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在键盘上敲了几下,屏幕播放速度加快了,原本还剩一个小时左右,不到十分钟就放完了,然后画面中出现了一个进度条,正在慢慢的读条。两人都紧紧地盯着他,恨不得在后面拿根鞭子抽它。在焦急的期盼中终于读完,屏幕中出现一个对话框,里面写着一共两百六十七万两千三百一十二条信息,其中特别信息有五十七条。
两百多万!看到这个数字,李韶华叹了口气:“这么多,就是看到入土也看不完,早知道就早点把你叫起来了!把那五十七条信息显示出来!”
沈阳将这五十七条显示在屏幕上,就是五十七条波浪线。他们把它放大,用六十四倍的速度播放,一条一条的看。小敏给他们端了早餐进来放在办公桌上,可是两人都看得太入神了。见他们看的这么入神,小敏走到身后看着屏幕。看了一会儿小敏说:“刚才那条看着挺眼熟的!”
“哪一条?”李韶华问。
“就上一条。”小敏回到。
沈阳把上一条调出来显示在屏幕上。
“就这条,看着眼熟。可就是想不起来在哪看到过!”小敏说。
李韶华和沈阳都看着屏幕,听她这么一说是挺眼熟的,到底在哪看到过。三人都在努力的回忆着,画面飞快地在脑子里闪过。李韶华突然站起来,他拿过自己的电脑,打开了一个文件,在屏幕上出现了一条波浪线。他把这个和前面的进行对比,两个尽然一模一样。
“这是……月球来的信号?”沈阳说。
“是的!”李韶华说。
李韶华明白原来自己最近在做的这些梦都是它在捣鬼。可是它为什么要让自己做这些梦呢?
“你们最近有没有做一些奇怪的梦?”李韶华问到。
这问题让两人觉得有点奇怪,但也在努力回忆说“好像没有?”
“真的没有?”李韶华再次问到。
两人依旧努力的回忆可是还是没有。
“这么说来,我最近都没有做梦,睡的还挺好!”沈阳说。
“你那是睡的太死了吧!”小敏调侃道。
李韶华坐在沙发上回想自己做的这几个梦,难道只有我一个人?为什么会只有我?应该不止我一个人吧?李韶华能感觉到冥冥中有什么在主导这一切。而这些梦最后的内容他怎么也想不起来,昨晚将他惊醒的到底是什么。这段时间一直被这些梦折磨着,李韶华觉得自己都快崩溃了。
“李博士……李博士……”
李韶华回过神来,沈阳正在叫他,并将早餐递到了他面前。他接过来拿在手中,他发现自己眼中的画面在旋转,他感觉到头晕,他冲出了房间,跑到屋外,站在阳光里。他闭上眼睛,张开双手,尽情地呼吸着早晨混杂着草香的空气。沈阳和小敏紧跟着他跑出来,看着他站在外面,也不明白他是怎么了。
李韶华的思绪慢慢平静了下来,这个世界所有的画面都在他的脑中快速地播放。他睁开双眼看着天空。
“博士!您没事吧?”沈阳问道。
李韶华放下了双手,回过头微笑着说:“没事!就是坐太久了,出来活动活动。”说完把手上的早餐塞进了嘴里。
李韶华看起来比刚才轻松了许多,其实他并没有想通什么,而是他觉得这些让他着魔了,他想暂时把它们放一边,也放松自己。
赵齐的训练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今天他要尝试离心机。高主任带他来到一间控制室里,房间里有一排电脑,坐了几个人都,前面的墙上还挂着几台大屏幕。上面显示着离心机内的情况。赵齐走进离心机,工作人员把检测用的电极贴在他身上,然后让他躺下。。说是躺着,不如说是缩着双脚躺坐着。工作人员离开后把门关上。此时赵齐一个人在里面,里面光线很暗,他听不到外面的声音,只有耳机里传来高主任的声音。
“小赵,现在我们就进行加速度的测试,我们会密切注意你的情况,如果你觉得身体有不舒服的,马上告诉我们,我们会立刻把离心机停下来!”高主任说。
“收到,可以开始了!”赵齐回到。
工作人员确认准备工作都完成后,按下了启动按钮,离心机开始缓慢的旋。坐在里面的赵齐并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觉得不舒服。离心机转的越来越快,屏幕上显示1.5G,2.G,2.5G,3G。3个G是一般人都能承受的一个节点,从画面中可以看到赵齐的脸已经开始变形浮肿。
“小赵,你觉得怎么样?”高主任问。
“感觉还好!还没有觉得不舒服。”赵齐说
“要继续吗?”高主任问。
“继续吧!”赵齐回到。
高主任让工作人员继续,加速度上升到3.5G。画面中赵齐的脸发红肿胀,眼睛也看不见了。大屏幕上显示他的心跳正在加速,呼吸也变的急促。达到4个G的时候,他的心跳接近两百,开始喘不过气来,意识也变弱了。对于工作人员的询问没有回答。工作人员立刻将离心机停了下来。待离心机完全停止后,医护人员进去查看赵齐的情况。赵齐的心跳慢慢降下来,呼吸也变的正常,高主任没有让他立刻出来而是躺在里面休息。
十几分钟后,赵齐从仓里走出来,走路还是有点不稳,气色好多了。
“感觉怎么样?”高主任问他。
赵齐坐在椅子上说:“刚开始还好,到后面,眼前一黑,什么都看不到,也听不到,呼吸困难,心跳加速,感觉快死了!”
高主任笑了笑说:“正常,你才到4个G,航天员要求是5个G。不过,对于你来说也够了。这两天测试也差不多完成了,你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抗晕能力太差,这也是接下来训练的重点。”
赵齐想到昨天转椅的测试,再想想接下来得日子估计是不好过了。
“我去外面走走,吸收点养分!”说完赵齐从椅子上起来,径直走出了控制室。推开门看到外面世界的那一刻,赵齐有一种释然的感觉。后面是痛苦的根源,前面是自由的天地,要不跑了,不去了?——想想而已,月亮还是要去的,走走吧。
踩在在翠嫩的草地上,头顶上是蓝色的天空,万里无云。走一会儿,赵齐坐了下来,顺手从脚边择了一根草在手里摆弄着。那边是不是也有一个人跟我一样,坐在某个地方,脑子里什么都不想。那边的天空也是蓝色的吗?那边的草也是绿色的吗?那边的人和我们一样吗?赵齐躺了下来,阳光照得他眯起了眼睛,干脆直接闭上眼睛,闻着草香。
“在想什么?”一个声音在耳边想起,赵齐睁开眼看见杨文昊坐在身边。
“你什么时候来的,怎么我一点感觉都没有?”赵齐说。
“刚来,可能是你想东西想的太入神了,才没察觉到我来!”杨文昊说。
“也没想什么,就想躺会。”赵齐说。
杨文昊也躺了下来,望着天空:“你说我们这样看着它,它知道吗?”
“谁?”赵齐问。
“天!”杨文昊回道。
“应该知道吧!”赵齐说。
“人类从一出生就已经决定了未来会走什么样的路吧!”杨文昊说。
赵齐没有回答,他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回想自己这几十年。很难想象,如果不走这条路,结果会是什么样的。或许这种感觉就是他说的吧!难道人的一生从出生就已经注定了吗?人们总会说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可是谁又能说自己所做的一切不是早就安排好的。赵齐抬起手挡在眼前。看着这只手,有种陌生的感觉,这个世界真的就如我所看到的一样。都说眼见为实,可是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
我怎么净在胡思乱想了,还是找点事情做吧!赵齐坐起来说:“不是谁要帮我课外辅导吗?现在就开始!”
杨文昊也坐起来说:“可以,今天有空。”
两人从草地上起来,前往了训练场地。
入驻工厂也有几天了,杨佳*张乾正在实验室里测试工厂送来的材料样品,这些都是按照要求制作的,他们要测试这些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首先就是高温测试,他们把这些材料加热到三千度,样品发出刺眼的白光。实验室里的人额度不约而同的带上了墨镜。温度还在继续上升,到四千度的时候,一些样品开始软化,最后通过高温测试的只剩下2号,7号和9号三个样品。紧接着测试样品在高温下的硬度。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硬度越低。但是这台机器工作方式要求它必须在高温下也有很好的硬度。他们把样品温度降到了三千五百度。然后在准备好的材料上钻孔,这些材料都是地球上硬度比较高的材料。一轮测试下来,7号和9号磨损严重,根本不行。2号要好点,虽然和磨损但还在可接受范围内。现在要对它进行耐力测试,看它能在极端工作状态下坚持多久。整个实验持续了24小时,当他们将机器停下的时候,看见2号样品已经磨去了三分之二,这样的结果不是他们所要的,才一天时间就磨成这样。要是是月球上岂不是每天都要换钻头,这可不行。看来这个材料还不够好,温度没问题但是硬度不够。
“重新开始吧!这根本不行!”张乾说。
杨佳伟没有说话,这已经是第三次了,这半个月来,他们每天都在实验室里测试样品,合成了上百种合金,到现在都还没有合格的产品出来。
实验室里十几个人都泄气了,甚至有人说,根本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材料。对于这话,张乾没有反驳,他知道,这的确太难了,要不就是降低温度,但是如果将温度降低就达不到效果,钻机的速度也会降低很多。
“好了,咱们重新开始吧!大家集思广益,想想还差什么!困难总是会有的,但是困难就是用来解决的!”张乾说。
大家都回到了各自的岗位上开始工作。
“你在想什么?”张乾看着一旁不出声的杨佳伟说。
“我在想,高温下太软是不是原子间的强度不够,我们可不可以加入粘合剂,这种粘合剂必须耐高温!”杨佳伟说。
“这想法有点意思,可以试试。要不咱们就来试试看,能不能做出这样的粘合剂!”张乾说。
两人也重新卯足了劲开干。
一个月后。
赵齐的抗晕能力提高了很多,现在他能坚持完成转椅,虽然还不能清楚的看到屏幕上的内容,比刚开始强很多了。他要学着在旋转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这段时间赵齐和杨文昊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不过在基地的生活是比较枯燥的,每天训练,睡觉,训练,睡觉。看到赵齐也有了进步,一个月没有离开过,高主任给他放了一周假。
明天就可以离开了。当晚,赵齐有种回到学生时代的感觉。明天就是假期,有点兴奋,睡不着。他在床上躺了一会,起来去到客厅。望远镜还摆在那,对了,明天要把它还回去吧。赵齐走到望远镜前,取下镜盖,将镜头对准月亮。这一个月,他经常看月亮,只要天气晴朗,没有云,他都会看会儿。登上月球,去解开上面隐藏的秘密,这就像一个烙印一张在他心里。他坚持下去的动力也就在这。月亮清冷,就像一块玉,在深夜里发出幽静的光。今天挂在夜空的只是一个月牙,在望远镜里依旧能看到部分阴影区的东西。这个很神奇,也很神秘。人类对于他,了解的太少。
一个月前美国发射探测器后,没有其他国家再发射过。俄罗斯,欧洲,日本,都有消息出来说要登月,但是一直没有动静。目前世界上有能力登上月球的也就这几个国家。美国之后应该是在潜心研究探测器发回的数据。网络上对于月球和它发出的信号的话题也没有慢慢淡下来。
赵齐正在静静地欣赏着月亮,房间里响起了电话铃声。赵齐说回到房间拿起手机,是钟时昌的来电。
“钟局,这么晚了,找我有什么事吗?难道是知道我明天休息,想约我出去玩?”赵齐说。
“你没看新闻吗?”
“什么新闻?”赵齐问。
“美国公布了对月球的研究结果,向世界公开了月球是空心的!”
“等等,我看看!”说着赵齐在手机上打开了新闻,头条就是美国公布对月球的研究结果。内容是对月球的探测方法,返回的数据,和研究的结果,都详细的公开了。这消息一公开,网络上迅速炸开,所有都在讨论这个。甚至有人在质疑我们是不是也发射了探测器,为什么没有公开研究的结果!他们是想偷偷的去吗?
在所有的热门话题上都有这样的讨论,国际舆论也在质疑我们。
看完这些,赵齐把手机拿到耳边,钟时昌在在线上。
“我刚看了一下,现在舆论对我们不利啊!”赵齐说。
“这样,你明天来我这,我们见面聊!”
“成,就这样!”
挂了电话,赵齐坐在椅子上望着月亮说“看来对你的热度是减不下去了!”
人们总是对未知的事物有着好奇和恐惧共存的心态。对于登月,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这其实就是对外星文明的恐惧。当这些还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谈的时候,可能没有这么在意,但是当这一切真实出现的时候,人们对它的态度就开始不安。
第二天一早,赵齐来到航天局,钟时昌已经在门口等着。看见赵齐过来,拉着他直接就上了车。
“我们这是去哪?”赵齐问。
“上面!”钟时昌回到。
“上面?……”赵齐今天要见到的都是大人物了。
“你怎么不提前跟我说一声,我这一点准备都没有!”赵齐说。
“需要什么准备?你又不是第一次去了!!”钟时昌说。
“但……好歹让我有个心里准备啊!”赵齐说到。
“好了,我也是收到的临时通知!”钟时昌说。
很快车到了门口。下车后,两人走了进去。他们被带到了领导的办公室,走进办公室赵齐发现,这里不止领导一人。外交部长,国防部长也在,还有李韶华,看到这么多领导在这,赵齐连忙向他们问好,领导回礼后让他坐下。赵齐走到李韶华边上坐下小声的说“你什么时候来的?”
“昨晚就来了,我还以为只是我们自己开会,我也刚才知道的。好了,上面说话了!”李韶华说。
两人坐直了身子仔细地听上面讲话。
“昨天的新闻,大家都看了吧!……”领导看了一眼接着说:“美国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现在,国际舆论对我们不利,都在质疑我们为什么没有公布我们的研究结果!对于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想法?”
“我是觉得我们靠自己的力量登上的月球,我们的研究结果,关别人什么事,美国公开,我们没必要跟,舆论随他去,不管,他们也只是跟风。”国防部长说。
“这点我认同,我们不需要公开我们的研究结果,而且从美国公开的资料来看,我们走的比他们详细,比如月壁的厚度,这是关键的资料。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确定美国公开的是所有的资料。”外交部长说。
“你的意思是他们留了一手?”领导说。
外交部长点点头。
领导转头看向钟时昌这边说:“你们觉得呢?”
“对于两位部长说的,我认同,不过我要说一下,美国公开他们的结果,其实就是在逼我们,他们想让我们也公布,我们大可以顺他们的意,公开一些。我说的是一些。”钟时昌说。
“那你觉得我们应该公开哪些?”领导说。
“嗯……他们公开什么,我们也公开什么!”钟时昌说。
“我觉得可以,这样既可以堵上舆论的嘴,也能试探美国的话!”赵齐说。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这进行的任务,凭一国之力完成难度很大,之前我们有讨论过国际合作,我们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探探口风!”钟时昌说。
“我觉得说的有道理!你们觉得如何?”领导转头看着两位部长。
“我觉得可以试试,这样我们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外交部长说。
国防部长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那就这样,你去拟个新闻稿,大家都看看没有问题就发。”领导对外交部长说。
“好,我马上去拟!”外交部长说。
外交部长先行离开了办公室,留下几人,领导放松的靠在椅子上说:“赵教授听说你在接受航天员的训练,训练的怎么样了?”
这时办公室里的气氛轻松了许多。
“还不错,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了!”赵齐说。
“哦!那就好,训练的时候也样注意身体,要休息好!”领导说。
“会的!”赵齐说。
“对了时昌,钻机的现在进展如何?”领导问道。
“张教授和佳伟一个多月一直在车间里忙着,现在主体框架已经出来了,最多半个月就可以完成了!”钟时昌回答道。
听完各位的回答,领导沉默了一会儿,他用手指敲着桌子,敲了几下后停了下来说:“你们也听到了可能需要国际合作,那你们觉得跟谁合作比较合适?”
其实这个问题不需要多考虑,国际上有这个实力又和中国关系比较好的,只有俄罗斯。
“我觉得首选是俄罗斯,是个传统的航天大国,无论是技术还是和中国的关系,都是很好的!”钟时昌说。
“和我考虑的一样!”领导说。
“其实我觉得美国也可以拉进来!李韶华说。
美国虽然是航天强国,无论是技术储备还是在财力上都比俄罗斯强,但是美国太不靠谱,而且太过自大。
“说说看!”领导说。
“我们都知道美国的实力,也知道他们的城府。这个任务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无法独立完成,美国公开结果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找潜在的合作对象。如果我们和俄罗斯合作,其他领导人也会向我们倾斜,这会让美国尴尬,美国在暗地里搞小动作的情况,我们都很清楚。所以与其让他背地里搞小动作,不如把他拉到明面上来,就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李韶华说。
“你们有什么意见?”领导看着所以人说。
“我赞同老李的说法,不过如果美国进来,主导权必须在我们手里!”赵齐说。
“我也同意,这不仅能减轻我们的压力,也能展现我国开放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钟时昌说。
“那好,俄罗斯的必须要的,美国看情况,如果可以,那最好!”领导说。“还有时昌钻机你要盯紧一点无论需要什么都支持。”
门被人推开,离开多时的外交部长回来了,手里还拿着几张纸。他回到座位上说“这是新闻稿,你们看一下有没有什么问题?”说着他将稿子递给在座的各位。
赵齐看着这稿子,心想不愧是做外交的,官方,字里行间里表现出我国开放的合作态度。该说的一个不少,不该说的一字不多。几句话就将被动的情况改为主动。
在座的都表示没有什么问题,领导让他就按着这个发。会议结束后,赵齐,李韶华哥钟时昌三人聚在一起。
“跟我一起去工厂看看?”钟时昌说。
反正两人也没什么事,赵齐本来就是休假,他也想看看这钻机制造出来是什么样的。三人一起上了商务车,在车上赵齐问李韶华说:“老李,这段时间你在忙的怎么样了?”
提到这李韶华一脸的哀怨“别提了,这一个多月完全被一个梦的缠住了!”
“梦?什么梦?”这话勾起了两人的兴趣。
“梦的内容都是我以前的一些经历,不同的是在这个梦里我们能改变事件的结局,就是可以干预。每次做梦都是被惊醒,关键是我醒来后完全想不起来是什么把我惊醒的。不管我怎么努力的想就是想不起来。”
“这么奇怪的梦,那你有什么发现吗?”钟时昌问道。
“还真有一点。我从学校借来了记录脑电波的仪器,记录下了我每次做梦时的脑电波,你们猜我在这里面发现了什么?”说到重点的时候李韶华开始卖起了关子。
“猜不到!你直说吧!”赵齐说道。
“我在记录的脑电波信号里发现了一个熟悉的信号,那个来自月球的信号!”李韶华说。
“来自月球的信号,你是说它在你的脑子里?”赵齐问道。
“是的,每次做梦的时候就会出现,我觉得是它让我做了那些梦!可能是它想的告诉我什么吧!”李韶华说道。
“而且这也证实了我之前说过的,这个信号是发给人这个物体的猜测!”李韶华补充道。
“那既然是发给人的,就是我们所有人都收到了,那我们怎么没有做这种梦?”钟时昌说。
“刚开始我也有这样的疑问,但是后来我发现,对于这个信号我比你们都要痴迷。这点小赵有感觉!我想它在我身体里发作,是因为我对它足够痴迷!”李韶华说。
车内安静了一会儿。
李韶华的痴迷,赵齐曾看在眼里,有一段时间他就像着了魔一样。
“那你现在知道了它要对你说的了吗?”赵齐问道。
李韶华摇摇头说:“一头雾水!”
不知不觉中车到了目的地,这里是中国工业集团的一个分厂。一行人从车里出来,杨佳伟已经在门口等着了,看着三人从车里出来,就像看了许久未见的老友,上前热情欢迎。杨佳伟带着三人进到了车间里。车间很干净,也很明亮,人不多,加上杨佳伟和张乾也就十人左右。车间的正中间是钻机的框架,外部的螺旋驱动器和钻头还没有安装,现场没有看到螺旋结构的物件,锥形钻头被放在一边的角落里,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的金属圆锥。张乾正在指挥工人安装内部的驱动马达和线路。
第一次看见钻机的实体,一行人还是被震撼到了,之前看图纸,一切都还只是脑子里的想象,而在眼前的这个大家伙,才是货真价实的。比想象中的要高大,垂直架着,有差不多两层楼高,它的整个框架是由钛合金锻造的。原本以为会用马达加减速器的方式驱动,可是在安装现场,并没有看到减速器,实际上马达定子在内部,而螺旋外壳就是转子,这是一种超低速高扭电机,越复杂的机械,出问题的概率越大,所以这台钻机,设计之初就是走简单路线的,让零件越少越好。在安装的过程中还能看到内部有管路,那些是冷却液的管子。钻机外部高达三千度,内部的一些设备无法在这样的高温下工作,所以需要冷却,这台机器内部是靠液氮冷却的。目前框架上还有一些供零件和人员进出的窗口,最后这些窗口都会被封上,只留下顶上的圆孔,这个孔是用来和核电池对接用的。
看到他们来到车间,张乾从平台上下来走到他们跟前。
“老张,进展怎么样?”钟时昌问道。
“刚开始遇到点困难,不过现在都解决了,目前进展顺利,按照现在的进度,十五到二十天左右就能完成组装了。”说着张乾有点兴奋:“我带你们参观一下!”
这是他的梦想,一个原本只能画在纸上的梦想,现在因为这个机遇,他将它变成了现实。这里所有人中,张乾是最高兴也是最激动的一个。这是他的杰作,他迫不及待的想把它展示在众人面前。
几人跟随张乾上到平台上。如此近距离的让他们能清楚的看到内部的结构,能用手摸到它的质感。
“整个框架就是定子,这是定子线圈……。”张乾指着里面说。
他向众人介绍着他的作品,每一个细节都没有落下。
“张教授,这是定子,外壳就是螺旋推进器是转子,那用什么做轴承?”赵齐问道。
这个问题让张乾眼前一亮:“好问题,这个问题让佳伟来回答你!”
被张乾点名回答问题,让杨佳伟有点惊讶:“这个……准确来说我们没有用轴承!”
“没用轴承?”众人都很惊讶。
“对的,我们没有用实体轴承,主要是工作温度太高,不管用什么材料做轴承都无法满足它的工作需要,所以我们就没有用轴承,我们直接我们磁力来支撑和隔离定子和转子。就是利用磁场来固定转子,这个磁场来自电机本身。这台电机会在两个方向上产生吸力和斥力,就是在径向产生斥力在轴向产生引力。这两种力相互作用把转子牢牢固定在框架上,而且这样一来,转子和定子之间就完全分开不会产生任何摩擦。”杨佳伟说。
几人大概听懂了他的意思,不过这是一个有点冒险的方式,但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冒险。
“我再带你们看一样东西!”说着张乾带着他们走进了旁边的实验室。他从柜子里取出一个烧杯,杯子里放着一种褐色,看起来像胶状物质。张乾将它捧在手上说:“你们猜一下这是什么?”
大家都表示猜不出来,让他直接说别卖关子。
“我们在开始制造钻头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就算是用最好的材料制造的钻头,都有一个问题,就是不想耐磨,磨损就是物质被剥落的表现,为了让材料的原子之间更加的紧密,不容易被剥离,我们最后研制出了这个。这是种超级原子胶。它能填满原子之间的缝隙,并将原子牢牢的粘在一起,而且即使在四千多度的高温下,也不会变质,这是制造钻头的原料,用它制造出来的钻头,比钻石还硬,但是又不会像钻石一样脆。这是世界上最硬,最有任性和最耐热的材料。最重要的是相对其他金属材料来说它很轻。这个我们也是在三天前才研制出来的!”张乾激动的说。
“三天前研制出来,三天钻机最组装到这个程度了?”钟时昌说。
张乾笑了笑说:“我们在研制的同时,钻机就已经在开始制造了。这个材料主要用在钻头上的和螺旋转子上的,其他部分都是钨钛合金制造的。这样也不会耽误进度。”
钟时昌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为了不影响他们的工作,三人并没有在车间里待太久。在和张乾聊了几句后就离开了。
走出工厂回到马路边,赵齐有一种从未来回到过去的感觉。他回头看着这懂看起来破旧的建筑,但在它里面却有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即将诞生。
“你们两个准备去哪?我送你们一程!”钟时昌说。
赵齐和李韶华互相看了看说:“没事!您有事先去忙吧,我两走走顺便聊聊天!”
“那好吧!有事打我电话,我先走了!”钟时昌说。
“行,您去忙吧!”
两人送钟时昌上车离开后,便在路上边走边闲聊着。
大街上车来车往,行人匆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这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事了。
一个月不见,李韶华在赵齐看来老了许多,或许是因为梦的事,想劝劝他。但是又不知如何开口。作为一个科学家,如此难得的机会,谁会愿意放手。作为好友的赵齐最能理解他,所以他现在什么都不会说。
“还在想你的那个梦?”赵齐问道。
“现在不想也没办法,它总是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有一段时间我希望天天做这个梦,因为我很想知道那个我怎么都记不起的结果是是什么,现在如愿了,每天都做,每天都被惊醒,可醒来后还是不记得结果。”李韶华苦笑道。
作为外人,赵齐无法想象那个梦到底是什么,那个他怎么都想不起来的结果又是什么。但是他直觉告诉他,这个结果,只有到了上面才能解开。
“可能……答案就在上面!”赵齐说。
上面?月亮!的确!那个信号!来自月球,而我的梦是收到信号的干扰。如果能在上去之前解开,这样的成就感,会成为李韶华一生的荣耀,他想要,可现实并不买账。但是他没有放弃,还在挣扎。
昨天,美国公布了他们对月球的研究结果,也把月球内部空心的事实公布在全人类面前。一时间,激起人们各种想象。网络上各种想象图片如雨后春笋一样。二十四小时以后,中国也公布了研究结果,发言人完整的将新闻稿读了一遍。
中国发布的研究结果再次在他全世界激起巨浪,所有的媒体头条都是它。两个航天大国都确定了月球内部是空的,这让之前还有些怀疑的人都坚信不已。
也有些极端的宗教组织,开始宣扬哪里是地狱,人类不能上去。其实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一直以来神都是远不可及的,这让一些宗教可以毫无顾忌的创造他们的神,但是有一天,高等文明离我们如此之近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威胁。这会让他们的地位下降甚至被踩在脚底下。但大多数的宗教还是持开放态度的。
中国的意图也毫无顾忌的传达出去,效果很明显。俄罗斯和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和中国接触,释放了想合作的意图。俄罗斯很明显,直接就让领导来中国访问,在这个当下访问中国,其意图谁都知道。这让其他国家有点坐不住了,都将访问中国提上了日程。不过美国没有任何表态,这也在意料之中。毕竟它是超级大国,傲慢的美国不会主动过来敲门说我是来谈合作的。但中国政府也知道眼下这个任务如果有美国的帮助,将会事半功倍。上头连夜开了会决定给它造个台阶。美国愿不愿意走下来,就看他们自己。这也能试试他们是否有什么合作意图。
没过多久,中国和俄罗斯在一些网络媒体上发布了小道消息,称两国将会进行一次探月计划。中国发布的消息更是将中国正在制造月球钻机的事有意无意的透露出去。俄罗斯也将参与进来,核电池将由俄罗斯制造。这也是第一次将中国要打穿月球的意图展示在了世界眼前,一时间全球媒体都疯狂转载。美国媒体更是用疯狂来形容中国,称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疯狂的计划。更多的媒体持观望和中立态度,网络上有很多的文章称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些都在中国政府的意料之中,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不过美国政府依旧没有*,有主流媒体评论说这个消息的准确性有待考证。看来他们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行。
三天后,钟时昌,赵齐,外交部长再次被叫到领导办公室。当人来齐后,领导直说:“最近网络上的新闻都看了吗?”
“看了。不过他们依旧没有动作!”外交部长说。
“是啊,看来我们透露的还不够!毕竟这些消息都是通过非官方的渠道散播出去玩,这会让人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但是我们又不能直接了当的把我们正在进行的这些说出去!”钟时昌说。
“那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在不透露太多的情况下,让他们相信网上说的这些?”领导问道。
赵齐沉默了一会说:“让一个正规的媒体对一个可以代表官方的人进行一次访问,在访问中提到这些问题,但是回答可以模糊一点,既不否认也不承认!”
“我觉得这样可行,在正式确认合作之前不能透露太多,这需要被访问的人很会说话!”钟时昌说。
在坐的四人当中最会说的当外交部长了,所以外交部长也就成为了这个透露消息的人。既然定下来了,采访也很快安排上了。能采访外交部长的也绝不是一般媒体,既然如此直接就让央视来做这次采访。在这之前,外交部长跟央视的台长打了电话,说了这个情况,希望他能安排一下。很快央视就安排了一次正式的访问。
访问当天,记者来到外交部长的办公室。开始前,记者将要问的问题稿子交给了部长,让他确认一下,在三确认没有问题后访问开始。
访问进行的很顺利,开始的几个问题都是关于国际形势的一些看法,之后记者开始提到有关月球信号的事。
在三人走后,张乾和杨佳伟马上又投入到工作中去。工人在完成内部的组装后,张乾爬上了平台,他从侧面的开口钻进去,拿着小电筒检查。每一个零件的位置,接头,安装点都要仔细地检查,这里面的电线没有使用插接件,全部焊接,检查结束后接口还要度上金,防止氧化。张乾用手去拉每一根电线,一个焊接点他都会观察好久。检查完电线后,还有管道,这些管子是冷却系统使用的,检查后会进行加压测试,保证不能有一点泄漏。赵齐在里面呆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出来,但还没有结束,他拿了一套扳手进去。这里面有很多零件是焊接固定的,一旦接上就无法更改。还有一些是用螺栓固定,这些螺栓都是钛合金打造。张乾用扳手把每一颗螺栓都紧了一遍。又过了三十分钟左右,全身都被汗水湿透。张乾从平台上下来把扳手交给了杨佳伟,让他再去检查一遍。两个小时后杨佳伟从里面出来,他也一样全身湿透。但是他们还是觉得不太放心,于是张乾让车间主任再进入检查一遍。就这样陆续进了五人,检查了五遍,再三确认没有问题后。张乾让工人开始对冷却系统进行加压。先会用氮气加压,加压会持续很长时间。在加压完成前,其他工序都无法进了行。想到这些工人和他一样都在这里忙了一个多月,有好多已经一个月没回家了。在初步确认没有泄漏后张乾让工人都回去休息两天。而他自己留下来值班,每隔一个小时记录下压力表的读数。张乾让杨佳伟也回去休息,十二小时后来和他换班。
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样的工作是很枯燥的,一个小时巡查一次,做好记录。但是对于张乾来说,这是个美好的时刻,现在他可以和他的作品单独相处,他们就像老友一样。张乾说坐在平台的前面,面对着它。他没有说话,只是这样静静地看着。
从车间出来,杨佳伟感觉和这个世界隔离了,在车间里根本没人在意今天是几号,现在是几点。都在不分黑夜白天的忙碌着,累了就在休息室里躺会,醒了起来接着干。每天都会有人按时把食物送来。
马路两边的行道树上挂起了彩灯,有人在往路灯杆上挂灯笼。看到这杨佳伟才想起现在已经是腊月了,马上就要过年了。这对他来说其实和平时没什么两样,大年他会在车间里过。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澡,这是这个月第二次洗澡。衣服每天被汗浸湿又穿干。刚开始还能闻到身上有股味道,时间一长也就麻痹了。
洗完澡后,杨佳伟坐在阳台上,腊月里难得有这么大的太阳,他感觉自己已经好久没有这样晒晒太阳了,阳光对他来说甚至有点陌生。阳光晒得很舒服,让他不知不觉睡着了。
在车间里张乾依旧坐在那里看着它。它是它一生的心血,它会带他去往另一个世界,它就是那个世界的钥匙。他站起来走到旁边,用手去抚摸它,闭上眼睛,感受着它的呼吸和脉搏。它现在就是婴儿,还为成型。
过去六个小时后,张乾的记录单上写着一样的数字,这说明压力没有发生泄漏。不过还是要等到最后才能下定论。
夜晚气温下降,在阳台上睡着的杨佳伟被冷醒。他看了看时间已经六点多了,虽然只睡了三个小时,但这是他近来睡的最好的一次。和张乾换班的时间是一点左右,还有差不多六个多小时,杨佳伟怕自己再睡着而过了时间,便决定起身去车间,到车间里休息。
跟白天不一样,夜里冷风吹在脸上,异常冰冷。从家走到车间要一个半小时左右,虽然冷,杨佳伟还是想走过去,主要是他好久没有看夜景了。寒冷没有阻挡人们出行的心,临近新年,学校放假,很多单位也都放假了,街上人也比往常多。有情侣,一家三口,朋友三五成群,很是热闹。杨佳伟在人群中穿梭,他感觉没那么冷了。就这样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到了车间。车间里灯火通明,却十分的安静。
推开车间的门,杨佳伟看见张乾正瘫坐在椅子上,走进一看他只是睡着了。看着如此疲惫的张乾,杨佳伟有点担心。这一个多月,张乾每天都很少休息,睡的最久的一次也只有三个小时左右。这几天更是基本没有合过眼。在他的身边当着笔和记录单,而他的手里拿着手机。杨佳伟拿过他的手机,屏幕上是他定的闹钟。他取消了下个时段的闹钟,把手机放回了张乾的手里。
杨佳伟拿起笔和记录单,上面最后的记录是七点钟的,离下一个时间还有十分钟。杨佳伟走到平台上,围着钻机转圈。他也参与了这台钻机的设计和制造,到现在他对它的感情是和张乾一样的。
窗外的天空慢慢变成了深蓝色,又变成了淡蓝色,天渐渐亮了起来。
升高的温度和晃眼的阳光将睡梦中的张乾唤醒,醒来后才反应过来,他没发现身边的记录单和笔,手机还在手机握着,他点开看了一下,早上八点半了,设定的闹钟没有响。张乾想着怎么睡着了,都没记录,怎么办?还有笔和单子呢?到哪去了。。他急忙起身寻找,这时才发现杨佳伟能在平台上仔细地检查着。他也爬了上去,杨佳伟看到他上来说:“睡醒了!”
“我也不知道怎么就睡着了!你什么时候来的?”张乾显然有些自责。
“我昨晚七点多就来了!”杨佳伟说。
“这么早,那……”张乾又有了希望。
“放心吧,我都记录了!”说完杨佳伟把单子递给张乾看,看到上面的记录,张乾松了一口气。
“看你睡的熟,没忍心叫醒你,而且你也很长时间没合眼了,该好好休息一下了!那桌子上有早餐,给你留的。”杨佳伟说。
“是吗?睡醒了真觉得挺饿的。”张乾从平台上下来拿起早餐吃了起来。
“看来是真的太累了,要不怎么会睡的那么死!不过昨晚睡得很好,现在精神多了!对了你在看什么?”张乾边吃边说。
“本来想说,没什么事就再检查看看,毕竟昨天都太累了,怕有疏忽。”杨佳伟说。
“也是,感觉昨天就是迷迷糊糊的。那你先查着,我吃完了跟你换。”说完张乾大口吃了起来。
“没事!你慢慢吃,别噎着!”杨佳伟说。
这一个多月的合作下来,两人的关系比以前近了很多,刚开始的时候张乾觉得杨佳伟这个年轻人太浮躁,想出风头,才一口就接下了这个任务,但是这段时间的相处他发现,这个孩子比自己想的更懂事,心思细腻,做事认真也有分寸,不是那种喜欢冒头小年轻。杨佳伟的年纪和他的孩子差不多,张乾也就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以前杨佳伟称呼他张教授,现在他让他称呼自己老张,因为这样听着更舒服,没有距离感。
张乾三两口吃完了早餐,再次爬上了平台,走到杨佳伟旁边说:“换我来吧,你也整夜没合眼吧,去睡会儿?”
“我没事,抗的住!”杨佳伟回到。
“听话,怎么说我也是长辈,让你去休息你就去!”张乾的语气中有点命令的口气。
“那好吧!”杨佳伟从里面出来,“那我去睡会,有需要叫醒我!”
张乾向他摆了摆手,示意他快去睡。杨佳伟走到长椅上躺下,拿外套盖在身上。刚才张乾和他说话的语气跟他父亲有点像,想到这,杨佳伟发现自己已经好久没回家看父母了,而且今年的春节看来还是没法回去和他们过年了。想到这,突然觉得有点难过,也不知道父母在老家过的怎么样?带着对家人的思念,杨佳伟很快进入了梦乡。
接近中午时候,车间主任带着工人们陆续回到了车间里,经过整夜的休息大家看起来都精神了许多。看到他们,张乾示意说话小声点,并指了指正在睡觉的杨佳伟。
“他一夜没睡,让他好好睡会儿!”张乾说。
“他不是昨天让他回去休息了吗?”车间主任说。
“是啊,不过他很早就来了,也好在他来了,昨晚我因为太累睡早了,要不是他,这个记录单就是空白的了!”张乾说。
“这样啊!那是要让他好好休息了。保压怎么样了?”车间主任问道。
“目前来看一切正常,还有两个小时,如果不出意外,保压就算通过了!对了,外壳造的怎么样了,这两天应该就送过来了吧?”张乾问道。
“我来的时候已经问过了,说下午出发,明天就到。”车间主任回到。
两人一起上到平台上,张乾继续检查着。
“昨天不是检查好几遍了吗?,怎么还在查?”车间主任问道。
“昨天大家的精神状态都不好,怕有疏漏,现在还有时间再检查看看!”张乾回到。
车间主任点了点头明白他的意思。
杨佳伟醒来的时候已经保压结束,他走到他们旁边,张乾见他醒了就让他一起参加讨论,
气体保压测试通过,不过张乾为了保险起见,决定用液氮再保一次。液氮也正是冷却系统的工作介质。也测试一下在低温下,管路有什么影响。
对于这个杨佳伟表示同意,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就开始吧。工人送来液氮,将它灌入了系统,很快在管道的外壁上凝结了水珠,这是因为在地球上有大气,在外太空就不会有水珠凝结。张乾让大家仔细观察系统的管路的状态,在超低温下金属很容易发生变形而出现裂纹。虽然在生产这些管路的时候就已经考虑了这样的情况,但是小心使得万年船,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三个多小时后系统通过了测试,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工人们再次用气体将液氮置换了出来。接下来就要对内部进行封装了,电线的焊点要进行镀金,螺栓全部要锁死。这些工作要在外壳送来前全部完成,所以今晚大家又要熬夜了。
央视对外交部长的采访并没有在电视台播放,而是在剪辑后放到了视频网站上,然后在被转载到其他平台,很快就传开了,一时间迅速上了热搜榜。这也是官方要的效果,就是让更多的人看到。采访中,记者问到了他对网络上流传关于中国正在秘密进行的项目是否属实,对于这个问题他的回答很官方既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这其实就是做给外面的人看的。一般来说官方没有否认的基本就是事实。这样一来,国内外都觉得那是真的,而俄罗斯也参与在这个项目中。
这段采访视频被传到国外,主流媒体也对它做了解读,结果就是一定是真的。现在看来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在就等他们的反应了。这一次中国走在世界前面。可以说把所有人都甩在了后面,不出意外中国会成为第一个和外星文明接触的国家。
这对于有些国家来说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可是目前的情况他们又无能为力。他们能做的要么自己独立开展,肯定在中国后面,要么就是和中国合作,争取在其中占到一个位置。
这段采访的效果很明显,上面已经接到一些国家希望展开合作的意愿,这其中也有英国,日本和德国这样的传统强国,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的目标其实很明确就是让美国进来。不过美国方面但是冷静很多,一直没有反应。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内部已经开始为是否与中国合作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不过想来他们也讨论不出什么结果来,这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缺点,讨论来,讨论去,谁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立场,除非有一个强大的力量直接压下来。
现在的中国早就不能同日而语了,这几年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态度变化很大,就连美国国内对中国也是欢迎的,所以美国老百姓都希望能和中国合作,他们也不想落后面。
在美国还在讨论要不要合作的时候,在组装车间里,钻机内部的组装工作基本已经完成,各项测试也已经通过。现在就等着外部的螺旋体,钻头已经在现场。他们之前曾用小尺寸的钻头做过实验,这种新材料生产出来的钻头在3500度的高温下连续运行三十六小时后基本没有什么磨损。看到这种材料有这样的强度,张乾让工厂马上开始生产标准尺寸的钻头。而这颗小钻头也没有放进仓库,而是继续运转,张乾想看看它的极限在哪里。直到今天它还在运行着,刚好过去一个月。这段时间忙着组装钻机他们都把这事给忘了。想到要组装钻头的时候才想起来。
“对了!我们之前测试的小钻头是不是还在运行!”张乾问道。
“按你说的一直没停!”车间主任回到。
“到今天有一个月了吧?”张乾说。
“差不多!要不去看看情况怎么样了?”车间主任说到。
“成,去看看。”
他们回到实验室里,一名技师在记录钻头的运行情况。
“有停过吗?”张乾问道。
“没有!换材料的时候都一直转着!”技师回到。
“那让它停下吧!我们看看磨损情况!”张乾说。
技师将机器停了下来,取出了钻头放在桌面上。几人上前去仔细观察,在灯光衬托下,圆锥形的钻头,两条斜边不平,中间是凹进去的,可能是磨损了。表面上也有一条条凸起的纹路。为了的到更精确的数据,他们用精密仪器来测量他的重量和尺寸。当他们把它放上称的时候,显示出来的数字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它尽然比原来重了接近五十克。这让他们一度怀疑是称出了问题。再三确认称没有故障后,他们才相信的确比原来重了。然后测量钻头的尺寸,测出来的结果是直径没有变化,但是它的高度比原来高了一点一个毫米。这个结果让在场的所以人都无法理解,为了搞清楚,张乾把钻头放到了显微镜下观察。
在显微镜的画面传到一个显示器上,从屏幕上可以看到,那些摸起来的凸起全都长在一个光滑的面上,而这些光滑的面才是钻头原本的表面,所以这些凸起的纹路并不是磨出来的,而是在钻头表面上长出来的,越往尖出越密集。张乾拿了把刮刀想刮一点下来看看,却刮不动,它牢牢的吸附在钻头表面。
这些凸起的纹路看起来像是金属,那他们是从哪里来的?
“这些是从哪里来的?”杨佳伟说到。这应该是在场所有人心里的疑问。
张乾想了会儿对技师说:“你把之前钻过的材料都拿过来!”
“那有很多。得差不多有两三吨的样子!”技师说。
“你从里面挑一些过来我看看!”
技师很快拿来了一些材料,这是都是岩石样本,各种岩石都有。张乾把这些样本放到显微镜下,看它们被钻头钻过的地方都是被高温融化的痕迹。在这上面发现了一些金属的残留物,这种金属和钻头的材料不一样,倒是和钻头上凸起物的材料差不多。张乾又把其他样本放在显微镜下,都发现了一些金属残留物。这样下来张乾也大概明白了为什么钻头重量增加,尺寸也变大了。
“原来是这样!”张乾说到。
“怎样?”杨佳伟问道。
“你们看这个。”张乾指着屏幕说:“这些小点都是被高温融化的岩石,而钻头上的凸起就是从这些岩石上来的。我们用的样本里很多都含有金属元素,他们被钻头的高温融化,由于钻头的材料里有超强的粘合剂,这些融化的金属也被粘在钻头上,就像是被焊在上面一样,就这样越积越多,重量也增加了。这完全出乎意料之外,钻头没有磨损,反倒增大了。”
这样一说所有人都明白了。
这或许是意外的收获,这对保护钻头,减少磨损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现在对月球岩层的内容还不太清楚,像之前打孔时遇到的硬度相当高的岩层,里面可能未知的金属含量很高,不知道这种元素会对钻头产生什么影响。而且钻头上吸附的金属太多的话,会让加热负荷增大,这会大大降低核电池的续航。未知的影响太多了,无法掌控的只能靠运气了。
螺旋推进部分已经在工厂制造,由于使用的材料本身就能承受四千多度的高温,无法铸造,也无法锻造,那就只能磨具挤压成型。工厂按要求生产了两批,第一批的货车马上就要到了,现在所有人都在急切的等待着。这不是拿来装上去就完事,第一批生产出来的能不能用还是个问号,只有实际测试以后才能知道。
“你去询问一下车还有多久到。”张乾对一名工人说。
“快了,还有二十分钟左右。”工人回到。
二十分钟说明已经快到了,车间的位置比较偏,货车进来需要绕点路,会慢一些。
所有人都在车间里等着,张乾坐在椅子上不自觉的抖腿,偶尔会意识到,把它压住,可是过一会儿又开始抖。
杨佳伟在车间门口来回走着,走几步停下来看看外面,然后接着走。车到哪里了?还有多远?这种感觉就像在等快递,看着快递信息上显示已经在派件,可是一直没有收到的那种心情。
“车到了!”对讲机里传出一句话。
杨佳伟连忙跑到外面,果然看到一辆卡车正慢慢开进来。他走到卡车旁指挥车子开进了车间。张乾始终坐在椅子上淡定的喝着茶。终于等到了,就差它就完整了。待车子停稳后,大家围上去解开了帆布的绳子,杨佳伟爬上车厢,掀开了帆布,终于等到你!
帆布拆掉后,张乾从椅子上起来走到车边。工人拿来绳子,龙门吊也开了过来,有几个工人爬上车,配合杨佳伟绑上。这个螺旋体自重在六吨左右,有两个,他小心的把其中一个的绳子挂在钩子上,钩子上升,螺旋体被慢慢吊了起来。大家提前在一旁的地上放置了木板,龙门吊把它吊到托盘上放下,接着又吊来第二个。货物卸下后卡车离开了车间,所有人都围在一旁,张乾用手摸着,十万吨的压力机压出来的,很紧实,变面也很光滑。
“把测量仪拿过来。”张乾说。
东西到了不过在装上去之前要先测量尺寸是否合格。张乾站在移动升降台上,沿着螺旋体转了一圈在它的内圈圆周上平均画出了三十六个点。画完点后,张乾将激光测量仪的激光头放在内圈的一个点上,一道光线打在对面的内壁上,张乾左右晃动了一下,屏幕上显示出一串数字,然后又把激光头从上面沿着内壁放到下面,屏幕上的数字变大了,杨佳伟在下面记录下这些数字。接着张乾换了一个点接着测量,一共测量的三十六次,杨佳伟记下了三十六组数字。螺旋体的内径必须在一个精确的范围内,过大过小都会影响性能,张乾从升降台上下来,接过杨佳伟手上的纸开始一个个对比这些数字。激光测量仪的精度能到千分之一毫米,而这个零件所允许的最大误差为千分之三毫米。仔细对完这些数字后,张乾松了口气。这个达标了,但还有一个,他重复了刚才的过程,第二个也达标了。整个测量过程没有人说话,大家都屏气凝神的看着。
张乾回到椅子边喝了口茶说:“大家回去休息吧!”
这话让所有人疑惑!
“张教授,有什么问题吗?要返厂处理吗?”车间主任问道。
“没有问题。”张乾说道。
“那为什么让大家回去?而不是抓紧时间组装?”车间主任说。
“大家都忙了一天一夜了吧!你看看大家现在的状态!我不想让大家在这样的状态下工作!而且现在天也快黑了。大家先回去吃晚饭,洗个澡,好好睡一觉,明天精神饱满的来工作!”张乾说道。
车间主任看了看大家,的确三十多个小时内合眼了,大家都累了,疲倦不堪。在这样的状态下组装很容易出事故。就这样所有人都下班了,这应该是一个多月来第一次准时下班的。最后留下张乾和杨佳伟还在车间里。
“老张,你怎么还不回去休息!”杨佳伟问道。
“我在这休息就行了!我的守着他们!”张乾说。
杨佳伟看了看车间里的设备说:“我来守吧!您回去休息吧!我在BJ就一个人,在哪睡都一样!”
“那好吧!我回去!你一个人在这注意安全!”张乾说。
“知道了,教授。您先回去吧,趁天还没黑!”杨佳伟说。
和杨佳伟道别后张乾走出了车间,想不到走进这个车间,再出来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比车间里的空气好多了。远处的夕阳,照的整个天空都是火红的,就像是一幅画,张乾也好久没有看到这么美的夕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