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购置鬼屋

看着秋娘还处于震惊中,李守仁用手捏了捏她的小脸,笑道:“好啦,不是你家少爷聪明,是他们太笨,几千年来,循规蹈矩,没有一点进步。”

李守仁又拿起笔,向秋娘说道:“你看看,用这毛笔,固然能写出优美的文字,但是使用非常不便,如果一不小心还将纸涂花,整张纸都废了。少爷改天给你做一种新式的笔,可以在纸上随便书写,也不用担心墨水弄花纸,还能保证字迹一样大小。以后啊,咱们就卖这种笔,也能发一笔小财。”

“嗯嗯嗯。”秋娘眼里发光,兴奋得直点头。

看了李守仁露了一手,秋娘对未来充满信心。就算不在李家了,也一样吃得饱穿得暖。

“少爷,今天还早,接下来我们还去找房子吗?”

“当然了。”

趁着秋娘做饭的空闲,李守仁登门拜访,找到了李桂方。

今天李桂方表现得很客气,客气中透出一丝陌生。

“守仁,你很少来看我,这次来是什么事?”李桂方给李守仁递了一杯热茶,态度有些恭敬。

“爹……”本来李守仁要问那些劫狱的是谁,话到了嘴边还是忍住了,“我想你给我一份建康府官员的身份,以及有什么亲戚朋友。”

当李守仁说出这话的时候,李桂方就明白了。如果说落水前的李守仁说出这话,李桂方不会当一回事,但是经历了牢狱脱困的事后,他对这个“儿子”的态度大大的转变,谋略深不可测,在听闻了他在建康城外杀伐果断的消息后,觉得不但有谋,还有勇,可谓文武双全。

李桂方觉得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少主终于觉醒了。

“好的,我等下就给你送一份过来。”李桂方也想“儿子”到底怎么解决李家的困境,就算解决不了,能锻炼一下才能,也是一件好事。

李桂方看着李守仁就要转身出屋,忙道:“守仁啊,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单枪匹马力量太小。你的长处在于谋划,如果需要爹,你尽管吩咐,爹谋划不行,做事可以的。”

李守仁回头与李桂方相视一笑,都心照不宣。

要论做事情,还是老一辈的人靠谱。之前传播谣言,找人做伪证,都是李桂方一手包办,完成的很好。

相较于李家的喜庆,周延亭府上则是愁云惨淡。

自从发生劫狱的大事后,周延亭就显得心神不宁,直觉告诉他,这件事绝对和李守仁脱不开干系,至于到底怎么回事,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一个所以然。

既然他李守仁敢策划劫狱这么疯狂的事情,那么拿他这颗项上人头,也是易如反掌。

最近,他邀约了许多的江湖好手,守候在府邸周围,时刻保护他和家人的安全,一有风吹草动,格杀勿论。

郑书竹与张端木联袂进入周家府邸,一进门就看见地上一个破碎的茶杯。

周延亭见两人如约而来,脸上挤出笑容,请两人入座。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大家也不客气,说话单刀直入。

“朱知府,邱通判和颜提刑已经直接过问本案了。好在咱们赶在劫狱的前一天将卷宗交上去,定李守仁无罪,否则就麻烦了。”郑书竹说起这件事,也是庆幸不已,这算是坏事中唯一的好事。

周延亭有些担忧的道:“朱知府他们不会将劫狱案与李守仁的案子结合起来吧?”

“难说。”

听了郑书竹的话,周延亭心里又是一沉,有些着急的道:“如果追查起来,恐怕会泄露机关。郑兄,那雅音阁里的两条尾巴,要好好善后啊。邱通判和颜提刑可是审案的一把好手,如果追查下来,发现两人做伪证……”

郑书竹拳头紧握,眼神忽然变得有些狠厉,他沉声道:“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周延亭其实本身并没有做什么大奸大恶的事情,身为建康府的茶盐提举,捞一点油水,是再正常不过了。和大宋的其他官员比起来,他甚至算得上一股清流。眼看事情越闹越大,已经快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他心里其实异常后悔的,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已经意识到自己越陷越深,但是又无法停住脚步,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

张端木对于这件事参与得不深,买通雅音阁做伪证的事情是郑书竹所为。这时候他不得不发表见解:“郑兄,这事情你要好好思量,解决了一个漏洞,会出现另外一个漏洞,雅音阁的两个戏子命不值钱,可是会连累到郑兄。”

周延亭和郑书竹都对张端木有些不满,这时候你倒想要抽身不成?

“张兄,咱们三人可是同科的进士,又同在建康府为官,休戚与共。要不这两条尾巴,你去解决?”

张端木脑袋摇得像货郎鼓,“说来遗憾啊,我是判官,只熟悉一些律法,其他就非所长了。如果非要这么做,还是郑兄来吧,你身为推官,做这种事情,应该是最合适的。”

郑书竹看着张端木,突然笑了。这一笑,笑的张端木头皮发麻。

“张兄,我审案多年,你知道最干净的杀一个人是怎么样的吗?”

“不知。”

“就是找一个毫无瓜葛的陌生人,直接在人流如梭的大街上,悄悄地抹了他的脖子。”

张端木脸色有些难看,劝道:“我看,要不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现在收手,还来得及。”

郑书竹冷笑道:“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咱们算计了李家,难保他们不会复仇,我总感觉啊,这次劫狱的事情,与李家有脱不开的关系。他们能干出劫狱的大案,还有什么做不出来。说不定,现在正在策划着对我们的阴谋。”

张端木打了一哆嗦,突然发起狠来,手掌重重的拍在桌子上,“与其解决尾巴,不如直接解决李守仁!”

“不可不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底线,要有理有据。解决了李守仁,李家不会报仇吗,难道要彻底解决李家?就算彻底解决了李家,李家的亲戚呢,这事会闹得越来越大,最后是天下大乱。”

周延亭立刻否则了这一危险的想法,“这件事,需要从长计议,具体采取什么对策,对着事情的进展,见招撤招吧。”

十里秦淮,是建康城最为繁华的地方,也是商贾聚集之地,主仆两人下了马车,在附近溜达了一圈,找到一间房牙铺,于是信步走进去。

房牙是一个红光满面的老头,见两人进来,立刻笑呵呵的迎上去,“这位公子,要购买房产吗,里面请。”

李守仁从老头手里接过茶杯,问道:“掌柜的,你这附近可有出售的房屋?”

老头很精明,看菜下饭,问道:“公子,你是做生意吧。”

“不错。”

老头假装漫不经心的翻看着手里厚厚的册子,问道:“公子是做什么生意的呢。”

李守仁略一沉吟,回道:“盐和茶。”

老头眼前一亮,“需要什么样的房屋?”

“价格不论,位置要好,要够大。”

老头快速的翻到一页,递给李守仁看,“这处宅院是新出来的,原房主是建康府的官员,最近调离建康,到外地为官,急于处理。这房子占地二十一亩,家具一印俱全,只要八万两银子。你看合适不?”

秋娘听到这里,感觉背心都湿了。

李守仁看着房屋的平面图,摇头道:“地方太小了,而且不是坐南朝北,风水不好,离秦淮河稍微远了一些。”

老头一愣,从李守仁手里接过册子,又翻到一处,“这房屋二十八亩,离秦淮河就很近,里面住的是大富人家,亭台楼榭样样俱全,因为生意亏了,要卖掉这处宅院,只要十一万两银子。”

“我喜欢清静一点,离秦淮河太近,太吵了,影响我休息。”

秋娘不敢说话,静静地看着自家少爷装腔作势。

老头笑了笑,伸出枯瘦的手指指着册子,“这里还有一处,占地三亩,只要八百两银子,也在秦淮河边上。你要不要看看?”

李守仁连忙接过册子,一眼扫过,斩钉截铁的道:“就这个吧!”

话一说完,李守仁随即又觉得不对,“掌柜的,这房子地方不错,面积也还合适,为什么这么便宜呢?”

老头瞥了一眼秋娘,神神秘秘的在李守仁耳边悄悄的道:“因为这里不干净。”

“呵呵,不干净,花点小钱,找人打扫一下,不就好了么。”李守仁满不在乎的道。

“不是,这位公子,我说的不干净,是指这里闹鬼。”

李守仁哈哈大笑:“我连人都不怕,还怕鬼!再说,世上岂有鬼哉。”

秋娘浑身一颤,眼中露出绝望而恐惧的眼神。

李守仁和老头迅速的约定,付了十两银子的定金。

“公子,现在是白天,要不要去看房?”老头提着一大串钥匙,摇晃得叮当响。

这座房子已经挂了半年,始终没有成交,老头见李守仁这么爽快,也心里快活。

“不用了,我明日过来再看吧,顺便签订契约。”

老头恭恭敬敬的将李守仁主仆送出门,捻着山羊胡须,叹道:“还是年轻人阳气盛啊,天不怕地不怕,不过这位小姑娘以后就有罪受咯。老夫尽到了告知义务的,到时候可怨不得老夫。”

一走出房牙铺子,秋娘都要哭了。自家少爷做决定的事情,她从来不插嘴。

“少爷,我怕!”

“怕什么。”

“怕鬼。”

“怕什么啊、首先,世上根本没有鬼,没有鬼,咱们怕什么。其次就算有鬼,咱们死了后,也是鬼,大家都是鬼,谁怕谁啊。一言以概之,有鬼无鬼咱都不怕。”

李守仁好歹将秋娘诓好,让她先回去做饭,自己再到处逛逛,思考一些事情,秋娘只好答应下来,找了一架马车独自回去了。

建康城在六朝时期,就是世界最大的都城,当时人口超过百万。晋朝时期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汉人衣冠南渡,在建康保留了华夏文化的正朔。

建康名字多变,三国时称为建业,晋朝为建康,杨吴又称金陵,南塘在此建都,改金陵为江宁,建炎二年又改为建康,是小朝廷的行都,也是汉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随着汴京失陷,汉人第二次衣冠南渡,这里作为天下枢纽,虽饱经战乱,却又如枯木逢春,很快又发展起来。

作为大宋最重要最繁华的城市,秦淮河边的青楼鳞次栉比,是达官贵人最佳的游玩场所,年轻人在这里肆意的挥霍着自己的青春,老人们试图在这里贩买爱情,找回自己失去的光阴。秦淮河边,是最好的销精窟,不对!是销金窟。

在声色犬马的秦淮河逛了一圈,李守仁早已意兴阑珊,找了一辆马车,打算离开此地,随便逛逛。

“这位公子,您到哪?”车夫跳上马车,扬起马鞭。

“嗯,这里太喧嚣了些,找个有水又很安静的地方吧。”

“好勒!”

大约行了两刻钟,经过建阳门,又过广漠门,玄武门,马车慢慢停下,李守仁下车一看,却是建康宫北面的玄武湖,这车夫可真会赚钱啊,带着自己饶了一圈,不过要说安静,也真的是安静。

建康城先前经历了战争的洗礼,这里早就没人维护,不复当年的气象,少了人工的痕迹,多了自然的风光。

一望无垠的湖面,波光粼粼,几只白鹤在湖面飞翔,湖中一群鸭子悠然戏水。湖边柳树成荫,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山路斑驳,好一片山青水绿的宜人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