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潜心修养,静待天下之变[求追读]

许久之后,李严踏出夏侯府朱漆大门。

他驻足阶前,仰天深吸一口气,眉间浮现的疑团一扫而空,嘴角不自觉扬起一抹如释重负的弧度。

“府君,请上车。”

侍从轻声提醒道。

他这才回过神来,衣袖带风的迈下台阶。

登车时竟忘了踩踏凳,官靴直接踏进薄雪覆盖的泥泞里也浑然不觉。

侍从们面面相觑,素来重仪态的李太守,何时这般失过分寸?

府内,夏侯博裹着貂裘的身影半隐在廊柱后。

他目送马车碾碎街面的薄冰渐行渐远。

方才,李严焦躁踱步的找来,捧着这卷文书满怀困惑道:

“军师,这租庸折银之法,在南阳根本行不通!百姓连铜钱都少见,哪来的银两?”

他的手指划过帛书上那些超前时代的条文,眉间疑虑更深,问道:

“还有这摊丁入亩…”

夏侯博听罢,解释简洁却意味深长:

“太守疑惑之处,以己之思维先去探寻解决之道。”

“若苦思冥想后仍觉棘手,不妨暂且搁置。”

“须知,万事皆有其发展之轨迹,犹如江河归海,随着时日推移,诸多难题自会水到渠成般迎刃而解。”

的确,他在精心梳理这套制度之时,出于对未来发展的先见之明,有意无意间融入了一些在后世看来颇为惊艳的举措。

但他心里明白,世间万物皆受历史规律的支配与牵引。

有些事物,并非仅仅依靠理论就能即刻降临世间,而是需要时间的沉淀与孵化,方能在合适的时间逐步崭露头角。

经夏侯博这么一开导,李严心中的疑团如云雾消散。

此时此刻,他的内心似有熊熊火焰在燃烧,浑身充满了干劲,恨不得即刻投身到那项宏伟浩瀚的工程中去,大展一番拳脚。

在李严的精心擘画下,南阳郡的政令如寒冬的风雪般渗透进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

各曹属吏捧着盖有郡守印信的文书奔走四方,那些曾被战火熏黑的城邑,如今贴满了誊写的《均田令》。

南阳,这个光武龙兴之地,早已不复当年“商遍天下,富冠海内”的盛况。

自黄巾之乱始,便屡遭战乱。

后又相继遭受孙坚、董卓的摧残,袁术的嚯嚯,外加瘟疫横行,人口锐减十分严重。

大多豪强背井离乡,或往西迁徙汉中,或逃亡荆州南部。

没有了豪族的阻力,新政推行颇为顺利。

隆冬时节,南阳郡的官道上却是一派熙攘景象。

衣衫褴褛的流民扶老携幼,冻得通红的面庞上竟带着久违的笑意。

沿途驿亭的胥吏们敲着铜锣,将新颁布的均田令唱得山响:

“凡入籍者,丁男授田三十亩。”

“刘使君真乃青天!”

有老者颤巍巍捧着地契,浊泪滴在“永业田”三个朱砂大字上。

消息如野火燎原,不过旬月,竟有豫州饥民砸了豪强的粮车,举众南迁。

荆州佃农更是抛下未收的晚稻,连夜渡过了汉水。

汝南、关中之地的流民亦是络绎不绝,冒着严寒而来。

郡守府中,夏侯博观其效果显著,推开算筹笑道:

“南阳沃野千里,巅峰时曾养民二百多万。”

“今户口不过十之二三,何愁无地可分?”

“诸位仍需努力,多吸纳流民到来。”

他很清楚,乱世中有人才能决定一切。

有人才有生产,才能征赋税,征兵员。

郡吏们听闻着他的言语,望着廊外纷扬的雪片,恍见来年春耕时,荒芜多年的阡陌间重现青苗如茵的景象。

时值建安元年的岁末,鏖战经年的诸侯们终于偃旗息鼓。

曹操在许都整顿吏治,稳定朝堂。

袁绍下令河北军众休整,以待来年的再征幽州。

袁术,吕布,刘表等众也纷纷忙活着内事,无暇顾及南阳

当各州郡还在消化战果时,这个曾遭兵燹最烈的帝乡,已率先在冻土下埋好了复苏的种子。

许都,司空府。

青铜漏壶的水滴声在寂静的厅堂里格外清晰。

忽闻廊下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侍从还未来得及通报,尚书令荀彧已登门而入。

他素来平整的官袍下摆沾着泥雪,眉宇间凝着化不开的忧色。

“文若?”

曹操手中的朱笔悬在半空。

这位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的王佐之才,此刻竟失了往日的从容。

荀彧不发一言,只将一卷加急文书双手奉上。

曹操展开细看,但见绢帛上密密麻麻列着各州郡流失的丁口数目。

数字触目惊心,豫州丁口流失逾万,汝南户减数千…

最后一道朱批如伤口渗血,皆举家南迁,投奔南阳。

“荒唐!”

曹操猛然拍案,震得案上令箭哗啦作响,沉声道:

“刘备不过新得南阳,何德何能…有如此魅力?”

“难道他会妖法不成,蛊惑各州郡民众?”

荀彧深吸一口气,广袖中的手指微微收紧,高声道:

“据查,刘备颁布《均田令》,许流民以田地。”

他顿了顿,声音又低三分:

“辅以租庸调之法,兼南阳久经战乱,荒芜的无主田地颇多,刘备趁机将田收归官府,用以分田。”

“这也让均田令的实施更是如鱼得水。”

曹操听闻,瞳孔骤缩。

他心中陡然升起一股强烈的不安,仿佛预感到不久的将来,刘备必成大敌。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无比,厉声道:

“文若,刘备此贼,恐成大患…”

“我欲开春之后,集结兵马南征,攻克南阳,扫清后顾之忧。”

荀彧静静聆听,眉头紧锁,显然也在思考当前的局势。

听完曹操的话,他沉吟片刻,而后郑重点了点头,以示附和。

之前他提议先平袁术、吕布,再图南阳,是建立在刘备威胁不大的基础之上。

然而,如今形势有变。

均田令的落实,以荀彧的眼光也不难看出,南阳实力必会迅速膨胀,这无疑打乱了他的规划。

荀彧开口说道:

“主公所言极是,如今之计,必先扼杀刘备,否则后患无穷。”

曹操听罢,重重点头,以示赞同。

他起身目视南边,眼中闪过一丝忌惮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