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繁荣之后的隐患与新生危机

大熙朝在成功击退奥兰国联军的入侵后,迎来了一段前所未有的长久和平与繁荣。百姓们安居乐业,城镇乡村一片祥和,处处洋溢着生机与希望。苏瑶和顾逸尘的名字,如同璀璨星辰,在大熙朝的每一寸土地上被人们传颂,成为了百姓心中守护安宁、庇佑苍生的不朽守护神。在这和平稳定的环境下,大熙朝的经济犹如蓬勃生长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商业贸易日益繁荣,大街小巷车水马龙,店铺林立,货物琳琅满目;文化艺术也百花齐放,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领域人才辈出,各种学术流派相互交流、碰撞,迸发出绚丽的火花;科技领域同样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新的发明创造不断涌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然而,在这繁荣昌盛的表象之下,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同潜藏在黑暗中的暗流,正悄然涌动,逐渐浮出水面。随着商业的日益兴盛,大熙朝内部逐渐形成了一些实力雄厚、规模庞大的商业集团。这些商业集团为了追逐更高的利润,不择手段地操纵市场,哄抬物价。原本价格亲民的生活必需品,在他们的操控下,价格一路飙升,让普通百姓苦不堪言,生活成本大幅增加,严重影响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生计。更为恶劣的是,他们与部分官员相互勾结,通过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特权,为自己的商业活动谋取私利。这些官员在利益的驱使下,为商业集团大开方便之门,无视市场规则和公平竞争原则,随意给予他们特殊待遇,进一步扰乱了市场秩序,使得市场竞争环境变得愈发不公平,普通商家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

在朝堂之上,随着老一辈大臣们逐渐年迈退休,新一代官员的选拔和培养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一些官员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在选拔官员时摒弃了公正公平的原则,任人唯亲,只看重与自己的关系亲疏,而忽视了候选人的品德和才能。这种不正之风导致官场风气逐渐变得腐败,许多无能之辈凭借关系占据了重要职位,而真正有能力、有抱负的人才却被埋没。这些新上任的官员中,部分人能力不足,缺乏处理政务的经验和能力,却身居高位,使得朝廷的行政效率大幅下降。许多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重重阻碍,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政令不通,严重影响了朝廷对国家的治理和管理。

苏瑶和顾逸尘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些潜在的危机,他们深知,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会如同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动摇大熙朝繁荣的根基,让国家陷入困境。“逸尘,如今朝堂和民间的这些问题若不加以整治,恐怕会对大熙朝的稳定和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我们必须尽快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这些难题。”苏瑶满脸忧虑,眼神中透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轻声对顾逸尘说道。

顾逸尘神情凝重,缓缓点头表示认同:“瑶儿,你说得对。商业集团操纵市场和官场腐败这两个问题,相互交织,紧密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系统的方案,从制度层面入手,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彻底整治这些乱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两人经过深思熟虑,反复商讨,决定先从整治官场腐败这个关键问题入手。顾逸尘向皇上详细奏明了官场存在的种种问题,言辞恳切,条理清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他建议改革官员选拔制度,建立一套严格、科学的考核机制,确保选拔出来的官员德才兼备,既有高尚的品德和廉洁的操守,又具备出色的才能和丰富的经验。同时,加强对官员的监督管理,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配备专业的监察人员,对官员的日常行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一旦发现腐败行为,绝不姑息,依法严惩,以起到震慑作用。

皇上听取了顾逸尘的建议后,高度重视,立即采纳,并任命顾逸尘负责改革的具体实施工作。顾逸尘雷厉风行,毫不拖沓,迅速展开行动。他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研究历代官员选拔制度的利弊,结合大熙朝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严谨的官员选拔标准和考核流程。在选拔标准中,着重强调品德、才能和政绩的综合考量,确保选拔出的官员不仅具备专业能力,更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为百姓服务的意识。同时,大力整顿监察机构,精心选拔正直、有能力、敢于直言的官员充实其中,赋予他们更大的权力和职责,让他们能够大胆地开展监督工作,确保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然而,改革必然会触动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这些人为了维护自己的私利,开始暗中抵制改革。一些官员联合起来,在朝堂上对顾逸尘的改革措施进行无端指责和恶意攻击,试图通过舆论压力阻止改革的推进。他们歪曲事实,混淆视听,对改革方案吹毛求疵,提出各种无理的质疑和反对意见。面对这些阻力,顾逸尘没有丝毫退缩,他在朝堂上据理力争,言辞激昂,列举了官场腐败的种种危害,用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向众人阐明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各位大人,官场腐败已如毒瘤般侵蚀着朝廷的根基,严重影响了朝廷的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若不加以整治,大熙朝的繁荣将如镜花水月,转瞬即逝。我们身为朝廷官员,肩负着国家和百姓的重托,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置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于不顾。改革是大势所趋,是为了大熙朝的长治久安,为了百姓的幸福安康,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顾逸尘的话语掷地有声,如洪钟般在朝堂上回荡,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在顾逸尘的坚持和努力下,改革得以艰难地继续推进。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奋斗,官场风气逐渐得到改善,一些腐败官员被依法查处,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一批有能力、有品德的官员得到了提拔和重用,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积极作为,为朝廷注入了新的活力。朝廷的行政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各项政策能够更加顺畅地执行,国家的治理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在整治官场腐败的同时,苏瑶也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商业集团操纵市场的问题中。她深知,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深入民间,了解市场的真实情况,掌握商业集团违法违规的证据。于是,她乔装打扮,深入市井街巷,与普通百姓和商家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经过一番艰苦细致的调查,她发现这些商业集团通过垄断货源、控制价格、排挤竞争对手等手段,获取了巨额的利润,严重损害了普通商家和百姓的利益。一些小商家因为无法承受商业集团的挤压,纷纷倒闭,百姓们也因为物价飞涨而生活困苦。

苏瑶向皇上详细奏明了情况后,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商业集团的整治措施。她建议制定严格、完善的商业法规,明确市场规则和行为准则,规范市场秩序,严厉禁止商业垄断行为。同时,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设立专门的市场监管机构,配备专业的监管人员,对商家的经营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对于违法违规的商业集团,给予严厉的处罚,包括罚款、吊销营业执照、追究法律责任等,以起到威慑作用。

皇上批准了苏瑶的建议,苏瑶迅速展开行动。她亲自领导市场监管机构,对商业集团进行全面清查。在清查过程中,苏瑶遇到了重重阻力。商业集团利用各种手段进行阻挠,他们或是暗中贿赂苏瑶和监管人员,企图让他们网开一面;或是制造舆论压力,抹黑苏瑶和监管机构;甚至还对苏瑶进行人身威胁。但苏瑶不为所动,坚决依法办事,她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为任何利益和威胁所动摇。她带领监管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收集了大量商业集团违法违规的证据,最终成功查处了多个操纵市场的商业集团。没收了他们非法获取的财产,并将这些财产用于改善民生,如修建学校、医院、道路等基础设施,为百姓谋福祉。经过苏瑶的努力,市场秩序得到了有效整治,物价逐渐稳定,普通商家和百姓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市场重新焕发出公平竞争的活力。

然而,就在大熙朝内部问题逐渐得到解决,国家逐渐走向正轨的时候,外部又传来了新的危机。南方的一个岛国——瀛洲国,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国力逐渐增强。瀛洲国国君野心勃勃,妄图扩张领土,称霸一方。他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大熙朝南部的一些岛屿。这些岛屿不仅地理位置重要,扼守着海上交通要道,而且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矿产资源。瀛洲国开始在这些岛屿附近频繁派遣船只,进行骚扰和试探。他们无视大熙朝的主权,肆意侵犯大熙朝的领海,对岛上居民进行威胁和掠夺。他们还在国内大肆宣扬大熙朝的“威胁”,编造各种谎言和谣言,煽动民众的反大熙朝情绪,为侵略行为制造舆论。大熙朝的沿海地区百姓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生活陷入了恐慌。渔民们不敢出海捕鱼,商人不敢进行海上贸易,百姓们整天提心吊胆,生活不得安宁。

苏瑶和顾逸尘得知消息后,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逸尘,瀛洲国的行为明显是在挑衅,是对大熙朝主权的公然侵犯。我们不能坐视不管,这些岛屿是大熙朝的固有领土,我们必须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苏瑶眼神坚定,语气坚决地说道。

顾逸尘点头表示赞同:“瑶儿,你说得对。但瀛洲国是岛国,其海军实力不容小觑。他们长期在海上活动,拥有丰富的海战经验和先进的船只。我们不能贸然行动,需要制定一个周全的应对策略,既要保护好沿海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又要确保能够击退瀛洲国的侵略,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

两人经过深入商讨,决定一方面加强沿海地区的防御力量,增派兵力,调配精锐部队前往沿海地区;修建坚固的防御工事,如炮台、堡垒等,提高沿海地区的军事防御能力;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瀛洲国,进行外交交涉,警告他们停止挑衅行为,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

苏瑶亲自前往沿海地区,指挥防御工作。她不顾路途遥远和危险,马不停蹄地视察了各个沿海城镇,深入了解当地的防御情况。她与当地官员和将领进行深入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地形和敌军特点,她制定了详细、周密的防御计划。她组织百姓进行军事训练,教授他们基本的军事技能和自卫方法,让他们具备一定的自卫能力;同时安排军队加强巡逻,密切关注瀛洲国船只的动向,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应对。

顾逸尘则负责筹备外交事宜,他精心挑选了一位经验丰富、口才出众、机智勇敢的使者前往瀛洲国。使者带着大熙朝的国书,义正言辞地警告瀛洲国国君,大熙朝坚决捍卫自己的领土主权,任何侵犯大熙朝领土的行为都将遭到严厉的反击。使者在瀛洲国据理力争,向他们阐明了大熙朝的立场和态度,希望他们能够认清形势,停止挑衅行为,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

然而,瀛洲国国君并没有把大熙朝的警告放在眼里。他自恃海军实力强大,认为大熙朝虽然在陆地上实力雄厚,但在海上作战方面未必是瀛洲国的对手。于是,他不顾大熙朝的警告,下令继续派遣船只骚扰大熙朝沿海地区,并准备集结军队,对大熙朝的岛屿发动进攻。他妄图通过武力夺取大熙朝的岛屿,实现自己的扩张野心。

苏瑶得知瀛洲国的态度后,心中大怒。她知道,和平谈判已经无法解决问题,必须做好战争准备。她加快了沿海防御的建设进度,亲自督促工匠打造了一批大型战舰,配备先进的火炮和投石机等远程攻击武器;同时,加强海军士兵的训练,特别是远程攻击和协同作战能力。她还组织了一支特种部队,专门负责应对瀛洲国的偷袭和骚扰。沿海地区的百姓在苏瑶的组织下,也积极参与到防御工作中。他们协助军队搬运物资、修建工事、传递情报,为保卫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整个沿海地区呈现出一种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氛围,百姓们纷纷表示,要与侵略者战斗到底,绝不屈服。

随着局势的日益紧张,大熙朝和瀛洲国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在紧张的备战过程中,苏瑶深入了解了瀛洲国海军的特点。她发现瀛洲国船只小巧灵活,擅长近海作战,但在远洋航行和大型海战方面存在不足。基于此,苏瑶制定了针对性的战略。她命令工匠打造了一批大型战舰,配备先进的火炮和投石机等远程攻击武器。同时,加强海军士兵的训练,特别是远程攻击和协同作战能力。沿海地区的百姓在苏瑶的组织下,也积极参与到防御工作中。他们协助军队搬运物资、修建工事,为保卫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整个沿海地区呈现出一种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氛围。

终于,瀛洲国按捺不住,率先发动了进攻。他们派遣了一支庞大的舰队,气势汹汹地朝着大熙朝的岛屿驶来。苏瑶站在海边的瞭望塔上,望着远方海平面上出现的黑点,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她迅速下达命令,各部队进入战斗位置。当瀛洲国舰队靠近岛屿时,苏瑶一声令下:“开火!”大熙朝的大型战舰上,火炮和投石机纷纷启动,巨大的轰鸣声震耳欲聋。炮弹和石块如雨点般砸向瀛洲国舰队,一时间,瀛洲国舰队阵脚大乱,不少船只被击中起火。瀛洲国舰队指挥官没想到大熙朝的防御如此强大,他连忙指挥舰队分散躲避,并试图靠近大熙朝战舰,发挥他们船只灵活的优势。然而,苏瑶早已料到他们的行动,她指挥大熙朝战舰保持距离,持续进行远程攻击。同时,派出小型快船,骚扰瀛洲国舰队,打乱他们的阵型。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海战,海面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瀛洲国舰队虽然顽强抵抗,但在大熙朝针对性的战略下,逐渐处于下风。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瀛洲国舰队损失惨重,不得不狼狈撤退。

苏瑶并没有就此放松警惕,她知道瀛洲国不会轻易放弃。于是,她继续加强沿海防御,同时准备扩大战果。她计划派遣一支舰队,主动出击,进攻瀛洲国的沿海地区,让他们知道大熙朝的厉害。然而,就在苏瑶准备实施计划时,瀛洲国突然派来使者求和。原来,瀛洲国国内出现了一些问题。此次海战的失利,引发了国内民众的不满,一些势力开始反对国君的战争政策。瀛洲国国君为了稳定国内局势,不得不向大熙朝求和。苏瑶收到求和信后,与顾逸尘及朝中大臣们商议。有人认为应该接受求和,以避免更多的伤亡和损失;有人则认为应该乘胜追击,彻底击败瀛洲国,消除后患。苏瑶思考片刻后说道:“瀛洲国此次求和,虽有国内压力的因素,但也可能是缓兵之计。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不过,目前大熙朝也需要时间来巩固内部改革成果,不宜陷入长期战争。我们可以接受求和,但必须提出一些严格的条件,确保瀛洲国不再对我们构成威胁。”众人听了苏瑶的分析,纷纷表示赞同。于是,苏瑶回复瀛洲国使者,提出了一系列求和条件,包括瀛洲国停止对大熙朝沿海地区的骚扰、赔偿战争损失、保证不再侵犯大熙朝领土等。瀛洲国使者无奈之下,只好接受这些条件。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这场危机暂时得以化解。大熙朝再次凭借苏瑶的智慧和勇气,成功抵御了外敌的侵略。经过这场危机,大熙朝更加重视海防建设,不断加强海军力量。苏瑶和顾逸尘也继续为大熙朝的繁荣稳定而努力,他们深知,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但他们坚信,只要大熙朝君臣一心,百姓团结,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大熙朝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