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李明:啊对对对,您说的对,我真没解决之法——除非加钱

“在下不才,还是有点子解决法门的....”

“什么?”

李善长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直接一指李明,瞪大了眼睛:

“你说你能解决?这岂不是笑话?我大明上下千千万万有识之士,自古至今多少先贤在这个问题上碰得头破血流,难道他们所有人加起来都不如你吗?区区一介书生,没有半点功名,不曾为我大明效力半分,却也敢在此大言不惭,说你能够解决,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李明瘪了瘪嘴:

“爱信不信,这位先生若是非要如此说,那在下也只能承认,你说得对,对对对。”

又来了!这种一拳打在了棉花上的无力感!

此刻的李善长也是忍不住想要爆一句粗口!

这个小兔崽子怎么就跟一块儿臭牛皮一样,又臭又韧啊?

不行……咱老李可是读圣贤书的,可是大明朝的国公爷,不能跟这个小兔崽子一般见识,不能粗口,不能粗口……

李善长深呼吸好几口,才把心中的那团火给压下来。

此刻,和有点破防的李善长相比,朱元璋反倒要冷静了许多。

他坐在座位上,并没有急着开口,反倒是皱着眉头死死的盯着李明。

不对劲啊……

怎么感觉像是被人下了套呢?

刚刚李善长问的这个问题也是他想问的,只是身为贵人,他很多事情是用不着自己动手,自然有人帮忙的。

但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李善长只不过这么随口一问,这个臭小子竟然还敢如此光明磊落地答应了下来!

要知道,税赋的问题,已经困扰了大明……不,已经困扰了华夏大地上上下下多少朝代了。

事实上,在开国之初,咱重八大帝就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他本身就是穷苦出身在大元朝的苛捐杂税之下,实在是混不下去了,才去当了和尚,然后又造了反。

所以开国之初,大明的赋税其实是很轻的,而且甚至还借着不少由头免了不少地方的赋税。

可问题是,时间一长,国家的开销就大了……

国子监读书要钱,吏部考核管理要钱,礼部筹备皇亲国戚的婚礼要钱,兵部用兵要钱,甚至就连皇宫之内的那些太监宫女,也都是个个需要用钱……

税赋,也就随之越来越重。

他很清楚,税赋一重,必然会导致百姓造反,只是他没有办法。

在明天可能的造反和今天必然的撑不下去之间,重八大帝只能选择明天可能的造反。

毕竟,造反他还能压得住。

在遇到李明之前,他并没有仔细想过税赋和造反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只不过是知道这么一个道理而已。

也就是刚才在屋外听到李明的那一些番话,才让朱元璋多多少少对这两件事情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解。

可越是深思,朱元璋就越觉得这个问题无解,对于李明的怀疑也是越来越重。

不过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听听这个臭小子的说法,要是真有用,咱重八大帝也从不吝啬手中的官帽子。

他微微抬头:

“小先生,既然你说有办法,那你倒是给咱说一说你到底……”

“这位客官,非常抱歉,日上三竿,我校下课。”

李明嘴上说着抱歉,手上却已经开始收拾东西了:

“我身为师长,行事不能拖泥带水,给孩子们立一个坏榜样对吧?所以咱这从不拖堂,好啦,下课!”

什么?

朱元璋猛地一下站起身来,嘴角抽搐。

朝堂之上,那么多文武大臣哪个敢在他的面前撒野?

只要他一句话,那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公王爷们,也得乖乖听话!

可是这么一个小小的私塾先生,竟然敢逗他玩?

二串贯子,就听了这么点?

然而,不仅仅是他站了起来,那些孩子们也迫不及待的起身了。

他们刚才还讨论的兴高采烈,转眼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出门,对于这个课堂没有丝毫的留恋。

“真是……”

李善长看到这一幕,止不住的摇头:

“果然啊,不是读书种子!这些寒门子弟终究还是差了几分,充入军中尚可,可真要读书……啧啧啧,我辈读书人只应当求贤若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些童子,竟然带着学堂没有半点留恋,可见不是良才!”

“先生所言大谬。”

李明拱了拱手,淡淡的对着李善长说道:

“这位先生,我们这些孩子,虽然只是农户子弟,可是这一颗拳拳的好学之心,也不逊于那些富贵学子!他们借着闲时来听我讲学,本就是好学之才,现在下课,自然也要回家帮着父母做农活,如此好学又如此孝顺,依我之见,怕是比朝堂之上那些只知道吃国家钱粮却又不思进取的腐儒公侯们,强上百倍啊!”

吃国家钱粮却又不思进取的公侯?

李善长眼神闪烁....朝堂之上这种人,好像还不少啊。

我了个去。

嗯....

不包括我。

一定不包括我。

只听得李明款款说道:

“这位先生你自己说,你难道想让我把这群孩子教成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张口圣人闭口教化,却不知道半点生民之苦的腐儒么?我向来教导这些孩子,实践之中出真知,他们如今回家务农,正是践行我之教化啊!”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张口闭口圣人教化?

李善嘴角抽搐。

这不会是在说我吧。

不是吧!

我是大儒,不是腐儒!

“好啦老李。”

眼看李善长都被这个臭小子气得都说不出话来,朱元璋也是呵呵。

他刚才的确觉得这些学生如此急匆匆的离开,多少有些不太好学,可是听到了李明所说,朱元璋也是有些感悟。

是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不正是大明朝上上下下不少官员的样子么?说他们是腐儒有错吗?

没错。

而且,实践之中出真知,啧啧啧……

这个臭小子,哪儿哪儿都不靠谱,可时不时蹦出来的几个句子,倒是能够让朱元璋耳目一新的同时,又感慨颇多。

这可是难得的金句啊。

朱元璋微微颔首:

“小先生,学生们走了,可是我们两个还没有听过瘾,不知道小先生能否在为我二人再解惑,那……”

“行啊。”

李明答应的很干脆,他直接伸出一只手:

“得加钱。”

嗯?

朱元璋都愣住了。

这小子是掉钱眼里面了么?刚才要了二十两还不够?

“不给?不给那算了!阿雄啊,你到底回来了没有啊?不就是一份作业你得拿多久啊?老哥我还等着回家吃烧烤呢!我昨天让你准备的烧烤料你弄了没?”

眼看俩人不拿钱,李明索性就摇了摇头。

出了学堂屋门,他就扯着嗓子喊了起来。

不远处一个半大小子急匆匆的跑来,小脸都跑的泛红了:

“来了来了!”

……

听到李明还要钱,朱元璋也是有些窝火,他一甩袖子也想要离开,可是迎面正看到阿雄朝着这边跑来。

等他看到那张在微风中冒着热汗的笑脸,整个人直接都愣在了当场!

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