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技艺泄密引风波,革新守旧起争端

入秋的汴京,街头巷尾弥漫着丝丝凉意,金黄的银杏叶簌簌飘落,给青石板路铺上了一层斑驳的地毯。瑞烛坊与锦绣阁内,新推出的蜀锦与宋锦融合产品依旧备受青睐,顾客们穿梭其间,对那些色彩绚丽、工艺精湛的织锦赞不绝口。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表象之下,一场危机正悄然降临。

一日清晨,林宇像往常一样来到瑞烛坊,准备开启新一天的工作。刚踏入店铺,就见老陈神色慌张,脚步踉跄地跑来,手中紧握着一封皱巴巴的信件。“公子,大事不好!”老陈声音颤抖,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眼神中满是惊恐与焦急。

林宇心中一紧,接过信件,迅速展开。随着目光在信纸上移动,他的脸色逐渐变得凝重,原本明亮的眼眸瞬间被阴霾笼罩。“苏姑娘,快过来!”林宇急切地呼喊。

苏瑶从里屋匆匆走出,看到林宇的神情,心中不禁一沉。“林公子,发生何事了?”苏瑶焦急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安。

林宇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缓缓说道:“苏姑娘,咱们引入水转大纺车,融合蜀锦与宋锦技艺的事情泄露了。蜀地一些传统织工得知后,极为愤慨,认为我们擅自更改传统,是对祖宗技艺的大不敬。”

苏瑶听闻,秀眉瞬间紧蹙,眼中满是惊讶与难以置信。“怎么会这样?我们一心为了传承和发展织锦技艺,从未想过要亵渎传统啊。”苏瑶的声音微微颤抖,既委屈又担忧,她深知传统织工们对技艺传承的执着与坚守,如今被误解,想要消除成见谈何容易。

与此同时,在蜀地的一家传统织坊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数十位织工围坐在一起,面色阴沉。为首的张老猛地一拍桌子,怒声吼道:“这简直是胡闹!水转大纺车虽能提高产量,可那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吗?他们这般随意更改,把我们蜀锦的颜面置于何地?”

“就是!咱们祖祖辈辈靠双手传承的技艺,怎能被这些新奇玩意儿取代?”一位年轻些的织工附和道,脸上带着愤愤不平。

“哼,他们为了赚钱,全然不顾祖宗规矩。”另一位老者皱着眉头,满脸不悦。

而在汴京的一处茶楼里,几个布庄老板也在议论纷纷。“听说了吗?瑞烛坊和锦绣阁搞的那水转大纺车,把蜀锦和宋锦混在一起,现在蜀地的织工都闹起来了。”胖老板一边说,一边摇头。

瘦老板撇了撇嘴,冷笑道:“我看他们就是瞎折腾,传统技艺就该本本分分地做,搞这些新花样,能有什么好结果?”

胖老板若有所思:“不过,他们的新品确实卖得不错,要是真能解决产量问题,说不定……”

“打住!咱们可不能坏了老祖宗的规矩,不然以后怎么面对列祖列宗。”瘦老板连忙打断胖老板的话。

林宇与苏瑶洞悉各方反应后,即刻决定召集汴京织工齐聚一堂,共商化解这场危机之策。会议室内,压抑的氛围如乌云蔽日,令人几近窒息。林宇缓缓起身,目光如炬,扫视众人,言辞恳切道:“诸位师傅,我深知各位对传统织锦技艺饱含深情。此番引入水转大纺车,融合蜀锦与宋锦之技,绝非有意破坏传统,实乃期望在留存精髓的前提下,让织锦技艺顺应时代浪潮,更好地传承发扬,绵延不绝。”

年长的李师傅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率先发言:“林公子,苏姑娘,我们知道你们一片好心,可这水转大纺车转得这么快,往后织出来的锦缎,价格必然比我们手工织的便宜。要是大家都去买这种机器织的锦缎,我们这些靠手艺吃饭的人,可怎么活啊?这机器一用,我们的手艺怕是要失传了。”他的声音带着几分颤抖,眼神中满是对生计的忧虑和对传统技艺的不舍。

性子急的张师傅也忍不住附和:“就是啊,咱们祖祖辈辈都是靠这双手吃饭,机器能有咱这双手织得精细?我看悬!”

苏瑶赶忙接过话茬,耐心解释道:“李师傅,张师傅,您二位放心。我们在融合过程中,一直严格把控质量,水转大纺车只是辅助工具,核心的编织技法和图案设计,我们都保留了传统的韵味。而且,经过多次试验,用它织出的锦缎不仅产量提高,质量也丝毫不输手工制品。”说着,她一边将几块用新方法织出的锦缎样品展示给众人看,一边继续道,“大家瞧瞧,这纹理、这色彩,可曾失了传统的味道?”

这时,平日里沉默寡言的王师傅微微颔首,低声喃喃道:“瞧着倒也像模像样,可当真能护住咱这手艺的根脉?”

“我觉得行!”一位年轻织工“噌”地站起身来,双目熠熠生辉,满是兴奋之色,高声说道,“林公子与苏姑娘的主意妙极了!时代更迭,咱们哪能一味死守老规矩。这水转大纺车,定能助力咱们织出更多绝美锦缎,将织锦技艺传扬四方,有何不妥?”他的话语中满是蓬勃朝气,对新鲜事物满怀憧憬。

然而,还是有部分织工持反对意见。“咱们祖祖辈辈都靠这手艺吃饭,身份也是因它而来。新技术一旦引入,这手艺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了,我们还能算什么呢?”一位老织工皱着眉头,眼神中满是焦虑,双手不自觉地在衣角上摩挲,仿佛这样就能抓住即将远去的传统。

正当众人各执一词、争论得不可开交之际,周伯风尘仆仆从蜀地赶来。他稳步踏入会议室,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抬手轻咳一声,朗声道:“诸位,此番我匆忙赶来,就是要把这事儿给大伙讲个明白。

林公子与苏瑶向我研习蜀锦技艺时,态度之诚恳,一心只为传承,我都看在眼里。他们提出融合技艺的想法,我也反复斟酌过。融合并非就是对传统的破坏,只要拿捏好分寸,反倒能给传统技艺添上新活力。我瞧了他们制作的融合产品,既有创新之处,蜀锦与宋锦的精髓也都得以保留。”

听了周伯的话,原本持反对意见的织工们,神色依旧凝重。一位年长的织工眉头紧蹙,忧心忡忡地开口:“周伯,话虽如此,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历经数百年,就怕一个不小心,在咱们这代人手里走了样,往后可怎么向先辈交代?”

另一位年轻些的织工也附和道:“是啊,创新虽好,可万一融合出了岔子,传统技艺失传,那罪过可就大了!”

面对织工们的担忧,林宇诚恳地说道:“各位师傅,大家的顾虑我都懂。但如果一直固步自封,传统技艺也难有未来。咱们可以成立专门的质量监督小组,每一批用新方法织出的锦缎,都严格检查,确保传统技艺的韵味丝毫不减。传承与创新并非水火不容,咱们一起想办法,定能找到平衡。”

一位中年织工若有所思,缓缓说道:“林公子这话在理,或许咱们可以先小规模试试,看看效果。”

一位性格直爽的年轻女织工连忙响应:“没错没错,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众人终于达成了初步共识。虽然对于革新与守旧的争论不会立刻消失,但大家都愿意朝着共同传承织锦技艺的目标努力。林宇和苏瑶看着达成和解的众人,心中充满了欣慰。苏瑶轻声对林宇说:“林公子,这次多亏了周伯,也多亏了大家愿意坐下来好好商量。只是,这泄密事件背后的真相还未查明,我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苏瑶的眼神中依旧带着一丝忧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隐隐不安。

林宇轻轻握住苏瑶的手,坚定地说:“苏姑娘,不管前方有多少困难,我们携手共进,一定能守护好非遗传承。至于泄密之事,我们也会查个水落石出。”林宇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信,仿佛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他们前行的脚步。

在未来的日子里,林宇和苏瑶将继续在革新与守旧的平衡中探索前行,他们知道,这条非遗传承之路充满挑战,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众人的支持,他们一定能让织锦技艺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也定能揭开那些隐藏在暗处的秘密。而他们在后续的探索中,又将遭遇怎样意想不到的阻碍?那些暗处的秘密,究竟又会如何改写织锦技艺传承的走向?读者们,不妨一同期待下一章,跟随主角们的脚步,深入这场扣人心弦的传承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