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们的方案还没有通过,万一被刷下来了……”杨佳伟还没说完,李韶华打断他说:“刚开始我也有疑虑,觉得可能会被刷下来,不过现在看来不会,这个方案一定会通过,而且会很快实施,所以张教授,你要开始联系厂家准备制造这台钻机了!”李韶华说。
从他的语气里能看出,他十分的肯定,这个方案一定会通过。美国已经开始追上来了,现在只有这一个方案,如果要保持优势只能把这个方案付诸行动。很快一条短信验证了他的话,这是钟时昌发来的,内容是——方案通过,明天一早开会!就这么几个字,让大家都紧张起来。
这么重要的时刻,这个会议上出现的人可能不仅仅是航天局的专家,上面的人也会参加。虽然都是见过世面的人,但是就一晚的时间准备,大家都在担心明天的会议上不能好好的发挥,出现纰漏。尤其的张乾,作为方案的提出者,会议上一定会成为重点,现在他已经在心里组织语言了。
“那咱们把杯子里这点喝完,早点回去准备吧!”赵齐说。
大家拿起杯子将杯子里的饮料一饮而尽。出了酒吧,四人各自回家。赵齐和李韶华以及杨佳伟可能压力小一些,张乾就不一样了,从接到电话,他的神情就有点恍惚。
回到家,他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没有埋案伏笔,而是躺在床上发呆。这是他自打进去这个行业以来,就一直在期待的时候,从他有了那个想法,就一直希望有一天的实现它。现在这个机会就在眼前,原本只是一个想法而已,现在就要变成现实。他感觉自己在做梦一样,可是当梦想就要实现的时候,他有开始不安起来——要是失败了怎么办?还有哪些问题是我没有考虑到的?…………一下子无数问涌现在他的脑子里。他越想这些,越让他觉得不安。这是一个容不得任何失败的任务。这个压力让他觉得有一种力量压在胸口,让他喘不上气来。他闭上眼睛,让自己的心平静来。平复心情后他开始考虑第二天会议的内容了。
和赵齐分开后,李韶华回到了自己家中,妻子和朋友出去逛街还没回来,他打开房门,屋内一片漆黑,他没有开灯,而是在门口站了一会儿,眼睛慢慢适应过来,能看见东西后,他走到沙发上坐下。
光线昏暗,门窗禁闭,这让屋内显的格外清净。如此安静地环境,让许多想法出现在脑子里,首先出来的就是在火车上坐的那个梦,最后看到的到底是什么,会让他如此惊慌。他努力回想那个梦的每一个画面,闭上眼睛,让它重现在脑海中。可是不管他如何努力,最后的画面怎么都想不起来。再试过无数次后,他放弃了。有时候越想一件事就越想不起来,而你不再去想的时候,它又慢慢出来。所以,顺其自然吧!
妻子还没回来,李韶华准备洗个澡先睡下,忙了一天都没有好好休息。洗完澡后他坐在床上,觉得无聊,便拿出手机看了起来。首先看到的就是美国月球探测器的事,他点开仔细的看了起来。
原来美国这个探测器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着陆器,一个是撞击器。着陆器会落在月球在月球背面,而撞击器会以超高的速度撞击月球正面,他们想用月震的方式来探测月球内部的情况。空心物体和实心物体对于震动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而且这样也能粗略的计算出月球的密度。
明晚探测器就到月球了,到时候会有消息出来。
看着看着手机出现了花屏,李韶华拍了拍手机,还是一样,他又将手机关机,再打开,还是一样。难道这就坏了,毫无预兆。他用力将手机在床上拍了两下,花屏没了,可是画面中出现了些其他的东西。
手机上的画面正是他初到美国的时候,那时他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是很好,一个人到美国求学。白天找了一个便宜的旅馆住下,便宜是便宜,环境太差,隔音不好。在房间里呆了一会儿,受不了了,就想出门走走。
天已经黑了,街上人也少了。果然国外的晚上和国内不一样,李韶华出国前就听朋友说过,在美国,晚上最好不要出门。不过李韶华想着,现在还不是很晚,也有点饿了,正好买点东西吃。穿过一个街口就有一家小超市,李韶华买了面包和可乐,付了钱,回旅馆。这时李韶华想起,曾在这里被打劫过。而画面中的自己正走在那条街上,他也看到前方不远处出现了两个男人,他们慢慢向李韶华靠近,走过他身边时突然拿出了刀指着他,让他把钱拿出来,李韶华用蹩脚的英语说自己没钱,可是混混没这么容易打发。李韶华记得接下来的一切,他想起之前的那个梦,自己开口能干预吗?
这次他对混混说,让他们停下,可是混混并没有听见,而且继续让他把钱拿出来。难道对别人没用,他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难道只能对自己说。
“把手握紧,打他的喉咙”!李韶华对画面中的自己说,马上那个他照做了。混混连忙捂着自己的脖子,看来很痛。而另外一个混混伸手去抓,画面外的李韶华看的很清楚,他让画面中的自己蹲下,然后转身一拳打在对方的要害上,对方应声倒地,捂着下身惨叫。跟以前一样,当他不说话时,画面中的他就呆在那,一动不动。直到李韶华对他说回旅馆,他才离开。
为什么手机中会出现这个画面,这和之前的梦又有什么关系,那么像,除了时间地点不同。都是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只是在这里他可以干预它,改变结果,自己就像是一个外人一样看着。这就是所谓的上帝视角吧!
现实中真的有上帝视角吗?那个视角是谁在看着?他会对发生事做出干预吗?李韶华又想起了最后那个他忘了的梦境。
李韶华睁开眼,房间的灯亮了,他看了看手机,一切正常,没有花屏,也没有什么奇怪的画面。
“吵醒你了?和朋友逛的开心就多逛了会,回来晚了!”妻子说。
“没事,洗个澡早点休息吧!”李韶华说。
“好!”妻子答到。
原来又是一个梦,为什么最近总做这样的梦,对了梦的结果是什么??他又忘了,这次让他有点烦躁,为什么这个梦的结尾总是记不住,这个梦到底想告诉我什么?
难道这是那个信号的后遗症,它作用在我的大脑上了。我曾经说过这个信号是人体接收到的,现在看来他已经进入我的大脑中了,它想告诉我什么?
这一夜李韶华注定无法安睡。
第二天太阳早早的升起,阳光和往常一样,洒满大地。人们也早早的出门,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了。赵齐是最早来到航天局的,不过这里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他走到会议室,发现里面还没有人。
“是我来太早了吗?”赵齐看了看时间,已经十点多了。“难道不是这个会议室?”他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地方了。离开会议室问工作人员是不是在这里开会,可是对方并不太清楚。没办法,他拿出手机给李韶华打电话。
“老李,你到了吗?”赵齐问。
“还在路上,太堵了!”李韶华说。
“哦!那行吧!我问其他人看看!”说完赵齐挂了电话,然后准备打给钟时昌,正当他要拨出去的时候杨佳伟来了。赵齐放下手机走上去。
“早上好!”赵齐说。
“早!赵教授。”杨佳伟说。
“你知道是在哪个会议室开会吗?”赵齐问。
“就这个啊!”杨佳伟指着前方说。
那个方向正是赵齐出来的地方。
两人走进会议室,里面空空如也:“都这个点了,怎么还没来?我刚才一路小跑,还怕自己迟到了!”
虽然觉得有点奇怪,两人还是决定在这里等等看。
两人坐在墙边,赵齐没带什么东西,基本就是空手来的,而杨佳伟有点准备,带了个包。赵齐问他:“你这包里装的什么?”
“这个就是一些资料,上次月球探测的资料!”杨佳伟说。
“哦!你知道信号的事吧!”赵齐突然又提起了信号。
“知道!”杨佳伟说。
“那你对它有什么想法?”赵齐问到。
杨佳伟想了想说:“上次听你们说过后,我就觉得有点奇怪,李博士说那个信号是由人类这个物体接收到的,为什么是人类?不是其他物体?”
其实上次李韶华并没有把心里想的全说出来,一方面因为这只是自己的猜想,二个是并不是好的方面。
“老李的想法很奇特,有时候我也跟不上他的思维,他总是能想到别人一下子没有注意到的。这是他最特别的地方。”赵齐说。
“那就是说,你也不是很明白他说的话?”杨佳伟说。
“的确是这样,虽然不明白,但是我总觉得他有可能是对的。”赵齐说。
“对了,你们还在研究那个信号吗?”杨佳伟问。
“一直在进行,只是一直没有进展,这点让我越来越相信老李说的话了!”赵齐说。
就在两人聊天的时候,门开了,进来的是钟时昌还有李韶华,两人走到桌边坐下。
“就你两,其他人呢?”赵齐说。
“哦!张乾被堵在路上,还要等会儿才到。”钟时昌说。
“没了?”赵齐说。
“没了!”钟时昌回到。
“不是上面有人要来吗?”赵齐说。
“原本是今天要来的,不过今天改了行程,所以昨晚我就被叫去开会了。今天这个会,也只是传达一下上面的话。”钟时昌说。
“哦!也好,有上面的人在总不自在,这样好点。”李韶华说。
钟时昌看了看时间,想想应该差不多快到了,刚想着要不要打个电话问问,张乾推门进来了。所有人都到齐了,一个可以容纳三十人的会议室,现在只有他们五个人,都坐在靠门的一边。
“好了,大家都到齐了,我就把昨天会议的内容跟大家说一下。首先是张教授的提议通过了,而且让你负责打造这台机器,任何资源都可能调配。”
听到也句话,能从张乾的脸上看出来,他内心的兴奋。
“还有,除了送这台机器上去,还要有人上去,只是这次跟以前不同,以前都是送训练有素的航天员上去,这次除了航天员以外还有三名科学家,你们三位都是国内在相关领域里的权威,所以你们是最有机会的。不过,从身体素质和安全考虑,李博士和张教授,年纪比较大,不适合上去,所以只有赵教授能登上月球,前提是体检过关,还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行。”
登上月球,这是从来不敢想的事,就算是现在相关技术都已经成熟,也不是很一般人能上去的,能上去的都是万里挑一的,要不是这次是特殊情况,可能也轮不到自己。赵齐在心里一直重复钟时昌的话。
“恭喜你啊,赵教授,可以上月球了!”杨佳伟说。
“恭喜!”张乾说,虽然张乾挺羡慕的,但是他也明白自己的身体状况,前不久刚体检过,医生说他血压高,要多休息,不能太劳累。这样的身体是肯定不能上去的。
李韶华虽然没有高血压,心脏病什么的,但是五十多岁了,年纪偏大也不合适。李韶华到一点也不觉得可惜,因为他并不想上去,说不出什么感觉就是不想去,就算让他去他也不会去。
“还有最后一点,就是这个任务可能会和他国合作。”钟时昌说。
这话让大家有点摸不着头脑。
“合作?和谁合作?”杨佳伟问。
“现在还没有定下来!”钟时昌说。
“不是,如果和别国合作,那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料,不是要共享?”
钟时昌点了点头。
“那我们之前所有的优势,不全都没有了?”杨佳伟说。
“是的,没错,如果共享,就是这样。这个任务有一个很重要也是最难的地方,那就是凭一国之力很难完成。所以才需要与他国合作。”
这话说到点上,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探月任务。这次要把大型设备送上月球,还有人员也要上去。之前说过,钻机重量接近40吨,核电池也有40多吨,再加上航天员的飞行舱,工作舱,以及登陆器,这些都要用到大型火箭。而一个国家大型火箭的发射周期很长,尤其是重型火箭。所以如果只是一国去做可能需要三年才能完成发射,时间拖得越长变数越大。全世界有能力登月的国家就几个,每个都想做第一个与外星文明接触的国家,所以,但有其他国家在一方面比较领先,其他国家可能就会有小动作,如果把大家都聚在一起,所有数据共享,这样大家都在一条绳上,也不会有谁会做小动作。而且这个信号是发个所有人类的,大家都有资格去了解。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钱!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所需要的金钱是个巨大的。虽然中国能支撑这样的花费,但是能省一点是一点。
听完钟时昌说的话,在场的都没有说话。其实大家都明白这其中的情况,只是会跟谁合作,是大家心里最大的疑问?
“会和谁合作?”杨佳伟说。
“有能力的就这么几个国家,俄罗斯,美国……好像没了!”张乾说。
看来未来合作的对象就在这两个国家了。
“我想俄罗斯可能性会大点!和中国的关系也不错!”赵齐说。
“那个,赵齐,你今天就去训练中心,那边会安排你一系列的检查,检查过后就开始训练!你这几天的饮食要注意点!”钟时昌说。
“好,我知道了!”赵齐回到。
会议结束后,赵齐先回到了旅馆,收拾自己的东西,收拾完后他坐了下来,心里有点忐忑不安,有点担心,自己能不能过关。都说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现在他尽量让放松心情,不要太在意。平了心情后赵齐拖着行李离开了房间退了房。
航天员训练中心在BJHD区,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主要参加单位之一,承担了航天员选拔训练、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研制、航天服与航天食品研制、大型地面模拟试验和训练设备研制等多项重要任务。
站在中心大门外,赵齐都还是不太相信自己就要成为一名宇航员了,还有机会登上月球。进到大厅里,中心的高主任已经在等候在那,见到赵齐进来便迎了上去。
“赵教授,欢迎!我是中心的负责人,我姓高。”高主任边说边与他握手。
“高主任你好,我是赵齐!我是来参加航天员训练的!”赵齐说。
“咱们边走边说吧!钟局都跟我说了,先恭喜你啊,可能会成为第一批登上月球的中国人。其实我国一直在向载人登月前进,如果不是这个特殊情况,可能还要推迟两三年。不过技术是都已经成熟了,只是为了更保险一点,就要一步一个脚印来。但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需要把进度赶一赶。一般宇航员都是在空军中选出来的,在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上天,不过留给你的时间只有五个月,可能更短!”高主任说。
五个月?一般宇航员都要训练至少五年,赵齐要在这五个月里学习所有的知识,技能,并且熟练使用工具和设备,这时间安排的很紧。
“所以对你来说,会很辛苦,很累,你要做好心里准备。
虽然说赵齐对宇航员的训练有过一些耳闻,但是并没有亲自参与过,在他听来也只是几句话而已,在真正开始前,这些也只是让他做好心里准备。
说着他们在一扇门前停下来,高主任把门打开说:“这是你接下来几个月住的地方,这是个两居室的套间,现在就你一个人住。”说着带他参观了房子,这和外面两居室的房子没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就是这里没有厨房。客厅中间是沙发和茶几,墙上挂着电视。房间装饰的比较简单,没有多余花哨的东西,两个房间一样大,装修也是一样的,在靠墙边有一排书架,上面放着的都是和航天,天文学相关的书。这些书在赵齐眼里都是自己看过无数遍的。
“这两个房间都一样,你就选一间住,时间还早,我带你在中心看看,了解一下!”高主任说。
赵齐把行李箱放在房间里和高主任离开了住的地方。
这个地方很大,他们穿过一条走廊,通过窗户能看到里面有工作人员在忙碌着,他们穿着白大褂,戴着手套,小心翼翼的做着实验。
“这里是为宇航员制作食物的地方,宇航员的食物都是经过严谨的筛选和配比的,一个人每天所需要的营养都必须严格把握。”
高主任带他来到了航天员训练中心。
“这里就是平时宇航员训练的地方了!”高主任说。
看着眼前的建筑,赵齐已经能想象自己在这里训练是的模样,虽然有很多的未知,但是他心里已经是跃跃欲试了。
“你是著名的天文学专家,对宇航员要训练的内容也应该都有所了解了。”高主任说。
“大概了解一些!”赵齐说。
高主任带他进到了训练基地里,现在这个时候有宇航员正在训练,赵齐在一旁看着,高主任在和他讲解训练的内容和理由。
这是赵齐第一次进到宇航员训练的场所,之前只是听说,今天是第一次见到。每看到一种训练器具,他总有一种试一试的冲动。不过在开始训练之前,他还要接受一些身体检查,检查过关后,他才能正是开始训练。
“时间差不多了,我带你去航天员的餐厅看看。”高主任说。
赵齐跟着他来到了餐厅,这里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整洁。已经有人在吃饭了,高主任带他领了晚餐,坐在餐桌上吃了起来。
这些食物看起来没有外面的好看,赵齐尝了一口,味道也不如外面的食物。
“味道怎么样?”高主任说。
赵齐犹豫了一下说“嗯,说实话,没什么味道,很淡!”
高主任笑着说:“这些都是经过营养师精心挑选的,烹饪的过程也没有加什么调料,除了基本身体需要的盐,其他都没有,所以味道依然不如外面的好吃。”
赵齐也不是一个好吃的人,对他而言吃东西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所以吃什么,味道如何他基本上都不在意。
“今天你先早点休息,明天一早我带你去做检查。”高主任说。
“好!”赵齐回到。
吃过晚饭后,赵齐回到房间。对他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环境,现在的他基本上与外面的世界隔离了。虽然没什么自由,但好在清净。但是太清净了也让人觉得闷,一个人在房间里踱来踱去,或者拿本书来看看。不过这些书都是看过的,而且在这样的环境里,可能是还没有适应吧,赵齐第一次觉得看不进书。看了一会儿,他拿起手机拨通了李韶华的电话。
“老李,在干嘛?”
“在家,刚吃过晚饭!你呢?在那边感觉怎么样?”
“还行吧!挺无聊的!”
“无聊?还没训练吧?,等开始训练你就不觉得无聊了”
“你有什么打算?”
“我打算过两天去成都,继续研究那个信号。”
“不是研究不出什么东西吗?”
“在这呆着也没什么事。就想继续研究看看!”
“也好!那就这样吧!”
“好!”
挂了电话后,赵齐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他想着自己训练是的样子,想着自己能不能坚持下去。想着坐到火箭上的那一刻,想到看着月亮离自己越来越近的时候,想到自己踏上月球表面的时候。
赵齐搬了张椅子坐在客厅的窗边,今晚的天气很好,没有云,能看见星星,还有那个让人向往的月亮。赵齐坐在椅子上抬头望着天空,看了一会儿他想到这里是航天城应该有望远镜吧?借一个来看看。想到了就立刻行动,他走出房间准备去借个望远镜。可是这里刚来,虽然白天高主任带他逛了一下,但还是不熟。这块区域都是宇航员的宿舍,找他们问问。他走到一扇门前,敲了敲门。门开了,出来的是位四十岁左右的男子,赵齐认出了他,他是杨文昊,两次上天的宇航员,曾在空间站生活一个月。见到他,赵齐有点激动,一时忘了自己来的目的,呆在了门口。
“你好!请问你是?”对方开口了。
赵齐这才缓过来:“哦,你好!我叫赵齐!”
“你好!我是杨文昊,我知道你,你是准备上月亮的那位科学家!”杨文昊说。
“我也认识你,你上过两次太空,还在空间站生活过一段时间。”赵齐说。
“见到你很高兴,来进来坐会儿!”杨文昊很热情的邀请他进去坐。
赵齐也盛情难却,走了进去。他的房间布局和赵齐住的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些私人物品。赵齐在沙发上坐下,杨文昊给他到了杯水。
杨文昊在他对面坐下说:“对了,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哦,我就是想来问一下,哪里能借到望远镜!”赵齐说。
“望远镜!你想看什么?”杨文昊说。
“月亮,今天天气好,突然想看看月亮,有机会上去,想先看看他。”赵齐说。
“怎么样?”杨文昊说。
“什么怎么样?”赵齐说。
“要上月球了,这可是好多人做梦都梦不到的,全世界也没几个人有机会上去!”杨文昊说。
“说实话,我刚听到这个的时候,以为我听错了!知道我走进这里才缓过来,这是真的,不过还要体检过以后才能确定。”说到这,赵齐有点担心自己身体能不能过关。
“其实你也不用太担心,只要没有什么疾病,就没问题,对于像您这样的非专业宇航员,一般要求都会宽点,关键是后期的训练,只要坚持下来了就一定可以。”杨文昊说。
听他这么说,赵齐也稍微好点,没那么担心了。
“对了,你说的望远镜,我这就有一个,你等一下,我去给你拿。”杨文昊说着走进了房间,过了一会拿着望远镜出来了。
这是一台进口的望远镜,赵齐在美国的时候也用过,杨文昊这台应该也不便宜。
“你看怎么样,我曾用他来看土星,能看到土星环。就借你吧。”杨文昊说。
“太谢谢你了!”赵齐说。
“其实我从小的梦想是当个天文学家,小时候就喜欢抬头看天上的星星,月亮,想着上面是不是和地球一样,有人有动物,有植物,还有山河流。可惜成绩不是很好,后来当兵,去了空军,再后来当了宇航员,这也算弥补了一下没能成为天文学家的遗憾。不过我们应该说走在你们前面,你看,你们是研究天体,而我们是去太空,登上天体。所以说我们才是真正走在前面的。”杨文昊说。
“的确,你们是用生命在检验我们研究出来的结果,所以你们更厉害!”赵齐说。
“挺晚了,那我就先回去了,你早点休息!”赵齐说。
“那行,明天见!望远镜拿着,不用急着还,你先用着吧!”杨文昊说。
“谢谢你了,我会保管好的。”赵齐说。
赵齐回到房间里,在窗边把望远镜架了起来。慢慢调整角度,将它对准月亮,然后埋头从目镜里寻找月亮。很快就找到了,月亮好美,幽静美丽。表面上布满了陨石坑。虽然赵齐是从事天文研究的,却从没有这么仔细的研究过月亮。或许是因为他离地球太近,人类看了几千年了,早就习以为常了,渐渐将他忽略。
远看的时候会觉得月亮上的暗影就像一只兔子,近看才发现暗影其实是一个个被陨石砸出来的坑。这些也被称为月海,它们深陷进去,和地球上的海洋一样凹进去,只是那里没有水。赵齐想看看风暴洋,也就是之前探测器登录的地方,可能是因为角度的问题,没有找到。赵齐看着这轮圆月,被深深的吸引了。
一大早,高主任来到赵齐的住处,敲敲门,没有动静,又敲了敲。这时听到里面有人匆忙跑动的声音。赵齐穿着睡衣跑来开门,一脸没睡醒的样子。
“昨晚没睡好!”高主任说。
“昨晚赏月忘了时间,睡的太晚了!”赵齐回到。
“赏月?”
“你先进来坐会儿,等我一下!”说着赵齐跑回了房间。
高主任进到房间里,看到客厅里的望远镜,明白了他说的赏月是什么意思了。赵齐换好了衣服出来,又进了厕所洗漱。
“他借我的,昨晚天气好,月亮圆,就借来看月亮,太入迷睡的晚了点。”赵齐一边刷牙一边说。
“开始训练了就要早点休息,不能熬夜了!”高主任说。
“以后不会熬夜的,放心好了!”赵齐从厕所出来,洗漱后精神多了。
“先去体检,体检完了再去吃饭。”高主任说。
高主任带着他去做了体检,结果都很好,身体健康,这让赵齐放心不少。一开始他最担心的就是体检不过关,现在没事了。体检过后他们一起去餐厅吃了早餐,然后开始了第一天的训练,刚开始只是简单的体能训练。主要是了解一下他的身体素质。总之赵齐为登上月球开始了艰苦的训练。
另一边,李韶华回到了成都的基地,和沈阳登同学一起研究信号。主要还是李韶华在研究,他们只是偶尔帮个忙。
李韶华依旧一个人待在办公室里,他需要一个安静,没人打扰的地方思考。他已经有两次做那个梦了,虽然梦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是主要的还是一样的,就是最后的东西就是想不起来。每次他在全身心的想这个事的时候,思绪就会被打乱,大脑会不自觉的跑偏,开始想其他事,就像是有人在带着一样,就是不让他去想那个结果。尽管如此李韶华还是经常坐下来思考。他会刻意的睡觉,目的就是想看看还会不会做那个梦。可惜他每次刻意睡觉都没有做那个梦。
在办公室里呆了一个上午的李韶华依旧没能想起来,这让他觉得十分的烦躁,但他还是努力让自己静下心来。
这是有人来敲门。“李博士,中午了,给你送吃的来了!”
“拿进来吧!”李韶华说。
沈阳把午餐端到办公桌上,“李博士吃点东西再想吧!”
“好,谢谢!”李韶华说
沈阳离开后,李韶华拿起筷子,往嘴里扒拉了几口,停了下来,又专心的思考起来。或许是肚子真的饿了,在思考的时候手竟然没有停下来,一直在往嘴里送饭,就像条件反射一样。等他回过神的时候,已经吃完大半了。这让他有点疑惑,这种情况,他也是第一次遇到。为什么在他专心想其他事的时候,手会自己动起来,关键是嘴还在配合,没有把饭抹脸上。手和嘴并不受大脑控制一样。虽然说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这样,但是当一个人全身心沉浸在一件事的时候,手脚这类器官是不会自主运动的。李韶华看着自己的手,就像在看着一个陌生人的手。他试着动动手,很正常啊,依旧是自己在控制。
我是不是有点魔怔了?李韶华怀疑自己有点走火入魔。还是出去走走,晒晒太阳吧。他从办公室出来,来到外面的草地上。草坪刚刚修剪过,空气中淡淡的青草香,让人心旷神怡。李韶用力的吸了一口气,人也舒服多了。阳光照在脸上,热乎乎的,感觉全身每一个毛孔都打开了,都在呼吸,这时的李韶华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我能把我做梦时大脑的活动记录下来吗?这个念头从他的脑中一闪而过,却让他抓住了。这想法不错虽然不能直接看到梦的内容,至少能知道做梦时大脑在干嘛。他回到屋内对沈阳说:“那里有能检测脑电波的设备?”
沈阳一下子没明白他的意思。李韶华又说:“就是能把大脑活动是脑电波记录下来的机器!”
这下沈阳明白了,他想了一下说:“这个学校好像有一台是之前做实验用的。”
“那能借来用吗?”李韶华说。
“这个可能要问一下学校管理员。你等一下,我帮你问问。”沈阳说。
“那行,麻烦你了!”李韶华说。
沈阳拿出手机打了过去,很快就通了,他说明了情况,想借用下设备。管理员和沈阳关系不错,而且沈阳是用赵齐为由头借的,学校的人都知道,为了支持赵齐的研究,学校给了很多的资源基本上有求必应,这次要借设备,也很爽快的答应了。
挂了电话后,沈阳告诉李韶华学校同意借了,听到这个消息,李韶华显的十分高兴。沈阳也立刻起身回学校拿设备。李韶华没有说一起去,而是回到办公室,继续思考,这次他带了电脑进去,电脑屏幕上一直显示这那个信号的波形,李韶华也一直盯着屏幕看。在李韶华的眼中映出了屏幕上的内容。
话说这个波形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他们也从各个方面研究过,都没有得出结论,所以基本上就认为这个信号并没有实质上的内容,只是为了让人类发现而已。但是一个文明刻意发送一个没有内容的信号,只是为了让另一个文明发现,这种做法有点不可思议,甚至说是不可理喻。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波长变短?有那就是让光减速。但是一道超低速的光在宇宙中是很显眼的,很容易被人发现。这样也就无法保密,其他文明完全可以顺着这个信号找到它的*和终点。这样就违背了李韶华之前说的,这个信号是隐藏的,不可告人的。
一直盯着屏幕让李韶华的眼睛开始干涩,还有眼花的情况。他不得不让自己的眼睛方松一下。
李韶华把椅子搬到了屋外,泡了杯茶,躺在椅子上闭着眼睛晒着日光浴。这阳光晒得人懒洋洋的。
美国又到了飓风泛滥的季节,学校已经收到通知停课,李韶华在宿舍觉得无聊,有同学怂恿要去挑战飓风。飓风的威力所有人都知道。但是这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加上在别人的怂恿下,容易意气用事。显然年轻的李韶华就是这样的人,他和其他三位同学开车去了飓风可能出现的地方。一路上风越来越大,路上基本上看不到什么车,偶尔有几辆也是在往反方向开。期间开车的同学和李韶华换了位置,现在是李韶华开着车。大风夹着大雨劈面袭来,打在挡风玻璃上啪啪直响。天也暗了下来,天气变的越来越极端,大家都能感觉到车在摇晃。窗外能看到有广告牌被吹倒,房顶被掀开。大家心里都开始有点慌了,怎么办回去?还是继续?
在一旁看着的李韶华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们的车差点被吹到的树砸中,车偏离车道冲进了路边的房子里,这次事故差点让李韶欣丢了性命。眼看着离事故就要发生,李韶华不自觉的喊了一声,停下回去!
车停了下来,并掉了头开了回去。跟前几次一样在李韶华的干预下,事件结局都变了。但是李韶华知道这只是个梦。但这个梦的意义在哪?难道是为了告诉他…………
李韶华又在关键的时候醒了过来,结局再次被抹掉。天已经昏暗,路灯都亮了起来,不远处有灯光在闪烁,慢慢越来越近,车开进了院里。沈阳下车,看到李韶华在外面,便上了和他打招呼,并告诉他东西拿来了。两人把东西搬到了办公室,放在办公桌上。两人看着一堆,不知从何下手。但是身为理科生,动手能力不能没有。很快两人摸索着将它组装了个起来。
这台设备有一台主机和显示器,还有一个看起来想象安全帽的东西组成,由电缆连接着。安全帽是个电极帽,上面有几十个电极,戴上后这些电极会紧贴着头部皮肤。大脑活动是的电波会通过这些电极传到主机,在显示器显示出来。这套系统还能显示出大脑的活动区域,计算出人到时处在一个什么状态。
东西有了,就需要测试一下。李韶华首先戴上了电极帽,坐在了椅子上。沈阳在显示器前看着,他让李韶华想一些东西,屏幕上很快出现了一个大脑模型,活动的区域颜色会变深。沈阳点了一下深色的区域,屏幕中出现了很多看起来杂乱无章的波纹,这些波纹很乱,根本看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沈阳在键盘上敲了几下,这些波纹被分离开了。在仔细观察后,沈阳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当李韶华在思考的时候,尤其是在计算公式的时候,会出现几条重复的波纹,这些波纹完全一样。为了验证一下,沈阳阳让李韶华做了几道数学题。在他做题的时候,屏幕上果然出现了几条重复的波纹,沈阳将这几条单独提出来,进行对比后发现,他们并非完全一样,而是在一段时间后发生改变,就像是一个有规律的不循环小数,每一条发生改变的时间不一样。当他结束计算的时候,波纹变得和其他一样。沈阳把这几条波纹记录了下来。李韶华如下电极帽,来到屏幕前查看,他也不明白这些波纹代表什么意思,但他把这些保存在自己的电脑上。
如果在计算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波纹,那在思考其他东西的时候也会出现不同的波纹吗?做梦的时候呢?李韶华想到如果能把做梦时大脑活动情况记录下来,是不是能从这里面找到一些线索。可是现在他的并不困,而且刻意睡眠并不会做那个梦。现在要做的是解决这几个波纹,要是能解开其中的秘密,那对他分析那个梦也会有帮助。
李韶华坐在电脑前不停地敲打着键盘。屏幕上闪现着无数代码,他要写一个程序,一个能把这些波纹分解,然后代入人类已知的所以模式中,从二维到三维。他想加入四维,但不知道四维是什么形态,也不知道如何去表现它,所以现阶段只能到三维。
就这样李韶华一直忙到第二天早上九点半多终于把它写完。他伸了伸胳膊,全身骨骼都在嘎嘎响,这时他才发现天已经亮了。忙了一夜又渴又饿,李韶华离开了办公室来到外面,深秋早上的空气依旧那么清爽,只是感觉有点凉。不远处小敏买了东西回来看到李韶华说:“李博士看您忙了一夜,肯定饿了,吃点东西吧!”
几个人在观测室里吃东西,沈阳边吃边说:“李博士,您忙了一夜在写什么?”
“一个程序,一个能让那些解开那些波纹的程序!”李韶华说。
“这么厉害,能让我看看吗?”沈阳说。
“还要等等,等测试完成后再展示!”李韶华说。
“好吧,不过李博士你一夜没睡,要不吃完东西去休息一下吧!”小敏说。
“嗯,是挺困的!……这样等会儿我睡觉的时候把那个带上,你们帮我把我睡觉时的大脑活动记录下来!”李韶华说。
“记录这个干嘛?”沈阳问。
“我最近一直在做一个梦,我想看老这个梦是什么形状的。”李韶华说。
“形状?这个来形容梦,还是第一次听说。行,我会帮你记录下来的时候。”沈阳回到。
张乾和杨佳伟开始制造这台独一无二的钻机,好在张乾已经完善了图纸,不过还要稍加修改。两人合作忙了个通宵,终于把图纸改好。杨佳伟实在太累便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着了,张乾或许是因为年纪大了,睡眠本来就少,熬了一夜也没见他有些许疲倦。图纸只是第一步,困难的是选材料,主要是钻头。钻头是一个锥形的金属制品,重量在5吨左右,直径一米五,高两米。材料是个头疼的事,因为钻头需要被加热到三千度以上,在地球上这样的材料并不多,而且还要在这样的高温下,保持足够的硬度。一般来说,金属温度越高,就会越软,强度就更不要说了,基本上没有强度可言。首先地球上自然元素中熔点最高的是金属是钨,在3400度左右,但是这个温度还是低了点,加上钨的密度大,如果按之前的体积来看,这么大的钨制品重量会接近十吨,所以钨不是合适的材料。张乾继续查看着资料,想这一个比钨更合适的。不过他翻遍了所有的资料,依旧没有找到。既然自然界中没有,那就只能着眼在人工合成的材料上了。目前世界上熔点最高的化合物是铪合金,这种合金主要被用于航天核工业上。这种合金密度不算高,重量合适,熔点高,是目前来说做钻头最合适的材料。但是铪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很少,一下子要这么多的铪,依旧困难。
其实一般岩石在一千多度就开始融化,也只是开始而已,岩石的含量很复杂,所以要将它彻底融化,温度只是在两千以上,甚至有些能达到三千,只能祈祷月球上没有这样的岩石。融化是个比较慢的过程,而钻机工作时有一定的速度,太慢不行,这就需要更高的温度来让加快岩石融化的速度,加上旋转的钻头会将岩石挤碎,小块的岩石融化的速度更快。要钻几百公里的岩层需要的就是速度。
这是张乾脑子里正在想的事。就在他沉浸思考时,杨佳伟也醒了。刚睡醒的他有点迷糊,,为了快点清醒点,只好去厕所洗了个冷水脸。如今已经是入冬的天气,走到门外,寒风吹的杨佳伟一下子就清醒了。在有暖气的室内习惯了,出来没有穿外套。好在北方的冷不想南方那样湿冷。本来要去厕所的杨佳伟冷的直接返回了办公室。既然已经清醒了那就继续工作吧!
张乾好像还没注意到他醒了,依旧在顾自工作着。杨佳伟走到他边上说:“张教授,您还没有休息吗?”
张乾回过神来说:“你醒了,人老了,也就没那么容易瞌睡了!”
“还是去休息一下吧,您快有三十个小时没合眼了吧!工作不差这点时间了,去休息一下吧,要做什么我来帮你做吧!”杨佳伟说。
既然杨佳伟这样说,张乾也就没有坚持,把工作跟他简单交代后,自己也到沙发上休息去了。杨佳伟看着桌上这些资料,也知道他想用铪合金来打造钻头,也就是钻头需要用到这个,螺旋推进器用钨就行了,不过钨的硬度高,但是脆,还是要用合金,让它能保持三千多度的熔点时还能兼具一点韧性,这样在推进过程中不容易蹦,不过能用铪合金最好,但是铪合金在保证钻头材料足够的情况下,还有多余才行,那就定下,首选铪合金,备选钨合金。接下要解决的是隔热,钻头工作温度高达三千多度,内部其他部件无法在这样的温度下工作,就要将他们彻底隔热。世界上最好的隔热材料是纳米微孔隔热,中国在这方面发展很快,所以这种材料获取不难。
虽然杨佳伟已经休息过了,但是工作时间一长,还是会觉得疲倦。他停下工作,从椅子上站起来。他发现张乾已经沉睡过去,看来他是真的累了,之前也只是在强撑着。杨佳伟小心翼翼走出办公室,来到户外,这次他带了外套,一走出来就赶忙套上。站在走廊上,看着外面,天气冷了,出门的人也少了。天阴沉沉的看起来要下雨的感觉。杨佳伟不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它会让人觉得压抑,尤其是现在在他压力这么大的时候。但是自然力量无法抗拒,要么接受要么回避,没有其他选择。
他们那里也有这样的天气吗?杨佳伟望着天空在想。他们跟我们一样吗?他们是不是也在这样看着我?他们到底是谁?
这些问题无人能够回答。
既然图纸和材料都选好了,接下来就是让工厂开始制造了。杨佳伟和张乾直接入驻了工厂,实时监督。
通过体检的赵齐开始了他的基础测试,这些基础训练只要是身体的协调能力,反应能力,以及在极端条件下的承受能力。
赵齐的体能还算可以,平时都有在锻炼,但是平衡能力就差点了。转椅测试主要是测试他的抗晕能力,转椅旁还有几块屏幕,在旋转时屏幕上会出现几个字,赵齐要能把这些字一个不漏的读出来。刚开始旋转不到十秒,赵齐就感觉到头晕,完全无法思考,根本看不到屏幕上的字。测试不得不停下来,这会是他遇到的第一个坎。停下来休息时在一旁的高主任安慰并提醒他,告诉他要如何让自己不晕。
第二次测试开始,跟之前一样,开始没多久赵齐觉得头晕,但是这次他尝试着高主任教他的方法,还有点效果,他支撑的时间比一次长了。不过他依旧看不清屏幕上的字,在他眼中只是一晃而过的影子,而且时间一长,头晕更严重,他开始强撑,他感觉到反胃,想吐。转椅再次停下。旁边的人立刻给他递上袋子,赵齐接过袋子就将头埋进去吐出来。他的脸也变的煞白,毫无血色。
测试人员告诉高主任,他的反应太大了,可能不适合继续测试。高主任走到赵齐对他说:“你的反应太激烈了,这个测试需要停下来,你需要训练一下抗晕的能力,然后再测试这个!你觉得呢?”
此时的赵齐头依旧很晕,只能点点头。在休息半个小时后,赵齐恢复一些体力,人看起来也好了很多。可能是是刚才吐的有点多,赵齐觉得肚子饿。接下来的测试还是需要一些体力的,高主任带他去吃了点东西。在路上赵齐问高主任说:“我应该是你们遇到的反应最大的了吧?”
“这个不好说,因为之前的宇航员都是空军出身,他们本身就已经训练了很久,所以他们抗晕的能力比普通人强很多,不过他们测试的强度比你要高的多,就刚才的转椅,他们旋转的速度很快,要看的字也更多。刚开始也完成不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都能完成,所以你也可以!”高主任说。
吃过东西后他们来到另一个房间,这里有一台跑步机,旁边还有一些仪器,和医院里用的差不多。赵齐脱掉上衣,工作人员把电机贴在他胸口上,这些应该是测心率的。然后测试开始,赵齐先是在跑步机上走的,然后速度越来越快,他也开始跑起来。他很好的控制着自己的呼吸的节奏,心率也维持在一百二左右。随着速度的增加,时间的增长,他的呼吸开始有点乱了,心率也开始上涨。几分钟后,赵齐感觉到体力不支,眼前的景物有点模糊。这时他的心率已经达到了一百九十六。测试人员让他停了下来,因为这个心率已经是很危险的值了,再上一点就会有休克可能。赵齐慢慢走着,大口呼吸,试着平衡自己的心跳,待心跳降到一百左右,赵齐从跑步机上下来,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休息。
高主任告诉他这项测试的结果还不错,这对赵齐来说算是一件好事吧。由于赵齐体力消耗有点大,高主任让他自己选择接下来的测试继续还是等到明天再来。赵齐显然是希望趁热打铁,不过医生给出的建议是明天再来,既然如此赵齐也就没在坚持。
“今天只是简单的测试,以后会根据你测试的结果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所以不要急,时间还有来的急!”高主任说。
回到房间,赵齐躺在沙发上,回想着前面的测试,旋转抗晕的那个真的让他受不了,这或许会是他最大的弱点了。躺了一会,他闭上眼睛让他自己静下心来。什么都不去想,只是静静的躺着。
赵齐被电话铃声吵醒,是高主任打来的。
“好点了吗?””
“好多了,睡了一觉!”赵齐说。
“那就好,东西一定要吃,一定要休息好,你接下来的训练强度会比较大,所以,身体一定要养好!”
“好的,我知道了!”赵齐回到。
放下电话,赵齐从沙发上起来,走到床边。我是不是不该来着?要不我回去吧?这还只是刚开始。不过知难而退向来不是他的风格。太阳正从西边落下,颜色变成了橘黄色,不再那么刺眼。赵齐看着它一点一点的消失在视线里,天暗了下来。太阳下山后赵齐也听从高主任的建议去餐厅吃晚饭,虽然没什么胃口,但是还是要吃。
在餐厅赵齐遇到了杨文昊,聊天中告诉了他今天的情况。杨文昊告诉赵齐自己在刚进部队的时候,天天都在后悔为什么要来这里受罪。但是他都坚持下来了,那时候自己刚进空军,也有类似的训练,那时自己的反应和赵齐一样,天天都在吐,天天去医务室。但还是要练,自己坚持的时间越来越长,到最后完全没有感觉了,不管怎么转,都不会晕。
听到这赵齐说:“你怎么练的,有空教教我!”
“可以,有空的时候我来帮你做课外辅导!”杨文昊说。
回到房间后赵齐原本想上床躺会儿,不过看到客厅放着的望远镜,赏月的心油然而起。他拉开窗帘,今晚的天气不是很好,月亮也没有之前的亮,但还是能看到。透过望远镜,赵齐再次看到了那个冷艳的美人,她就像有一种魔力,让人魂不守舍。今天月亮的位置刚好被太阳照到,风暴洋也被太阳光照亮。赵齐把镜头拉进,能看到风暴洋中有一个小黑点,那是之前发射的探测器,目前它已经完成了使命,被永远抛弃了冰冷的月亮上了。花了高昂的财力和人力将它送上月球,完成任务后就被抛弃,没办法,如果要把它带回来,需要更多的钱和人力,现在就让他安静的待在那里吧!
赵齐把镜头拉远,想再看看完整的月亮。他在月亮正中间发现了一个移动的黑点,他把黑点放大,看起来这是一个人造物体,像个大铁疙瘩。赵齐想起三天前,美国发射了月球探测器,可是应该早就到了,那这个是什么?他再次仔细地看,这个铁疙瘩的举动将他吓出了一身冷汗。铁疙瘩没有减速,也没有绕月,而是以极快的速度撞上了月球,并在表面撞出一个大坑。难道是除了故障?不受控制了?
这个景象让赵齐怎么都想不明白,他拿出电话打给了钟时昌,告诉他刚才看到了情况,不过钟时昌的显得很平静。
“你看到了?那要恭喜你的,你可能是唯一一个用肉眼看到这次撞击的……嗯,他们应该也在看。”
“他们是谁?”赵齐问。
“美国人啊。”
这让赵齐一头雾水:“这跟美国人有什么关系?”
“美国前几天不是发射了月球探测器吗?这个就是!”
“你是说那个撞上月球的就是美国的探测器?”
“准确地说是其中一个,美国发射了一对探测器,一个登陆器,一个撞击器。他们捆绑在一起发射,在太空中分离,登陆器先飞向月球,撞击器绕地球飞了几圈后才出发的。登陆器在18小时前已经在月球背面登陆。撞击器就是你刚才看到的。”
“那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哦!我明白了!”赵齐说。
“你明白了?”
“我大概知道他们这么做的目的了。”赵齐说。
“老实说,我不太明白,说说看。”
“他们这么做应该是想通过月震的方式测试月球是不是中空的。背面的探测器是用来接收震动波的。说的简单点,实心的物体传播震动的速度比空心的要快。因为实心的物体震动波可以通过中心传到对方,而空心的只能通过外层传播。”赵齐说。
“原来是这样!那这种方式可以测出月壁的厚度吗?”
“这个不行,虽然可以测出月球是否空心,但是无法精确的测出月壁的厚度!”赵齐说。
“这样啊,那行,就这样吧,早点休息!对了训练的怎么样?”
“刚开始,还行吧!”赵齐说。
“那好,早点休息!”
挂掉电话后,赵齐躺在沙发上。那句还行吧,赵齐说的很勉强。对他来说今天的训练太难,重要的是这才刚开始。
一个小时后,美国航天局对外发布消息称,月球探测器已经顺利登陆月球,而且已经发回有效数据。这个消息在互联网上飞快的传播。无聊中刷手机的沈阳看到了这个消息。
“美国探测器已经登陆月球了!”
他跑到办公室里告诉了李韶华。不过李韶华对这个消息似乎没多大兴趣,现在的他整个人都沉浸在那个梦里。
夜已深,李韶华觉得有些疲倦,想了几天了,毫无头绪,这让他觉得很挫折。他合上电脑,用手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看起来很懊恼,有点烦躁。他在椅子上靠了一会后径直走到了屋外。半夜的户外,寒气扑面而来,李韶华裹紧外套,抬头看着远方,黑压压的一片,什么都看不清,周围的树林在月光的照射下有一种阴森的感觉。他把目光转向了月亮。
“那里越来越热闹了,!”他说。
“你到底想告诉我什么,为什么欲言又止?”他对着月亮说。
或许的外面的气温太低,李韶华没带多久就回到了办公室。去办公室前他来到监控室,看到沈阳正坐在椅子上打瞌睡,便叫醒了他。
“你帮我把这个打开!”李韶华指着桌子上那台机器说。
“现在吗?要用吗?”沈阳说。
“嗯,有点困,想睡会。”李韶华说。
沈阳帮忙把机器打开,李韶华把电极帽待在头上,躺在沙发上说:“很晚了,你也去睡吧。”
“好的!有事您叫我!”沈阳说完离开了办公室。
李韶华慢慢闭上眼睛,他期望这个梦能如期而至。
远处的树林,只留下黑色的剪影,林中也没有了鸟儿的扑腾翅膀的声音,天上没有星星,只有月亮,地上周围全是树林,中间有几间小屋。从窗户散出几束光线。监测室内只有设备还在忙碌的工作着,没有人声,显的有点安静。沈阳和其他几个同学在隔壁房间里睡着了。李韶华虽然戴着电极帽不是很舒服,却也睡的很熟,可能是太累了。
——黑暗中李韶华环顾四周只有在左边有一个小小的亮点,他向着那个点走去。当他靠近的时候,那个亮点慢慢变大,他走进的时候才发现这是一块玻璃,在玻璃的另一边,是个房间,是个婴儿的房间,天花板上挂着小玩具,墙上挂着卡通的贴纸,地上也是一些玩具,在房间的一边有一张婴儿床,床上有个小宝宝正在酣睡。李韶华隔着玻璃看着这个宝宝,粉嘟嘟的脸蛋,很可爱。睡觉的时候偶尔登登脚,挥挥手。嘴巴还在不停地蠕动着,应该是梦到好吃的了。李韶华被可爱的宝宝吸引,不直觉的伸出手想摸摸他的小脸蛋,却忘了眼前有块玻璃。
这个孩子是谁?他怎么会出现在我的梦里?这时门开了,一名女子走了进来,李韶华一眼认出了她,正是他的母亲,是她年轻是的样子。女子走到婴儿床边端详了一下,看孩子睡的熟后转身离开了。母亲怎么会出现在这?那这个孩子是……难道是我自己!?李韶华努力的回想自己儿时的记忆,但是那段时光太远了,什么都想不起来。不过从这个房间的大小和布局来看,有点像他家的布局,这个孩子应该就是他。
为什么会梦到还是婴儿时期的自己,我对那段时光完全没有记忆啊?这些是从我的潜意识里找出来的吗?
玻璃突然消失了,李韶华伸出手去摸,没有摸到,确认玻璃消失后,李韶华走到婴儿床边。他蹲在那,近距离的端详着这个孩子。真跟我小时候有点像,原来我这么小的时候是这样的。他用手摸了摸孩子的脸。好*,好细滑,好真实。李韶华能听到他呼吸的声音。没想到能看到这样的自己,这个梦跟之前的不一样,房里布置的很温馨,也没有什么危险靠近的感觉。
看着熟睡的自己,李韶华突然觉得这个孩子以后的路会和我走过的一样吗?到这么大的时候又会做这个梦,梦到小时候的自己。
李韶华不自觉地在孩子的脸蛋上亲了一下,孩子稍微动了动脑袋,继续睡着。孩子未来的你来看你了。说完这句话孩子突然睁开了眼睛,李韶华吓了一跳,连忙站起身子,难道是我把他吵醒了?。孩子只是睁开了眼睛,没有其他动静。李韶华又慢慢蹲下身子,看着孩子,孩子也直勾勾地看着他。那双眼睛黑的就像无底的黑洞一样。过了一会孩子闭上眼睛又睡着了。
这个梦和之前的有什么关系吗?为什么我会做这样的梦?这让李韶华怎么都想不明白。这些梦到底想告诉我什么?
李韶华回想自己这一生的经历,所遇到的种种,再看看眼前的孩子。现在的他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吗?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吗?就在这时,房间消失了,回到了一片黑暗的世界。李韶华不知道这是哪里,他东张西望,在他的右边有一个亮光,他向它走去。这是一扇门,有光从门的缝隙中照进来。李韶华小心翼翼地打开门,他回到了刚才的房间,那个婴儿房,和刚才不一样的是,他看到了另一个自己正蹲在婴儿床边看着孩子。这一切都显太诡异了。那是刚才的自己,他走到自己身后看着,他接下来的动作,和他之前做的一样。在他的身后是窗帘,李韶华想到,在窗户后面是不是还有一个自己。他拉开了窗帘……
李韶华突然从梦中惊醒,他看了看四周,灯光昏暗,他还有办公室里,头上也戴着电极帽。他看了看时间,已经是早上六点多了,窗外的天是暗暗的深蓝色。他摸了摸头上的电极帽,想到刚才做的梦,连忙取下帽子,走到屏幕前,查看刚才的脑电波图。电脑记录下了他睡眠时的脑电波,从他睡下开始到他醒来。他查看着,每一秒钟都不想错过。
深蓝色的天慢慢变成了蓝色,又变成了淡蓝色,慢慢变的白。阳光从窗口射进来,照亮了房间。
沈阳从房间里出来,路过窗口的时候看到李韶华坐在电脑前,眼睛紧紧地盯着屏幕。他敲了敲门,没有回复,门也没关,便推门进去。走到李韶华身后,发现他正在看着一些奇奇怪怪的波纹。这些难道就他最晚做的梦?沈阳想问他,但又担心会打扰到他。于是转身准备离开,他刚走到门前的时候,李韶华叫住了他。
“过来帮我看看这个吧!”李韶华说。
“李博士你发现我了?我还以为您看的太入迷,没注意到我!”沈阳说。
“你刚进来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了。”李韶华笑着说。
沈阳走到旁边坐下:“这些就是您昨晚做的梦?”
“是的!”李韶华说。
“您看了多久了?有发现什么吗?”沈阳问到。
“从六点多看到现在,还没看完!”李韶华说。
沈阳暼了一眼进度条有五个多小时,还剩一个小时左右您都看了五个小时了?”
“是吗?我没注意!可能看得太入神了。”李韶华说回答到。
沈阳坐在旁边一起看,可是满屏的波纹,乱七八糟,也看不出什么东西。沈阳看了一会说:“李博士,这能看出什么?这个设备可以进行分析然后筛选出一些特别的波纹出来!”
听他这么说,李韶华回过头看着他说:“早说啊,你帮我弄一下,这玩意我不太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