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刘知远称帝 一
却说河东节度使、尚书令刘知远,手握五万重兵镇守河东。这一日,京城派使者王峻来见,刘知远与王峻本是好友,将其迎入府中密谈。刘知远问道:“贤弟千里迢迢前来,不知京城有何大事?”
王峻道:“将军不知,辽主率兵攻陷开封,晋天子被废了。”
刘知远问:“那贤弟此来是劝我出兵勤王,还是向辽投降?”
王峻道:“辽主欲招降将军,命小弟带来一物献于将军。”
王峻命随从献上一物,乃是一根木杖。刘知远不知其意,问道:“辽主因何送我木杖?”
王峻答:“此杖名曰开天紫檀杖,乃是契丹赐予贵胄重臣之物,今将此杖赠与将军,意在收买河东人心。另外,辽主降旨封将军为太原王,收作养子。”
刘知远问:“圣旨何在?”
王峻便从怀中取出耶律德光圣旨,刘知远展开圣旨细读一番,不看便罢,看罢大怒,猛然将辽主圣旨摔在地上,对王峻怒道:“石敬瑭愿做胡虏之儿,刘知远岂能屈膝降辽?贤弟恐怕要枉走一遭。”
王峻哈哈大笑:“兄长既不愿做辽主之子,何不自立为君?”
刘知远惊问:“贤弟此话从何谈起?”
王峻道:“辽兵入住中原,民变迭起,各路义军蜂拥抗辽,辽主必不能占据中原长久,兄长何不顺应民心,自立为帝逐走辽兵。”
刘知远道:“抗辽之事人心所向,为兄怎敢妄自称帝。”
王峻道:“兄长只要有心抗辽,小弟愿为内应。”
“好!”知远道:“贤弟回京就说刘知远已收紫檀杖,愿意向辽主称子称臣,免得辽贼生疑。”王峻大喜,辞别刘知远转回开封。
刘知远送走王峻,便召集左右文武将官,将王峻传旨之事告知众人。军师苏逢吉道:“王峻劝主公称帝造反,我看可行。契丹沿途烧杀不得人心,晋室宗族又多无能之辈,这天下岂不是拱手赠与主公。”
大将史弘肇也附和劝道:“苏军师所言有理,辽主无道,晋帝无能。当年唐庄宗李存勖正是由太原起兵灭了朱梁。主公可效仿前人,将辽晋一并歼灭。”
刘知远又问马步军总管郭威:“文仲以为如何?”
郭威,字文仲,邢州尧山人氏,人送绰号“郭雀儿”,总管河东兵马,智勇兼备,乃刘知远心腹爱将,所以郭威一言举足轻重。郭威道:“天下能逐契丹者,惟主公也。如今远近之心不谋而合,主公称帝已是天意。大晋已灭,诸侯必将群起造反,别人若是先行称帝,必对主公不利。”
刘知远道:“只是契丹势头正盛,刘某平生又无威名,称帝焉能有人信服。”
苏逢吉道:“这有何难?主公何不修改家谱以壮声望。”
刘知远道:“祖上数辈都是沙陀族人,怎么个修改?”
苏逢吉道:“主公可自称汉高祖刘邦之后, 赵王刘如意阁下玄孙,如今天命运祚汉室当兴,必得人心。” 刘知远大惊曰"刘如意不是被吕后害死了吗?怎么会有后人呢? 苏逢吉道:"说来话长,主公若有兴趣,听我慢慢道来.
却说汉高祖刘邦共有八个儿子,都不是同一个夫人所生 :老大刘肥,老二刘盈,老三刘如意,老四刘恒,老五刘恢,老六刘友,老七刘长,老八刘建。 刘如意是高祖第三子,也就是汉惠帝刘盈的同父异母弟.
刘邦宠爱戚夫人,刘邦死后,皇太子刘盈登上皇帝的宝座,吕雉成了皇太后。戚夫人失去了唯一的靠山,再也不是吕雉的对手。她向吕太后请求三尺白绫,但是吕雉拒绝了她。吕后不可能这么便宜戚夫人。她要折磨戚夫人,要她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吕雉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就把戚夫人打入冷宫,囚禁在特种监狱里,把她漂亮的秀发全部一根一根的扯下来,用铁链拴住脖子,穿上粗笨的囚衣,让她天天捣米。为了防止戚夫人自杀,派官兵二十四小时把守。
戚夫人没日没夜地捣米,一边捣米一边流泪,一边流泪一边唱歌: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相伍!相离三千里,谁当使告汝!
吕后听说后勃然大怒,下令召赵王刘如意进京。刘如意这年不过十二三岁,凡事都靠相国周昌主张。吕雉征召赵王三次,三次都被周昌硬邦邦地拒绝了。吕雉只好先召周昌,再召赵王。她在害死刘如意(其实是周义,详见46-53章)后,开始对戚夫人下手。她叫人将戚夫人剁去四肢、剜去双眼、割去舌头并将她熏哑戳聋,做成人彘置于厕中。她十分欣赏自己的杀人艺术,让宫女太监们都去观看。后来又让人请惠帝也去观看。刘盈听说人彘就是戚夫人,忍不住失声痛哭。他使人对太后说:“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戚夫人死后,刘如意到泰山苦练武功,后来与刘章、陈平、周勃等一起将吕氏诛杀。后来汉文帝即位,为报戚夫人搭救高祖之恩,不仅为戚夫人正名,还立寺纪念。
刘如意对于文帝为生母建庙的做法十分感激,他不敢暴露身份,一直以刘章家人的身份为妈妈守墓,直到四十岁时才娶妻生子。他从来不跟外人说他是高祖的儿子,也不让子孙对外人说。
苏逢吉的意思叫刘知远自称汉高祖刘邦之后, 赵王刘如意阁下玄孙,仿三国刘备故事。刘知远知道自己不是刘邦子孙。不过为了称帝叫刘邦一声祖宗也不打紧,反正他又不说话!于是刘知远擅制王袍,在太原登基。
却说德光离开中原的时候,立花见羞的儿子李从益为帝。
花见羞无意让儿子为君,母子俩离开开封回到洛阳。
留守开封的杜重威,按耶律德光遗诏命人往洛阳去请李从益回开封主持政事。李从益年方一十七岁,年少气盛,颇有李嗣源当年英姿,听说杜重威请其主政,以为光复李唐的时机已到。
李从益将此事告知母后花见羞 ,花见羞道:“为娘不顾一切逃出是非之地,我儿怎可凭一时狂妄,轻易返回开封。”
李从益道:“母后乃大唐皇妃,孩儿乃先帝正宗血脉,天赐良机兴复大唐,孩儿义不容辞!”花见羞再三劝说,李从益执意不听,花见羞拗不过儿子,只得一同前往开封。
三日之后,李从益在杜重威等人拥簇之下,在开封旧宫崇元殿即皇皇位,自称大唐。李从益册封母后为皇太后。文武百官皆去朝拜,花见羞却掩面哭道:“哀家母子孤弱,受人所迫于此,只恐未享大福,却遭大祸。你们都没有罪过,应该早点去迎接新主,自求多福,不要考虑我们母子。”百官都被王淑妃的话感动,不忍心离开。
李从益自立大唐不过十日,刘知远五万大军即将开封围困。花见羞急召李从益劝道:“今刘知远兵临城下,开封难以自保,我儿速将皇位献与刘知远方为上策。”
李从益道:“母亲怎可再言禅让之事,当年群臣欲保我登基,偏是母亲执意将皇位让与李从厚,后来又让与李从珂,一连三让,已成天下笑柄。此番绝不可再让皇位!”
花见羞道:“皇位能值几何?秦王李从荣、宋王李从厚、潞王李从珂哪个不是为大唐皇位而亡,为娘只求母子平安。”
李从益怒道:“母亲怎可再求平安?与那胡狗耶律德光苟合后宫,也是为求平安?”
“啪!”花见羞一记耳光打在李从益的脸上,哭道:“我上救京城百姓,下保明宗一脉。小畜生怎敢如此不孝?”
李从益道:“孩儿听凭母亲打骂,自古忠孝不可两全,孩儿宁死也要光复大唐!”李从益转身而去,花见羞拉他不住,抱扶门框失声哭道:“从益鲁莽,我家满门将尽毁你手!”李从益不曾理会,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