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市场寻珍,情系非遗

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宋朝那热闹非凡的市集上,街道两旁摊位像鱼鳞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

“刚出炉的热乎包子,皮薄馅大,快来尝尝!”包子铺的李大爷扯着嗓子,卖力地吆喝着。

“李大爷,给我来两个!”路过的张婶应和道,“今儿个咋这么多人,挤都挤不动。”

“谁说不是呢!”一旁卖绫罗绸缎的王大娘也搭腔,“这几日四方来客多,生意好得很。”她拿起一匹绸缎,对着身旁的姑娘说道:“姑娘,你看看这料子,做身衣裳保准好看。”

林宇和苏瑶并肩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林宇眉头微蹙,低声对苏瑶说:“咱得赶紧找到有特色的小商品,网店那边补货催得急,不然这月经济压力可不好缓解。”

苏瑶还没来得及回答,旁边一个摊主就热情地招呼起来:“两位瞧瞧,我这有纯手工编制的竹篮,结实又好看,别处可买不着!”

苏瑶笑着回应:“谢谢,我们先逛逛,看看有没有更适合网店销售的。”

林宇接着点头:“对,我们需要些更具特色,能吸引年轻人的小物件。”

这时,另一个路过的顾客搭话道:“那边有个摊位卖的剪纸特别精美,很多人都围着挑呢,说不定符合你们的要求。”

苏瑶眼睛一亮,看向林宇:“那我们去看看。”

林宇点头,两人又继续前行。四周的摊位像鱼鳞般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吆喝声此起彼伏,“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瞧瞧我家这刚出炉的糖人儿,甜到心坎里嘞!”“客官,这手工编织的竹篮,结实又好看,买一个回去准没错!”

苏瑶目光在摊位间急切地搜寻着:“是啊,这市集人虽多,但好货也得花心思淘。”顾客们的谈笑声、讨价还价声,共同演奏着一曲充满烟火气的市井乐章。他们一头扎进这热闹里,开启寻珍之旅。

林宇身着一袭简约的素色长袍,面料轻柔顺滑,随着他的步伐微微飘动,腰间系着一块质地温润的玉佩,玉佩上雕刻着古朴的纹路,在阳光的轻抚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他剑眉星目,眼眸中透着睿智与坚定,周身散发着不凡的气质。

苏瑶则身着淡粉色的襦裙,襦裙上绣着细腻的花边,每走一步,裙摆便如花朵般轻轻摇曳。她一头长发如黑色的瀑布般柔顺地垂落在身后,眼神灵动得像一汪清澈的泉水,顾盼之间尽显温婉动人之态。两人携手同行,身姿挺拔而优雅,引得众多路人纷纷侧目,投来羡慕的目光。

在一个摊位前,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木雕摆件,有栩栩如生的骏马,四蹄扬起,仿佛下一秒就要奔腾而去;还有小巧玲珑的观音像,面容慈祥,线条流畅。

旁边的摊位上,五彩斑斓的香囊散发着阵阵清幽的香气,绣工精致,图案各异。“林公子,这市集如此喧闹,摊位又这般繁多,我们究竟该从何处入手寻觅合适的小商品呢?”

苏瑶微微蹙起眉头,那轻蹙的眉头恰似春日里含苞待放的花蕊,眼中带着一丝迷茫,轻声向林宇询问道。

林宇感受到苏瑶的困惑,轻轻伸出手,温柔地拍了拍她的手背,声音低沉且富有磁性:“苏姑娘莫要着急,这市集中好物无数,我们先不慌不忙地四处走走看看,用心观察,定能发现那些别具一格的物件。”

他的眼神中满是安抚与鼓励,仿佛在向苏瑶传递着无论遇到何种难题,他们都能携手攻克的坚定信念。

两人手牵着手,悠然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

林宇一边目光敏锐地审视着摊位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一边在脑海中轻声呼唤系统:“系统,帮我全面评估一下这些小商品在现代市场的潜力。”

话音刚落,系统瞬间启动,一道只有林宇能察觉的扫描光线,如同一道无形的利刃,在一件件商品上快速划过。紧接着,系统那机械却清晰的声音在林宇脑海中响起:“普通木质梳子,材质选用的是常见的杂木,质地较为疏松,缺乏质感。其工艺停留在基础的打磨与雕刻,图案简单且粗糙,在竞争激烈、追求高品质与个性化的现代市场中,实在难以崭露头角,缺乏核心竞争力。”

“手工编织的竹篮,采用传统竹编技法,编织紧密,展现出一定的工艺水准。但设计风格较为陈旧,依旧沿用多年前的经典样式,与现代消费者追求时尚、创新的审美趋势有所背离。不过,若能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简约的设计理念,如调整篮身形状、添加流行色彩搭配,还是具备一定的市场挖掘潜力,有望吸引追求自然、环保且独具品味的消费群体。”

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一个卖民间手工艺品的摊位前。摊位上摆满了各种精巧的木雕小摆件、彩绘泥人。“客官、姑娘,看看我这的小玩意儿,都是咱手艺人家精心制作的,别家可寻不来!”摊主赵大叔满脸笑容,热情地招呼着,脸上的皱纹都透着质朴。

林宇拿起一个木雕小猴子,猴子的神态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活过来。“系统,这个木雕小猴如何?”

林宇心中默念。系统很快反馈:“此木雕小猴工艺精湛,造型生动,融入了宋代木雕的传统技法,在现代市场有较大吸引力,建议采购。

预计在网店定价一贯足陌/个,初期月销量保守估计可达二百个,月收入约二百贯。随着宣传推广,销量有望进一步提升。”林宇转头对苏瑶说:“苏姑娘,你看这个木雕小猴,做工精致,我觉得很适合放在网店售卖。”

苏瑶接过木雕小猴,仔细端详着,眼中满是喜爱:“确实可爱,这小猴的神态太逼真了,现代的孩子们肯定会喜欢。”

“公子姑娘好眼光,这木雕小猴可是我特意寻来的手艺师傅做的,费了不少功夫呢,您要是诚心要,给五十文钱吧。”赵大叔搓着手,笑着说道。

“五十文?赵大叔,您这价格可不便宜啊。您看这小猴虽说可爱,可个头不大,用料也不算多。”林宇开始与摊主讨价还价。

“哎呀,公子,您不能这么算啊,这手艺可不便宜,您瞧瞧这细节,多精细。”赵大叔指着木雕小猴,一脸诚恳。

“这样吧大叔,三十文,我们多拿几个,您也能多赚些。”苏瑶也加入了讨价还价的队伍,声音清脆动听。

“这……好吧好吧,看公子姑娘是真心喜欢,三十文就三十文,您要几个?”赵大叔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答应了。

“来五个吧。”林宇说道。

就在这时,系统的虚拟屏幕突然弹出,李白和杜甫的身影显现出来。李白看着木雕小猴,哈哈一笑:“此木雕颇具匠心,恰似吾之诗句,灵动有趣。若能将其推向现代社会,定能让更多人领略宋代民间工艺之美。”

杜甫也点头称赞:“李兄所言极是。这木雕承载着民间艺人的心血,传承之路,正需这般充满趣味的物件吸引众人目光。”

林宇和苏瑶看着两位诗坛巨匠,心中满是欣喜。林宇恭敬地说道:“多谢二位前辈指点,我们定当努力,让这些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重焕生机。”

离开木雕摊位,他们又来到一个卖刺绣手帕的摊位。“姑娘,看看我家这手帕,都是我家娘子一针一线绣出来的,料子好,图案也吉祥。”摊主孙大娘热情地介绍着。

苏瑶拿起一块绣着荷花的手帕,手帕上的荷花娇艳欲滴,针法细腻。

“系统,评估一下这块手帕。”林宇心中问道。系统回应:“此刺绣手帕,针法虽好,但图案较为常见,可通过设计创新,提升其在现代市场的价值。

建议定价一贯足陌/条,预计月销量百条左右,月收入约百贯。若能改良设计,销量有望提升。”

林宇将系统的评估告诉苏瑶,苏瑶思索片刻后说:“林公子,我们可以与绣坊合作,设计一些融合现代元素的手帕图案,再让绣娘们制作,这样或许能打开市场。”

林宇赞许地看着苏瑶:“苏姑娘,你这个想法甚好。有你在我身边,真是我的幸运。”苏瑶脸颊微红,低下头去。

林宇赞许地看着苏瑶:“苏姑娘,你这个想法甚好。有你在我身边,真是我的幸运。”苏瑶脸颊微红,低下头去。

“大娘,这手帕怎么卖?”林宇问摊主。

“公子,这手帕精致,要二十文钱一块。”孙大娘回答。

“大娘,您这价格有点高了,这图案虽说好看,可也常见。十文钱一块,我们多买些。”林宇开始议价。

“哎呀,公子,这手帕真的是成本价了,十五文,不能再少了。”孙大娘面露难色。

“十二文,大娘,我们真的是诚心买,而且以后可能还会来拿更多货。”苏瑶补充道。

“好吧好吧,十二文就十二文,姑娘真会砍价。您要多少?”孙大娘无奈地说。

“来十块。”林宇说道。

随着太阳渐渐西斜,林宇和苏瑶已经采购了不少小商品,有憨态可掬的木雕小猴、绣工精美的刺绣手帕、古朴典雅的陶瓷小摆件,还有手工编织的竹篮、造型别致的剪纸作品以及散发着淡淡药香的香囊等。

他们来到一处安静的茶摊,坐下休息。此时,林宇在脑海中询问系统:“系统,这些小商品在网店售卖价格大概多少,预估收入如何?”系统迅速给出反馈,将之前对木雕小猴和刺绣手帕的评估以及其他商品的价格、收入预期又详细罗列了一遍。林宇将这些信息轻声告诉苏瑶,两人相视而笑,心中充满期待。

林宇看着苏瑶,心中感慨万千:“苏姑娘,这段时间与你一起为非遗传承奔波,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充实与快乐。”

苏瑶抬起头,眼中闪着光芒:“林公子,我亦是如此。能与你一起为传承先辈们的技艺努力,是我莫大的荣幸。”

两人相视而笑,此时,系统再次弹出,李白端着酒壶,笑着说:“郎才女貌,携手传承,实乃佳话。愿你们在这非遗传承之路上,如星辰闪耀,照亮传统技艺的未来。”杜甫也在一旁微笑着点头祝福。

休息片刻后,林宇和苏瑶带着采购的小商品回到绣坊。蜀绣大师和木雕艺人看到他们带回的商品,眼中满是惊喜。

“林公子,这些物件都很有特色,我们可以以此为灵感,创作更多适合现代市场的作品。”蜀绣大师兴奋地说道。

木雕艺人也连连点头:“没错,尤其是这些木雕小摆件,让我有了新的创作思路。”

林宇看着大家,心中充满了信心:“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让非遗技艺在现代社会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也能缓解网店的经济压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宇和团队将采购来的小商品精心整理分类,结合系统的建议和现代市场的需求,制定了详细的销售计划。他们在网店上用心拍摄商品图片,撰写生动的商品介绍,将宋代的文化底蕴与商品特色完美融合。

商品一经上架,便在现代社会中掀起了热烈的反响。在社交媒体上,一位颇有名气的亲子博主率先购入木雕小猴,并在个人账号分享道:“偶然间邂逅这款宋代风格的木雕小猴,其工艺堪称一绝!我家宝宝对它爱不释手,既能当作玩具,又能作为传统文化启蒙的好物,强烈推荐给各位家长!”

这条分享瞬间收获数千点赞与转发,众多家长纷纷涌入网店下单选购。仅木雕小猴这一单品,在一周内就售出了 500件,每件售价约 2贯钱,扣除成本 800文,净赚 1700贯。而刺绣手帕也受到了时尚圈的关注。

一位小众时尚设计师在网店购买了手帕后,对其细腻的针法赞不绝口,并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巧妙地融入了手帕的元素,发布在时尚论坛上。这一创意举动引发了众多时尚爱好者的讨论,不少人开始关注这些带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刺绣手帕,手帕的销量也随之大幅增长。

一个月内,刺绣手帕共售出 800条,每条售价 800文,成本 300文,带来了 400贯的净利润。随着口碑的传播,网店的订单量持续攀升,林宇和团队不仅缓解了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上了这些来自宋朝的传统工艺小商品。

但在这看似一帆风顺的背后,林宇却敏锐地察觉到了新的挑战。那些古老工艺的传承者们,大多年事已高,后继无人的隐忧逐渐浮现。这些精美绝伦的非遗技艺,难道就要这样在时代的浪潮中逐渐消逝?林宇暗暗握紧了拳头,决心为非遗传承开辟一条更广阔的道路,一场全新的探索之旅即将拉开帷幕,为非遗传承打开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