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非遗传承新篇,情比金坚同行

汴京的冬日,寒风凛冽,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刀刃,呼啸着席卷过大街小巷,吹得店铺的幌子烈烈作响。瑞烛坊与锦绣阁内却暖意融融,店内新推出的冬日主题非遗好物琳琅满目,引得不少顾客驻足观赏。瑞烛坊中,以冬日雪景为灵感雕琢的蜡烛散发着柔和暖光,烛身之上,梅花图案精雕细琢,栩栩如生,恰似将冬日盛景凝于烛间。锦绣阁里,宋锦裁制的冬衣款式别出心裁,绣着傲雪松柏,针法精巧细腻,每一针都倾注了匠人的深厚心血。

林宇和苏瑶站在瑞烛坊内,看着顾客们对新产品赞不绝口,心中满是欣慰。苏瑶轻轻靠在林宇身旁,眼中带着笑意,轻声说道:“林公子,你看,这次的冬日系列产品如此受欢迎,看来咱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林宇温柔地看着苏瑶,目光中满是赞赏,应道:“苏姑娘,这都多亏了你。若不是你对宋锦技艺把控得这般精湛,这些产品又怎能如此出彩?”

这时,一位年轻伙计神色匆匆地跑过来,声音中带着焦急:“公子,姑娘,大事不好!老陈刚刚传来消息,城中来了一群人,自称‘传统工艺正宗传人’,四处造谣,说咱们的产品不正宗,好多顾客都被他们给忽悠了!”

林宇闻言,眉头瞬间拧成了个结:“竟有这等事?这些人究竟是何来路?为何单单针对我们?”

苏瑶身旁的绣娘张嫂也忍不住开口:“姑娘,我在这行做了这么多年,却从未听闻过有这样一群人,此事背后,恐怕另有隐情。”

苏瑶秀眉紧蹙,美目流转间,陷入了沉思:“我在这行也算有些年头了,却从未听闻过有这样一群人,此事背后,恐怕另有隐情。”

为了弄清楚事情的缘由,林宇和苏瑶决定去会会这群人。他们来到了城中一处热闹的集市,只见一群人正围在一起,听一个身着黑袍的男子高声说着:“大家看看,如今市面上那些所谓的非遗产品,都是些不伦不类的东西。就说那瑞烛坊的蜡烛,用些花哨的雕刻就敢称非遗?”

人群中一个年轻人附和道:“就是,我上次买了一支,看着好看,结果烧起来烟大得很!”

黑袍男子接着说:“还有锦绣阁的丝绸,胡乱绣些图案,完全没有传统工艺的精髓。真正的传统工艺,可不是这般模样!”

一位大妈皱着眉插话:“可不是嘛,我孙女结婚,买的锦绣阁的丝绸喜服,那针法,跟我年轻时看到的差远了。”人群中有人高声问道:“那依你所言,真正的传统工艺该是怎样的?”

黑袍男子冷笑一声:“哼,真正的传统工艺,那可讲究得很。就拿这蜡烛来说,从选料、制蜡到雕刻,每一步都有严苛的规矩。他们那些蜡烛,能比吗?”

另一个围观者皱着眉头,疑惑道:“可我瞧着瑞烛坊的蜡烛挺好看的呀,也挺精致的。”

黑袍男子不屑地撇嘴:“好看有什么用?那都是徒有其表,完全不正宗!”

“小哥,话可不能这么讲。”张叔抢先一步,拱手说道,“咱们的蜡烛与丝绸,制作工艺都是祖上传下来的,每一步都丝毫不敢马虎。”

林宇紧接着朗声道:“正是!阁下一口咬定我们的产品不正宗,可有实打实的依据?我们的蜡烛与丝绸,皆是严守传统工艺精心制作,每一道工序都饱含匠人的心血与热忱。”

黑袍男子发出一声轻蔑的冷笑:“哼,你们不过是打着非遗的旗号谋利罢了。我乃传统工艺的正宗传人,王霸是也。自幼便随师傅研习各类传统手艺,其中真假,我岂会分辨不出?”

苏瑶上前一步,据理力争:“王公子,若您真是传统工艺的传人,就该知道传承并非一成不变,创新也是为了让传统工艺更好地适应时代,吸引更多人关注。我们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元素,正是为了让非遗文化发扬光大。”

“小伙子,创新不是坏事。老祖宗的东西是好,但也得让年轻人喜欢,不是?”一直沉默的李婶忍不住发声。

周围众人听了,不禁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赵老爷子颔首说道:“此女所言极是,传统工艺若固步自封,不顺应时代而变革,怕是难以为继,传承之路将愈发艰难。”

年轻的书生陈轩亦不住点头,深表赞同:“的确如此,瑞烛坊与锦绣阁所制之物,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融入了新颖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我甚是喜爱。”

王霸见众人并不完全认同他的说法,心中恼怒,正欲发作。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是德高望重的周老。

周老目光炯炯,看着王霸说道:“年轻人,莫要信口开河。我虽年事已高,但对传统工艺也略知一二。瑞烛坊和锦绣阁的产品,我都仔细看过,工艺精湛,创新得当,并无不妥之处。你若真有本事,不妨拿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评判评判。”

王霸闻言,脸色瞬间一僵,眼神闪躲,支吾道:“我……我的作品仍在雕琢,还未大功告成。”

老者听闻,眉头紧皱,冷哼一声,不悦道:“哼,自己拿不出像样的作品,却在此处诋毁他人,这般行径,实在有失体统!”

林宇和苏瑶见状,对老者行礼道:“多谢老丈为我们说话。不知老丈尊姓大名?”

老者微笑着说道:“老夫姓赵,名逸风,年轻时也钻研过传统工艺,对这些还算了解。”经此风波,林宇与苏瑶愈发清楚地意识到,非遗传承之路布满荆棘。前行的路上,不仅要抵挡竞争对手的恶意破坏,还要消除一些人对传统工艺传承方式的误解。

回到瑞烛坊,林宇便把老陈、小李,以及锦绣阁的几个伙计都叫到一起,围坐商讨应对之策。

老陈眉头紧皱,率先开口:“公子,姑娘,这事可不能就这么算了。咱们得想法子,让大家真正了解咱们的产品,明白非遗传承的意义。”

小李赶忙附和:“是啊,要不咱再办一场展示活动?这次重点展示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让大伙亲眼瞧瞧咱们是怎么传承的。”

这时,锦绣阁的一位伙计犹豫着说道:“可上次展示活动刚结束不久,再办一次,会不会让人觉得太频繁了?咱们是不是该换种方式?”

“我们也能写些文章,把传承故事讲给大伙听,在集市上发放,如何?”赵二挠挠头,犹豫地说道。

苏瑶眼睛一亮,拍手叫好:“赵二,这主意妙极了!要是能请几位真正的非遗传承人到现场讲解,大家对传统工艺的认识肯定更深刻。林公子,你觉得呢?”

林宇略作思索,缓缓开口:“苏姑娘所言极是。此外,我们可借助系统,研究当下社会宣传非遗传承的手段,借鉴一二,或许能事半功倍。”

钱三一脸疑惑,忍不住问道:“系统?那是何物?能帮上我们的忙?”

林宇耐心解释:“这系统汇聚了诸多知识与信息,能为我们提供不少思路。”

“当真如此神奇?”钱三仍半信半疑。

“钱三,林公子岂会诓你,不妨一试。”苏瑶笑着说道。

众人围坐,热烈讨论着展示活动的筹备方案。林宇指着手中的书卷,兴奋地说:“我从系统里查阅了大量现代非遗宣传资料,筛选出不少适合咱大宋的法子。比如,我们可以在现场设置多个展示区域,让百姓能亲身体验非遗的魅力。”

苏瑶点头赞同,补充道:“我这几日四处奔走,邀请非遗传承人。跟他们说明来意后,许多人都乐意支持。”

一旁的赵掌柜捋着胡须,提议道:“展示当日,可在瑞烛坊与锦绣阁前搭建高台,安排传承人现场演示制作流程,再配上详细讲解,定能吸引不少人。”

众人纷纷称是,当即分工行动。展示活动当日,瑞烛坊与锦绣阁前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现场划分了蜡烛制作区、丝绸编织区、剪纸区、木雕区等多个展示区域。每个区域内,非遗传承人专注地演示着制作流程,口中细致讲解着传统工艺的精妙之处与独特魅力,引得观者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林宇和苏瑶在现场忙碌着,热情地向观众介绍产品与工艺。这时,年轻姑娘张悦满是好奇地拉着苏瑶的手,率先开口:“苏姑娘,这宋锦编织工艺看着太复杂了,你们是怎么传承下来的呀?”一旁的老者李大爷也赶忙凑过来,眼神中满是感慨:“是啊,这老祖宗的手艺,能留到现在不容易。”

苏瑶嘴角上扬,微笑着耐心解释:“张姑娘,李大爷,宋锦传承历经无数代人。我们家族从小培养子女学这门手艺,每道工序都有严格标准。现在,我们也在不断创新,让宋锦更符合现代审美。”

林宇紧接着补充道:“对,就像这次展览,我们特意设计了一些融合现代元素的宋锦作品,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这门传统工艺。”

张悦听后若有所思,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怪不得这些宋锦制品这么好看,既有古韵又很时尚。”

李五见状,赶忙挤了过来,附和道:“苏姑娘说得对!就拿蜡烛制作来说,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咱可不能丢,还得想法子让它更出彩。”

周六在一旁忙不迭地点头:“没错没错,这次活动就是个好机会,让大家都见识见识老祖宗的宝贝。”

在蜡烛制作区,一位老者站在那儿,目不转睛地看着李师傅制烛,忍不住赞叹:“李师傅,您这手艺真是绝了!这蜡烛一看就不一般。”

李师傅笑着摆摆手,一脸谦虚地说:“老丈过奖了。制作蜡烛,从选材到成型,每道工序都得用心。就说这烛芯,用的是特制棉线,燃烧稳定,无烟无呛,就是为了给大家更好的烛光体验。”

人群中有人大声问道:“李师傅,这蜡烛制作工艺,在传承中有啥特别讲究的地方吗?”

李师傅擦了擦额头的汗,认真回答:“有啊!从选蜡料到熬制、塑形,都有老祖宗传下来的诀窍。比如这熬制的火候,时间长了蜡质会变,短了又成型不好,得精准把握。现在我们也在尝试新的香料添加,让蜡烛不仅照明,还能带来独特的嗅觉享受。”

一位年轻小伙迫不及待地追问:“那李师傅,像我们这些门外汉,能学着做吗?”

李师傅爽朗一笑:“当然能!只要有兴趣,肯下功夫,这老手艺谁都能学。现在也有很多体验活动,大家都能上手试试。”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对传统工艺的探讨和热情不断升温。活动进行到一半,王霸冷不丁出现了。他瞧着现场热闹的场景,心里嫉妒得直冒火。他偷偷溜到一个角落,跟几个手下小声嘀咕了几句。那几个手下听完,立马在人群里散布起谣言,说展示的产品都是提前做好的,根本不是现场制作,是在糊弄大家。

林宇敏锐察觉到王霸的小动作,他面色一沉,高声说道:“大家安静一下!”众人闻声,纷纷停下讨论,将目光投向他。林宇继续说道:“我注意到有人在散布不实言论,说今日展示的产品并非现场制作。在此,我可以郑重地告诉大家,每一位非遗传承人都在现场为大家实操演示,所有展示皆为真章。”

这时,苏瑶柳眉倒竖,满脸怒容,愤然斥道:“王霸,又是你!你接二连三破坏我们的活动,究竟意欲何为?”

王霸眼神闪躲,强装镇定地回应:“我不过是听到有人议论,就随口一说,怎么能叫破坏活动呢?”

赵逸风老者站了出来,神色严肃地说:“王霸,你不要再执迷不悟了。今日这场活动,让大家真正看到了非遗传承的魅力和不易。你若真心热爱传统工艺,就该与大家一起努力传承,而不是在这里搞破坏。”

“就是,有这功夫捣乱,不如好好学手艺!”人群中一位老者大声说道。

“对呀,别在这里搅和了!”一个年轻人也跟着附和。

王霸听着众人的指责,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却也不敢再吭声了。四周民众见状,纷纷对王霸的恶行怒目而视,厉声叱责。

“这王霸平日里就横行霸道,今日竟做出这等阻碍非遗传承的恶事,实在可恶!”一位老者气得吹胡子瞪眼。

“就是!非遗传承乃是造福子孙后代之事,他怎能如此捣乱!”一个年轻后生也跟着附和。

王霸见势不妙,心知局势于己不利,只能带着一众手下,狼狈逃窜。经此展示活动,林宇与苏瑶的非遗传承之举,赢得了更多人的认可与支持。二人在共同应对艰难险阻的过程中,情谊愈发深厚。林宇望着忙碌的苏瑶,眼中满是爱意,轻声道:“苏姑娘,有你相伴,纵遇千难万险,我亦有信心克服。”

苏瑶脸颊绯红,一旁的好友阿香打趣道:“瞧林公子这深情模样,苏姑娘,你可算是觅得良人啦!”

苏瑶轻啐一声,柔声回应:“林公子,我亦如此。咱们携手奋进,定要让非遗文化在这汴京绽放出更为绚烂的光彩。”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宇和苏瑶继续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他们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方式,挖掘更多的非遗项目,为传承和弘扬宋朝的传统文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的故事,也在汴京的大街小巷流传开来,激励着更多的人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

这天,林宇与苏瑶正商议着新的传承计划,好友阿福匆匆赶来,神色焦急:“不好啦,听闻官府近日有新政策,恐怕对咱们的非遗传承不利!”

林宇眉头紧皱,苏瑶亦是一脸担忧。汴京风云变幻,新的挑战正悄然降临。林宇和苏瑶在后续的非遗传承旅程中,又将遭遇怎样意想不到的阻碍?他们的爱情,能否在重重困境中依然坚如磐石?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