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姜荣论文带来的影响

这个周五,姜荣不但不用写《周小结》了,而且还不用准备周一的组会报告了,没出息的姜荣觉得爽爆了!

“走啦,走啦,我们出去玩!”

“我哥的一个朋友在京郊弄了一个马场,我想去骑马!”

听到姜荣周末有空了,宋婉兴奋地拉着姜荣去京郊度假了。

“好啊,好啊,我买了辆新车呢,我们刚好出去兜兜风!”姜荣也高兴地开口。

那通过网文故事的营造品牌的“虹岭”汽车,已经火遍全世界了,正常下单最快也要半个月才能到货。

但品牌方得知这是姜荣下的单后,立马第一时间给姜荣排班生产,第一时间给姜荣送来了。

甚至网文小说作者临时更改了大纲,还把姜荣买车的情节写进他的小说里了呢。

姜荣还特意抽时间追读了最新章节。

那小说作者把姜荣写的很牛逼,姜荣看的很爽,连“全订”都没有的姜荣直接给他打赏了一个“黄金盟”!

......

西京交大,姚厉轩教授正坐在办公室前,一丝不苟地阅读着最新一刊的《经济学季刊》。

这一期的《经济学季刊》刊登的第一篇论文就是姜荣写的《基于姜荣因子的多因子模型实证研究》。

姚厉轩教授之前就读过姜荣这篇论文的初稿。

但现在看着姜荣在文章中严谨的逻辑论证、缜密的演算过程和充分的观点列举,姚厉轩教授不由地心生感慨。

姚厉轩教授是带着一种批判的眼光来读姜荣的这篇论文的,他想要帮姜荣指出不足,以便让姜荣有更好的进步。

但他竟然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而且从这篇论文里,姚厉轩教授感受到了姜荣那撕裂式地进步。

“后生可畏啊!而这小子最重要的是他的成长啊!他真的前途无量啊!”姚厉轩教授感叹了一句。

“砰砰砰~”

这时,姚厉轩教授的办公室门口传来了敲门声。

“进!”

姚厉轩教授喊了一句。

姚厉轩教授的女博士叶映容,推门而入,递出一份资料,开口道:“老师,这是我们上周写的文章。”

“嗯!”姚厉轩教授点点头,接过了文章。

姜荣主持的那个“姜荣产业理论”研究课题,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性课题。

这就像是一艘航空母舰的研发一样,姜荣是一个总设计师,下面还有舰载机系统、动力系统、电磁弹射系统、雷达系统......等等无数的子系统。

姚厉轩教授就带队负责“姜荣产业理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课题项目。

看了一眼叶映容递来的项目进展,姚厉轩教授皱了皱眉。

“真的没法比啊!”

感叹了一句后,姚厉轩教授放下了手里的资料,对叶映容开口道:“我们要大胆的推倒重来!”

“我们要大胆放弃我们传统的理念,大胆沿着他的思路走!”

......

“说不定还真能被他弄出点什么来呢!”

人民大学,朱宇澄教授读完了那篇名为《基于姜荣因子的多因子模型实证研究》的论文后,盯着窗外,感叹了一句。

作为经济学领域的顶级学者,朱宇澄教授自然也在“姜荣产业理论”研究课题里分到了资源。

但起初,朱宇澄教授对这个项目本身并不是太在乎的。

他也是一个“老狐狸”了,当张敏学上蹿下跳地推动这个项目立项,朱宇澄教授就明白了张敏学想要推一个“小皇帝”上位的意图。

朱宇澄教授帮张敏学出了不少力,他自然也在这个课题里分到了资源。

朱宇澄教授也很有眼光的趁机更新人大的经济学科研体系,想要以此,在人大建立一种“东大经济学”的科研体系。

朱宇澄教授对那姜荣并不是太在乎,而且那姜荣一脸“渣男”相貌,如果染个“黄毛”,就妥妥的一个“精神小伙”,朱宇澄教授也实在无法对他太在乎。

但现在,随着这个项目的推进、随着姜荣在一篇篇论文中不断表达出来的新方向,朱宇澄教授不得不对姜荣在乎了。

这姜荣真的是一个天才,一个远超张敏学,远超他们所有人的天才!

朱宇澄教授觉得,这姜荣根本就不是一个傀儡“皇帝”!

这个项目根本就不是“摄政王”们在利用姜荣,而是姜荣在利用他们这些“摄政王”建立属于他姜荣的“王朝”。

因为项目进展到现在,所有的“摄政王”其实都是在沿着姜荣设定的路线走,而且每个人都是心甘情愿,甘愿付出一切的。

“那姜荣什么时候来我们学校做学术交流?”

放下了手里的论文后,朱宇澄教授对工位上的博士生郁景初问了一句。

郁景初原本正认真思考呢,被老师问到了,他略带懵逼地抬头,带着满脸的清澈,对老师问道:“老师,您刚刚说什么?”

朱宇澄教授瘪了瘪嘴,重复了一遍自己的问题:“那姜荣什么时候来我们学校做学术交流?”

“姜荣?燕大的那个姜荣吗?”被询问的郁景初想了想,开口道:“他前一段时候好像跟他女朋友来过我们学校做社团活动。”

“至于学术交流,好像没有。”

朱宇澄教授皱了皱眉,给出了一句吐槽:“不务正业!”

看看人家张敏学,手底下一个本科学生就这么厉害,再看看自己这几个满脸清澈+愚蠢的博士生,朱宇澄教授就来气了,对学生骂道:

“没有安排!你们就不能主动安排吗?”

“非要等着别人喂到你嘴里吗?”

被骂的郁景初十分委屈地瘪了瘪嘴,心想:“您老人家不开口,谁敢擅作主张?”

不过郁景初也只敢在心里吐槽一下,听了老师的训斥后,他立马起身,开口道:“好的,老师,那我这就安排。”

“伴君如伴虎”啊!

跟着朱宇澄教授这样的行业大牛读书,不但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且导师不屑于“延毕”,同时导师的名字就是自己未来的“通行证”。

毕业后,不论是继续学术,还是找工作,导师的名字,就是最强大的“原始资源”。

但同样,也要忍受老师的严厉和暴脾气。

“读博”,真的是一场苦难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