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被骂惨了吧
- 我一个文科生,要什么学霸系统啊
- 一只废橘喵
- 2141字
- 2025-04-12 00:38:38
这《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经济学季刊》,跟姜荣一直发文章的、燕京大学主编的《经济学季刊》一个名字。
但中文的《经济学季刊》,跟英文的《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却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
这《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创刊于1886年,是日落帝国牛津大学主编的、享有盛誉的经济学学术期刊、是经济学领域最早的英文顶级期刊之一,是国际经管顶级期刊“五剑客”之一。
姜荣之前一直都想在这上面发一篇文章,从而得到世界同行的认可。
老师打电话把自己找来,扔给了自己这本期刊,姜荣有点疑惑,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组里有人在上面发文了,自己挂了一个“通讯作者”?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姜荣觉得很不错,妥妥的躺赢啊!
做“皇帝”就是好啊!
看着姜荣高兴地翻看了这本期刊,张敏学平淡地开口道:“看第一篇综述。”
“哎呀。”看到期刊第一篇综述的题目里有“Jiang.Rong”的字样,姜荣一喜。
虽然姜荣的英文能力很强,而且他每天都会阅读外文文章,但即便如此,大脑还是要进行语言转换的。
姜荣第一眼没有看明白这论文的题目,但看到了题目里“Jiang.Rong”的字样,他高兴了起来——这是一篇关于他的文章。
姜荣表示真不错,虽然自己没发过《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但《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上出现了自己的名字。
一定是自己的课题成果太优秀了,被国外的同行看到了。
而当姜荣看了一眼这文章的作者,更是一喜。
这文章的作者“韦斯顿·帕克森”、“奎恩·尼克尔森”和“内文·斯图亚特”,这三位可都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啊。
自己的学术竟然被诺奖得主知道了,还是被三位诺奖得主写了综述,姜荣一下就觉得自己牛逼起来了。
这种“牛逼”对姜荣来说,甚至比自己在《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发文都爽。
所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姜荣在国内的期刊上发了很多文章,基本国内经管领域的每一期期刊上,都有“姜荣”的名字。
但对此,姜荣并没有太大成就感,他总觉得还是要得到“外面和尚”的认可,这才行。
现在好了,自己的学术得到了“外来和尚”的注意,而且还是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级别的“得道高僧”。
而看着少年人高兴的样子,张敏学给姜荣泼了一盆冷水,开口道:“别高兴得太早,好好看!把文章读完了再说!”
“关于我的?”
姜荣看了一眼题目,然后对张敏学老师问道。
“嗯!”张敏学点点头,继续开口道:“别高兴的太早,他们是批评你的!”
张敏学说完后,办公室里的气氛凝重了很多。
办公室里,其他同学和学者失落地看了姜荣一眼。
这篇发表在《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的综述的确是关于“姜荣产业理论”的。
华夏另起炉灶的“姜荣产业理论”,进行得如火如荼,自然会被国外关注到。
而姜荣前一段时间在西京交大的做的关于“荣滨模式”的公开报告,又掀起了很大的风暴。
这是在直接冲击西方资本主义最基础的意识形态,别说国外了,现在就连南方系的媒体,都在各种批评姜荣。
因此,就有了这篇综述文章。
社科可不跟数学一样,“一就是一”,社科是有很强的主观性的。
只要能“犟”,就能在社科领域有一定的成就。
这社科领域自然就充满争议性了。
所以这篇文章可不是在夸赞“姜荣产业理论”,而是从专业的学术领域否认了“姜荣产业理论”,更是把“姜荣产业理论”彻底归类到了“谬论”之中。
这篇文章不但发表在了经管领域的国际顶刊里,写这篇文章的更是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行业顶级权威的否认,这让会议室里的其他学生和学者,对“姜荣产业理论”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孔子”、“老子”、“孟子”,都说你错了,你还能对吗?
姜荣也皱了皱眉,然后低下头,开始认真读起了这份“综述”。
姜荣刚读完了综述,若有所思的他还没开口呢,张敏学开口了。
张敏学对姜荣一笑,开口说道:“怎样?被骂惨了吧?”
“别人能在《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上发一篇文章,就能当成代表作了。”
“你这倒好,没有在《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上发文章,却被人在《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彻底否认了。”
“还是被三个诺奖得主,在《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上否认的!”
“真的是‘前无古人’啊!”
“我觉得后面也不会再有人能有你这待遇了!”
办公室里,其他学生和学者很是遗憾地看了姜荣一眼,这篇文章彻底宣布了姜荣死刑了。
至此,姜荣原本光明的学术生涯变得惨淡了起来。
“新皇”建立的“王朝”遇到了“鸦片战争”。
已经有国内媒体和学术期刊,把“姜荣产业理论”定义成“闭门造车的过家家”了。
但是姜荣倒是并没有太着急,“黑粉”也是“粉”啊!
再说,这可是《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啊!
姜荣大体读完了这篇综述,诺奖得主的水平还是很高的,各种批评鞭辟入里。
但姜荣能看出对方骂的很急。
姜荣环视了一下办公室,看着大家的担忧,他反而笑了笑,而且笑得很开心。
张敏学也笑了,他对姜荣开口道:“这篇综述彻底让领导看到你了。”
“领导要亲自见见你,他应该是打算给你的项目再提一题高度。”
办公室里的其他人听了张敏学的话后,满脸都是难以置信。
姜荣心安了一些,笑了笑,对老师开口道:“老师,别人都开始骂我了,项目还提级啊?”
张敏学满是羡慕地看了姜荣一眼,对姜荣开口反问道:“别人说的就一定对吗?”
“你的项目原本是存在质疑,尤其是那些理科专业的‘老学究’,就觉得这个项目是在浪费经费。”
“项目第二期的经费申请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现在好了,这篇综述一出,他们彻底闭嘴了,甚至也开始拼命推你的项目了。”
“连你那数学老师周炎宇院士,也对你彻底感兴趣了!”
接着,张敏学吐槽了一句:“早知道会有这篇文章,我就晚点去申请经费了,说不定还能申请更多经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