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了那只雾花凤螺,剩下的淡菜,锥螺之类的,杨帆打算拿回家去自己吃。
杨雕也没说什么,这些都不是值钱的东西,就算值钱,弟弟自己捞到的,无论弟弟打算要怎么处理,他都不会说半句闲话,最多就提几句意见。
杨帆拿了钱就想走,他担心再留在码头上,会被他哥喊去跟着干活。
事实上杨雕也确实有这想法,这个月村里要赶制三百多箱红鱼干,现有的人手肯定是忙不过来的,需要招人。
不过杨雕还在犹豫,弟弟游手好闲惯了,今天好不容易愿意出来赶下海,这会再让弟弟到码头上干活,会不会太得寸进尺了?
就在杨雕犹豫的时候,熟知自家老哥性子的杨帆已经开溜了。
杨帆迅速离开码头,往家里头赶去。
中午他没吃午饭,出门那会不觉得饿,可现在确实些饿了,他想快点赶回家,就拿手上提着的这桶海鲜做顿海鲜大餐打打牙祭。
穿过沙滩,刚走到青石板那里,杨帆就听到了激烈的吵骂声。
“嗯哼?”
杨帆顿时站住脚步,伸长脖子,竖起耳朵往事发地点望去。
他最喜欢看热闹了,别看他实际年龄很大,但重生前常年处在船上,每天都无聊的很,通常是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他都能跟整艘船上的每个人都说上一遍。
前方不远处有一棵枣树。
枣树底下站着四个人。
两个小娃娃,还有两个成年人,都是一男一女。
本来正打算看热闹的杨帆,看到那两娃后顿时眉头一皱。
重生前他孑然一身,无儿无女,要说世上还有没有值得他挂念的人,有,但真不多了。
但偏偏这两个娃儿其中一个便是。
这两小孩是龙凤胎,哥哥叫张平,妹妹叫张安。
一对命苦的兄妹,从小就没见过爹长啥样,娘的身体又不好。
有一次,他俩娘亲生病了,家里没钱就医。
于是张平就想把他娘给他准备的学费拿出来给娘看病,他不上学了。
杨帆整日在村里游手好闲,基本上村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躲不过他的耳朵,他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情。
虽然在别人眼里,杨帆是烂仔,是街溜子。
但事实上杨帆他的本性真的不坏,只是得了很多男人年少时都有的通病,喜欢混江湖。
在杨帆自己眼里,混江湖就该重承诺、讲义气、轻生死,以抑强扶弱为己任,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好为游侠。
当时杨帆自己身上都没两个钢板,但知道这件事情后,立马发动他的那帮狐朋狗友,硬生生给这两兄妹凑出了医疗费,让张平有机会继续念书。
此后杨帆也偶尔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一把这两兄妹。
虽然后来的杨帆自己过的也不怎么样,可他就是见不得穷苦人受难。
这张平也争气,十年寒窗,真读出去了。
十几年过去,杨帆自己都忘了这些事情。
但是张平记得。
他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春节,就带着重礼到了杨帆家,进门就跪了下去,脑袋咚咚咚就是三响头,然后喊了一声杨爸爸,把杨帆都惊呆了。
而且从那以后的每年春节,张平都会来给杨帆拜年。
无儿无女,又整日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杨帆,看到张平,就跟一个正常的孤寡老人看到了亲儿子一样。
眼下张平跟张安都是满脸愁容。
其中张平更是跟个小大人一样,整张脸都愁成了包子。
原因是那棵枣树下的两个大人正在激烈争吵。
杨帆认得这两个人。
女的是两小只的大姨陈青儿,男的则是他们的大姨夫曹磊。
听了一会,杨帆也明白这两人吵架的原因了。
陈青儿从家里偷偷拿了几个鸡蛋,想给妹妹陈鸾儿一家补补身子,结果被老公曹磊给发现了。
曹磊正指着陈青儿的鼻子尖大骂,“你这败家娘们,自己家两个娃要养,你还隔三差五拿老子辛辛苦苦赚的钱接济你这些穷亲戚。”
“穷亲戚?”陈青儿眼眶通红,抓起衣襟下摆胡乱抹了把泪,“那是我亲妹妹,她男人没了,自己又咳血卧病,俩孩子连口鸡蛋羹都吃不上,你心咋这么狠?”
“我心狠?”曹磊撸起袖子露出黝黑的小臂,“上个月家里不见了五斤玉米面,前儿又少了十几窝头,你当咱家是开善堂的?我天天在码头扛麻包,汗珠子摔八瓣儿换俩钱,凭啥养你娘家人?”
本来就正烦恼该怎么才能合理参与这事的杨帆听到这,顿时吹了声口哨,吊儿郎当朝这两人走了过去,“曹磊,你好像很不情愿在码头上扛麻包啊?要不赶明儿就别来了?”
曹磊脸色难看的盯着杨帆,“杨二郎,这是我的家事,没你什么事。”
张平张安则像是找到救星一样,小脸齐齐舒展,然后热切喊道:“杨二叔。”
“哼。”
陈青儿抹了把眼泪,然后双手抱怀,撇过头去。
杨帆摸了摸张平的脑袋,然后才看向曹磊道:“你的家事我不管,不过码头上扛麻包的活,我那帮兄弟可都想干都没位置,我看你刚才好像很嫌弃这活儿啊。”
曹磊额角的青筋突突直跳,杨帆这句话是说到了他的死穴,他当然知道码头上的活儿有多抢手,每月到手一千多块,附近村子多少人挤破头都想到码头上当杂工。
“杨二郎。”他声音突然软下来,刚才还凶神恶煞的眼神里竟闪过一丝讨好,“我刚说的就是气话,这不是家里婆娘不懂事,我急眼了才瞎嚷嚷嘛......”
“草!”
杨帆不等他说完,就一改之前的轻声细语,突然间便爆喝道:“我们自己村多少人想去码头上干活都没位置,你一个外村的,要不是娶的我们南华村的媳妇,你以为你有资格去码头上?村里嫁出去这么多媳妇,要不是村长看青儿姐念娘家,时常帮衬着妹妹点,你觉得码头上扛麻包的活能落在你头上?”
杨帆说的都是实话。
南华村的村长也是个心善的人。
老村长看陈鸾儿一个寡妇带两个娃,幸亏有个姐姐偶尔接济才将日子过下去,于是他在打听到陈青儿夫家也不富裕后,这才安排码头上的工头给了曹磊一份活。
可以说曹磊能到南华码头工作,其实完全是沾了他媳妇跟姨妹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