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属于短打拳法,其动作普遍、朴实无华且发力迅猛的风格。在技击手法上要求寸截寸拿、硬打硬开。
此拳起源:八极拳的起源时间和地点,至今说法不一,一说,起源于明代,二说,是南宋河南焦作月山寺第二任住持崇苍所创,三说,是明末一号“癞”的云游高人所创,以上说法无法借助任何资料来准确证实。
历史事迹;
八极拳全名“开门八极拳”。尊癞道人为一世,吴钟为二世,民国二十年载:张殿奎,自设武馆,授徒百余。八极拳据传由癞姓道士传艺HEB省CZ市孟村人吴钟:吴钟传艺其女吴荣。孟村遂成为八极拳的发源地地。这时八极拳已经发展开来,八极拳法至今日,已传11世,各世传人之佼佼者有吴钟、吴荣、吴楠,吴钟毓,李大忠、吴凯、张克明、黄四海、张景星、曹井田,王景祥、尹树春、崔洪起、黄玉柱、祝笑天、王健等。清末民初时,八极拳因王中泉,张景星,李书文,王连峰,霍殿阁,刘云樵,吴会清等人而闻名中国。后传入日本、韩国及其他国家。
基本要邻;
练习八极拳要求发出十字劲,眼随手转,拳脚齐发,腿不过裆,脚不离地,无蹿蹦、跳跃步法,劲力短快,变化突然,缠丝劲和拥搓步法,吐气发声,以声助势,以气催力,刚柔相兼以“四六(四六步)”为主,阴阳顿挫,神形兼备。
主要要领;
劲力:讲求崩、憾、突,须贯通於肩、肘、拳、胯、膝、脚六个部位。发力瞬间要劲如崩弓,发如炸雷,势动神随,疾如闪电,以刚劲为主。
行气:要求始于闾尾,发于项梗,源泉于腰,行步若淌泥,气要下沉。
身法要点:意正身直,松肩气下外方内圆,含胸拔顶,抖胯合腰,手脚相合,气力贯通,三盘连环,意守丹田。
步法:不丁、不八、不弓、不马,即用拥搓步跺碾步和翻身跺子。八极拳的步型以弓步、马步为主,步法以震脚闯步结合而成。
八极拳的腿法要求不宜过高,主要有弹、搓、扫、挂、崩、踢、咬、扇、截、蹬。
技击手法:讲求寸截、寸拿、硬打硬开,挨、膀、挤、靠。口诀曰:一寸、二裹、三提、四挎、五戳、六搂、七硬、八摔。
八极拳技击讲究彼不动,我不动,彼若不动,我以引手诱敌发招,随即用硬打硬开之法强开对方之门,贴身暴发,三盘连击,一招三用,而一举成功。
拳歌;
头要顶,颈要挺,身要直,胯要坐,动作干脆,发力刚猛,挨、帮、挤、靠无处不到。
步法歌诀;
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两膝微下蹲,松胯易拧腰,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逍遥。
技击歌诀;
上打云掠点提,中打挨戳挤靠,下打吃根埋根,身不舍正门,脚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处,贴身近发,三盘连击。
主要内容;
一、金刚八势:撑锤、劈山掌、探马掌、虎抱、熊蹲、鹤步推。
二、六大开:六大开意为先开门,后进招,凡与敌交手均不离此术。六大开是顶、抱、单、提、挎、缠。练六大开以三靠三合为要点招不离胯。
三、练习八极拳时应先做好准备工作,习练时要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同时舌抵上颚、发力时伴以哼哈之声,以达内外合一,劲力完整之要求。其它部位的动作也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全身上下协调一致。
四、对练项目有:八极对接拳、八极对劈挂、八极对爪拳。
五、器械有:六合大枪、双盘枪点、耗大枪架、子龙枪,大六合刀、小六合刀、雪片刀、万胜双刀、拦马撅、春秋大刀、月霞剑、青萍剑、震山棍。
六、其它有:易筋经、大架太极、罗汉拳等。
七、八大招:阎王三点手,猛虎硬爬山,迎门三不顾,霸王硬折缰,迎风朝阳掌,左右硬开门,黄莺双抱。
八极歌诀
敛神调息无极式,进步撞锤震天宇。双羊顶肘人不识,双手捧合抱拳礼。拉开硬功式无敌,开弓撮顶窝里炮。翻顶两仪气鼓荡,狮子摇头小张口。缠丝叠手十字拳,腰似蛇行平掌穿。齐步坐胯朝阳掌,拧腰扭胯雄鹰立。跺碾呲滑闭肘裆,白蛇吐信双掌合。拉弓撮顶窝里炮,翻顶两仪起鼓荡。扭转乾坤双揣裆,活步震脚翻提炮。点掌提腿跑追风,翻缠扑手伏虎式。砍掌白鹤亮双翅,震脚抖毛震八方。摇臂呲滑挂肘忙,砸下跪膝南北极。回身拥肘推山力,缩身转腰翻缠挎。翻肘锤砸打血海,闭掳缠丝打撞锤。回身挑掌单鞭扬,勾提震脚窝心顶。闭掳缠丝打撞锤,缠丝仰掌托枪提。鹞子入林底盘缠,起身崩肘浙江招。仆步搂手单腿掌,反张朝阳使挂踏。一字顶肘罗汉杖,挂提起掌站如松。气沉丹田下按掌,极架行毕归无极。
注:以上多数资料来源于查找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