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的秋日,金黄的银杏叶纷纷扬扬地飘落,给古老的街道铺上了一层华丽的地毯。微风拂过,带着丝丝凉意,吹走了夏日的燥热。瑞烛坊的门口,几盏新制的花灯高高挂起,烛光透过五彩的纸罩,洒下斑斓的光影。花灯上绘制着精美的图案,有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神话故事,引得路人驻足观赏。锦绣阁内,新到的秋装陈列在显眼位置,以宋锦为面料,融入了当下流行的款式,精致的刺绣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林宇站在瑞烛坊中,望着店内挑选花灯的顾客,不禁心生感慨。这时,苏瑶如往常一样,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店铺。今日她身着淡紫色长裙,裙角绣着绽放的秋菊,愈发显得清新脱俗。
林宇迎上前,不自觉红了脸,眼中满是温柔:“苏姑娘,今日怎么有空过来了?”
苏瑶微笑着,走近两步,轻轻捋了捋耳边的发丝,带着几分羞涩说道:“秋意渐浓,我想着和林公子商议,能否推出一些应季的非遗产品,比如这花灯,就很应景。”
林宇心中一暖,能和苏瑶一同做事,他求之不得,忙不迭点头:“苏姑娘所言极是,有你一同谋划,此事必成。”
苏瑶抬眸,与林宇的目光交汇,两人相视而笑,店铺里的喧嚣仿佛都与他们无关。这时,老陈匆匆走来,说道:“公子,姑娘,刚收到消息,城东新开了一家‘古韵轩’,也是做传统工艺品的,听说生意不错。”
林宇微微皱眉:“哦?竟有此事,看来非遗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了。”
苏瑶思索片刻,提议道:“这或许是个契机,咱们可以去探探虚实,说不定能从中获得新的灵感。”
林宇目光炯炯,点头赞同:“苏姑娘所言极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事不宜迟,咱们这便前往‘古韵轩’一探究竟。”
苏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好,我已打听过,那‘古韵轩’的老板是个行家,咱们可得小心应对。”
一旁的阿福挠了挠头,憨笑着说:“俺不懂啥古董门道,不过俺有力气,要是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吩咐!”
几日后,三人一同踏入古韵轩所在的老街。街面青石铺路,两侧古旧建筑错落有致,檐角飞翘,仿佛在诉说着往昔故事。古韵轩的店面不大,却在这古色古香的氛围中显得格外协调。
门首高悬一块牌匾,上书“古韵轩”三个大字,笔锋刚劲有力,刻痕间似藏着岁月沉淀。店内,暖黄色灯光柔和洒落。林宇不动声色地开启了系统探查,眼前瞬间浮现出各类数据。
货架上,竹编作品精细入微,每一根竹丝都在系统扫描下清晰呈现,其选材精良、工艺细腻程度一目了然;木雕摆件姿态各异,人物神情栩栩如生,系统分析出木材纹理紧密,雕刻技法娴熟;陶瓷器具散发着温润光泽,釉色均匀,系统检测出其烧制火候精准,配方独特。
一位身着长袍的中年男子,满脸笑意地迎上前来,热情说道:“欢迎光临小店,二位有什么想了解的吗?我们这儿的工艺品可都是独具匠心的。”林宇拱手行礼,客气回应:“掌柜的过奖了,我们对传统工艺很感兴趣,听说贵店新开张,特意来看看。”
这时,店内传来一阵交谈声。一位年轻女子手捧刺绣,满脸兴奋地向同伴介绍:“瞧这针法,正宗湘绣!绣线颜色过渡自然,系统显示这出自老手艺人之手,太厉害了!”
林宇和苏瑶闻声,与古韵轩掌柜周逸攀谈起来。周逸是个痴迷传统工艺的手艺人,四处寻访民间作品,汇聚在此,只为让传统工艺被更多人看见。林宇心中满是敬意,感慨道:“周掌柜,您对传统工艺的执着令人钦佩。我们经营瑞烛坊和锦绣阁,一心传承非遗,可如今竞争激烈,尤其是市场推广,试了不少办法,效果都不太理想。”
周逸叹了口气,无奈地说:“是啊,非遗传承之路困难重重。就拿竹编来说,会这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愿意学的更是寥寥无几。而且原材料供应不稳定,价格还不断上涨,成本控制压力很大。”
苏瑶接过话茬,点头附和:“周掌柜,我们感同身受。传承宋锦技艺时,找合适织工、创新设计都耗费大量精力。现在消费者口味变化太快,我们很难及时跟上市场需求。”
周逸思索片刻,提议道:“既然难题相似,不妨合作试试。整合资源,搭建线上销售平台,集中推广非遗产品;联合举办线下活动,像传统工艺体验课、非遗文化展览,吸引更多关注。原材料采购方面,咱们一起协商,争取稳定供应和优惠价格。”
正说着,一位老者拿着竹编作品走来。那是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竹丝细如发丝,编织精巧。周逸介绍道:“这是李师傅,汴京有名的竹编大师。李师傅,这两位是瑞烛坊的林公子和锦绣阁的苏姑娘,也在为非遗传承努力。”
李师傅微微点头,神色忧虑:“传承不易啊,我这竹编手艺跟了大半辈子,真不想失传。要是能合作,说不定能让更多人看到竹编的魅力。”
林宇看着竹编凤凰,灵感突发:“李师傅,您手艺精湛,要是和我们的蜡烛、丝绸结合,说不定能创造独特产品。比如用竹编做蜡烛灯罩,在丝绸上绣竹编图案,您觉得如何?”
李师傅眼睛一亮,却又有些犹豫:“这主意新颖,只是具体怎么操作呢?”
苏瑶赶忙说道:“李师傅,您放心,我们有专业工匠,一定能完美呈现您的竹编技艺。咱们可以一起探讨,总能找到最佳方案。”就在这时,店铺外走进来一位年轻女子。她身着简约布衣,背着包袱,神色间透着拘谨。周逸连忙迎上去,热情问道:“姑娘,您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女子轻声说道:“我……听闻此地收传统工艺品,我研习了宋代朱克柔的缂丝技法,还将其融入剪纸创作,做了些作品,不知你们要不要。”说着,她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袱,一幅幅精美的剪纸映入众人眼帘,花鸟鱼虫灵动活泼,人物风景栩栩如生。其中一幅以李清照赏花为主题的作品,将词人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苏瑶拿起一幅剪纸,仔细端详,赞不绝口:“姑娘,你这剪纸手艺太赞了!线条流畅,图案精美,细节处理得堪称一绝。你叫什么名字呀?”
女子微微红了脸,羞涩地回答:“我叫阿秀,从小跟着奶奶学剪纸,这是我唯一拿得出手的手艺。我就想着,蔡伦能改进造纸术,我也想给剪纸来点创新。”
林宇在一旁点头,接过话茬:“阿秀姑娘,你这想法特别好。而且你的剪纸要是和其他传统工艺融合,那潜力不可估量。比如说,把剪纸贴在花灯上,或者用作丝绸包装的装饰。就像张衡发明地动仪,开拓了新领域,你的作品换个形式,肯定也能大放异彩。”
阿秀听后,眼中闪过惊喜,忍不住说道:“真的吗?我从来没想过还能这样!可具体咋融合呀,我不太懂。”
周逸思索片刻,建议道:“要不试试和咱们店里的竹编结合?把剪纸贴在竹编器具表面,说不定能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李师傅也开口了:“我觉得可以在制作蜡烛的时候,把剪纸图案嵌入其中,等蜡烛点燃,光影投映出来,效果肯定很惊艳。”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阿秀听得连连点头,眼中满是憧憬。经过一番深入商议,林宇、苏瑶与周逸、李师傅、阿秀达成了合作意向。他们决定共同推出一系列融合多种非遗技艺的产品,将竹编、剪纸与蜡烛、丝绸巧妙结合。
接下来的日子里,众人齐心协力,全身心投入到产品的研发中。林宇和苏瑶回到瑞烛坊,召集了老陈、小李等伙计,将合作的事情告诉了他们。老陈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公子,这融合多种技艺,制作过程怕是复杂得很,咱们能行吗?万一搞砸了,不仅浪费时间精力,还可能折了咱们瑞烛坊的招牌。”
苏瑶连忙解释:“老陈,我明白您的担忧。但您想想,咱们瑞烛坊一直守着传统工艺,虽说在汴京也算小有名气,可这么多年,生意也没什么大的突破。这次融合多种非遗技艺,是个难得的机会。每种技艺都有其独特之处,相互结合,说不定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小李则兴奋得满脸通红,挥舞着手臂说:“我觉得这主意太棒了!您想啊,竹编的精巧、剪纸的灵动,再配上咱们的蜡烛和丝绸,做出来的东西肯定精美绝伦。说不定咱们的产品能在汴京引起轰动,到时候瑞烛坊的名声可就传遍大江南北啦!”
林宇目光坚定,看向众人:“老陈,小李,还有各位,这不仅是为了咱们的生意,更是为了非遗传承。如今,很多非遗技艺都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咱们这次合作,把竹编、剪纸这些技艺融入到咱们的产品中,能让更多人看到、了解这些技艺,说不定还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学习传承。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精心制作,就一定能成功。”
老陈微微点头,神色缓和了些:“公子,既然您和苏姑娘都这么有信心,大伙又干劲十足,那我也没什么可说的了。我这把老骨头,一定全力以赴!”在制作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竹编灯罩与蜡烛的适配性问题,剪纸在丝绸上的粘贴牢固度问题等。但众人并未气馁,他们不断尝试,不断改进。李师傅日夜钻研,调整竹编的结构,使其既能完美地作为灯罩,又能保证蜡烛的光线透出。阿秀则反复试验不同的粘贴方法,确保剪纸在丝绸上不会脱落。
与此同时,孙富得知林宇和苏瑶又有了新的合作项目,心中的嫉妒之火再次熊熊燃烧。他匆忙召集来李师爷、账房先生和几个心腹家丁,在书房里商议对策。孙富怒目圆睁,猛地一拍桌子,吼道:“这林宇和苏瑶,三番五次坏我好事,这次他们又搞新花样,绝对不能让他们得逞!”
李师爷满脸谄媚,眯着眼睛,凑上前低声说道:“老爷,您别急,我已经有了对策。咱们在他们的工坊附近安排几个亲信,趁着夜色潜入,把一些材料偷偷替换成次品。等他们的产品做出来,肯定会有瑕疵。到时候,咱们再散布谣言,说他们用劣质材料,粗制滥造。”
账房先生皱了皱眉头,犹豫着说道:“老爷,这样做会不会太冒险了?要是被发现,咱们可就麻烦了。”
一个家丁头目连忙附和:“是啊,老爷,万一失手,咱们可没法收场。”
孙富冷笑一声,说道:“怕什么?只要做得干净,他们抓不到把柄。就算被发现了,凭我孙富的势力,他们又能怎样?”
“可是……”其中一人面露难色,话还未说完,便被孙富打断。
“可是什么?都给我听好了,这件事必须办成!”孙富目光凶狠地扫过众人。
众人面面相觑,最终都低下头,不敢再言语。这时,李师爷凑到孙富耳边,低声密报了几句。孙富眉头轻皱,眼中瞬间闪过一丝阴狠,旋即微微点头,压低声音道:“好,就这么办!不过手脚务必麻利,千万别被那林宇察觉,否则后患无穷。”
窗外,雨丝淅淅沥沥地打在窗棂上,仿佛在为这场阴谋奏响序曲。屋内,摇曳的烛火映照着孙富扭曲的面庞,李师爷站在一旁,低着头,脸上露出谄媚的笑容。当晚,夜色如墨,李师爷安排的几个黑影,趁着朦胧月色,偷偷潜入工坊。工坊外的竹林被风吹得沙沙作响,似在发出无声的警告。然而,他们浑然不知,林宇早料到有人可能捣乱,此前已暗中加强了安保部署。这些人刚蹑手蹑脚地靠近工坊核心区域,准备动手,刹那间,四周灯火通明,一众守卫迅速将他们团团围住,抓了个现行。
“你们是什么人?为何深夜潜入工坊?”守卫队长怒目圆睁,大声质问道。几个黑影吓得脸色惨白,身体瑟瑟发抖。“我们……我们只是穷疯了,想偷点稀罕物件卖钱。”其中一个黑影颤抖着声音说道。“哼,嘴还挺硬!”守卫队长冷哼一声,“给我搜!”众人搜遍了几个黑影的全身,却并未发现什么可疑的线索。
几日后,汴京的街头巷尾,流言蜚语再度甚嚣尘上。茶楼里,人们围坐在一起,交头接耳。一位穿着长衫的中年人眉头紧皱,压低声音道:“听说了吗?瑞烛坊和锦绣阁的东西好像出了岔子。”
“可不是嘛!”旁边的年轻人神色夸张,连忙附和,“我还听闻,他们为了贪图暴利,竟用了劣质材料,这不是坑咱们这些老百姓嘛!”
“真有此事?我本还想着去瑞烛坊买些新研制的精美香烛,这下可不敢了。”一位妇人面露担忧,轻轻摇了摇头。
“我也是,锦绣阁新推出的华服绣品,我瞧着样式挺好看,本打算给闺女添置一件,听你们这么一说,还是算了吧。”另一位老者叹了口气,满脸失望。
原本对瑞烛坊的香烛和锦绣阁的绣品满怀期待的顾客们,听闻这些流言后,纷纷心生疑虑,对新产品表示怀疑。一时间,瑞烛坊和锦绣阁的生意再次遭受重创,往日里门庭若市的热闹景象不再,前来询问、购买的顾客明显减少。林宇和苏瑶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
苏瑶秀眉紧蹙,气愤地说道:“林公子,这肯定又是孙富那奸人在背后搞鬼,我们绝不能任由他这般肆意污蔑我们,毁了咱们的心血。”
林宇身旁的助手阿福也附和道:“公子,苏姑娘所言极是,那孙富近来行事越发嚣张,这次定要给他个教训。”
林宇紧紧握紧拳头,关节泛白,眼神坚定:“没错,苏姑娘。阿福,我们必须尽快想办法澄清事实,不能让孙富的阴谋得逞。”
一直沉默的绣坊老工匠张叔,皱着眉头,语气中满是愤懑,率先打破了沉默:“要我说,咱们得先找到那些谣言的源头,顺藤摸瓜,才能揪出孙富的把柄,让大家看清他的真面目。不能就这么白白被他污蔑了去!”
二人于瑞烛坊后院落坐,周遭花草随风轻摇,似也在为他们的境遇喟叹。林宇神色凝重,沉吟片刻,缓缓道:“依我之见,可办一场产品展示会,邀汴京各界人士前来,亲睹产品制作工序与上乘品质。唯有这样,才能让咱们的清白得以昭显。”
“此计大妙!”苏瑶眼眸一亮,兴奋地拍了下手,连忙颔首称是,“林公子人脉广博,便劳烦您多方奔走,邀请些文人墨客、富商巨贾以及官府官员。我一定精心筹备展示会场地,将融合非遗技艺的各类产品错落陈列,让大家都能看到咱们的心血。”
一旁的伙计小李也忍不住插话:“我也能帮忙跑腿,做些杂事,绝不能让那孙富得逞!”
林宇点头应允:“好,大家齐心协力,定能让这次展示会圆满成功。”众人旋即满怀斗志地投身展示会的筹备事宜。
展示会当日,瑞烛坊与锦绣阁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四方宾客闻风而至,对那些匠心独运的产品赞不绝口。林宇亲自为众人讲解产品制作流程,讲述背后的非遗故事;苏瑶则在一旁展示宋锦编织巧技。李师傅与阿秀也在现场演示竹编、剪纸技艺,引得观者惊叹连连。
展示会进行到一半时,孙富带着几个手下大摇大摆地来到现场。他故意扯着嗓子高声道:“哼,我瞧这些产品不过尔尔,说不定都是唬人的玩意儿。”
人群中一阵骚动,不少人面露疑惑之色。这时,一位身着华服的老者站了出来,皱眉道:“孙富,你莫要信口雌黄。今日亲眼所见,这些产品皆是匠心之作,岂容你诋毁?”
孙富脸色一沉,冷哼道:“刘老爷,您莫不是被他们蒙蔽了双眼?”
“孙公子,话可不能乱说!”一位年轻书生眉头紧皱,满脸愤慨地站了出来,双手抱拳,语气恳切,“若无真凭实据,肆意污蔑,这可不是君子所为。”
林宇浓眉一竖,阔步上前,神色冷峻,双手紧紧握拳:“孙富,你三番五次无端诋毁我们。今日当着众人的面,只要你能指出产品一处瑕疵,我林宇甘愿受罚!”
孙富的脸一阵白一阵红,眼神闪躲。他本想蓄意挑衅,没料到林宇如此强硬,一时语塞。
“孙富,休要无理取闹!”人群中,一位气度不凡的官员稳步走出,正是李知府。他目光如炬,神色威严,看向孙富,微微皱眉,沉声道,“林公子协助朝廷侦破蛇纹教一案,立下大功,人品与能力皆有目共睹。今日我看过这些产品,匠心独运,融合了多种非遗技艺。若无证据,不可随意诋毁他人。”
孙富仍不死心,双眼圆睁,跳出来,脖子上青筋暴起,手指着展品,大声嚷嚷:“这些所谓的非遗作品,不过是徒有其表!就说这铁头劈砖,表演者试了多次都没成功,这算什么硬气功?简直是拿非遗博眼球!还有这些刺绣、木雕,针法不细腻,雕工粗糙,哪配得上非遗之名?分明是打着非遗的幌子哄骗大家!”
众人听了,纷纷皱眉。人群中的一位大汉扯着嗓子反驳:“孙富,你别胡言乱语!师傅虽一时失误,但他平时的功夫大家都清楚。这些非遗作品,都是匠人们的心血,容不得你诋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气得胡须直颤抖,用拐杖重重地敲着地面,怒斥道:“你这小子,完全不了解非遗的内涵和价值,就知道在这儿信口开河!”
旁边一位年轻的姑娘也忍不住开口:“就是,非遗传承多不容易啊,哪能被你这样污蔑。”
紧接着,其他在场的人也纷纷附和,你一言我一语地指责孙富的无礼。孙富见形势不妙,在众人的声讨中,只好灰溜溜地带着手下离开了。
经过这次展示会,林宇和苏瑶的新产品获得了广泛认可。订单像雪片一样纷纷飞来,他们的生意蒸蒸日上。林宇和苏瑶看着忙碌的店铺,心中满是欣慰。
林宇转头看向苏瑶,感慨地说:“苏姑娘,这次能成功,全靠大家齐心协力。咱们的非遗传承之路,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苏瑶微笑着回应:“是啊,林公子,只要咱们坚持下去,肯定能让更多的非遗技艺绽放光彩。”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宇和苏瑶继续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探索前行。他们不断寻找新的非遗项目,与更多手艺人合作,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造出更多新颖独特的产品。他们的感情也在这一次次的挑战与成功中,愈发深厚。然而,就在汴京非遗传承事业看似蒸蒸日上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悄然降临。
他们知道,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他们并不孤单,因为有彼此的陪伴,有众多热爱非遗的人共同努力。但面对这场未知的风暴,他们能否携手度过?古老的技艺在这繁华的汴京,又将迎来怎样惊心动魄的转折?欲知后事如何,请跟随林宇和苏瑶的脚步,一同翻开下一章,见证他们如何在困境中,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非遗传承传奇,让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