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王贞仪这个名字不错

“康安,这位先生说他通晓医理,让他给你看看。”海兰察引着大夫拾阶而上,推开了门。

福康安捧着热粥,望向门口。

只见,海兰察身后跟着一个瘦弱书生模样,外表看去酸腐得很。

“先生坐。”福康安伸手示意对面的座位。

连续几日的上吐下泻,他的脸色已然苍白,双腿都有些发抖,实在站不起来。

“先生哪里人?”福康安也不着急让对方号脉,陌生环境下,还是先弄清楚对方的底细要紧。

“在下祖籍宣化,王锡昌。”

福康安伸出手,“看先生像个读书人,竟不知还通药理。”

王锡昌伸手搭上脉搏,“家父是个读书人,但我更痴迷医药。”

“不知先生可认识宣化王知府?”福康安试探地问道。

王锡昌认真号脉,“阁下乃是水土不服之兆,不可进补,只宜缓调。”

“嗯,先生说的对,还请先生开个药方吧。”海兰察插话道。

开了方子,王锡昌就要出门,被福康安喊住。

“王知府饱读诗书,乃在下敬佩之人,先生无需多虑。”

穿越前,他就很喜欢王贞仪。

王贞仪的祖父王者辅是个依靠读书出头的人,也是多亏了王者辅,王贞仪才能在这样开明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而且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对天文、算学、地理和医学都有涉猎。

而王贞仪的医学就是受他父亲的影响。

如果福康安猜的没错,祖籍宣化,姓王,又通药理,这位就是王贞仪的父亲。

王锡昌闻言转身,“游子在外研医,无脸提及家父名讳。”

“先生之才不在诗书,而在药理,此乃过人之处,先生不必介怀。”福康安透过王锡昌的脸色,大约猜到了隐情。

“先生若是不急着走,不妨坐下来聊聊,只当是实行医者的望闻问切。”

王锡昌听完,诧异地看向眼前的少年,十几岁的年龄居然能看透人心,不可思议。

海兰察接过药方,给王锡昌倒了杯茶,退至门外关上。

“家父常言,世上有玲珑之心,想来眼前的贵人就是了。”王锡昌放下药箱,双手捧着茶杯。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先生觉得呢?”福康安继续开解。

眼前的王锡昌自进门就一直苦着脸,想来医者难自医,心里有郁结啊。

“这话,在下是第一次听说。古有文武两状元,在下只知此事。”王锡昌抬头望向福康安,“不过,在下认可贵人所言。”随即勾起了嘴角。

想到王贞仪的一生,福康安觉得惋惜。

“先生此行可是要回家了?”福康安复问道。

“与家父言语有误,暂且不归。”王锡昌看向福康安身后的窗外,“家父喜好读书人。”

这话,福康安不认同,他觉得能教导出王贞仪的王者辅绝不是个迂腐的人。

“王知府喜好读书,是因为他凭借读书才有了出路,他并非是个固执己见之人,你们不妨开诚布公地交谈一番。”福康安咳了两声,“想必王知府让先生读书,是为了识礼做人,并没有阻碍先生的志向。”

王锡昌顺着福康安的话回响,忽而蹙眉。

“确实,家父从头到尾没有逼迫在下参加科举,只是希望在下多读书,现在想来,确实是个开明的父亲。”

“既然心结已解,那先生可否为在下解惑?”福康安从一旁拿了一个木盒,“敢问先生,缅甸之地瘴气居多,可有办法应对?”

王锡昌捋了捋胡子,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先生但说无妨。”

“在下云游时,见过一个方子,说是源于晋朝的《肘后备急方》。当时争论的是此方用于疫病防护,但在下以为,于瘴气同样有效。”

王锡昌还是有些担心,”只是里头涉及的药物,要慎用。

“劳烦先生写下来。”

王锡昌点了点头,提笔写道。

福康安接过方子看了一眼,麻黄、蜀椒、乌头、细辛、白术等,一共九味药材,别的不了解,但这乌头可是毒物啊。

福康安终于明白,为什么王锡昌如此犹豫了。

“先生,其余在下不知,但这乌头有所耳闻。”

“问题就在这乌头之上,乌头乃剧毒,制药时务必寸金寸两,万不可大意啊!”王锡昌补充道,“若是服用,可用温酒调和,酒可助药力发散,以缓解乌头的毒性。”

福康安扶着桌角起身,对着王锡昌行了一礼,“在下必然谨记于心,多谢先生。”

说完,福康安将木盒推至他身前,“里头是诊金和两个物件,还望先生收下。”

王锡昌本要推辞,却见福康安已经将木盒打开。

“这个是音乐怀表,这个是机械小兔,都是送与先生女儿的。”

王锡昌涨红了脸,“贵人误会了,在下,在下尚未娶妻。”

王家早已给王锡昌选好了夫人,但他一直在外云游,拖延至今,听家中母亲说那家姑娘仍待字闺中,在等他。

听闻对方还未娶妻,福康安有些尴尬,同时心里又惋惜,他还没成亲,那王贞仪也就还没出生呢。

“是在下唐突了先生,只是年华趁早,如先生有了意中人,还请不要错过。”

说白了,就是在催婚,福康安真的很想见到王贞仪。

王锡昌起身慌慌张张地撞到了桌角,“多谢多谢!”

福康安心底暗笑,看着小子的神情,当真有戏。

王锡昌收下了木盒,再次转身叮嘱药方要慎用,福康安点了点头,“先生放心,我一定慎用。”

福康安强撑着身子把王锡昌送到楼梯口,忍不住又提了一嘴。

“与先生相识便是有缘,我曾幻想自己有个妹妹,还给她取了个名字,只是在下命中无此福分。”福康安在扶手上用手指写道:贞仪。

“若是先生也觉得这个名字好,不妨以后给自己女儿起名时,可以考虑一下。”

“贞仪?王贞仪,好名字!”王锡昌赞不绝口,突然想到自己还没成亲,别过头有些不好意思。

“此地回宣化,还请先生多多保重!”

望着王锡昌走出驿站,福康安不自觉叹息,:若是没有改变历史,那王贞仪这个名字此时便是他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