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赵匡胤和京娘

狄云认出来赵匡胤,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了。

他眼中精光乍现,他认出那围攻的匪徒步法诡异,分明是江湖失传已久的“五鬼搬运阵”。这种阵法极为罕见,一旦施展,五人配合默契,如同五鬼缠身,令人防不胜防。

狄云知道,若不及时出手,赵匡胤和京娘都危在旦夕。

他轻轻一夹马腹,黑马长嘶一声,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玄铁重剑出鞘的刹那,峡谷间忽起龙吟,剑气如虹,直冲云霄。

狄云大喝一声:“剑去!”

重剑化作一道乌虹,瞬间贯入战阵。剑锋所至,匪首的九环大刀应声而断,刀头飞出数丈开外,插入山石之中,竟深深没入半截。

狄云身形如云鹤掠空,轻盈而迅猛。他握住剑柄时顺势旋身,剑气如轮,瞬间扫退了七名悍匪。那七人只觉一股无形的巨力袭来,纷纷被震得倒飞出去,摔落在地,一时竟爬不起来。

赵九重压力骤减,他大喝一声,蟠龙棍使出一招“龙战于野”,棍影如山,瞬间将两名偷袭京娘的匪徒颅骨击碎,鲜血和脑浆四溅,惨不忍睹。

“好汉子!“赵匡胤抹去脸上血污,目光灼灼如炬,“某家涿郡赵九重,敢问兄台高姓?“

狄云却不答话,挥舞重剑,一股泼天巨浪喷涌而出,在他神念催动之下,剑身云纹忽亮,竟牵引峡谷水汽凝成百道冰剑。

“破!”随着清喝,冰剑如暴雨倾泻,匪徒以及兵刃尽数冻结。

这手“神念凝冰”的绝技,看得赵匡胤瞳孔骤缩。这种神功他听都没听说过,更没想过武功还能如此施展出来。

狄云只是尝试自己的以神御剑的法子,实际上这样直接攻敌效果并不怎样。大部分匪徒只是被冻得瑟瑟发抖,并未有实质性伤害。

狄云自然也发现这一点,忍不住摇摇头,叹口气:“看来这种施展法子是行不通。”

他这一手凝冰绝技虽然杀伤力不强,但却极为吓人。众多匪徒都以为遇到剑仙,吓得全无斗志,匍匐倒地,磕头如捣蒜。

狄云懒得理会,挥手让他们滚蛋了。

残匪溃散之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山间雾气弥漫,显得格外阴森。狄云、赵匡胤和京娘三人避入了附近的一座破旧山神庙。山神庙的屋顶已经残破不堪,几处漏风的地方,冷风呼呼地灌进来,但总算是暂时有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赵匡胤小心翼翼地将京娘扶到角落里坐下,自己则在庙外巡视了一圈,确认没有追兵之后,才回到庙内。狄云则在庙中央的石台上找到了一些干柴,他用火折子点燃了篝火。火光在黑暗中跳跃起来,映照出三人的身影,也驱散了庙内的寒意。

篝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火光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忽明忽暗。京娘坐在角落里,神色略显疲惫,但眼中却透着一股坚韧。她微微抬起头,望着赵匡胤和狄云,轻声道:“二位救命之恩,京娘没齿难忘。只是,我还有些事情,必须告诉你们。”

赵匡胤和狄云对视一眼,都示意她继续说下去。京娘深吸了一口气,缓缓道:“我姓李,单名一个‘京’字。我父亲乃是故后唐河东节度使,因拒绝与契丹勾结,遭到了灭门之祸。满门上下,唯有我一人,带着这半块虎符逃了出来。”

她说到这里,微微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回忆那惨烈的一幕。狄云和赵九重听得入神,心中不禁为她感到惋惜。赵匡胤忍不住问道:“那半块虎符,现在何处?”

京娘微微一笑,伸手解开衣襟,从贴身的衣衫中取出一块半圆形的青铜虎符。那虎符在火光下闪烁着淡淡的光芒,上面的纹路清晰可见,雕刻着一条栩栩如生的龙纹。她将虎符捧在手中,继续说道:“这半块虎符,乃是前朝后唐明宗调兵遣将的信物。当年,明宗皇帝将它一分为二,分别交给了两位重臣,以备不时之需。我父亲手中一直保管着这半块,而另一半……”

她说到这里,目光转向了赵匡胤。赵匡胤心中一惊,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怀中。他的怀中,也藏着半块青铜虎符,那是他父亲临终前交给他的,只告诉他这是家族的传家之宝,却从未透露过它的来历。

赵匡胤缓缓从怀中取出那半块虎符,与京娘手中的虎符放在一起。两块虎符竟然严丝合缝地拼在了一起,仿佛从未分开过。火光映照下,龙纹的轮廓更加清晰,隐隐透出一股威严之气。

“此乃前朝明宗调兵符!”赵匡胤豁然起身,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激动。他将两块虎符轻轻相击,虎符上竟隐隐现出一条龙影,仿佛随时会破符而出。他望着京娘,声音微微颤抖:“莫非姑娘是……”

京娘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我正是前朝后唐皇帝的嫡系后裔。我父亲一直忠于朝廷,却遭奸人陷害,满门被害。我带着这半块虎符逃出,就是为了寻找另一半,以恢复家族名誉,为父报仇。”

赵匡胤和狄云听到这里,心中都是一震。他们没想到,眼前这个看似柔弱的少女,竟然有着如此惊人的身份。

狄云望着京娘,心中暗道:“这半块虎符,或许就是她命运的转折点,而我们,也因这虎符而被卷入了这场纷争之中。”

三人围坐在篝火旁,火光在他们脸上跳跃,照亮了彼此的脸庞。他们心中都清楚,这半块虎符,不仅仅是一个信物,更是一份责任,一份使命。而他们,也将因此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

黄河渡口的渔火在夜色中明灭,狄云与赵匡胤对坐在船头。一坛烈酒摆在两人之间,酒香混着河水的腥气,竟有几分沙场的肃杀。

“狄兄弟,这碗敬你的玄铁重剑!”赵匡胤拍开泥封,琥珀色的酒液在粗瓷碗中激荡。他仰头饮尽,喉结滚动间,酒水顺着虬髯滴落在铠甲上,映着火光如血珠滚动。

狄云举碗相碰,九阳真气自然流转,碗中酒液忽地腾起三尺,在半空凝成小剑形状。

“赵兄的蟠龙棍,才是真正的万人敌。”话音未落,酒剑又化作龙形,被他一吸而入。

赵匡胤看得拍腿大笑,震得船板嗡嗡作响:“好个以气化形!当年在涿州打擂,若有你这般本事,何至于被那契丹狗...”他突然收声,虎目望向北方,握碗的指节泛白。

夜风送来京娘在舱中抚琴的《广陵散》。狄云重剑横膝,剑身云纹随琴音明灭。“赵兄胸有韬略,他日必成大业。“他忽然开口,“只是这乱世...“

“乱世当用重典!“赵匡胤猛地站起,蟠龙棍点向河面。棍风激起丈许浪花,水中竟现出一条金龙虚影,转瞬即逝。“待某家掌了兵权,定要...”

狄云剑指轻划,浪花凝成“仁者无敌”四字悬在空中。

赵匡胤怔了怔,忽然大笑揽住他肩膀:“好个书剑双绝!若非你淡泊名利,某家定要拉你做个开国元帅!“

三更时分,酒坛已空。赵匡胤醉倒在甲板上,鼾声如雷。狄云解下大氅为他盖上,却见那蟠龙棍在主人梦中仍微微颤动,棍头龙睛泛着赤光。

京娘捧着醒酒汤走来,轻声道:“赵大哥从未与人这般推心置腹。”

河风忽急,狄云按剑远眺。他知道这位挚友终将龙飞九天,而自己只愿做那云中孤雁,寻找自己武学之路——但此刻星河倒映的黄河水里,两条蛟龙虚影正并肩遨游。

暮色如一张巨大的灰青色帷幕,从西北方的群山后缓缓垂落,将蜿蜒的官道吞没在暮霭之中。三骑快马踏碎道上的薄冰,马蹄铁与冰碴碰撞的脆响在空旷的原野上激起细碎回声,仿佛连天地都在为这生死奔逃敲响战鼓。

狄云肩头的玄铁重剑突然在鞘中发出龙吟般的轻颤,剑身上的玄纹泛起幽幽蓝光,似在感应即将到来的杀机。

“狄兄弟,看这冰碴子上的蹄印!”

赵匡胤突然勒马,战马人立而起发出咴咴长嘶。他粗壮的手指指向官道旁的枯草丛,那些被马蹄碾碎的冰层下,暗红色的血迹正迅速被暮色吞噬。蟠龙棍从马鞍上滑落,棍头的鎏金龙纹在最后一缕夕照中闪过赤金光芒,仿佛嗜血的巨兽正张开獠牙。

狄云下意识按住剑柄,玄铁的冰凉触感让他本就紧绷的神经更加敏锐。自翡翠峡初遇以来,这已是他们遭遇的第五波追兵。

京娘裹在赵匡胤身后的狐裘里瑟瑟发抖,怀中紧抱着的包裹里,那虎符正随着马背起伏发出沙沙轻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