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三问

当前,王融要求杜祎亲自写一封书信,派遣心腹传回曹军大营。

“就说如若曹军现在撤走,我们徐州人不会追击,任其离去。”

“如果曹孟德还执迷不悟,融就带徐州人给他战上两场。”

王融并没有因为对手是曹操就感觉到惶恐畏惧,也不认为曹操不可战胜。

须知此时的曹操,还远远不是巅峰时期的曹操。

主场作战的徐州人,没有必要怕客场作战、军事指挥半生半熟的曹操。

“没搞清楚局势的好像是阁下吧?”

杜祎说起了从前。

“上一次,曹公率军兵临徐州各地,攻无不克、战无不取,徐州兵马抱头鼠窜,作鸟兽散。”

这些事迹让杜祎引以为荣,因为他有幸参与。

“如今阁下侥幸赢了一场,不会真以为徐州兵马就能战胜曹公的兵马了吧?”

“我劝你识相点,现在把我放了。”

杜祎反过来要求王融把他放了。

“等我回去跟曹公美言几句,他日大军攻破徐州后,饶你一命。”

现场安静了下来,杜祎还以为是众人被他的话给唬住了。

正心中窃喜之际,他却听到了一声悠悠长叹。

“唉。”

王融叹息一声。

“成见在人们心中是一座大山,难以逾越。”

“像你这样的人也无法改变。”

“左右来人,推出去斩了!”

王融可不是什么大善人,他能够把琅琊各地的世家门阀聚拢起来,本身就是狠茬子。

“且慢,再听我......”

没有人理会杜祎的挣扎,也没有人给杜祎说话的机会。

外面的刀斧手动作麻利,手起刀落,咔擦一声砍下了杜祎的头颅。

咚地一下,头颅坠落,鲜血飙飞,喷了一地。

杜祎的头颅被装在了一个木匣子里,推到了另一名曹军战俘面前。

“融曾听他们说,阁下多次劝谏杜祎,皆无所得,眼下人也死了,你也无需浪费心思。”

王融站在那人面前,这是杜祎的副官。

“把他的头颅带回曹营,另外带两句话回去。”

......

杜祎的副官带着杜祎的头颅,回到了曹营之中,见到了曹操,具说前事。

韩浩因羞愤而沉默。

韩浩羞愤不是因为他的部下杜祎犯错身死,而是哪怕这样了,曹操也没有怪罪于韩浩。

相比于韩浩的沉默,大寨中则是沸腾一片。

“猖獗至极!等我们再次把他们踩在脚下,随意蹂躏、践踏他们尊严的时候,徐州人就老实了。”

“杜祎拂逆主公安排,死有余辜,但这不是让徐州人挑衅的理由。”

“主公,末将愿意率军进伐徐州,擒拿刘备、王融。”

于禁率先请命,愿为先锋大将,直取彭城国留县。

不仅是于禁,曹军众将也战意盎然,都说要横扫徐州,让徐州人再次感受一遍人间炼狱。

“文则稳重,领兵先行。”

曹操安排陷阵都尉于禁为先锋,发兵徐州。

随后又安排了乐进接应。

“其余大小将士,随操同行,共征刘备。”

大军浩浩荡荡出发,渡过泗水南下,席卷彭城地界。

“找人去打探一下,关于琅琊王氏子弟王融的一切消息。”

东征徐州的曹军大军压境,全面出动。

有了上一次战争和屠戮的经历,此刻的曹军将士士气高昂,兵锋正盛。

而驻守徐州彭城地界的徐州兵马则稍显不安。

他们在王融的指挥下,打赢了一场局部战役,斩下了曹军将领杜祎的头颅。

原本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可曹操兵马压境,又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压力。

“曹操镇压了青州地区的黄巾军,取其青壮成立了一支青州军,不容小觑。”

“擒了曹将杜祎之后,不应该砍下他的头颅,更应顺势议和才对。”

“曹军摆明了要再屠一遍徐州,议和有用?无非是自取其辱。”

徐州内部有很多声音和意见。

八成以上的人都忌惮曹军,上一次曹军东征徐州给他们留下了不小的心里阴影。

这使得刘备忧心忡忡,还没开战就先怯战的军队,注定是要失败的。

刘备甚至已经想好了战败之后的退路。

他总是这样,战败对他来说并不可耻,活着才有重来的机会。

人还在,一切就在,待得胜归来后,再看从前。

相比于刘备的忧虑,像关、张这样的万人敌则淡然自若。

除了吕布,关羽看谁都是插标卖首的土鸡瓦狗,不堪一击,他的大刀总是要砍些鼠辈。

而张飞是个战争狂人,敢于在万军之中来回驰骋,享受那种刀尖上舔血的生死之感。

徐州军内部,愁云惨淡。

可畏惧和忌惮以及忧虑都是别人的,穿越客王融没有。

他来到这个世界好几年了,知道不管什么时代,世间万物都是围绕着时代规则在运转。

规则之下,个体再强也没办法掀翻时代。

诚然,汉末三国是世家门阀一手遮天的时代,他们翻云覆雨、睥睨众生。

门阀操纵着规则这座囚笼,囚禁天下芸芸众生。

“在制定反击计策之前,要先把上次战胜后的利益分予诸君。”

包括人、马、战甲、兵器等等。

王融明白,想要马儿跑得快,就得先将马儿喂饱,而不是马儿跑得快了,才奖赏让它吃饱。

此次的分配原则,琅琊王氏占大头,徐州其他门阀占中头,刘备这个徐州牧占小头。

“如此分配,有失偏颇。”

关羽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声称他的兄长是当今的徐州牧,再怎么说也不能只取小额利益。

“云长觉得有失偏颇?”

王融笑问关羽。

“正是。”

关羽向来傲气,也向来瞧不起任何的士大夫和门阀,轻士大夫而重士卒的原则,跟随关羽一生。

“当初融请诸位站出来指挥退曹战事之时,云长可不是这个态度。”

王融也不惯着二爷。

不需要舔二爷,曹操已经证明过了,这是一条注定失败的道路。

“融牵头谋划,联络各方兵马,王氏承担着最大的风险,赢了固然好,可如若输了呢?”

“我琅琊王氏轻则遭受徐州各家问罪,自此一蹶不振。”

“重则被入境的曹军疯狂屠戮,落得个族灭身死的下场。”

“顶着高风险,拿着高回报有问题吗?”

王融二问关羽。

一番话下来,关羽难以反驳。

王融继续道:“再者,此次战事,军械、粮草、运输等后勤供应,可都是在座各家代表背后的族人在不遗余力运往前线。”

“连玄德麾下兵马所需粮草、战甲、弩箭,都是他们提供的,他们取中额利益,又有什么问题呢?”

王融三问关羽。

现场鸦雀无声,高傲的关羽脸色难堪,一言不发。

为此,刘备不得不站出来打圆场,他得罪不起徐州人,也心疼天下无敌的二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