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联合实验室
- 重生07,从造新能源汽车开始
- 宝安堂
- 2062字
- 2025-06-09 00:10:06
电池研发,叶晚是林松唯一能完全信任和依赖的人。
空间里那些远超当下技术水平的参数、数据,若是让其他人参与研究,以他的知识储备,根本无法告知技术来源。要是传出去,专利申请都可能受影响。
这一点,林松比谁都清楚。
叶晚不同,即便察觉到这些技术存在诸多不合常理之处,也从不过分探究,只会在实验室做实验、记录数据。
还有一点,华夏汽车拥有自主的电池生产线,不需要代工,这意味着只要完成新技术研发,无需太多产品解释,就能迅速将成果投入生产,把实验室里的数据,快速转化为产品。
在新能源车领域,电机就相当于燃油车的发动机,是整车的核心心脏。
想要造出高性能的新能源车,必须得有高性能的电机。
林松反复翻阅着从未来带回的空间数据库,里面关于电机的专利技术资料很多。当然,许多技术在当下的工业体系中,找不到适配的土壤。
就像试图在自行车上安装飞机发动机,即便技术再先进,现有的零部件供应、生产工艺和配套设施都无法承接,只能束之高阁。
不过,数据库中几项电机核心技术,经过他反复比对论证,发现完全可以在现有工业基础上实现落地。一旦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新能源车上,车辆的动力性能、续航效率、能耗表现和成本控制,都将实现质的飞跃,远超市面上现有的产品。
但技术落地和电池研发面临的困境如出一辙,这些电机技术若想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首先要通过申请专利获得合法保护。而专利申请的关键,是需要大量详实的实验数据来验证技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只有手握专利证书,才能与第三方电机厂谈判代工生产事宜。
找一个像叶晚这样,既懂技术又能严守秘密、值得托付的人,上哪去找啊。这环环相扣的难题,像沉重的巨石横亘在电机研发的道路上,亟待破解。
卧室里静悄悄的,只有空调外机轻微的嗡鸣声。见林松半天没吱声,叶晚歪着脑袋,用指尖轻轻在他后背划了几下,像在画小图案:
“林松,电机方面,你有没有像电池那样,琢磨出什么领先技术?”
叶晚太懂林松了,问到他在想的。
这话一下子把正走神的林松拉回现实。他下意识收紧手臂,把叶晚更紧地搂在怀里,下巴轻轻蹭着她的发顶:
“晚晚,说起来也神奇,自打我大学毕业,好多以前想破头都弄不明白的事儿,突然就通透了。
你说得对,电机方面,我脑袋里想法有很多。可我不是科班出身,这些想法还得靠你这样有实操能力的人,才能落地。”
自从和叶晚领了结婚证,林松有些藏在心底的话也敢往外说了。
叶晚心领神会,伸手撩起垂在脸颊的发丝,在昏黄的床头灯光下,她仰起头,目光直直地看着林松:
“你的意思是,还得再找个人,专门帮你采集电机研发的实验数据?”
“要是能找到合适的,那当然再好不过。”林松认真地点点头,完全认可叶晚的猜测。
“可据我了解,江北这边的大学,压根没有高规格的电机实验室。就算好不容易挖到个专业人才,连做实验、采数据的地方都没有。”
说到这儿,叶晚像是突然想到什么,眼睛亮晶晶的,
“林松!我的母校省城大学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全国顶尖,他们学院的电机与电器实验室更是国内的标杆。要是能像和江北大学合作那样,建个‘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联合实验室’,说不定真能把你的想法变成成果!”
听叶晚这么一说,实验室问题解决了!林松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他也跟着坐直身子,一把将叶晚搂进怀里,声音里满是兴奋:
“晚晚,你这主意太棒了!有了实验室,事儿就成了一半!”
“不过……”叶晚轻轻叹了口气,靠在林松肩头,
“你的想法太超前,要想证明可行,得做无数次实验、攒海量数据。咱俩是一家人,你说什么我都信。想找个既专业、又能不问太多的人,实在太难了。”
林松握住叶晚的手,轻轻捏了捏:“不着急,电机研发满打满算一年时间也够。先和学校对接合作,争取年底前把合适的人敲定就行。”
“那就好……”叶晚打了个哈欠,整个人软软地倚着林松,“我困了,睡吧……”
林松应了一声,双臂牢牢环住叶晚。两个人的身体紧紧贴在一起,在寂静的夜里,连彼此的呼吸声都听得一清二楚。
……
日历一页页飞快地翻过去,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
这一个月里,经过无数次的沟通与修改,在江晴晴努力下,华夏汽车终于和鹏城天威会计师事务所正式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
协议刚一签署完成,乐事控股的两亿元、顺位资本的一亿五千万元资金,陆续打到了华夏科技的账户上。作为交换,华夏科技也按照约定,把华夏汽车各15%的股权,分别转让给了这两家公司。
启动上市辅导程序之前,江晴晴做了两件重要的准备工作。
首先,她注册成立了江北江叶投资有限公司,自己担任法人,和叶晚各自持有50%的股份。
紧接着,江叶投资开始了股权收购行动。先是拿出600万元,从华夏汽车的小股东手里,收回了原本对应200万元出资的2.15%股份;随后又斥资1500万元,回购了工会职工集体持有的、对应600万元出资的6.45%股份。
几番操作下来,江叶投资在华夏汽车的持股比例达到了8.6%。
经过这一系列的股权调整,华夏汽车的股权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华夏科技持股45.27%,依然是大股东;顺位资本和乐事投资各占15%;林如江持有5.38%;江叶投资占8.6%;职工股降到10.75%。华夏科技、江叶投资、林如江合计股份59.25%。
这样的股权架构,相比之前更加科学合理,增加了江叶投资的股份,将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有了更大的可操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