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分化联合,剑指豪强

太安四年,七月二十三。

刺史府前熙熙攘攘,停了许多辆马车。

马车上各色的精致绣花,向人们展示着各自的身份。马车的各位车夫也都是趾高气昂,仿佛自己就是车子的主人一般。

刺史府内一片死寂。

冯珙慢悠悠地喝着茶,任凭沉默的气氛发酵。

少顷。

豪族张氏的代表张文站起身来,“刺史莫不是在打趣我等?我等敬重刺史,方才前来赴宴,若是刺史执意如此,恕我张氏不能从命!”

冯珙放下茶盏,开口道:“请便。”

张文冷哼一声,“告辞!”

有了张氏的带头,又站起来几人,虽然没有张氏那般言辞激烈,但是也一一告辞。

冯珙并未阻拦,皆让他们离去。

其余人都面面相觑,似乎心中犹豫,不知道该不该离去。

张氏作为青州最大的豪族,蓄养私兵甚众,敢和刺史对着干,但是他们家族可没有那个本事,若是就此离去恐怕会得罪刺史。

别看这个刺史年纪轻轻,现在又笑呵呵的,仿佛很好说话,那些个泥腿子们,还天天宣扬什么刺史仁德。

但是千乘寺僧人的人头,可都还在挂着呢。剩下的那些没死的,被拉去修城墙的僧人,听说这一个多月也都死的差不多了。

这些豪族子弟,对青州百姓夸赞刺史仁义的话,根本不屑一顾。

泥腿子们能懂什么啊,这个刺史根本就是头吃人不吐骨头的饿狼。什么为民除害,那些僧人能有什么害,无非就是玩了点女人罢了。

他们敢说,这个刺史就是看上了千乘寺的土地和财富才对千乘寺动手的。

千乘寺的土地,这些豪族也是眼馋的紧啊,只是朝廷对佛门相当看重,他们忌惮于这一点,才没敢动手罢了。

不管心里怎么想的,等到冯珙给他们下了帖子,请他们来刺史府一叙时,青州所有豪族都遣人前来了。

来之前,各族族长都不约而同交待了他们,“若是刺史提了些不太过分的事情,都先答应下来。”

可以说,大部分豪族都已经做好了割肉的准备。

但是冯珙要的可不是他们割肉这么简单。

豪族的根本在于田产。坞堡也好,庄园也好,都是建立在充足的田产之上的。

而田产,又需要佃户去劳作。没有佃户的田产不过是一摊死物,有了佃户的田产,才能为坞堡、庄园的内循环提供支撑。

冯珙虽然没有开口索要他们的田产,但是却要让他们将所有佃户都登记在册,那不是要了命了吗?

正儿八经有户籍的佃户能有多少,更多的还是被他们隐匿起来的人口。

这些被豪族隐匿起来的人口,不需要交税,也不需要给他们工钱,只要让他们吃得上一口饭就行。

若是上了户籍,那他们光是为这些人缴纳的赋税,就是一大笔钱财。

张氏作为青州最大的豪强,拥有的佃户也是最多,隐匿的人口也是如此,也难怪冯珙提出这个条件后,张氏就不愿意继续谈下去了,直接拂袖离去。

“诸位还愿意留在此处,想必都想清楚了罢?”

冯珙似笑非笑地看着剩下的那些人。

“我王氏愿听刺史吩咐。王氏子弟都愿为刺史马前卒。”王氏代表王昭明干脆利落的说道。

王昭明竟直接表态效忠,这让冯珙有些咂摸不透。

他与王氏可没打过什么交道,若说王氏同意他的条件,那可能是畏惧他的威势,可是王昭明竟然直接表达了效忠之意,这就有些奇怪了。

“好啊,好啊。我早就听闻王氏子弟多才俊,若能得王氏相助,我青州如何不能蒸蒸日上!”冯珙面上大喜,直接走到王昭明的面前,拉起他的手,“不晦如此深明大义,我定当上奏天子,为王氏请功!”

不止是冯珙奇怪,其余豪族更是诧异。

乐氏代表乐跃,心中哀叹不已,他本就想要率先开口支持冯珙,起码能捞一个好印象,谁成想这王昭明不讲武德,先他一步开口。

这都不说什么了,你竟然还直接表态效忠了?

不是,你王昭明图什么啊??

难道说王氏和这刺史已经暗中达成了什么协议不成?

乐氏和王氏世代姻亲,两家坞堡成掎角之势,两家子弟平日里走得极近,他与王昭明又是从小一同长大的玩伴,王昭明今日可没有和他通气!

乐跃有一种被背叛的感觉。

心中正有些忿忿不平,王昭明在冯珙回到座上后,暗中拽了拽他的衣袖,然后小声道:“伯起信我!”

乐跃还想再问,王昭明却示意他抓紧时间表态。

这姓王的,一个个脑袋瓜子都好使得很,没有好处的事他们不会去做,乐跃自认为没有王昭明脑子好使,所以虽然心中不解,他还是决定信一次王昭明。

见赵氏的赵郁也准备开口,乐跃也不再犹豫。

“我乐氏也愿听从刺史吩咐,为刺史效劳。”

冯珙面上喜色更甚,“幸甚至哉!王氏、乐氏真乃我大魏忠良!”

其他几家虽然惊讶,但是却也露出一副意料之中的表情。

毕竟乐氏和王氏素来都是穿一条裤子的。若是单纯将王氏或者乐氏拉出来,在青州豪族中都进不了前三,但若是这两家合在一起,便是张氏,也不过略胜他们一分。

更何况不论是乐氏还是王氏,他们两家子弟多出俊杰也是真的。冯珙来到青州,听闻这两家的名声后,眼馋这两家子弟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乐氏先祖乃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乐进,乐氏子弟多有先祖之风,作战彪悍,不畏死,一直为其它豪族所忌惮。

王氏虽是后起之秀,但是王氏子弟好谋划,通兵法,多出为重臣幕僚,虽然平日里不显山显水,但是也不容小觑。

这两家的接连效忠表态,也让其他几家代表直接改变了之前的想法,决定跟了。

不跟也不行啊。

若是他们最先站出来,只是同意冯珙的条件,王氏乐氏怎么做,都与他们无关,但是王氏乐氏都已经“珠玉在前”了,他们若是不做同样的表态,恐怕反而会被刺史记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