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 讲好中国故事 共画网络同心圆第四届广西网络文学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 第四届广西网络文学大赛获奖作品选(2018)
- 广西网络文学大赛组委会编
- 3231字
- 2025-04-28 17:28:40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踏着新春的旋律,我们迎来了第四届广西网络文学大赛颁奖仪式,也将开启第五届广西网络文学大赛的征程。由自治区党委网信办、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广西网络文化协会、广西作家协会、广西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麦林文学网承办的第四届广西网络文学大赛自2018年2月2日开幕,至2018年12月31日结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大赛秉承敬畏、严谨、客观的态度,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选出48部获奖作品,其中小说组、散文组、诗歌组各16部。
四载春华秋实,感念不辍之心。广西网络文学大赛始终坚守初心,不断开拓创新。为继续助力网络文学繁荣发展,第五届广西网络文学大赛于2019年3月28日正式启动,大赛将从新高度、新要求、新气象中再起航,用更多有道德、有温度、有力量的作品回馈时代、回馈大众。
突出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2019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文艺创作要“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寄予了殷切期望、提出了严格要求,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包括网络文艺指明了方向,也为继续举办好广西网络文学大赛提供了遵循。大赛始终突出优秀作品示范作用,努力打造表达中国精神、体现中国价值、展示中国力量、弘扬中国文化的平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推出了一批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以及弘扬主旋律的作品,不断发挥大赛在网络文学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和引领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同时大赛紧跟时代潮流,适应网络文学的传播规律,积极引导参赛者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创作出主旋律更鲜明、正能量更强劲的作品,为广大网络文学爱好者提供了更多优质内容,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大范围地用正能量感染和影响人民群众,让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引领时代风尚,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和富有生气,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突出原创,特色鲜明
走过20多个春秋的网络文学风华正茂,成为中国文学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5年以来,我们举办了四届广西网络文学大赛,与前三届大赛相比,本届大赛参赛作品有以下特点:
原创性强,内容质量高。部分参赛者大胆探索,锐意进取,追求创新,在内容、风格上有特色,力求创作出富有个性、创造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优秀作品。他们从自身的境遇、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大自然的规律出发,找寻原创的内外驱动力,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思考。部分作品以小见大,或反映不同社会群体的生存状态,或书写乡土与亲情,或向往美好的大自然,同时巧妙地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反复渲染、深化作品的内涵,叙事内敛又蕴含力道。例如,散文组一等奖作品《故乡的菌》通过展示山脉、森林、云雾、河流、兽类、菌类等带有云南地理标识的元素,讲述了故乡的山民食菌、捡菌的趣事,呈现出一幅生动的云南山水人文画卷。诗歌组一等奖作品《大风骤起(组诗)》通过对木头、雪花、雨水、大风等普通事物引发的思考,体现诗人对万物的感知,诗歌多变的文风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网络文学特征明显。与往届相比,部分作品题材更加新颖,想象力更加丰富,表达方式更加年轻化和网络化,以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满足网民的阅读需求。本届参赛者除了自由创作者、网络文学网站签约作者和文联作协成员,还吸引了大量的高校文学爱好者参赛,为大赛作品注入了新文风、新思路,促进了传统文学与互联网文化的交融。例如,小说组三等奖作品《倒颠之城》以科幻故事的形式揭示了破坏地球环境带来的恶果,通过主人公的曲折经历,体现了遏制人类的贪欲、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小说组优秀奖作品《王妃不知曲中人》是一部穿越题材的小说,通过描绘从21世纪穿越回古代的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展示人性的真善美终究会战胜假丑恶。
现实主义特性突出。部分作品能紧跟新时代网络文学创作的潮流,关注社会现实,聚焦家庭、故乡等元素,凸显了人文关怀、亲情爱情故乡情、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相互扶持的朴素品质等,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情节精彩,张弛有度,现实意义深远。如诗歌组二等奖作品《医者物语:生死来回(组诗)》以简练用词,形象叙述医者大爱,将医生在工作中的生死博弈通过物化的形式体现,讴歌了医者仁心的美德;《饥馑年代的爱情(组诗)》以抒怀的方式表现了家乡的人事和景物,真切地表达出了作者对父辈爱情的思考。散文组二等奖作品《废品垛下的蟋蟀》通过讲述打工者的妻子即使生活艰难也不忘照顾两只蟋蟀的故事,展现了她勤劳质朴、温婉善良的优秀品格。也有其他作品关注了生态环保、心理健康、都市爱情、乡村留守儿童、乡村支教教师等现实主义问题,引人深思。
历史题材丰富。本届大赛涌现出一批展现抗日英雄形象、反映中国古代史的参赛作品,作者通过历史题材,向读者呈现了不同年代的生活风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古照今,可以明得失。例如,小说组一等奖作品《厨子出山》以一个农村厨子两次出山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主人公与三个儿子热血抗日的故事,塑造了一批在民族危难面前勇于抗争的中华儿女的英勇形象;小说组二等奖作品《火石》讲述了人民群众英勇抗日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小说组二等奖作品《鸣镝英雄传》以居住在漓江流域的王氏家族四代人的悲欢离合和军民抗日为脉络展开叙述,书写了广西军民不畏强敌,在漓江两岸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感人事迹;小说组优秀奖作品《千里江山》描写的是南唐中主李璟一朝风云诡谲的政治斗争以及其情感纠葛,作品结构宏伟严谨,情节跌宕起伏,描写真实细腻,营构出一系列韵味浓郁的意象。
突出导向,严把审核关
网络文学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网络出版的重要类型,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是第一位的要求。大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切实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以优秀作品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持续通过优秀作品示范作用,引导大赛参赛者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激励参赛者多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深受群众喜爱的原创网络文学精品力作。
当然,正确的导向管理也离不开严格的稿件评审机制。在自治区党委网信办、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与帮助下,大赛形成了严谨的稿件评审机制,将评审工作分为初评、复评和终评三个阶段。在初评阶段,大赛组委会编辑组利用网站技术程序过滤稿件敏感内容,并且人工审核全文,在核实作品内容为原创后,从参赛作品的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反复讨论,经过三审后评选出初评作品;在复评阶段,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根据作品质量综合评审,确定入围终评的作品;在终评阶段,由大赛评委对作品进行评审,再综合麦林文学网上读者和评委的打分后,最终大赛评委根据作品的文学性、科学性、思想性和知识性,评选出本届大赛的获奖作品。
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广西网络文学大赛更要勇于担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责以及文化强国、文化兴国的使命,肩负起培育新一代网络文学创作人才的责任,响应时代号召,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佳作,助力广西网络文学再登新高度,彰显广西文化创造的活力与魅力,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而努力奋斗。
广西网络文学大赛组委会
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