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与中国:为什么是杭州,如何不仅是杭州
- 曹钟雄 郑宇劼
- 6466字
- 2025-05-22 18:02:31
三、创新崛起的杭州:数字经济时代的勇立潮头者
2003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以极具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做出“数字浙江”历史性决策部署。同年7月,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将“数字浙江”建设上升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1]杭州由此开启了一场勇立潮头的数字经济创新变革实践。这一年,杭州每百户居民家用电脑连入互联网还不到2户。“数字浙江”这一战略在当时甚至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但正是这种超前的战略眼光,让杭州在数字经济领域率先起飞,铺就面向未来的创新底座。20多年来,浙江省一以贯之深化“数字浙江”建设,主动顺应数字技术新趋势和时代新风向,持续探索数字技术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方式。当前浙江省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方面取得的可喜进展,正是在这种涌动创新元素、充满智能基因的沃土上形成的。2023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明确强调:“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2]
(一)时间会说话:数字经济一直都是杭州经济低谷时力挽狂澜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3]在“数字浙江”战略的引领下,在杭州经济发展陷入低谷时,总有一些数字经济企业站出来力挽狂澜,从阿里巴巴、网易,再到“杭州六小龙”,杭州总能在原有主导产业日渐式微后,孵育出新的产业力量和创新生态。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数字经济创新“救”了杭州。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浙江以“轻”(轻工业)、“小”(中小企业)、“加”(加工业)的所谓“小狗经济”——在无缝化的分工协作中凝聚而成的强悍攻击力量闻名于世。但这些产业集群基本都以价格低廉为撒手锏,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需求大量减少给这些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2009—2013年,杭州GDP增幅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中一直较为靠后(见表1-3),工业产值也被宁波超越。1999年,阿里巴巴入驻杭州,此类数字经济企业的出现,是杭州数字经济发展的开端,也带动了整个城市的产业变革。
表1-3 2013年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GDP增速排名

资料来源:各城市统计局。
随着传统制造业逐步式微,阿里巴巴、网易等数字经济企业快速成长,2013年阿里巴巴启动“All-in无线”战略,全面转型移动互联网,推动杭州数字经济进一步腾飞,也打开了杭州数字经济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第二曲线”,杭州应势在2018年提出建设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发展目标。
1999年阿里巴巴入驻杭州时,杭州GDP为1225亿元,到2020年,杭州GDP已经达到16 106亿元。与此同时,依托消费互联网的发展,杭州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数字金融、软件与信息服务、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方面的创新成绩同样亮眼,涌现出了阿里巴巴云计算、网络设备供应商华三通信、智慧安防海康威视等一批顶尖企业。2013—2017年,杭州GDP年均增速达10.96%,较浙江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1.37和0.74个百分点(见图1-3)。自2015年起,杭州开始统计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2015—2019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13.16%,数字经济创新成为驱动城市发展的关键引擎。

图1-3 2010—2019年杭州GDP、杭州GDP增速及全国GDP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杭州市统计局。
随着互联网从消费走向产业下半场,杭州用AI等数字经济创新有力地回应了“杭州失速”的灵魂发问。随着消费互联网逐渐达到流量的天花板,其对经济增长的带动越来越乏力。进入2020年,“杭州失速”的话题再一次刺痛杭州。2022年,杭州GDP以18 753亿元排在全省第一位,但GDP增速仅为1.5%,在全省垫底。正是在这一年,杭州召开了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城市战略目标从“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变为“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提出“科技铸魂强基、智能物联强链、企业梯队培育、数字赋能转型、业态模式创新、数据要素激活、数字基建提升和数字治理变革”八大行动,AI等前沿领域、半导体等硬创新成为发力的重点,也助推了“杭州六小龙”的成长。2023年和2024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均保持相对较高增速的增长(见图1-4)。2024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6305亿元,贡献了杭州近30%的GDP(见图1-5)。2023年,杭州的竞争力指数从2022年的第四名跃升为第二名,位列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排名的第一梯队(见表1-4)。

图1-4 2015—2024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及增速
资料来源:杭州市统计局。

图1-5 2015—2024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资料来源:杭州市统计局。
表1-4 2023年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排名(前10名)

资料来源: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
(二)数据会说话:从数据里的“万千百十”看新时期的科创杭州
在“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战略指引下,杭州交出了亮眼的高质量发展成绩单。这座充满崭新活力的城市,正凭借其突出的科创实力,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超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年轻”的创新型企业与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化学效应更加显现。目前,“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创新雨林”已然形成。2023年,杭州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万家(见图1-6),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五。在专精特新企业方面,杭州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8家,培育总量在浙江省遥遥领先,在全国范围内位列第五。在独角兽企业方面,杭州亦成绩斐然。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截至2024年初,杭州共有24家独角兽企业,在国内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与广州持平,在全球排名第八。更为重要的是,同比其他城市的独角兽企业,杭州创新型企业更为“年轻”,云深处科技、宇树科技、游戏科学、群核科技、强脑科技都成立于2013年之后,深度求索成立于2023年。这些“年轻化”的科技企业将为创新之城注入更为强劲的发展动力。

图1-6 2013—2023杭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
超6000亿元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数字经济领域形成“五个千亿、两个百亿、一个十亿”的发展格局。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部分,截至2023年底,杭州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数字内容产业、电子商务产业、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增加值均达到千亿级规模,分别为4399亿元、4093亿元、2307亿元、1818亿元和1349亿元。物联网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增加值为百亿级规模,分别为675亿元和119亿元。此外,2023年杭州机器人产业增加值为48亿元,是2020—2023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最快的领域,正加速向着百亿级、千亿级产业规模跃进。
近百亿研发经费支出年均增量,彰显着杭州建设科创高地的决心。近年来,尤其是2020年以来,杭州研发经费支出快速增长,其中2021年研发经费支出增长近百亿元。2013—2023年,杭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248.73亿元增长到786.38亿元,增长超过2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GDP之比)从2.88%增长到2023年的3.92%,增长超1个百分点(见图1-7)。

图1-7 杭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杭州市统计局。
超过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构筑起城市创新的坚实底座。近年来,杭州市全力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一批重大科创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在杭州竞相涌现。2023年,之江实验室正式被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杭州实现国家实验室零的突破。2024年,杭州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5家,总量累计达到33家。1家国家实验室、2家国家大科学装置、3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省实验室,杭州市“1+2+33+7+N”科创平台矩阵的形成,吸引了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与科创团队的入驻,集聚了顶尖多元的创新资源,为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与基础研究、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的策源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为杭州市的科创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企业会说话:从“杭州六小龙”看中国的强劲创新动力
从炫酷的宇树机器人、频频刷屏的DeepSeek到“手随心动”的强脑科技智能仿生手,从杭州创新型企业发展轨迹看,“杭州六小龙”大多为杭州孵化企业,这些企业以垂直场景为切入点,为中国高科技企业创新路径找到了一条全新路径(见表1-5)。“杭州六小龙”的集中爆发并非偶然,本质上是“中国全新创新模式+中国特色创新环境”在杭州实践的结果。从“杭州六小龙”的发展来看,越来越多能够重构全球创新格局的技术突破往往不需要颠覆世界的宏大叙事,在垂直领域让技术扎根于产业、让创新走向应用成为“中国创新”的全新范式。可以预见,未来的钱塘江畔,将会有更多的“科技小龙”勇立潮头,踏浪而行,为全球科技创新再添全新的东方叙事。
表1-5 “杭州六小龙”科技企业核心分析


资料来源:Tech Generation、各企业官网。
深度求索:全球AI创新底层逻辑重构者。深度求索成立于2023年,是一家专注于开发先进的大语言模型与相关技术的创新型科技公司。与海外众多AI大模型砸钱堆算力的发展路径不同,深度求索另辟蹊径,通过算法的改进和优化,大幅降低了AI模型的计算功耗,以其独具特色的“低成本、高性能”技术路径在全球AI竞争中成为创新典范。更为重要的是,深度求索允许全球的开发者和研究人员在软件项目托管平台GitHub上自由获取并修改模型,共建共创,共同推进AI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正如英伟达AI科学家吉姆·范(Jim Fan)的称赞,DeepSeek是“真正开放的前沿研究,赋能所有人”。深度求索的开源策略让全球真正进入“AI平权时代”,完全颠覆了此前AI作为“少数人、少数企业”应用的发展逻辑。几乎所有的AI应用都可以在DeepSeek架构上重新开发,几乎所有的“AI+”理念和思路都可以在“AI平权时代”被重新思考和谋划。
宇树科技:全球机器人领域竞争破局者。宇树科技成立于2016年,目前已推出四足机器人与通用人形机器人两大核心产品线。从全球范围看,目前波士顿动力依靠液压技术打造的Atlas机器人造价超200万美元,宇树科技2021年发布的Go1售价仅为1.6万元,2023年发布的Go 2价格更是下探至万元以下,这一创新重新定义了传统的消费级四足机器人市场。
高工产业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四足机器人销量约3.4万台,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年销量高达2.37万台,占据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约69.71%的份额(见图1-8)。相比之下,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销量仅为2000多台,宇树科技以超10倍的销量优势遥遥领先。

图1-8 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占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的份额
资料来源:高工产业研究所。
2024年,菜鸟物流引入1000台宇树Unitree机器人用于仓储搬运,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了4倍。2024年5月,宇树科技再度发力,发布了G1人形机器人,凭借9.9万元这一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在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再度掀起波澜。与国外的两款热门产品——波士顿动力Atlas机器人(尚未商业化)、特斯拉擎天柱(Optimus)机器人(终极目标价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6万元)相比,G1以超高性价比成为市场上的“价格杀手”。美国《机器人商业评论》指出:“美国液压技术路线可能已被中国终结。”
游戏科学:中国3A[4]游戏赛道发展破壁者。2017年,游戏科学在游戏行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扬帆起航;2024年8月20日,备受瞩目的《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黑神话:悟空》是我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3A巨作,堪称我国游戏领域的一座里程碑。《黑神话:悟空》上线首周销量突破1200万份,打破《赛博朋克2077》的纪录。其核心引擎“混沌”系统支持实时渲染16K材质,角色面部微表情精度达到好莱坞CG(电影级)级别。更关键的是,该游戏开发成本仅6800万美元,不足《最后生还者2》的50%。游戏平台Steam的数据显示,其玩家中欧美用户占比达42%,标志着中国游戏工业正式进入全球顶级梯队。2024年11月22日,第42届金摇杆奖颁奖仪式上,《黑神话:悟空》荣获年度最佳游戏大奖和最佳视觉设计奖,成为首个在海外斩获国际大奖的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创新性转化,不仅在国内深受欢迎,也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一个成功案例(见表1-6)。
表1-6 《黑神话:悟空》和国外3A游戏首发销量对比


资料来源:3DMGAME。
强脑科技:全球脑机接口市场应用领航者。1924年,德国神经科学家汉斯·伯格(Hans Berger)通过头皮电极首次记录了人类脑电波。这一发现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突破之一。强脑科技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2015年,强脑科技于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孵化诞生,是首家成功入选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的中国团队。作为国内首个脑机接口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强脑科技长期聚焦脑机接口底层技术的攻坚突破,开启了脑机接口的“平民化革命”。强脑科技的智能仿生手市场价格为10余万元,仅为国外同类型产品价格的1/7~1/5。2022年1月,强脑科技成功实现了全球首个高精度脑机接口产品单品10万台量产。目前,强脑科技已经成为和马斯克创立的Neuralink并列的全球脑机接口领域中融资规模最大的两家公司。
云深处科技: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化应用引领者。云深处科技成立于2017年,聚焦与深耕工业场景中行业级机器狗的研发与应用,以垂直领域的刚需撬动具身智能的商业化落地。2018年,云深处科技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四足机器人“绝影Pro”横空出世,作为我国首个能自主导航和智能交互的四足机器人,实现了开创性的技术突破;2021年,绝影X20登场,它是国内首款获得IP66防护等级认证的工业级防水四足机器人;2023年,绝影X30再次实现了重大技术跨越,首次将工作温度范围拓展到-20~55℃,成为业内首款具备极端环境作业能力的四足机器人(见表1-7)。
表1-7 云深处科技产品技术突破历程

资料来源:云深处科技官网。
目前,“绝影”系列四足机器人已经在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管廊隧道、建筑测绘、教育科研等多个场景中落地应用(见表1-8)。在电力巡检领域,绝影X30面对变电站复杂多变的地形和不规则的地面,一台即可覆盖2.5万平方米的变电站巡检作业,为电力巡检带来一场效率与安全的双重革命。2024年12月,云深处科技宣布与官方合作伙伴Eastern Green Power深度合作,将绝影X30成功交付新加坡能源集团,这是国产机器人首次进军海外行业应用市场,为海外的电力隧道巡检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表1-8 云深处科技各领域代表性应用

资料来源:云深处科技官网。
群核科技:空间智能领域的革新者。群核科技成立于2011年,于2013年推出核心产品——空间设计软件“酷家乐”,精准直击家装行业在空间设计、渲染等环节的效率痛点。通过酷家乐,用户只需根据自己的创意,简单拖拽3D(三维)模型就可以快速建模、渲染,生成逼真的设计效果,还能即时调整和修改。美国Autodesk主要依靠传统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软件建立核心业务,结合AI提升运作效率;与之不同,群核科技则依托高性能GPU集群的快速渲染实现图像的生成。
截至2024年,群核科技处理一张2K图像的平均时间已经从2022年的53秒大幅缩短至1.2秒,远低于行业平均用时。国内空间设计软件竞争格局相对集中,群核科技排名第一。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3年按平均月活跃用户数(MAU)计算,群核科技为全球最大的空间设计平台;按收入计算,群核科技为中国最大的空间设计软件提供商,2023年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2.20%,排名第二的中望软件和排名第三的Autodesk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1.90%、16.40%(见图1-9)[5]。

图1-9 2023年中国空间设计软件行业格局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群核科技还积极拓展海外版图。作为酷家乐海外版的Coohom,主要面向美国、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的市场。2024年,Coohom注册用户数成功突破1000万,并且凭借其独特功能和领先技术,被全球知名软件评级平台G2评为2024年度3D渲染类“领导者”,“最易实施”和“最快实施”的软件。高德纳咨询公司在《2024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中指出:“中国企业正在定义工业元宇宙的底层数据标准。”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瞩目的“黑科技圣地”,“杭州六小龙”用实力给世界上了生动的一课。它们不仅打破了硅谷的技术垄断,更展现了“中国创新模式”的独特性。科技创新最终要应用于产业与市场,“杭州六小龙”让“高高在上”的黑科技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产品,这是杭州科创模式的突出特征,也是中国科创的关键优势。
[1] 浙里改. 以数字化改革驱动实现“两个先行”[OL]. [2022-08-17].https://www.zj.gov.cn/art/2022/8/17/art_1229603977_59819465.html.
[2] 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强调 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 返京途中在山东枣庄考察[OL]. [2022-08-17].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9/content_6906217.htm.
[3] 习近平. 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J].求是,2022(2).
[4] 3A指的是巨额资金(A Lot of money)、海星资源(A Lot of resources)和漫长制作周期(A Lot of time)。——编者注
[5] 屠亦婷,黄莎. 空间设计软件行业深度研究:空间设计行业智能化发展 群核科技AI赋能云设计[OL]. [2025-02-28].https://stock.hexun.com/2025-02-28/21762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