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金库惊魂

电解铜在熔炉里泛出诡谲的橙光,林安然隔着防护镜核对配料表。车间主任老杨突然扯着嗓子喊:“林总!三号反应釜压力异常!“警报器发出刺耳鸣叫时,她看见压力表指针正以诡异的角度来回摆动——这是前世采访化工厂事故时见过的故障前兆。

“关总阀!疏散西区!“林安然抢过对讲机的瞬间,周子航已经踹开应急通道。两人被气浪掀翻在水泥地上时,她闻到了熟悉的硝铵味道——1994年央视报道的江南化爆案现场,就是这个气味。

救护车的蓝光划破夜空,林安然在担架上攥着那枚青铜钥匙。钥匙齿痕在掌心印出血印,与父亲失踪前夜快递单上的痕迹完全吻合。周子航的白衬衫染着焦黑,却执意把卫星电话递到她耳边:“金库坐标确认了,在崇明岛潮间带。“

三天后的退潮时分,林安然踩着滩涂上的招潮蟹来到废弃灯塔。生锈的铁门需要三把钥匙同时转动,她看着同行的张慧和周子航,突然想起父亲笔记里的警告:“当三星连珠时,真相将吞噬贪婪者。“

地下金库的应急灯骤然亮起,照亮墙上振华会的血色鹰徽。林安然数着保险箱上的编号,TJ-1027的铜牌在湿气中泛着绿锈。旋转密码锁时,她本能地输入自己的生日——1993年9月18日,正是父亲失踪三周年。

箱门弹开的刹那,成捆的粮票雪崩般涌出。压在底层的账本用红笔圈着十几个名字,周正雄的签名旁画着骷髅标记。林安然翻开泛黄的会议纪要,1990年7月12日的记录让她浑身发冷——父亲竟是振华会首席技术顾问。

“小心!“周子航突然扑倒她,消音子弹擦着发梢嵌入保险箱。三个黑衣人从通风管跃下,领头的赫然是交易会那个红胎记男人。张慧抡起账本砸向电闸,黑暗中有金属碰撞声响起。

林安然摸到周子航塞来的勃朗宁,凭记忆朝通风口方向点射。惨叫声中,她拽着张慧滚进排水渠。咸涩的海水灌入口鼻时,她摸到渠壁上的刻痕——是父亲最爱的《月光奏鸣曲》五线谱。

当重见天光时,三人趴在渔船的柴油桶后。周子航撕开浸血衬衫,露出锁骨处狰狞的伤口:“账本第七页,看运输清单。“林安然颤抖着翻开被海水泡皱的纸页,1991年12月25日的货运记录上,赫然列着二十吨氰化钠。

BP机在此时震动,生产线调试成功的消息与《临江晚报》头版同时抵达——“安然冰箱首批订单突破五千台“。林安然望着海平线上的朝阳,把粮票撒向翻涌的浪花:“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无氟技术研发成功。“

周子航按住她拨号的手:“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指尖点着账本上的振华会成员名单,三个名字如今已是部委要员。林安然抽出父亲藏在怀表里的微缩胶卷,显影后的设计图上,“无氟制冷剂专利“的日期竟写着1988年。

新品发布会镁光灯闪烁,林安然举起冰箱能效检测报告:“我们的产品比国家标准节能40%。“台下忽然站起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据我所知,这项技术涉嫌剽窃日本松下的专利。“

“请看大屏幕。“林安然按下遥控器,父亲在实验室记录影像突然播放,“1987年3月15日,林卫国团队完成无氟制冷剂稳定性测试。“会场哗然中,她亮出盖着七个部委章的鉴定书:“这是昨天刚通过的科技成果认证。“

庆功宴进行到一半,张慧慌张地递来电报:“三号码头施工队挖出骸骨!“林安然的高脚杯摔碎在水晶灯下,红酒在地毯上漫成血泊。法医报告显示死者右掌骨有陈旧性骨折——和父亲当年为救她落下的伤一模一样。

暴雨中的码头,林安然跪在裹尸袋前。周子航撑着黑伞,声音混着雨声:“当年你父亲带着技术资料出逃,被灭口在货舱。“他递来沾着污泥的上海牌手表,“骸骨手里攥着这个。“

解剖室荧光灯管嗡嗡作响,林安然盯着头骨CT成像。法医突然“咦“了一声:“枕骨有弹孔,但死亡时间应该在...“他翻着检测报告的手突然顿住,“1993年9月?这不可能!“

林安然倒退两步撞上器械车,手术刀散落一地。她分明记得三天前才把父亲的手表埋进混凝土,而骸骨检测显示死亡时间就在上周。更诡异的是,死者牙齿矫正器的型号,是2005年才上市的产品。

午夜证券交易所,林安然看着安运物流的股价在电子屏上跳动。周子航将股权转让书推到她面前:“用51%股权换你停手。“他颈间晃动的吊坠里,藏着半张1993年9月18日的《真理报》。

“游戏才刚刚开始。“林安然把父亲的怀表拍在桌上,表盘背后新出现的弹孔与骸骨CT完美契合。窗外划过闪电,照亮对面大楼天台上的红点——狙击枪的激光瞄准镜正对着她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