头顶,然后手腕猛的一抖。

顿时渔网就在半空中散开成碟状,好像天罗地网般罩向水面。

“砰!”

水花轰然炸开。

“网到了没有?”文振华赶紧问道。

“网到了。”杨帆只觉得手上面传来一股大力,就好像水下面有人在跟他拔河一样。

他连忙双手一块使劲,拽着网绳将渔网捞了上来。

虽然这一网杨帆是单冲着那条石斑鱼去的,但是渔网里却不仅只有那条石斑鱼。

一条半米左右的棕点石斑鱼,一条有足球大小的鱿鱼,还有三条尺许长的银白色沙丁鱼,一条脑袋扁平,长得好像一把斧头的码头鱼,这就是这一网的全部收获。

除了那条鱿鱼好像死了一样,有气无力的趴在甲板上,剩余的渔获都在船板上活蹦乱跳。

文振华目光瞬间就锁定在了那条棕石斑上,他一个箭步就冲了上去,兴奋得手舞足蹈,“网到了,真网到了,卧槽,这条石斑鱼起码五六斤,小二,我们赚翻了。”

杨帆也是赶紧掀开船上的一块木板,“快,快,赶紧把它放水舱里面,这鱼要是死了,可就不值钱了。”

这块木板底下是一个铁丝笼,海水透过铁丝钻进笼里,形成一个简易的活水舱。

很多渔船上都会有这么个东西,它不仅能够方便渔民保存捞到的珍稀渔获,还能让渔民随时观察到船底的情况,观察是否有鱼群靠近,判断鱼的种类,大小跟数量等。

文振华完全不顾这条棕石斑上滑溜溜的黏液跟鱼腥味,抱起这条鱼就往水舱里丢。

他嘴里还念叨着,“赚翻了,赚大发了,小二,明天中午你起得来的话,上我家来吃饭,分配方式是我们提前说好的,但捞到这条鱼全是你的功劳,我也不赚你便宜,明天我杀只鸡炖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