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户贴改革之争

大楚王朝,平县,霜降。

寅时的梆子刚敲过三响,户计房的窗纸已透出昏黄光晕。林小满呵着白气推开木门,指尖在门框的冰凌上划过一道水痕。北风卷着碎雪粒子扑进屋内,将案头叠放的黄纸吹得簌簌作响——这是她熬了三个通宵裁制的农户户贴,边角用桑皮纸浆特意加厚,能抵得住十年虫蛀。

“好俊的装帧手艺。“沈砚之的声音混着松木香从身后传来。他抱着新劈的柴薪立在廊下,月白棉袍肩头落满雪霰,“这黄纸染得匀净,倒像是把秋收的麦浪拓印上去了。“

小满转身时,发梢的雪珠正巧落在他怀中的柴堆上。三个月前暴雨冲垮纸坊时,也是这般猝不及防的相遇。“沈公子谬赞,不过是拿姜黄混了明矾。“她将冻僵的手缩进兔毛护腕——那是兄长猎了整冬野兔才攒下的皮毛,“只是这红纸总染不出正色......“

话音未落,廊柱后传来声冷笑。老书吏王忠拄着雕花算盘踱来,旱烟袋在青砖上磕出点点火星:“黄毛丫头懂什么染色?当年老夫在州府造官纸,那朱砂要研磨百日......“

“王书吏晨安。“沈砚之突然横跨半步,柴堆恰到好处挡住老者的去路,“听闻昨夜西厢房的火盆走了水?“

趁着二人周旋,小满迅速将五色样本藏进袖袋。指尖触到红纸边缘的齿痕——这是她偷用母亲绣花用的剪子裁的,为此还挨了顿数落。

辰时的衙鼓擂响时,公堂的火盆已烧得噼啪作响。县令李大人端坐明镜高悬匾下,指尖抚过五色户贴样本,突然重重拍案:“林户计可知,私改户贴形同篡改黄册?“

堂下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小满的兔毛护腕被冷汗浸湿,仍挺直脊梁道:“回大人,五色分籍只为便民。去岁核税时,张铁匠因匠户商户混记多缴三钱银,王寡妇为查亡夫田产翻烂三本户贴......“

“放肆!“王忠的雕花算盘突然横扫案几,十五枚翡翠珠撞出刺耳锐响,“黄口小儿也敢妄议祖制!“他枯枝般的手指戳向小满鼻尖,“商户匠户混记乃高祖皇帝钦定,你这五色妖法,莫不是效仿前朝妖女......“

“王书吏慎言。“沈砚之忽然从文书中抬头,眉间朱砂痣在火光中殷红如血,“前日核验旧档,发现您经手的永昌三年户贴,漏记商户二十七户。“他展开泛黄簿册,某页夹着的银杏叶书签飘然落地,“恰巧都是城南绸缎庄。“

满堂哗然中,小满瞥见县令抚须的手顿了顿。她趁机展开五色样本:“黄纸记农户,田亩赋役列于左侧;红纸录商户,市税货值标在右栏。“指尖划过蓝纸边缘的蓍草纹,“匠户贴用靛蓝,是为与官服同色,显朝廷重工之意。“

退堂后,小满抱着五色户贴样本走进户计房,看见沈砚之正在整理旧账,月白长衫的袖口沾着黄纸碎屑:“别在意王书吏的话,他十年前就反对用桑皮纸做账册。“

“我打算用三个月时间,“小满摸着红纸商户贴的边缘,“把近五年的旧账按颜色分类,让大家看看成效。“

霜降后的清晨,户计房的木门总是第一个打开。小满戴着母亲新做的棉手套,将泛黄的户贴按颜色分类,黄纸贴在左架,红纸贴在中架,蓝纸贴在右架。沈砚之悄悄送来自制的木标签,上面用小楷写着“农户““商户““匠户“,每个标签旁都画着对应的颜色小方块。

“小娘子,这是新到的蜀锦纸。“沈砚之的声音带着晨露的清冽,“红色比往年的更鲜亮,像你画的小太阳。“

小满抬头,看见他耳尖的红色藏在棉帽里,忽然想起北坡遇险时他后背的血痕。她接过蜀锦纸,指尖划过上面的暗纹——竟是小小的算珠图案,与她绣在袖口的蓍草纹相得益彰。

三个月后的冬至,户计房的五色档案架在晨光中闪闪发亮。小满跪在地上调整最后一个标签,忽然听见廊下传来脚步声,抬头看见县令李大人正站在门口,目光扫过整齐的五色架。

“这是......“李大人的手指划过蓝色匠户贴,“按户籍分类?“

小满慌忙起身,棉手套上还沾着浆糊:“回大人,黄纸记农户,红纸记商户,蓝纸记匠户,不同颜色对应不同赋税条目,查阅时一目了然。“

李大人的目光落在架上的标签,看见每个条目旁都画着小太阳或云朵——那是她和沈砚之的核对符号。他忽然轻笑:“林户计这法子,比我当年在州府见的五色户贴还要周全。“

王忠的咳嗽声突然响起,旱烟袋在腰间晃荡:“大人,这坏了祖宗......“

“祖宗规矩是为了便民,“李大人打断他,“如今百姓来查户贴,不用再翻半架账册,这才是好规矩。“他转身对小满说:“明日起,全州府推广你的五色户贴法。“

满室寂然中,李县令忽然抚掌大笑。他拈起张黄纸户贴对着窗棂,阳光将纸面映得通透:“这纸浆里掺了碎麻?“

“是民女家的旧渔网。“小满垂首,“父亲说横竖破得不能用了......“

“破网织新纸,好!“县令突然击节,“明日着人采买茜草、赭石,在全县推广五色户贴!“他转身时,官袍带起的风扑灭了王忠的旱烟袋。

当夜,小满在油灯下勾描新的索引图。沈砚之默默推开门,怀中抱着个鎏金手炉:“赵掌柜送的,说是贺礼。“炉身赫然刻着五色云纹,与他袖口的蓍草绣纹严丝合缝。

这一晚,小满在公文包上绣下新的图案:五色户贴、木标签、算珠暗纹。她知道,今日的认可,是三个月来每日提前一个时辰的成果,是沈砚之悄悄准备蜀锦纸的默契,是母亲连夜缝制棉手套的温暖。

户计房的油灯在冬夜里明明灭灭,沈砚之对着五色档案架轻笑,指尖划过她绣在袖口的蓍草纹。他忽然想起公堂之上,小满攥紧户贴样本的模样——那个在保守派反对声中依然坚持的身影,比任何算珠都更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