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钱为何物

“王先生,我想写给陛下的书是经略四海的书。您确定不让我写这部书吗?”

李鄂话音刚落,王振还没说话,怒极了的韩佥事大声呵斥他:“你这小子‘四书五经’都读不好,你知道什么叫经略四海,我今天一定要好好地教训你。”

韩佥事说着人已经到了李鄂身前,他的右手闪电般地举了起来,李鄂见状想也不想就地一滚把张恩从地上抓了起来。

“你干什么!”张恩急了,他无法在仓促之间确定现状。

“韩叔叔,我不怪您现在想狠狠地教训我,只不过,你现在对我动手,我就往死里打这小子。”

李鄂说到这里咽了口唾沫,理直气壮地说:“现在这情况,追根究底就是这小子惹出来的。”

“这事跟我没关系啊!韩承,这小子打了我,我爹他一定会让你这老小子吃不了兜着走!”

李鄂听到张恩说出这样荒腔走板的话,即便他面前的韩佥事一脸的怒火,也不影响他此时心中的畅快。

张恩说出了这样一番丢人的话来之后,英国公他老人家现在必须表态了,否则他老人家一定是会被质疑是不是老糊涂了。

“住嘴!你这孽障还嫌不够丢我英国公府的脸面吗?”

果然,李鄂的身后立刻传来了英国公的怒吼。

“爹,你得救我啊!”

“住嘴!”英国公又一声怒吼,才让张恩安静下来。

“王先生,以老夫来看,李同知的这个儿子应该是有才学的。你不如给他一个机会证明自己。”

王振见堂堂的英国公都这样说了,也不得不给这位国公爷面子,无奈沉吟了片刻凶狠地说:“可以。”

然后,李鄂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冰冷的目光扫向了他。

他意识到事情闹成现在这个样子,自己已经狠狠地得罪了王振,便立刻松开了被他牢牢控制住的张恩。

“时间有限,我只讲一个问题来证明我的才学,这个问题就是钱为何物?”

“钱是什么还用你来讲吗?”张恩忍不住冷笑了一声。

李鄂没有理他。

“如果当年王安石能明白钱为何物,以他之才,一定可以写出一份,能让新旧两党均可以接受的变法方案。”

“这与王安石又有何关系?”

王振虽然仍然是一脸的冰霜,心中对李鄂已经有了不少的好感,他之前没想过,李鄂这样的人能知道王安石。

出身极其一般的王振十分的清楚,大明勋贵家的膏粱子弟,普遍是不愿意好好地读书的。

“王安石变法目标是解决神宋朝已经必须解决的‘三冗’问题,但是,他所提出的解决之法却大错特错。”

李鄂说到这里,像他上一世的习惯那样拉了一张椅子,大喇喇地坐了下来,扫视了一下大堂里的人。

“而他之所以会犯了那么多的错误,根本原因就是,他没有想清楚钱为何物,否则他不会与民争利都争不明白。”

“那你是认为司马光不该反对王安石与民争利了?”王振一脸严肃地打断了李鄂。

“是的。北宋不解决‘三冗’那些人,只能与民争利。除非宋神宗当第二个汉武帝,让那些冗余的人全部去死。”

李鄂在这时提到汉武帝,这个话说得就过于难听了。而且他这样说,此时的大堂里还不是所有人都能跟上。

不过王振却跟上了。之前明宣宗在世时,没少跟他谈到历代皇帝得失,因此他对北宋的军力有着清醒的认知。

如果宋神宗像汉武帝北伐匈奴时那样西征北伐,打出大的胜仗十分困难,让那些冗兵去死却十分容易。

“可是民的钱一定是有数的啊!”刘勉这时候说话了,“难道与民争利同时,还能凭空争出本不存在的钱来吗?”

李鄂望向刘勉,笑着坚定地说:“当然能啊!这就是我说王安石他因为不明白钱为何物,才没有与民争好力的原因。”

李鄂说到这里,彻底进入了上一世跟人胡侃时的状态。

“上古之时本没有钱,因为人不需要用钱,只需要简单地以物易物就足够了。可是,随着世上的人越来越多,就不行了。

“那时,所有人都需要一个东西,一个大家在交易时都认可的东西,让大家能更方便地以物易物。

“这个东西,在海边地区可以是贝壳,在山林之中可以是动物牙齿。

“随着时间不断向前,冶炼铜铁的方法先后成熟了,铜铁制作的钱就出现了,直到在北宋时有了纸做的钱。”

“交子!”王振想起了他在史书上读到过交子的记载。

北宋初年四川人用铁钱交易,买一匹绢需要用去上百斤的铁钱。为了便于交易,四川的商人制作出了最早的纸钱。

“是的,就是交子。不过让我觉得有些可惜的是,纸钱直到本朝,也没有能取代了金银铜钱的地位,这是大事。”

李鄂叹了口气才继续说:“这意味着,朝廷其实没有真正地掌握发币权,一旦白银与铜钱铁钱的数量不够必然会出大事。”

“所以你是认为,因为钱可以不是钱,王安石、桑弘羊他们认为的‘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注1)是可能的,只是他们的方法有问题。”

“是的。”

“那你举个例子出来,一个更好的与民争利的例子。”

“简单。”

李鄂说到这里,想起了那位在拿破仑三世皇帝在位时,顶着巨大资金缺口,成功主持改造巴黎的奥斯曼男爵(注2)。

奥斯曼男爵的办法,固然不能生搬硬套到明朝的北京,但是足够李鄂说出大致思路,让王振在内的人开一开眼了。

“比如朝廷决定,接下来要在北京南边再修一座外城,可以事先做好城市建设规划,跟有钱的大商人们去谈条件。

“这条街你出钱来建,之后不光沿街房屋都是你的,之后三十年内,前十五年朝廷朝廷税费全免,后十五年,税费朝廷六你四。

“朝廷会从三十一年开始,对沿街商铺收取全额税费。修城墙的钱也可以这么来,商人出钱修的城墙,给他们商户入城税分润。”

“那些商人如果不愿相信朝廷又该如何?”王振顺嘴问出了这句让他有些后悔话,他不应该这样直接地问李鄂这个问题。

“朝廷具体该如何让那些商人相信不太好说,但是,大方向应该是让商人们感到足够的确定性,与他们跟朝廷做这个买卖时的荣誉感。”

“比如当那个商人老了之后可以跟小儿子与孙子吹嘘,我当年为了大明首都的兴建出了大力,相关记载上有我的名字。”

张恩的话,让李鄂忍不住由衷称赞他说:“你说得对!”

一时之间,大堂之内鸦雀无声。

注1:史料中桑弘羊版本是“民不益赋而国用绕”,王安石版本是“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注2:关于奥斯曼男爵对巴黎的大改造,可以参考电台节目《忽左忽右162漫谈‘美好年代’:普鲁斯特与第三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