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得着消息
- 1980从货郎担开始
- 炸鸡全家桶
- 2601字
- 2025-03-06 12:00:02
黄壮把啃完的鸡腿骨往地上一扔,油光光的嘴巴往袖口一抹,张口便问道:“周老弟,这回打算要点啥货?”
“诺,照着单子来。”
周四海从粗布褂子里掏出张叠得四四方方的纸片,正是上回黄壮给的白纸,上面写满了灰色的铅笔字。
黄壮抖开纸片,眼珠子上下扫了两趟,突然‘嗬’地笑出声来。
“周老弟你可真是把我给难住了,你这单子上的东西也不是全有,大红暖瓶、带双喜字样的搪瓷盆、水果罐头以及毛线这些全都没有。”
黄壮说着不知从哪里摸出了支钢笔来,一顿话下来,清单上的日化用品划掉了八成,剩下的几乎全都是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
“没有那也没法子,能凑几样算几样吧!”
“得嘞!”黄壮将清单卷成筒往裤腰里一塞,人便窜没影儿了。
三人碰头的地儿就定在了那公园门口的存车摊子后头的巷子头,黄壮将两条鼓鼓囊囊的布袋子往地上一撂,沾着胶皮的拇指往牛角上一弹,露出一口白花花的牙花子。
“嗬,上回还是两条腿左脚赶右脚走来的,这回竟使唤上老牛了,下回怕不是要开着四个轮的小鳖盖来接货哟!”
“嗨,队里租的,这可不便宜,一天得花块把钱,要不是媳妇开口了,我可舍不得花这个钱儿。”
等周四海清点完布袋子里的货物,黄壮抄起布袋便往牛车上搬。
毛毡布才刚掀开条缝,山核桃那涩味儿混着松脂香窜了出来。掀开一看,七八个竹条筐子里装着半拉子山货,底部还粘着几片湿漉漉的苔藓。
“周老弟你这是改行当山大王了?”黄壮捏起颗裂口的松塔,里头竟爬出只红头蚂蚁,“嚯!买山货送活物,这买卖够实诚。”
“嗨,黄哥你净会说笑,要是能收着现钱,谁乐意多折腾一趟卖这山货......”
周四海长叹了一口气,将这些山货的来龙去脉给讲了个明明白白,末了还感慨道:
“我还得背着篓子走上几十里山路进城,跟城里买货的人讨价还价,倒腾三四手才能换着现钱......”
说着说着,周四海忽地顿住,转了个话头,咬牙切齿了起来。
“今儿在黑市被那三只手得了逞,熏肉灌肠蜂蜜猴头菇,专盯那值钱的玩意儿偷,少说折进去两三天的进账!
且在这黑市里遭了偷的也不止我一个,可这也不能报到那派出所去,全当被野狗叼了肉,吃了闷屁似的憋着,生生吃下这个哑巴亏!”
黄壮听着‘山货抵钱’四字,愣是没能说出半句话来。等听到黑市遭贼这段,他‘腾’地站起,后脖颈直冒汗。
他早先找过不少人合作,全都跑了一趟便没下文了。
城里的嫌山高路陡,乡下的怕背篓压肩,好不容易才逮着周四海这么个实诚人,这才没合作几回,山里城里竟都遇着事儿了!
万一他跟那些怂包一样,撂了挑子,这刚步入正轨的买卖不就断了,自己这来钱路子也就跟着没了?
黄壮眼珠子滴溜溜地转,忽地笑道:“周老弟,昨儿晌午在供销社里唠嗑,听会计室的王姐说,凤城要起大集了!”
“啥!”
周四海一听这话立马来精神了,他就早知道秋收后凤城要试点开个农产品交易市场。
这几回进城,他跟周边商贩乃至顾客都打听了不少,愣是没人听说过这档子事。他还寻思别是搁了太久,自己记岔了日子。
听到黄壮这话,他才琢磨过味儿来,敢情是上头把消息捂得严严实实,压根就没往外透!
“我说,凤城要起大集了!政府特批的农货市场,就在火车站后头那片晒谷场。等这市场开了账,咱就不用再跟黑市那帮龟孙子斗心眼,更不怕那巡逻队的找麻烦!”
“这可是好事啊,咱这些倒腾山货的可算是熬出头了。有了政府撑腰,以后再也不用跟做贼似的躲在那黑市里头,再遇上那手脚不干净的就直接递话给局子,不用再受这憋屈气儿!”
“是呀,有上头出面,以后这也就是个正经营生了。虽然名头不大好听,但一个月忙活下来,不比工厂里那些捧着金饭碗的工人少!”
“是这个理儿,黄哥你还知道这个大集的其他信儿不,譬如到那集上摆摊都有些啥要求,要不要准备什么证件、跑些手续之类的?”
“这倒不是很清楚,就闲着没事听了一耳朵,东西都没听全乎。晚些我打听打听,要是打听着了,下回给你好好说道说道。”
“成,劳烦黄哥了。”
“咱哥俩谁跟谁啊,客套啥!”
“......”
回去的路上,秀兰坐在车都里摆弄着晒干的玉米叶编鞋。
三个娃儿前些天见村里有人穿这种草编鞋,回家闹着非要,想着这又不用花钱,顶多费点时间,秀兰便应下了。
这会儿牛车慢悠悠地慌着,玉米叶在她手里沙沙作响,时不时跟周四海唠嗑两句闲话。
“等凤城这大集支棱起来了,咱就是正经买卖人,投机倒把这顶帽子可就扣不到咱头上了。”
“那可不,往后进城再也不用绕那后山小路了......”周四海啧了一声,摔了个响鞭,笑道:“昨儿在晒谷场碰见二婶子了,她瞅着咱这板车的眼神直发虚,昨晚肯定嘀咕了咱一夜。”
“嗨,等到城里大集开张那天,咱就光明正大地从村口驾着牛车往城里去,不得把大伙吓出个好歹来?”光是想想这场面,秀兰便忍不住‘噗嗤’笑出声来。
“五福要是得着信儿绝对甩开膀子跟着你干,就是大哥那头......”秀兰忽地想到不想跟着蹚浑水的大哥,手指头勾着玉米叶直打转。
“五福这小子是个精的,肯定得算上他一份,至于大哥......”周四海歪头啐了口草屑,“管他干不干,横竖咱们这买卖不能撂。
你算算,山里挣完城里挣,刨去路费饭钱,一个月落个两三百块不成问题!”
“乖乖!”秀兰手指头一抖,玉米叶差点划破了鞋帮,“照这么攥,不出四五年的光景,咱家就能成万元户了!”
“你这么算账不是光进不出么,娃儿们的学费、耶娘的孝敬、开春买猪崽子还有猪崽子的豆饼钱,这花销加起来可不低,没个六七年的功夫,成不了!”
“嚯,六七年就能成万元户,那到时候咱不得给祖宗坟头供上整个烧猪?”
“照你这么说,要成了十万元户,不得供头牛。再往上点,百万元户,千万元户的,那可得把老虎山豹找来才成啊!”
“又瞎咧咧,就算是万元户我也只能在梦里想想,十万元户、百万元户,那可是做梦都不敢想。”
“那打今儿开始,你就可劲儿地想......”
“......”
周四海将板车推回家中,刚掀开毛毡布,就听得‘咚’的一声,一个红艳艳圆溜溜的玩意‘骨碌碌’地滚到地上,定睛看去,竟是个簇新的皮球,供销社里定价八块九毛钱一个的稀罕货。
寻思了半天,周四海才算琢磨明白了。这橡胶皮球八成是黄壮借着点货那空当,给塞车斗里的。
大概率是上回得了自己那十块钱介绍费,觉得不好意思,在这找补自己呢。
三娃儿瞅见红皮球,眼珠子都快粘上去了,卫民一个飞扑抱起皮球就往院外窜,将念叨了一天的白菜猪肉粉条给忘到了脑后。
“都来看看我阿耶给我们捎回来的宝贝!这可比二狗哥看的电影、喝的汽水儿还让人稀罕!”
“大红色橡胶皮球,不管是颜色还是样式,咱这都是头一个......”
“诶诶诶,别乱摸,别把皮球给摸坏了,排队排队,你们排好队一个个来!”
“轻点轻点再轻点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