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宁国府后继之人
- 红楼霸业:辽东阵斩奴儿哈赤开始
- 如果说丶
- 4285字
- 2025-04-28 01:30:31
“上皇,圣上。肃毅侯年少俊才,忠贞体国,智略无双。这般少年郎君实乃苍天赐予圣上的霍骠骑,若说他尚无资格承袭宁国府,只怕世间再无他人!”
“况且宁国府乃是大乾开基之时,太祖御笔亲封。更有‘嗣裔绵延承厚泽,至今黔首仰宁荣’之赞誉。倘若教那纨绔子弟承继宁国府爵位,恐有伤朝廷体面啊!”
“如今肃毅侯威震三军,立下盖世奇功。昔日那贾母史太君更是力主让他承继入嗣宁国府嫡脉,如今我看可顺水推舟,让他承袭宁国府,方是名正言顺之选。”
“老臣遍观贾氏族人,无人能及肃毅侯!”
沈丞言辞间尽显“公正无私”,仿佛全然是为宁国府、为朝廷考量。
可太上皇与雍和帝皆心如明镜,这分明是在给贾家设局!
如今雍和帝金口玉言封贾珏为三等侯爵,还道贾珏是他的霍骠骑。
这便足以表明贾珏身份今非昔比,已然入了雍和帝的眼。
沈丞身为中元派系之首,岂会坐视不管。
公然打压显然不可,没见太上皇与雍和帝皆目光灼灼,欲趁势而为么?!
故而只能捧!
把贾珏捧得高高的,方能让他摔得重重的!
沈丞虽说不在意被人指责恃强凌弱,可实际上也不太乐意出头露面,毕竟传出去名声不好听。
然而没辙!
元平一脉远无开国一脉齐心,不少人正盼着他垮台呢!
他务必时刻稳固自身权势,在每一个关键节点挺身而出。
当下便是如此!
贾珏如今已然与往昔的贾代善相仿,骁勇善战,且是智勇兼备之辈。
贾家,断断不能再出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了!
把贾珏调回京承袭宁国府,不仅能让他失去在边关继续建功立业的契机,还能凭借后续一连串谋划让皇室再度打压贾家!
一个荣府庶子的肃毅侯,且与贾珍贾蓉父子,甚至是王家有嫌隙的肃毅侯,或许能得到皇帝重用。
可要是接掌了宁国府,承继了宁国府一脉福泽,能征善战又颇具贾代善风范的肃毅侯呢?!
皇室会任由此人继续崛起,像贾代善一般在军中威望无两吗?
这便是沈丞,向来都是诛心之举!
不过开国一脉这边也并非没有智识之士,在殿中一片寂静之时,史鼐跨步而出,满脸愤懑,瞧上去恼怒至极。
“上皇,圣上,臣倒觉得靖国公这话大错特错!正因为肃毅侯年纪尚幼,才难以胜任宁国府这般重任。”
“况且肃毅侯无论如何也是那一等神威将军贾赦之子,生父健在,若是就此过继到宁国府,岂不荒唐?”
“其次,肃毅侯既有这般骁勇善战之姿,又心怀赤诚、忠君爱国,这般良将理应在边关为陛下披荆斩棘、拓土开疆,铸就千秋伟业!”
“有人满心惶恐,生怕手中权势旁落,在此明里夸赞、暗里贬损,实在是卑劣至极!恳请上皇与陛下明察秋毫,切莫被小人的离间之计所蒙蔽!”
还不待元平一脉那边出言反驳,那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的谢鲸也站了出来,大声禀道:
“上皇,陛下,这靖国公分明就是在挑拨是非呢!万万不可轻信于他!”
王子腾、史鼐史鼎兄弟以及谢鲸、牛继宗等人,皆是开国一脉中头脑清醒之辈。
特别是如今领军出征的牛继宗,瞧着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实则心思缜密、粗中有细。
如果是牛继宗听闻此言,以他的性子,怕是要直接出言不逊,直言“老匹夫”了。
他如今可是正儿八经的一等伯,虽说只是一等伯,可先前奉命出征的京营之中的三千营,如今就在他麾下掌管。
他们几人起初并不愿贾珏太过张扬,当年贾代善带头削弱开国一脉军权,其中缘由他们皆心知肚明。
可如今贾珏又立大功,直接晋封为侯爷!
这情形已无法再压制,只能顺势抬举了。
但如何抬举,却也得讲究策略方法!
倘若贾珏继承了宁国府,开国一脉这边不仅少了一位侯爷,还极有可能招来他人算计,被皇室猜忌。
若是独立开府,虽说贾珏受关注的程度不会降低,却能免去诸多麻烦。
最为关键的是,他们需要贾珏充当一座桥梁,为新帝与开国一脉牵线搭桥。
毕竟当下开国一脉只能以太上皇旧臣的身份行事,根本不敢有其他非分之想。
就在元平一脉这边还想继续争辩之时,兵部尚书康怀眉头紧皱,沉声说道:
“行了!眼下并非争论这些琐事的时候!上皇,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应先商议出兵之事!边关那近百万大军,不仅要考量出击所耗费的粮草,还得揣摩蒙元的心思!”
“蒙元此次逼关虽未大规模攻城,但也绝不会眼睁睁看着满金被大乾所灭。所以与蒙元谈判势在必行,怎么谈、谈些什么,今日务必定夺!”
“再者便是那些满金余孽,譬如黄台吉,多尔衮,阿济格等皇族子弟之间,是否会争夺汗位而兄弟阋墙,又是否会稳住大局,相互勾结合兵一处?!这些皆需考量。”
“此刻真可谓分秒必争,臣只觉一日光阴恨不能掰作十日来用!却还在这朝堂之上,纠缠于这些蝇营狗苟之事,臣实在羞与这等人为伍!”
这一番话,说得满朝文武皆面露尴尬之色,不过倒也没人觉得意外。
这康浩出身低微世家,全凭自身雷霆手段一路攀升至此。
他为人最是刚直不阿,连太上皇与雍和帝都曾被他直言顶撞过。
不少人皆言,他实不该待在兵部,而应去都察院任职……
太上皇与雍和帝听闻此言,不约而同地垂下眼睑,看向康浩,那神情动作竟如出一辙。
雍和帝眼角余光瞥见太上皇微微颔首,便朗声道:
“朕已传口谕,着肃毅侯贾珏即刻率营返京,如有必要可让他自行决定是否过继贾敬名下。如若否决,也不碍他承袭宁国府爵位,肩负两府荣耀传承之重任。并委任其为京营节度使,统辖京师三大营!”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靖国公沈丞更是面色铁青,而开国一脉这边则是欢欣鼓舞!
雍和帝事先并未与太上皇通气,但他也料到,太上皇在来朝堂的路上,必有人将此处情形禀报于他。
既然太上皇已将贾家宁国府继承人的抉择之权交予他,方才又点头示意。
那便意味着太上皇有意向他倾斜权力,且似有扶持贾家之意?!
正好他也想借此机会,将自己身上的麻烦甩脱!
让贾珏执掌宁国府,担任京营节度使,身兼肃毅侯、宁国府两脉重任,既能彰显他对贾家的器重,又能安抚开国一脉!
他此举究竟有何深意?
便是开国勋贵那一脉!
此刻他分明是在向开国勋贵们表明自己的态度,好为日后将他们收归麾下埋下伏笔!
这也正是为何立下如此大功却仅封了个三等候的缘故,贾珏年纪尚幼,未来还有漫长的岁月。
倘若此刻便封他为一等侯,那无异于公然宣告众人,日后贾珏将不会再受重用。
毕竟自太上皇稳坐龙椅、开创盛世之后,大乾便再未册封过国公之爵。
无论是他还是太上皇,当下所能接受的最高爵位便是一等侯。
他需要贾珏充当桥梁纽带,是以日后自会给予贾珏一些实实在在的机会。
尤其是瞧见太上皇毫无异议之时,雍和帝心中愈发欣喜!
这表明太上皇并无反对之意!
当然,这一切皆有缘由,雍和帝心里也明白得很。
那便是太上皇也想在此次大反攻的壮举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此千载难逢的契机,即便无法将满金彻底覆灭,也能令其元气大损!
为大乾换来数十年的太平,这般功勋,就算是太上皇也难以免俗。
太上皇在位时虽开创过盛世,也有贾代善那般的战神为他镇守边疆、建立功勋。
但此次显然不同以往,满金此次损兵折将,甚至连敌酋汗王也被斩于马下!
倘若一切顺利,极有可能将满金彻底消灭!
这也正是雍和帝敢于让贾珏出任京营节度使的底气所在,虽说如今的京营节度使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
太上皇不等下面朝臣开口,径直说道:
“礼部、鸿胪寺,今日午时之前挑选出使团,即刻启程赶赴宁夏镇,尽快与蒙元展开和谈。要钱给钱,要物给物!唯有一个条件,绝不可出兵援助满金!谈成了便是大功一件,谈不成便不用回来了!”
他语气平淡,好似在谈论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然而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们却都不禁咽了咽口水,他们心里清楚,这场谈判基本上很难谈成。
蒙元与满金之间虽说也存在矛盾,但更多时候还是携手合作。
蒙元也不傻,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自然懂得。
他们难道会眼睁睁瞧着满金被大乾吞并吗?!
故而所谓的和谈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
雍和帝也并未缄口不言,紧接着吩咐道:
“户部速速从各地筹集粮草,兵部即刻遣人去各军镇传达朕的诏令,全军严阵以待,随时听候调遣出征!倘若鞑子余孽如多尔衮之辈有卷土重来之机,且可乘虚而入,不必等候诏令,可自行相机行事!”
“犁庭扫穴,绝其种类,也尚无不可!”
随着一道道诏令颁布下去,整个朝堂宛如一部精密运转的机器迅速行动起来。
谁都明白机遇已然降临!
首功虽被贾珏夺去,可后续的甜头也不少!
只要能巧妙运作,众人皆能从中获利!
恰在此时,一众监察御史突然接连呈递奏章。
那些往昔遭王子腾与贾母算计过的功勋权贵们。
皆打算把满腔愤懑倾泻到王子腾头上。
诸多权贵凭借自身关系网络纠集了大批人手。
而此刻,远在辽东的王子腾仍懵然未觉,利刃已然抵在了他的咽喉。
他还懵懂地幻想此次怎么着也能捞个爵位呢。
“陛下,臣要弹劾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此时,一位年轻的监察御史向前跨出一步,高声说道:“此次辽东战事,京营暴露出无数弊病,贪污腐败盛行,兵卒素质之低劣,实在叫人痛心疾首!!最终致使八万将士血洒疆场,恳请陛下严惩京营节度使。”
很快,又一位御史站了出来,随后是第三位、第四位……很快,数十位谏官御史纷纷弹劾王子腾。
雍和帝对王子腾这些年的行径早已失望至极。
特别是京营,在他接任节度使之前,京营好歹还留存几分战力。
可他上任之后,短短数年就将其搅得混乱不堪。
倘若不是贾珏在辽东大战中力挽狂澜,后金怎会如丧家之犬般退回巢穴?那时的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啊!!
“来人!派遣钦差前往辽东,把王子腾押送回京!”
为防夜长梦多、最终落得个被打脸的下场,雍和帝当机立断地说道。
他并未直接对王子腾作出惩处。
等下了朝,与太上皇通个气,再决定如何处置。
......
随着辽东大捷之讯在宫闱间流传。
有人雀跃,有人黯然。
雀跃者乃宁荣二府及劫后余生的世家子弟。
黯然者则为阵亡勋贵之家属,他们对贾母愈发怨怼丛生。
然因贾珏功勋卓著,众人只得敢怒不敢言。
若贸然对贾珏或荣国府发难,恐将招致灭顶之灾。
于是,众人纷纷将矛头指向王子腾,欲借其泄愤!
起初众人仅欲令言官御史参劾王子腾,令其难堪。
而今却打算直接施展手段,夺其京营节度使之位,为捐躯将士讨回公道!
......
荣国府内,东跨院之中。
贾琏步履匆匆地闯入。
“大老爷,天大的喜讯啊!“
贾琏推门而入贾赦书房时,见其衣衫凌乱,正与一新纳小妾亲昵。
贾琏忙不迭垂首。
心中暗啐:这老不羞,光天化日之下竟行此苟且之事!真是为老不尊,丢尽脸面!
“孽障东西,有啥事儿赶紧给老子讲!”
“再磨磨唧唧,信不信老子抽烂你屁股!”
贾赦在丫鬟们伺候着穿戴妥当后,满脸怒容地瞪着自己的儿子。
“大老爷,三弟又干出大动静啦!”
贾琏连忙开口。
“啥?珏哥儿又建奇功啦?!”
“没错,父亲,辽东那场大战大获全胜,三弟亲手斩了努尔哈赤还有他那俩嫡亲儿子。”
“而且夏公公讲啦,这次大胜三弟那可是出了大力气,是扭转战局的关键人物呐!!”
“赏赐都定好了,就等三弟回来领赏受封咯。”
贾琏满脸笑意地说道。
“封个啥官?”
贾赦心里琢磨着,自己儿子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怎么着也得封个侯爷吧。
“三等侯,还要在宁荣街上给三弟建一座国公规格的侯府呐!!”
贾琏赶忙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