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九世之乱
一、桐宫悔过
太甲在亳邑太庙摔碎玄圭的那一刻,青铜编铙发出刺耳的裂响。这位商汤嫡孙将祖宗牌位扫落祭坛,丝帛诏书在火盆里蜷缩成焦炭。伊尹用龟甲占得“大过“之卦时,太甲正驱使奴隶在鹿台挖掘藏宝坑,铜钺斩断的不仅是黄土,还有伊尹苦心经营的“官刑“秩序。
二、伊尹摄政
摄政者在桐宫种下九株桑树,每株都挂着简狄遗留的玄鸟符。太甲被流放的第三年,伊尹用松烟墨在甲骨上刻下“民为神主“的训诫。当暴戾的商王在桐宫地窖发现先祖契的陶瓮葬时,青铜镜面映出他骤然老去的面孔——额角的裂伤正是当年被汤王亲手赐予的玉圭所留。
三、尊亲之道
流放令下达那日,太甲的幼子微子在宫阙哭嚎。巫祝在火盆里焚烧的,竟是太甲亲笔书写的“废嫡立贤“诏书。当摄政者在太庙悬起汤王的青铜像时,太甲正用鹿角铲挖掘桐宫地底的甲骨窖藏,上面刻满被他遗忘的“官刑“条文。
四、桑叶诏书
桐宫的桑树在第五个年头结出白果,伊尹派人送去的不是诏书,而是用桑叶拓印的甲骨文。当太甲读懂“以德配天“的铭文时,亳邑城头的玄鸟正衔着赤草掠过武库。他用玄鸟羽编成的忏悔书,最终化作太史官笔下的“太甲悔过“四字。
五、青铜盟誓
太甲复位之日,伊尹在太庙台阶上摆满青铜编钟。当摄政者将玄圭交还给新王时,编钟奏出的不是凯歌,而是夏桀琼台崩塌那日的丧音。太甲用祖乙之名加冠的少年,在编钟倒影里看见自己未来被叛乱者刺穿的瞳孔——那正是三百年后武庚殉国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