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明朝版无间道

陆澜本以为,陆家与李家解除婚约,正式决裂,必会得到朱元璋的赞许,岂料,朱元璋的反应,与他心中所想,截然不同。

朱元璋竟反对他解除婚约,为何?

朱元璋直视着陆澜,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此人才气过人,精通阴阳术数,那又如何?

咱老朱可是从混战中冲出一条血路的,论斗争计谋,咱怕过谁?

他缓缓问道:“李家之事,你所知几何?”

陆澜一愣,怎朱元璋突然问起这个?莫非要对李家下手?

时间不对啊。

他沉吟片刻,坦然道:“以权谋私、操控盐市、兼并土地、宝钞套利等。”

朱元璋摇摇头:“天下豪强大族,皆是如此。”

陆澜道:“陆家已洗心革面,不再干此等事,改以生产作坊为主。”

他趁机向其表明陆家的转变,以其留下好的印象。

果然,朱元璋赞道:“甚好!”

继而,他满脸郑重,道:“韩国公乃大明首任丞相,虽已回乡安享晚年,然影响力依然很大。

朕担心韩国公为人利用,会做出对朝政不利之举,欲让你以其孙女婿的身份,秘密监视其行为,及时上奏,如何?”

这便是他方才脑海中冒出的绝妙主意。

陆澜所说李家那些违法举措,乃普遍现象,朝廷已大力整顿,仍屡禁不止。

以李善长的老谋深算,必有后招,彻查这些举措,定不能对李家定罪。

他派出锦衣卫监视李家,甚至威迫利诱,策反了一些与李家关系密切的官员,以搜集李家的消息。

但这些人都不能接触到李家的核心信息。

陆澜是李善长孙女婿,这个身份可进入李家的核心。

他想通过陆澜,探知李善长的秘密,然后一击致命。

陆澜惊愕不已。

朱元璋竟然要他做卧底?

整一出明朝版无间道?

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

但是,卧底不好做!

也不知是不是受后世警匪片的深远影响,他总觉得,卧底太危险了,且两面不是人。

如果可以选择,谁愿意做卧底?

朱元璋看着满脸犹豫的陆澜,沉声道:“有何难处?”

陆澜迟疑道:“这个......”

他对自己做卧底之事,完全没有信心。

那是需要强大的心理能力和临场反应能力,且不容出错,自己可做到吗?

还有,朱元璋派他打入李家的核心,探听机密,表明已对李善长动了杀心。

他想起史书记载,李善长的必死原因:

其一,功高震主。

李善长乃淮西集团的首脑,明朝立国后,淮西集团尾大不掉,严重威胁皇权。

这些人,桀骜不驯,跟随着朱元璋造反起家,若有机可乘,也许会再次高举反旗。

其二,政治清洗的延续。

朱元璋秉承重典治国、除恶务尽的理念,既然从胡惟庸案开启了政治清洗,当然要坚持执行。

其三,为继承人铺路。

这些开国功勋,都是难以驾驭的骄兵悍将,太子为人宽仁,恐怕无法掌控。

其四,皇权绝对化的需要。

李善长的门生故旧渗透到朝廷及地方每个角落,是当时极有影响力的政治势力,若不铲除,皇权的绝对地位何在?

其五,经济和社会矛盾的转移。

元末战乱,导致人口锐减,明朝立国初期,全国仅余约六千万人。

朝廷推行“屯田制”,强制军民垦荒,虽可恢复生产,却加重底层民众的负担,且阶层固化与户籍枷锁,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以李善长为首的功勋,长年巧取豪夺,民愤极大,铲除这些功勋,将其财产充公,可缓解朝廷的经济压力,还可缓解社会矛盾。

由此看来,朱元璋对李善长动手,是迟早之事,就看从哪里找突破口而已。

朱元璋看着苦苦思量的陆澜,眼里闪过一丝寒意,冷声道:“抗旨不遵?”

陆澜心里“咯噔”一下,朱元璋已决意让他去做卧底,此事没有商量的余地。

就如此轻易答应?

凡事可讨价还价吧?

突然,他灵光一闪。

遂大声道:“臣遵旨!”

见朱元璋的脸色有所缓和,他接着说道:“只是,臣要取得韩国公的信任,必须让陆家与李家的关系密切。如此一来,将来若李家犯事,岂不牵连陆家?”

他来京师的目的,就是要破局,化解陆家将来的灭族大祸。

如今,机会来了。

他要把握着这个契机,将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解除!

朱元璋道:“你是朕派往李家探听消息的,陆家与李家交好,也是为完成使命的手段,即便将来李家犯事,陆家自可免受牵连。”

他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陆澜有此担心,也是情理之中。

果不其然,陆澜听到了最想听的话!

他心头狂喜,脸上都掩饰不住笑意。

不必到时让太子劝谏了,陆家的危机,自此解除!

卧底?

去做卧底又何妨?

探听李家消息,可换来陆家的安全,如此条件,不做才怪!

好,自己奉旨卧底,就是大明第一卧底!

冷静,冷静!

事情哪有如此顺利?

朱元璋的话,你都敢相信?

历史上,此人以嗜杀和善变而著称。

立国之初,他大封功臣,亲赐三十四张免死铁券,后来又追赐蓝玉和何真各一张,共计三十六张。

但这免死铁券,有用吗?

李善长、冯胜、蓝玉、朱亮祖、周德兴、邓愈之子邓镇等开国功臣,大多都死在他屠刀之下。

三十六家,仅仅两家得以善终。

此人翻脸不认人的例子,数不胜数。

不行,要想办法让朱元璋不能反悔才是。

让其立字为据?

不可能!

皇帝一言九鼎,让他立字为据,这个要求,他必不接受。

自己不必自取其辱。

找一个人证明此事?

他心中一动,便说道:“谢陛下!只是......”

朱元璋见他欲言又止,不耐烦道:“但说无妨。”

“太子、曹国公等人,皆知臣欲与李家决裂,若突然见到臣与李家密切往来,恐会横加指责和阻扰,不利于臣完成陛下的计划。”

“此有何难?”朱元璋叫道,“来人,唤太子觐见。”

陆澜的嘴角,弯起一抹笑容。

朱元璋不可信,但太子可信,此举将太子牵扯进来,将来就是有力的证人!

很快,朱标便来到雅间。

朱元璋道出让陆澜探听李家信息的计划,以及陆澜的顾虑。

朱标道:“父皇放心,儿臣必会暗中嘱咐常升等人,不会阻扰陆指挥使的计划,并会全力协助。”

他赞成这个计划,毕竟,淮西集团也给了他很多掣肘,若陆澜可打探到有用的信息,可及时出手,让其有所收敛。

陆澜见目的已达到,便强忍着内心的激动,大声说道:“谢陛下,谢太子!臣定会鞠躬尽瘁,倾尽全力办妥此事!”

朱元璋点点头,对太子道:“标儿,你认为授陆澜何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