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结局
- 和离后流放,搬空渣夫一家养新皇
- 鹤唳空山
- 2162字
- 2025-05-04 20:41:40
淑妃打发走宫人,转头看向儿子谢景昭,“你过来瞧瞧,本宫给你挑的这些姑娘。“
谢景昭跟着母亲往偏殿走,青玉珠帘在他身后晃出清脆声响,“太子选段明曦当侧妃,未必是看中定远伯府。“
“什么意思?“淑妃扶着鎏金铜鹤香炉站定,“定远伯那窝囊废能有什么用处?他家长子不过是个六品云骑尉,剩下两个儿子连正经差事都没有。“
谢景昭指尖拂过案上堆着的画像,“母妃可记得,段明曦回伯府这两年救过贤王妃的妹妹、吏部侍郎千金,还有今日镇北王的掌上明珠。“
淑妃涂着丹蔻的指甲掐进掌心,“竟是那个段明曦?“她忽然想起去年春猎,贤王妃娘家妹妹坠马时,确实有个姑娘飞扑出去当肉垫。
“皇后母子这是要拿救命之恩做文章。“淑妃疾步走到窗前,“得赶在他们请旨前截胡。本宫这就去求陛下赐婚,给她配个好人家。“
谢景昭翻开最上层的画像,“母妃挑的人家不是太傅孙女就是将军嫡女,父皇近日正为太子与晋王相争恼火,怕是不愿见儿臣再结权贵姻亲。“
“难道要你娶小门小户的?“淑妃猛地转身,发间金步摇乱颤,“本宫咽不下这口气!“
“父皇既要敲打我们,母妃何不顺水推舟?“谢景昭抽出张泛黄的名帖,“比如这位光禄寺少卿家的庶女......“
“胡闹!“淑妃夺过名帖摔在案上,“你当本宫不知?这姑娘上月刚被退婚!“
窗外忽然传来云板声,谢景昭顺势转了话头:“儿臣倒想娶个胆大心细的,遇事能拿主意,省得日后被人当枪使。“
淑妃气笑了:“你这是选王妃还是招师爷?“
“母妃细想,若是个遇事就哭的,能在东宫那位手底下活过三天?“谢景昭掸了掸蟒袍上不存在的灰,“表妹倒是合适,可惜外祖父是内阁首辅。“
这话戳中了淑妃痛处。皇帝这两年越发忌惮外戚,前脚刚把张阁老的侄孙调去岭南。她盯着博古架上那对翡翠貔貅,忽然想起什么:“段明曦既有救人的本事......“
“母妃三思。“谢景昭截住话头,“定远伯府虽不济事,段姑娘却与镇北王府有恩。若贸然赐婚寒门,恐遭非议。“
淑妃烦躁地扯着帕子,忽见胡嬷嬷端着药碗进来,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谢景昭见状起身告退,临出门前瞥了眼墙角漏刻,“申时三刻了,儿臣该去给父皇请安。“
等儿子走远,淑妃突然抓起茶盏砸向地面。碎瓷溅到胡嬷嬷脚边,老嬷嬷纹丝不动:“娘娘当心手疼。“
“去把段明曦的卷宗调来。“淑妃盯着地上蜿蜒的水渍,“本宫倒要看看,能让太子惦记的姑娘,究竟有多大能耐。“
此刻谢景昭正穿过御花园,迎面撞见太子身边的李公公捧着锦盒往凤仪宫去。锦盒缝隙里漏出半截金丝楠木牌,正是宗人府记档用的婚牒。
鎏金香炉腾起袅袅青烟,淑妃倚在缠枝纹软枕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腕间翡翠镯。胡嬷嬷捧着汝窑茶盏轻手轻脚地进来,盏中碧螺春的清香混着殿内沉水香,将淑妃紧蹙的眉头熏得舒展了些。
“娘娘,老奴倒有个主意。“胡嬷嬷眼角笑纹更深了些,“康王殿下生母卑微,又不得圣心。若将段姑娘许给他......“
“不可!“淑妃手中茶盏重重落在紫檀案上,溅出的茶汤洇湿了袖口金线绣的芍药,“皇后正愁寻不着由头拉拢人,本宫岂能平白送她个把柄?“
胡嬷嬷忙递上素帕:“娘娘思虑周全。只是这段姑娘如今被皇后视为眼中钉,宫外世家谁敢娶她?若强行赐婚......“
窗外惊雷乍起,淑妃望着檐角晃动的铜铃,想起昨日皇帝在坤德宫留宿的消息。她指尖掐进掌心:“本宫何尝不知?可你瞧瞧那些家世不显的姑娘,哪个不是缩手缩脚?“
“娘娘可还记得王爷的话?“胡嬷嬷突然压低声音,“王爷要的是家世不显、胆大聪慧的主儿。“她手指蘸着茶汤在案上写了个“段“字,“这段姑娘救甘姑娘时,可是当着太子的面跳的湖。“
淑妃瞳孔微缩。那日宫宴她也在场,段明曦扑通入水的声响,惊得池边锦鲤都跃出水面。这般胆识,倒真像她那个不省心的儿子。
“可她是商户养大的......“淑妃话音未落,胡嬷嬷已笑着接话:“王妃之位不过权宜之计,待王爷大业得成......“未尽之言化作意味深长的眼神。
雨点砸在琉璃瓦上,淑妃望着博古架上那尊白玉送子观音。那是她晋位时皇帝赏的,如今观音面上的裂痕倒像在嘲笑她这些年的汲汲营营。
“本宫的儿子,怎能娶......“
“娘娘!“胡嬷嬷突然跪下,“您想想四皇子府上那位侧妃,父亲不过五品小官。可自打她进门,四皇子在户部安插了多少人?“
淑妃指尖一颤,翡翠镯子磕在案角。她想起前日儿子在书房说的话:“母妃,儿臣要的是能替儿臣挡明枪暗箭的利刃,不是养在深闺的娇花。“
“你去传话。“淑妃忽然起身,裙裾扫落案上密函,“让段家三日后进宫谢恩。“
胡嬷嬷躬身应诺时,瞥见密函上“太子“二字被朱砂圈得刺目。她退出殿门时,正巧遇见小宫女捧着鎏金托盘过来,盘中摆着新制的芙蓉糕——那是皇帝最爱吃的点心。
雨势渐大,淑妃望着铜镜中眼角的细纹。镜中忽然浮现段明曦落水时的模样,那姑娘湿发贴在苍白的脸上,眼神却亮得惊人。她伸手去抓,镜面泛起涟漪,只余一声叹息。
“娘娘。“大宫女掀帘进来,“康王殿下送来一盆绿萼梅。“
淑妃指尖抚过梅枝上的冰碴:“他倒是会讨巧。“花盆底压着的纸条露出一角,赫然是户部侍郎的字迹。她忽然轻笑,将纸条扔进炭盆。
青烟腾起时,淑妃想起皇帝病中拉着她的手说“老六最肖朕“。那时她以为熬出头了,谁知皇帝病愈后反倒对太子越发宽容。
“传本宫口谕。“淑妃忽然开口,“明日请段姑娘来赏梅。“
鎏金香炉中,最后一丝青烟消散在雨声中。淑妃望着案上那封被茶水浸透的密函,忽然伸手撕了个粉碎。纸屑纷飞中,她眼底闪过一丝狠绝——既然太子要争,那便看看谁的手段更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