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生夜市摊,第一桶金从一串肉开始
- 重生1998从夜市摊到商业帝国
- 作家btV1c4
- 2920字
- 2025-07-04 22:00:39
1998年,盛夏暴雨夜。
一道惊雷劈开乌云,电光映亮了城市一角破败的出租屋。
雨水顺着铁皮屋顶哗啦作响,床头的旧风扇发出吱呀声响,仿佛随时要散架。
杨无忌猛然睁开双眼,胸口剧烈起伏,冷汗湿透了背心。
他死死盯着天花板上斑驳的水渍,脑海里却如洪流奔涌——那栋2023年的摩天大楼、合伙人陈默冷漠的眼神、自己纵身一跃前最后的绝望……
“我……重生了?”
他猛地坐起,铁床嘎吱作响。
环顾四周,狭小的房间堆满了杂物,墙上挂着一幅泛黄的《世界地图》,角落里还放着一个脏兮兮的煤气罐。
窗外传来吆喝声、炒菜声、烧烤碳火的味道混着油烟飘进屋里。
这是……1998年?
记忆如潮水般涌入:他是杨无忌,今年22岁,刚从老家农村来到这座城市,在城南夜市摆了个烤串摊。
白天进货、晚上出摊,日晒雨淋不说,还要被市场管理的人敲竹杠。
房租已经拖欠了一个月,房东天天上门催租。
前世的自己,是叱咤风云的“无忌集团”董事长,手底下数百员工,资产过亿,上市计划都快完成了。
可就在一次资本运作中,被最信任的合伙人陈默背叛,资金链断裂,公司破产。
他走投无路,从36楼跳下,结束了人生。
如今,一切都重新开始。
杨无忌缓缓起身,走到窗边。
夜市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炭火与油香交织的气息。
他的胃突然咕噜一声,这才意识到自己一天没吃饭了。
摸了摸口袋,只剩三张皱巴巴的一元纸币。
“三块钱……能买点什么?”他喃喃自语。
前世的他虽然不常下厨,但作为企业家,为了谈生意,没少出入高端餐厅。
他知道什么样的味道最能勾住人的胃口。
而在1998年这个物资还不算充裕的时代,食物的诱惑力远比后世更强。
他决定先去菜市场看看。
走出出租屋,空气潮湿闷热,街道上积水未干,泥泞不堪。
他踩着水花走向不远处的菜市场,脑子里已经开始盘算配方。
“猪肉价格便宜,说明供应充足,肉类需求尚未爆发。”他在心里快速分析,“这时候入手成本低,如果能在口味上做出差异化,就有机会脱颖而出。”
菜市场里人头攒动,肉贩子吆喝声此起彼伏。
杨无忌在一家摊位前停下脚步,仔细看了看今天的五花肉,肥瘦相间,色泽鲜亮。
“老板,来十斤。”
肉贩子愣了一下:“小伙子,你买这么多?”
“嗯,我家开饭店的。”杨无忌随口编了个理由。
花了不到二十块钱,他扛着一包五花肉回到了自己的摊位。
王翠兰正端着一碗面坐在门口吃,看见他回来,笑道:“哟,今天咋这么拼?”
王翠兰是个热心肠的女人,经营隔壁的炒饭店多年,和杨无忌也算熟人。
她丈夫早些年跑长途货运出了事故,留下她一个人带着女儿撑起店面。
“想换个新口味试试。”杨无忌笑了笑,没多解释。
回到摊位后,他熟练地切肉穿串,动作干净利落。
然后拿出随身带的小瓶调料——辣椒粉、孜然粉、花椒粉,甚至还有少量白糖。
前世他对调味品研究颇深,深知味觉上的细微差别就能带来巨大的吸引力。
炭火升腾,肉串滋啦作响,香气四溢。
第一炉出炉时,香味立刻吸引了附近的几个食客。
“老板,来一串尝尝!”
“再来几串,这味道有点不一样啊!”
王翠兰也好奇地凑了过来,尝了一串后眼睛一亮:“你这烤串,今天怎么香得跟开了光似的?”
杨无忌嘴角微扬,没有回答。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他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队,收入翻了几倍不止。
原本每天只能赚个二三十块,今晚就轻轻松松入账上百。
夜市依旧喧嚣热闹,而属于杨无忌的新时代,才刚刚拉开序幕。
然而,就在他数钱的时候,远处传来一阵沉重的脚步声。
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走进夜市,身后跟着两个小弟,脸上带着不怀好意的笑容。
老张来了。
他是这片夜市的“管理者”,实则是收保护费的地头蛇。
杨无忌脸色微沉,强压怒火,笑着迎上去。
“老张哥,今晚辛苦您了。”
他从兜里掏出五张皱巴巴的十元钞票,递了过去。
老张接过那五张皱巴巴的十元钞票,随手往裤兜里一塞,嘴角挂着讥讽的笑容:“你小子倒识相,比前几天那个卖炒粉的老李强点。”
他话音未落,抬脚就踹在了杨无忌刚摆好的烤炉上,火星四溅,炭火被踢得翻滚出几块。
“哎哟!”杨无忌眉头一皱,却没有发作。
他知道这帮人就是仗着地头熟、背后有人横行霸道,现在自己还没羽翼丰满,不能轻举妄动。
“老张哥教训得对。”他挤出一个笑脸,语气恭敬,“今晚生意好点,下回一定多孝敬您。”
老张嗤笑一声:“算你懂事。”说完,带着两个小弟大摇大摆地离开,临走还不忘回头瞪了杨无忌一眼,像是警告,也像挑衅。
摊前的食客们纷纷投来同情的目光,但没人敢吱声。
夜市这条街,谁不知道老张的势力?
连城管来了都得给他几分面子。
杨无忌低头整理了一下被踢歪的炉子,眼神却愈发沉稳。
他没有说话,只是默默把剩下的肉串继续翻烤,动作依旧利落,仿佛刚才那一幕从未发生。
但他的心里,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
——前世被人背叛到死,这一世,他绝不能再受制于人。
就在他收拾摊位的时候,一道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无忌,又发财啦?”
杨无忌回头一看,是小学同学小李子,手里拎着一瓶啤酒,笑嘻嘻地凑了过来。
小李子是个典型的“社会混子”,没正经工作,靠打零工和蹭吃蹭喝度日,但在夜市这边消息倒是灵通得很。
“来啦?”杨无忌笑着招呼,“要不要尝尝我新改良的烤串?”
“当然要!”小李子一边说着,一边拉过一张塑料凳坐下,“今天晚上赚了多少?”
杨无忌笑了笑,没正面回答,只是递了一串烤得外焦里嫩的五花肉过去。
小李子咬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我靠!你这手艺是开过光吧?比昨天好吃多了!”
“味道调了点。”杨无忌淡淡地说。
两人一边喝酒一边闲聊,气氛看似轻松,实则暗流涌动。
忽然,小李子压低声音道:“跟你说个事儿,最近听说城里要搞什么‘抗洪物资调配’,好像上面准备启动紧急预案了。”
“抗洪?”杨无忌心中一震。
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的确爆发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物资短缺,物价飞涨。
那时候猪肉价格一度翻了两倍,方便面、矿泉水都被抢空。
如果这次真是风向变了……
他不动声色地问道:“你怎么知道这些的?”
小李子喝了口酒,一脸得意:“我表哥在城建局上班,听他说的。说是政府已经在通知各大商超和批发市场提前准备库存了。”
杨无忌点点头,表面平静,内心却已开始飞速盘算。
——这是机会!
如果能提前囤积一些生活必需品,在接下来的物资紧张期出手,哪怕只是一部分,都能带来巨额利润。
更重要的是,这是他重新起航的第一步。
他必须抓住每一个时代赋予的机会。
收摊回家后,杨无忌关上门,打开屋子里那台老旧的黑白电视。
新闻正在播报:“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周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迎来持续强降雨,水位或将突破警戒线……目前各地已启动应急预案,全力保障物资供应……”
画面切换到城市超市的画面,货架上堆满了大米、方便面、瓶装水等应急物资。
杨无忌盯着屏幕,目光逐渐坚定。
他要在最底层的地方,重新爬起来,建立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这一夜,他在出租屋里辗转反侧,脑海中不断模拟着接下来的行动方案。
第二天清晨,天还未亮透,他就起床了。
简单洗漱后,他背上一个帆布包,走出出租屋,脚步坚定地朝菜市场走去。
晨雾弥漫,街道还很安静,只有早起的摊贩陆续搬出摊位,吆喝声此起彼伏。
杨无忌穿行其中,目光如鹰,耳朵竖起,仔细听着每一句关于物价的消息。
他注意到几个熟面孔——平日里做干货批发的老周、经营粮油店的小刘,竟都在悄悄打听大米、面粉、食用油的价格,甚至已经开始小批量进货。
他心头一震,果然,市场的嗅觉总是最快的。
而他,才刚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