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殿下的斩获颇多

  • 明代风云
  • 勤蚁
  • 2129字
  • 2025-04-23 01:45:21

朱齐目光在董平那张还未消肿的脸上扫过,不置可否的点点头。

这个建议若是放在寻常射手身上或许有用,但对他这个身负神秘弓箭之力的人来说——小小董平安知孤实力,可笑。

原来刚才为了不显得太过惊世骇俗,朱齐还是决定低调些。

所以,这次他的目标仍然是草垛顶端。

随着第二箭的破空而出,结果再次验证了他先前的猜想——这支箭精准地命中了草垛尖顶。

没有下坠,没有风向影响,完全违背了牛顿力学原理,仿佛在飞行途中可以自己修正一样。

只有先前那只深深埋在草垛里、被箭矢贯穿的蚂蚱尸体才知道,这位太子的箭术精湛无比,根本不需要任何常规练习。

轻风拂面,下午微斜的太阳将众人的影子拉得修长。

“连开三次此弓,孤这臂膀着实酸乏了!”朱齐故作疲惫地活动着手腕,将手中强弓递还给范广。

这个动作三分是真,七分是假——虽然连续开弓确实消耗体力,但以他现在的能力,再射上几十箭也不在话下。

“今日就到此罢,骑术...且待来日再习。”

他故意拖长了语调,目光若有所思地望向远处的宫墙。

朱齐确实在旅游景点骑过几次马,但那不过是娱乐性质的体验。

不过在这世界,骑马的时机仍然很多——今日还有事情。

直到听见朱齐说要回宫的话语,这位沙场老将才如梦初醒。

不知为何,这熟悉的惫懒语气反倒让他心头一热——这才是他记忆中的太子殿下啊!

往日里来靶场,不都是摆弄几下那孩童用的小弓,不多时便喊累要回宫的吗?

“恭送太子殿下回宫!”

范广单膝跪地,双手接过那柄开元弓。

在他身后,一众靶场守卫也齐刷刷跪下行礼。

朱齐登上那八名精壮宦官抬着的轻便步辇,在众人的目送下缓缓启程。

只是不知何时,队伍中多了几个鼓鼓囊囊的布袋,据说是太子今日的“骑射斩获”。

行至西华门时,守卫队长狐疑地打量着这些“战利品”。

他在宫中当值多年,自然知道西苑靶场哪来的这些物事?

那些中药药材倒也罢了,可那些瓶瓶罐罐,还有戥子、量壶等奇奇怪怪的工具——莫非殿下这是要炼丹?

但他转念一想,横竖不是什么危险物品,何必多事?

“恭贺殿下今日骑射大获丰收!”

守卫队长利落地跪地行礼,腰刀与甲胄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殿下神射无双,想必下次定能收获更丰!”

辇上的朱齐闻言不禁觉得好笑,这守卫出宫时见过,倒是比董平机灵。

他目光掠过对方青袍武官补服,回了一句:“张百户有心了。”

-----------------

城外,通州石坝码头此刻人声鼎沸,号子声此起彼伏,震彻云霄。

数百名漕工正踏着颤巍巍的跳板,将一袋袋标着“苏松白粮“字样的麻包从漕船上卸下。

这些壮实的汉子们个个汗流浃背,黝黑的脊背在阳光下泛着油光,沉重的麻包压得他们腰背微弯,却仍保持着稳健的步伐。

作为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重要漕运枢纽,通州石坝码头承担着接收、分拨山东、河南、江南等地经大运河运抵的漕粮重任。

码头上,一队队民夫正将粮食分门别类:需要储存在京仓的粮食便经通惠河驳运入城,在崇文门外码头卸货。

其余的则就地卸货,由专门的转运队伍送往通州西仓、通州南仓——这些仓廪都是京通仓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黄河决口的消息传来,运河航道面临堵塞风险。

虽然此时正值二月初,北部运河个别段偶有一些薄冰,但在漕运总督府组织人力破冰后,各地漕运队伍纷纷加大了抢运力度。

码头上空弥漫着紧张的气息,河面上漕船如织,排队等候卸货的船只一直延伸到远处的河湾处,桅杆如林,帆影重重。

岸上,十数名身着青袍的官员手持户部勘合文书,正一丝不苟地核对着各艘漕船递上的粮单。

他们时而翻阅账册,时而低声交谈,时不时还用手中的铁仟刺入粮袋,取出少许粮食放在掌心仔细端详,甚至放入口中细细咀嚼,以检验粮食的干燥程度、饱满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掺假情况。

其中一位官员腰间悬着的铜牌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上面清晰地镌刻着“督粮主事“四个大字——这才是真正掌握漕粮验收大权的实权人物。

就在这火如荼之际,河面上突然漂来两具尸体,在水流中时隐时现。

从身形和残存的服饰来看,隐约可以辨认出是两名女子。

她们的皮肤因浸泡而呈现出一种病态的苍白,但尚未出现明显的浮肿——这表明死亡时间应该不超过十二个时辰。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两名女子的左耳都不翼而飞,整齐的伤口边缘显示这绝非自然脱落,很可能是凶手刻意为之的残忍标记。

快看!那里有死人——”一名颇为胆小的漕工一阵厉声尖叫。

这一发现很快在码头上引起了骚动,漕工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惊恐地望向河面。

那几名身着青袍的官员当即停下了手中的检验工作,为首的主事眉头紧锁,抬手招来几名随从,压低声音快速交代了几句。

不多时,一队身着皂衣、腰挎铁尺的通州巡检司捕快便匆匆赶到码头。

为首的捕头厉声喝退围观的人群,指挥几名胆大的船夫撑船靠近,用长竿小心地将那两具漂浮的尸体打捞上岸。

尸体被暂时安置在码头附近的空地上,用草席草草遮盖,只等通州知州衙门派仵作前来验看。

此时码头上已经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百姓,有人踮着脚张望,有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听说是两个年轻女子......”“看那伤口,怕不是江湖仇杀......”

各种猜测在人群中流传,更有胆大的好事者试图掀开草席一探究竟,被捕快厉声喝止。

就在这纷乱之际,通往皇城方向的官道上突然扬起一阵尘土。

两匹通体黝黑的骏马疾驰而过,马上骑手身形矫健,一袭劲装勾勒出曼妙曲线,赫然是两名女子。

转瞬间便消失在官道尽头的烟尘中,只留下几个眼尖的围观者还在指指点点,猜测着这两名神秘女子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