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熊市

生命在前瞻中展开,但只能从回首中理解。

——索伦·克尔凯郭尔(Søren Kierkegaard),
丹麦存在主义哲学家


20世纪90年代初,亚洲正处于蓬勃发展的繁荣时期。股市上涨,房地产市场突飞猛进,商业投资和制造业出口不断攀升。

但是,快速增长也给亚洲金融体系带来了压力。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失衡开始显现:未对冲的美元债务过多,产能过剩,经常项目赤字不断膨胀。经济规律对这种失衡的容忍度是有限的,当必要的改革来得太慢时,危机便不可避免。1997年7月2日,举世震惊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它不亚于一场经济噩梦。

本书第一部分第1章讲述的是高观投资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经历。我们将按时间顺序呈现事件全貌,通过高观投资各季度的报告,感受噩耗和恐慌一步步地无情逼近。我们将从暴风雨前的平静讲起,1997年6月,当时我们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即将于当月30日举行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熊市的故事:困境如何激发变革,弱者如何被淘汰,新赢家如何崛起?

第一部分第2章将继续探讨从熊市投资中吸取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