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冷藏战争

立冬前的寒流裹挟着冰碴子砸在玻璃窗上,林安然望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墨绿色冰箱,手指无意识摩挲着《焦点访谈》的采访通知。办公室门突然被撞开,张慧抱着的财务报表散落一地,最上面那张用红笔圈出的数字触目惊心——周氏集团将双门冰箱价格砍到799元,比成本价还低三十块。

“他们在每个商场门口摆擂台!“张慧的羊绒围巾沾着雪水,“买周氏冰箱送十斤东北大米,咱们的展台都快被挤塌了!“

王建国踹门进来时带进一股寒气,他手里的电路板还在冒烟:“狗日的在压缩机上动手脚!“这个清华毕业的技术狂人罕见爆了粗口,“他们给经销商返点20%,条件是必须把咱们的样机电源接到380伏!“

林安然掰开烧焦的电容,嗅到熟悉的松香味。前世2008年某外资品牌在华倾销的案例突然清晰,她抓起红色电话机:“陈师傅,把三号生产线改产冰柜!要能装下整头猪的那种!“

“你疯了?“张慧按住电话听筒,“现在改产线至少要停工两周!“

“周子航敢赔本卖冰箱,是因为算准咱们库存压力。“林安然抽出钢笔在日历上画圈,“腊月二十三小年,东北要暴雪封山。“笔尖重重戳在12月15日,那是前世记忆中百年一遇的雪灾。

深夜的车间亮如白昼。陈大锤带着徒弟们拆解生产线,八级钳工的手在精密导轨上稳如磐石。林安然裹着军大衣蹲在传送带旁,突然抓住老钳工的手腕:“把蒸发器铜管加厚0.5毫米。“

“材料成本要涨三成!“王建国差点摔了手中的游标卡尺。

“等大雪封了铁路,全东北的养猪场都会需要能扛住零下40度的冰柜。“林安然在水泥地上画出歪扭的东北地图,“周氏那些薄皮冰箱,冻猪肉撑不过三天就会变质。“

第一片雪花飘落时,三十辆解放卡车载着“安然牌BD-400“冰柜驶出厂区。张慧站在车斗里清点货物,忽然瞥见周氏集团的冷藏车也在装货,车身上“德国技术,急速冷冻“的标语在雪地里格外刺眼。

暴雪如期而至的那天,林安然正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巡店。收音机里传出交通中断的紧急播报时,穿貂皮大衣的老板娘正拍着冰柜吼:“再给老娘加二十台!这玩意儿比热炕头还抢手!“

“林总!“秘书举着大哥大挤进人群,“周氏在《北方商报》发文章,说咱们的冰柜耗电量超标!“

当天的晚报头版赫然印着检测报告:安然冰柜日耗电2.3度,超出国标15%。林安然盯着落款处“省家电质检所“的公章,突然笑出声:“去把周氏赠品大米的检测报告调出来,要带海关编码的那版。“

圣诞夜,周子航在香格里拉酒店顶层摇晃红酒杯时,包厢电视突然跳出台标。央视记者正举着话筒站在中俄边境:“这批标注'五常大米'的赠品,经检测实为俄罗斯陈化粮......“镜头扫过周氏集团logo的特写,周子航的酒杯在波斯地毯上炸成碎片。

林安然在仓库改装的临时指挥部里接到电话时,正在给王建国演示怎么用暖宝宝给精密仪器保温。“周总想谈合作?“她示意技术员调低热风枪温度,“可以啊,拿R134a制冷剂专利来换。“

谈判桌摆在红星厂的老锅炉房。周子航的意大利西装沾着煤灰,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阴鸷:“你怎么知道我们收购了杜邦的专利?“

“我还知道你们在等《蒙特利尔议定书》修订案。“林安然掀开脚下的防尘布,露出刻着周氏编码的R12钢瓶,“你说这些证据够不够让外资撤资?“

除夕夜的钟声响起时,林安然独自留在办公室。电视机里播放着春晚的欢声笑语,她却在逐字核对中英文对照的协议条款。当“技术共享“变成“专利授权“,当“市场划分“换成“公平竞争“,她知道这场战役远未结束。

晨光初现时,张慧抱着热气腾腾的饺子闯进来:“经销商都同意先款后货了!“她突然愣住——林安然伏在案头沉睡,手中钢笔在协议末尾划出长长的墨迹,像一道横贯九十年代商海的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