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1924年

1月20日至30日 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使国民党由资产阶级政党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2月中旬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阮啸仙,到洪屋涡视察团东莞支部的工作,回广州后向团中央作了汇报。

2月20日至4月1日 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议召开。会议听取了广东区代表报告后,对广东区以后应注意的事项作出议决,其中指出:团东莞支部应十分注意农民运动,多介绍农民入团;将活动区域扩展到东莞县城,并将此作为将来大规模农民运动的中心。要注意联络中学学生,找到同志赞助农民教育。

5月25日至6月1日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莫萃华代表东莞团组织出席,并汇报了团东莞支部的活动情况。大会听取团东莞支部报告,作出《东莞报告的决议案》(简称《决议案》),议决该支部应注意事项:①由东莞团支部组织国民党区分部,用国民党名义发起组织东莞农会;②组织青年农民俱乐部,作为将来组建农会的基础;③东莞农会成立后,即移至东莞城,为学生、工人等各种运动的中心;④将活动区域扩展到东莞县城,尽力与学生、工人接近,并多介绍同志,作为组织地方团之准备。《决议案》还指出:团东莞支部所在地洪屋涡乡居民多为农民,而学生与工人很少,因此那里暂时只能开展农民运动。

6月30日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农民部提出的《农民运动第一步实施方案》,方案规定:选择与广州市交通较方便,在政治上军事上重要之县及农民运动有一定基础的地方,如广宁、顺德、鹤山、东莞、佛山、香山及广州市郊外各乡村,派遣农民运动特派员20人前往开展工作。

6月 蔡如平、蔡日新等东莞籍团员,同时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被团广东区委派回东莞开展农民运动,成立东莞县农会筹备处。县农会筹备处以虎门霄边乡为全县农民运动的中心,先组织农民协会,然后向各乡发展。至8月中旬,全县加入农会的有4000人以上。

7月3日 由跨党的共产党人主持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在广州开学,学员多为跨党的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东莞的莫萃华、陈振铭、钟觉进入农讲所学习。第一届于8月21日毕业;同日,第二届在广州开学,东莞的梁啸海、蔡日升、何棣怀进入农讲所学习,于10月30日毕业。这些学员毕业后,被派到外县或返回本县从事农民运动。

7月21日 莫萃华参加团广东区委召开的扩大会议,向大会报告了团东莞支部的工作情况:正在组织农民自卫军,团支部议决将所在的洪屋涡乡原有民团改组为农民自卫军,与觉悟农民诚恳合作,争取其中势力,作为农民运动的基础。

8月12日 东莞县农会筹备处在霄边乡举行东莞农民联欢大会,有4000余名农民参加。蔡如平任大会主席,共产党员彭湃、阮啸仙分别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和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特派调查员身份,出席大会并发表演说。当天中午还召开各乡农民代表会议,讨论组织农民协会的方法,拟在最短时间内成立农民自卫军;并决定对附近的宝安县农民一律准入会,若宝安县会员达50人,则按章程成立宝安县临时农民协会。

8月底 洪屋涡、霄边、锦厦、涌头、厦边、厦岗、五桂塘等乡农民加入农会,与霄边毗邻的宝安县罗田、燕川、楼村、水贝、塘严涌、沙浦等乡农民也加入东莞县农会,暂时划归东莞农会特别区,会员超过万人。

9月10日 东莞县第一区农民协会成立,蔡如平任执行委员长,李海东任副委员长。加入农会的已有20余村千余农户,人数达5000人以上。

10月1日 洪屋涡乡农民协会举行开幕典礼,来自新庄、金鳌沙、黎洲角、夏会等20余名农民代表参加,共有会员200余人,莫萃华任大会主席。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彭湃出席开幕典礼,代表国民党中央农民部授予洪屋涡农民协会犁头旗,并作演讲,鼓励农民团结一致起来革命,打倒地主恶霸。在当晚举行的执行委员会会议上,彭湃被公推为主席。

10月23日 东莞县第二区农民协会在厦漕乡举行开幕典礼,有200余名代表参加。莫萃华任大会主席。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区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莫月江、刘景新、何荣森、胡美光、梁贺伯为执行委员,陈志行、莫廷英、胡景禧为候补委员。

10月23日 东莞县第三区农民协会在虎门怀德乡深巷邓公祠举行成立大会,全区11个乡千余人到会。出席大会的有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代表、共产党员韦启瑞,国民党虎门市党部主任谭伯翘,东莞县第一区农民协会代表蔡如平和部分地方驻军及行业工会代表。

10月下旬 东莞籍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莫萃华、蔡如平、蔡日新,相继由团广东区委介绍加入共产党,成为东莞第一批共产党员。

秋 东莞县立中学学生李本立等人发起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外围组织“新学生社东莞分社”,在学生中传阅《向导》《新学生》等进步书刊,讨论国事,成为团东莞支部公开领导学生运动的机关。

11月14日 根据中共广东区委、团广东区委联席会议关于党、团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决定,已加入共产党的莫萃华、蔡日新,因未超过团员的法定年龄,仍为团员;团东莞支部的其余成员,未立即转党,仍为团员。

11月 怀德乡民团团长邓远昌纠集团丁数十人,捣毁东莞县第三区农民协会会所,非法拘捕及毒打农会会员,强迫农民签名解散农会。第三区农民协会呈请国民党中央党部缉凶查究,阮啸仙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前往会同当地处理此案,但当地防军和县署置之不理。

11月 东莞的霄边、锦厦等乡农民协会,迫使虎门要塞司令廖湘云及民团取消30余种不合理的苛捐,取得反苛捐斗争胜利。

11月 莫萃华出席团广东区委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代表大会,回到东莞后整顿和改组了团东莞支部,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东莞特别支部,隶属团广东区委,莫萃华任书记。特别支部下设两个团小组,一个小组由莫萃华、蔡如平、蔡日新3人组成,另一个小组由洪屋涡的团员5人组成。

12月 中共东莞支部正式成立,成员为莫萃华、蔡如平、蔡日新3人,莫萃华任书记,机关设在东莞县立中学,东莞的党、团组织合在一起活动。这是东莞的第一个中共支部。

冬 第一区农民协会副执行委员长李海东被反动民团买凶杀害,第一区农民协会办公场所也遭民团暴徒捣毁。

冬 广东女权运动大同盟成员钟婉如、陈逸云、邓不奴等从广州来到东莞,先后在莞城、石龙成立广东女权运动大同盟东莞分盟和石龙分盟,以谋求女子独立、男女平权、女子参政、振兴女权为宗旨。这是东莞最早的妇女群众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