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兵部调兵忙

李伯弢对堂上这几位给事中、御史倒是多少有些了解。

首先,那位兵科给事中吴亮嗣,正是楚党的二珰头,而楚党的老大则是户科都给事中官应震。

其次,是浙江道御史杨鹤,他则有个大名鼎鼎的儿子,那便是崇祯的好哥们好闺蜜杨嗣昌。

而杨嗣昌之所以被崇祯看上,就是因为崇祯还在潜邸身为信王的时候,看过杨嗣昌写的《地官集》,直言此人大才。

再次,便是吏科给事中姚宗文,浙党的大珰头,和二珰头陕西道御史刘廷元一唱一和,不过今日刘二珰头并没有来。

这第四位是河南道御史潘汝祯。

这潘汝祯何许人也?为魏忠贤首建生祠颂美之人!

大名鼎鼎的浙党,也是阉党成员之一!

可更关键的不在这里,李伯弢最为无奈的,还是这位潘御史,实在是自己的好“叔叔”!

刚才堂会上,潘汝祯就坐在对面,竟还朝着李伯弢丢了个“你小子”的眼神,搞得李伯弢只能尴尬一笑。

更要命的是,潘汝祯每次见到李伯弢,总爱提及在李伯弢七岁那年还被他抱过......简直让李伯弢社死当场!

原来十多年前,这潘汝祯高中进士之后,第一个官职就是缙云知县!

而那时,自家叔祖李志还没起复,反正这厮是三天两头往李府上跑。

搞得还在总角之年的李伯弢以为,自家叔祖是不是在外面养了一个,不能进家谱的小叔......

在真实的历史上也是如此,当时已经身为福建道御史的李伯弢,只要向朝廷推荐人才,总是带着自家“叔叔”潘汝祯。

搞得当时的天启帝还下旨申斥——

御史就御史,好好的监督百官去,别整天向上面推荐其他人......

可见这潘汝祯和李伯弢,非同寻常的关系。

不过历史上,这对倒霉催的阉党“叔侄”俩,一个落得充军,一个落得革职。

言归正传,等几人发言之后,大家安静下来。

其实,场中众人的看法,和这些见解基本也都大同小异而已。

而李伯弢确是有些皱眉,听上去大部分的建议,都是些远水解不了近渴之举。

此时,只听见大司马黄嘉善发话了:

“以目前的局势看来,这辽东最大的危机,就是是河东损兵折将!”

“目前辽左督将都待罪在身,虽然还能勉力支撑,但万一虏寇再次犯边,那辽东真就无人可用,无兵可挡!”

“老夫以为,第一要务,就是把将补齐,把兵填满。”

于是,他转头望向左侧,只见兵部职方司郎中王元雅已然起身,拱手肃然回话。

“奉圣旨,且经略、巡抚、巡按、诸位镇臣奏报,及三位中堂示下,本司关于战守事宜,派遣将领、调派士兵,拟定以下条陈——”

尊杨经略所奏,调山海关镇守柴国柱即刻出关,驰赴辽东,镇守沈阳。

议昌平总兵王国栋,应挑领蓟镇兵一万;

议宣府总兵刘孔胤,应挑领宣府兵一万;

议大同总兵王威,应挑领大同兵一万;

三路军马应兼程救援,赶赴辽左。

再议蓟镇总兵朱国良移镇山海关,接替原镇守柴国柱之职。

此乃,现下紧急要务,事关蓟辽安危,本部一旦核准,即刻札付军镇速办。

中堂三位司马闻言,似乎有些默然。

少司马杨应聘微微侧首,目光投向大堂后排末席,沉声道:“三镇塘报何在?”

话音甫落,大堂后排,四个大案前的报房司务即刻忙碌起来,翻检案牍,不消片刻,便整理出一叠塘报,躬身呈上,置于杨司马案前。

杨应聘伸手取起最上一本塘报,略作翻阅,随即朗声道:“此乃今日新抵之塘报,诸公且听本官一一宣读!”

“山海关总兵柴国柱塘报——”

“虎敦插汉部,窥探辽左失利,料我山海防御松懈,竟率部众三万,拥众压境,直逼山海,要挟赏赐,若不遂意,便将纵兵劫掠。”

“蓟镇总兵朱国良塘报——”

“蓟镇奉上谕,调集兵马东征辽左,今蓟门诸处兵力空虚,若虎敦虏骑西窜,恐防御难周,亟须调拨兵马,以资守备。”

杨应聘念毕,缓缓阖上塘报,沉吟片刻,方才开口说道:“蓟镇兵马,乃京师安危所系。”

“若蓟镇空虚,则昌平兵马断不可动。”

顿了顿,他又道:“此外,大同镇与西虏卜失兔款议尚未议定,边防未稳,兵马亦不可轻动。”

话音落下,大堂之内顿时一片沉寂,众官脸色晦明不定。

李伯弢坐在席上,咧了咧牙,这塘报上的消息,听了真是牙疼!

兵部职方司所拟首批援辽三万余兵马,倒也合乎情况。

按兵部的推算,辽东尚余四万余兵,加上这批援军,总计可达八万之数。

若再于辽东当地招募新卒,或可勉强支撑局势。

可如今环顾四镇,大同尚与西虏款议未定,也就是议和还没签约,因此大同军不能调动;

而此时,根据塘报,林丹汗挟三万部众来袭,摆明了就是看到明军失利,趁机来敲竹杠的!

所以,在蓟镇兵力空虚自顾不暇之时,昌平扼守京师门户,两镇的蓟镇兵更不能调动了。

唯有宣府一镇,可堪调用!

李伯弢真是觉得,这老天就喜欢和现下的大明开玩笑,四镇兵马,只能动用宣府这一路!

可偏偏,就是那刘孔胤的宣府兵,宣大蓟辽四镇里,唯一一个能动的,结果跑半道反而还哗变了。

果不其然,大司马黄嘉善随后说道:

“着宣镇总兵刘孔胤率领一万宣府兵,即刻启程赴辽。”

“除此之外,其他调兵募兵计划,一并道来!”

职方司郎中王元雅,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山海总兵柴国柱,领标兵一千名,再发新饷一万两,就近招募壮丁二千名,一同赴辽。

已题发兵:延绥发兵三千八名,宁夏发兵二千八名,固原发兵二千八名,甘肃发兵二千八名。

另题发兵:应调山东标兵二千名,解发辽阳,听辽阳参将贺世贤统领援辽。安家行粮,照例本处支给,同时拨付银六千两偿补。

另题发兵:真定、保定、天津各镇挑选精锐各一千二百名,火速出关。

另计:开原乃辽东重地,非增兵万余人不可。

户部将议留足饷银八万之数,令开原先行招募新兵一万。

李伯弢听着这些派兵题条,心中默默计算着,加上之前宣府一万兵,差不多也有四万了。

不过,除了西军四镇,也即延绥、宁夏、固原、甘肃,那些新兵基本都是炮灰,没啥大用。

此时,职方司郎中王元雅道完之后,略一停顿,又有些踌躇的说道:

“禀大司马,本司虽可按制调募军丁,但是饷银补给......还需户部拨付!”

黄嘉善一听便明白了属下的意思。

大司马倒是不慌不忙,一副安之若泰的样子。

这叫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黄嘉善缓缓说道:

“奉圣谕,发内帑三十九万六千一百七十三两,给与户部,作速差官星夜解赴,以作军饷等项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