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裴门幼子 慨然叹语
- 家族修仙:从药师到长生救苦天尊
- 楼船夜渡
- 2047字
- 2025-04-05 23:51:06
紫偃山坊市西陲,距离玄音宗驻地约莫三十里,某处灵水翠松环绕的小庄园外。
出身玄音宗的蓝发女修早早落下剑光,踏着山间小径缓步前行,直至庄园近处的凉亭前停下,对着亭中闭目养神的老妪盈盈一礼:“尹婆婆,我来看看过儿。”
这老妪身形佝偻,粗布衣衫上沾着些草籽碎屑,周身更没有任何法力波动,倒似是寻常山间老妇,但公孙芷对其人却没有任何小觑之意。
以她估计,既然自家那位云师姐愿意将亲子托付给此人,那此人身上至少也能有筑基层次的手段或底蕴。
“老身这副模样,倒让芷姑娘见笑了。”
老妪缓缓睁眼,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喜意,随即拄杖起身,与公孙芷一同沿着蜿蜒小径向庄园内走去。
“过儿的病情近来可有好转?”蓝发女子轻声问道。
“还是老样子,平日无碍,但稍一修行便会失衡……”尹婆婆叹了口气,手中拐杖轻轻点地。“蒲家昨日来人请来了一位二阶药师,依旧说是先天不足,束手无策。”
不多时,两人来到庄园内的小湖畔,一个约莫七八岁的俊秀小童正坐在岸边,手中把玩着一串玉珠,钓竿随意地搁在一旁,鱼桶内空空如也。
“过儿,垂钓须先静心。”尹婆婆柔声提醒。
小童抬起头,露出一个明亮的笑容:“婆婆,不妨事的,这鱼我好几天也钓不上一条,不过是随便打发时间罢了,做什么都一样。”
尹婆婆闻言,眼眶微红,以这孩子的灵根天资,若不是奇症缠身,恐怕早在修行之路上一日千里了,何至于在此虚度光阴?
“婆婆莫哭……”小童见状颇为乖巧地安慰道:“清洲姐姐今日有传音来,说要带某位族兄来看看过儿,也许明日就能治好了呢?”
尹婆婆面上露出了然的神色,心理却并未抱有任何希望。
她自然知晓童子口中的“清洲姐姐”是何人,自家这位小主子自来到这紫偃山坊市,平素混迹最久的便是各家药馆,因而与那位新晋玄音宗弟子倒有些忘年交的意思,只不过,以其人的修为见识,估计也难以解决小主子的顽疾。
但看着童子眼中闪烁的期待,她终究不忍说破,于是只是温和地点了点头:“既是清洲姑娘引荐,想必是有些门道的。”
“今日芷姨也来了,也是要带人给过儿诊病吗?”小童眨着眼睛问询道。
公孙芷轻轻抚摸着裴过的头顶,温声道:“今日芷姨就是来看看过儿。”
一言说罢,她眼中闪过一丝黯然,云师姐在秘境中打熬数年,才为其子求得的那份关于无字碑的机缘,如今看来却是难以用上了。
以这孩子如今练气一层的微末修为,即便真从那无字碑中参悟出适合的功法,只怕连神识都承受不住一道完整传承。
就在此时,院外突然传来几声惊客钟的轻响。尹婆婆本以为是陆清洲到了,抬眼却见一位面容刻薄的女修正款款而入。
“你来做什么?”尹婆婆手中藤杖重重顿地。
女修眼中闪过一丝怒色,本欲发作,复又想起自己此行的目的,这才强压着火气沉声道:“我与云师姐师出同门,做长辈的莫非来看看孩子都不行吗?”
“看孩子?”蓝发女修公孙芷冷声开口:“若只是看看,自然无妨,就怕某人还带了些别的心思。”
那女修闻听此言顿时一惊,她方才明明用神识扫过庄院一遍,但竟丝毫未察觉其人的存在,看来这位师姐修为又精进了。
“孙师姐,我自是一片好意。”女修试图解释一二。
只是不知为何,她对蓝发女修的称呼是“孙师姐”而非“公孙师姐”。
见没人接过话茬,那面容刻薄的女修虽自觉尴尬,但也只好自顾自说道:
“过儿这孩子既然修行无望,倒不如与我那侄女早日缔结婚姻,待等个十来年后结为道侣,也算是给过儿将来多个依靠。”
“你那侄女?”尹婆婆一时怒极反笑。
“就是那个年方二十就臭名昭著,专掳男修采补的刘蓉?你当我不知你们打的什么主意吗!”
刘姓女修闻言火气蹭蹭地往上冒,但念及此前自己兄长许给自己的好处,还是又压着性子解释了一遍。
“我那侄女其实本性纯良,只是……只是这血脉之力实在难以压制,但若能与过儿结为道侣,配合过儿身上的残缺水系灵体自然就无碍了,若是再让他们二人共修一门双修功法,说不得他也能就此转运,未来尝试筑基也说不定呢。”
这一次,不独尹婆婆的怒意更盛,就连公孙芷都有些听不下去了。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际,庄园门口再次响起迎客钟声。
“刘姨母,看来是过儿的客人到了,只能劳你们改日再登门了。”
此前一言不发的裴过放下手中玉珠,声音稚嫩却语带坚定。
……
此时,在庄园之外,陆清泉与陆清洲二人顿住了脚步——既然知道此间主人身份不俗,他们二人自然不会像此前那位刘姓女修那般贸然闯入。
“说起来,十二兄怎么这么快就决定了?”陆清洲撩了撩被山风吹起的发丝,眼中带着促狭的笑意。“看那天你的表情,我还以为至少要斟酌几日呢。”
陆清泉闻言,颇为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露出几分赧然,他望向面前这座水萦树绕的庄园,低声道:“原本确实要多考虑几日……”
其实昨日与蒲元杰在醉仙楼相见过后,他虽然知晓了此事并无什么多余风险,可原本也未曾这般急切。
之所以今日便急匆匆地唤陆清洲陪他来此处,还是因为昨夜蒲元杰又送来一份关乎裴过情形的玉简于他,以助他略添诊治功成之希望。
而此玉简之上的末句,似是出自裴过父族某位长辈的慨然叹语。
“过儿此子,虽火系灵根颇佳,然壬水灵体残破之下,后天转修之多有不顺,若早知晓如此,莫若使其修习其母家传之的观海听潮诀,或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