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青花瓷上的函数图像

江澈第九次经过明德楼西侧的连廊时,紫藤花架漏下的阳光刚好在林晚晴的素描本上投下第十七道阴影。

他假装调整书包肩带,目光掠过少女随风扬起的马尾辫。她总坐在美术室第三扇雕花木窗前,羊毫笔尖蘸的不是墨汁而是自制的矿物颜料——上周是孔雀石研磨的青碧,今天换成赭石调出的秋香色。

“同学,你踩到我的光谱了。“

林晚晴的声音惊得江澈倒退半步,运动鞋在青砖地上蹭出刺耳的声响。他这才发现脚下斑驳的光影里,竟用荧光粉画着精细的函数图像,正弦曲线在紫藤叶间隙明明灭灭。

“这是...光的干涉实验?“江澈扶了扶滑落的眼镜,蹲身细看那些泛着微蓝的轨迹。

少女搁下勾线笔,腕间的羊脂玉镯磕在青花瓷笔洗上,发出清越的声响。“物理班的江澈同学,“她转过素描本,露出背面密密麻麻的公式,“能帮我解这道波粒二象性应用题吗?“

江澈的指尖触到宣纸的刹那,突然意识到这是自己昨天丢失的月考试卷。最后一道大题旁空白处,有人用石青颜料写着:“普朗克常量就像你凝视我的时长,永远存在最小单位值。“

第二章溶洞里的克莱因蓝

秋游大巴驶入宜兴喀斯特地貌区时,林晚晴正用铅笔在速写本上临摹江澈的侧脸。他靠在车窗边演算竞赛题,晨光将他的睫毛投影成跳动的傅里叶曲线。

“小心!“

突如其来的急刹车让林晚晴跌进江澈怀里,速写本滑落到座位底下。他慌乱中抓住她手腕,羊脂玉镯的温度透过校服衬衫传来,像某种隐秘的密码。

善卷洞的钟乳石泛着幽蓝,导游讲解石笋形成原理的声音在溶洞里回荡。江澈举着应急手电筒,光束扫过林晚晴发间的木槿花瓣——那是进洞前她蹲在路边捡的。

“听说碳酸钙沉积速率每年只有0.13毫米。“林晚晴的指尖抚过千年石幔,“就像某些说不出口的话。“

话音刚落,照明电路突然跳闸。人群的惊呼声中,江澈感觉衣袖被轻轻牵住。黑暗中,他按下手电筒的红色滤光片,这是物理课学的应急知识。

“你看,“他将光束投向渗水的岩壁,“不同波长的光穿透力不同,红色光最不容易被水雾散射...“

林晚晴的呼吸近在咫尺,速写本从颤抖的指间滑落。当备用灯光亮起时,江澈看见翻开的纸页上画满自己解题时的模样,每幅画角落都标着精确到秒的时间戳。

第三章石膏上的朱砂咒

二模前夜暴雨倾盆,江澈在急诊室走廊撞见浑身湿透的林晚晴。她抱着CT影像袋蜷缩在长椅上,画箱里的颜料管冻成冰棱。

“妈妈需要第三次化疗。“她盯着自己结霜的运动鞋,“下个月央美校考...“

消毒水气味中,江澈看见她石膏上的字迹。那些用朱砂写就的物理公式,在走廊顶灯下泛着诡异的金属光泽:“动能定理1/2mv²=你转身时扬起的发梢质量×心跳加速度平方。“

陪护的第七天凌晨,江澈在林晚晴母亲床头发现撕碎的志愿草表。金陵科技大学的校徽被铅笔反复描摹,旁边是未完成的函数图像——正是他当初在紫藤花架下踩到的那组正弦曲线。

“为什么不告诉我你改了志愿?“他攥着皱巴巴的纸片,眼镜蒙上水雾。

林晚晴正在调制药剂的手忽然顿住,维管束植物的横切面标本从解剖盘中滑落。“江同学,“她扯下护士刚贴好的输液标签,“你听说过珊瑚虫的共生关系吗?“

窗外惊雷劈开夜色时,江澈终于读懂她速写本里的秘密。每幅画像背面都用隐形墨水写着化学方程式,紫外线灯照射下显露出令人心惊的示数——那是她计算的,两人未来轨迹的交汇概率。

第四章未抵达的洛希极限

高考最后一科结束铃响起时,江澈的答题卡还空着三道选择题。他望着窗外盘旋的灰喜鹊,突然想起林晚晴说过这种鸟每片羽毛都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

放榜日暴雨如注。江澈在网吧查询成绩时,屏幕上的数字在视网膜上灼烧出焦痕。总分比模考低了四十七分,物理更是创下高中三年最低记录。

手机震动起来,是林晚晴发来的照片。金陵科大的录取通知书在晨光中展开,她手腕上的羊脂玉镯压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名称上,像道温柔的封印。

“我在善卷洞等你。“信息提示音惊醒了网吧角落打盹的流浪猫。

当年留下红色光斑的溶洞深处,荧光涂料绘制的星轨在黑暗中苏醒。江澈颤抖的手电筒光束里,显现出林晚晴用夜光颜料添加的新轨迹——那是他高考前夜在病房推导到一半的洛希极限模型。

“潮汐力达到临界值时...“林晚晴的声音从钟乳石后传来,她举着激光笔在岩壁上投射出双星系统,“较小的天体会被撕碎成星环。“

江澈的眼镜片蒙上水雾。他看见自己当年藏在这里的速写本被打开,所有空白处都填满了函数图像。最后那页的克莱因蓝颜料写着:“即使成为离散的星尘,轨道共振也会让我们重逢。“

第五章石膏里的时光胶囊

林晚晴在解剖教室发现那尊石膏像时,紫金山正飘下初雪。医用人体模型颈动脉位置贴着泛黄的标签,是她熟悉的字迹:“颈总动脉直径8.2mm——恰好是你睫毛拂过我掌心的振幅。“

这是江澈复读那年参加生物竞赛的作品。他用纳米级涂料在骨骼标本上标记血管走向,紫外灯下会浮现出三维函数图像。此刻在金陵科大的白炽灯下,林晚晴看见股骨断面处新增的荧光标记——那是她高考准考证号的傅里叶变换式。

手机突然震动,陌生号码传来CT影像图。苏州大学附属医院的红色水印下,她看见江澈的左手腕骨三维建模图,尺骨茎突处用虚拟现实技术标注着:桡动脉搏动频率72次/分=当年溶洞里共听心跳的平均值。

第六章纳米级的思念

江澈在姑苏中学旧址改建的实验室里调试光谱仪时,培养皿中的石墨烯薄膜突然显现出工笔画纹理。这是他在研究柔性电极材料时的意外发现——当电流通过特定晶格结构的氧化铟锡时,会复现出林晚晴当年用矿物颜料绘制的牡丹图。

“你总说物理公式是最浪漫的情书。“视频通话里,林晚晴的机械臂正在调试3D打印的虎丘塔模型,“那这副《千里江山图》导电线路板,算不算我的回信?“

她点击发送键的瞬间,江澈的量子点显示器绽放出青绿山水。在纳米银线勾勒的峰峦间,藏着用摩尔斯电码编译的短信:“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联合培养名额,要和我共享实验台吗?“

最终章分形褶皱里的春天

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颁奖现场,林晚晴的“智能文物修复机器人“项目获得金奖。演示环节突然卡顿,大屏幕跳出全息投影的《平江图》,在北宋街巷的经纬线里,缓缓浮现江澈编写的告白程序。

“这是苏州古城保护项目的副产品。“他捧着奖杯的手在颤抖,“用分形算法还原被战火损毁的街巷时,系统总自动生成你的瞳孔纹路——原来我早在十七岁那年,就把你刻进了所有初始值。“

林晚晴解开羊脂玉镯,内侧新刻的二进制代码在镁光灯下闪烁。当记者追问含义,她将镯子套进江澈的腕表:“这是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的哈希值,用颜体字重编译的版本写着:当年溶洞里的克莱因蓝,现在可以照亮整个宇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