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初学术流变与桐城派学术正统地位的确立

清王朝视程朱“道统”为维护其“治统”的重要手段,故理学自然也就处于清代官方主流学术的地位。桐城派始祖方苞标榜“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介韩、欧之间”的行身祈向,[1]不仅表明了自己文章家的身份与学术选择,也表明了自己的政治态度与选择。作为古文家的方苞对宋学“义理”的选择不仅将古文与宋学紧密地联系起来,也使桐城派具有了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的强烈色彩。由于桐城派古文事关清王朝的“道统”与“治统”,故桐城派在开派之初就在学界树立起“必不可犯”的正统地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