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怛(da)罗斯之役

天宝十载,即751年七月。

出了大唐陇右道,位于大食国怛罗斯城外的河道边上(今塔拉斯河)。

坐在石头的李宁透过盾牌缝隙看见河水已经被鲜血染成一片鲜红,腥臭弥漫。

他的瞳孔略有收缩,凝视从上游冲下,冲到岸边,穿着唐代士兵服饰以及头缠黑巾,看似阿拉伯人装束的尸体,确定真的是尸体而不是道具。

他身旁一名同样穿着唐军服装,身材魁梧的士兵陈志啃着胡麻饼道:“什长,快吃啊,补充了体力好带我们去多杀几个大食兵。”

另一侧壮实的徐铭乐呵打趣道:“我看你就是想领多些赏钱娶婆娘了,才天天嚷嚷冲阵杀敌。”

“你就不想回到家中有胡姬伺候?”陈志反驳。

队正适时回应:“有念想的人在沙场上才奋勇,想着活下来,升官享福,你们啊,要学陈志。”

陈志得意昂头哼唧了一声。

将附近的士兵逗笑了。

河道上游不远处厮杀声、鼓声、号角声震天,这些在后方休整的安西军老兵能做到谈些轻佻的话题来疏解心头上的压力。

听到这些谈笑,李宁愣住了,才发现自己带着血污的手中也抓着一块胡麻饼,而他的身材与周围的唐兵相差无几。

眼看身边士兵皆有一米八以上。

一把沾血的陌刀静静躺在边上。

他试图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不属于他的记忆

如潮水般涌进。

原主李宁是高仙芝部下,陌刀将李嗣业手底下那支陌刀队的一名什长。

也难怪附近的兵将体格长得十分健硕了,光陌刀就三米长,二十斤重了,何况他们还穿戴着唐军最好的明光铠,长枪箭矢无法轻易贯穿的重甲,体格差的还能上阵作战?

怕不是白送。

上辈子作为退役老兵的李宁并没有因为这种情景感到不适。

更清楚了他们为什么在这,四月时,高仙芝率领两万兵马从安西都护府出发,在翻过葱岭(帕米尔高原),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七月份到达了大食控制下的怛逻斯,并且开始围攻怛逻斯城。

由于大食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之后立即组织了十万的大军赶往怛罗斯城,双方在怛逻斯河两岸、今天的奥李-阿塔(江布尔)附近展开了决战。

经历五天的厮杀,他手下已经战死六人,但他还是什长,昨夜补充满兵额的他在经历上午李嗣业指挥的战斗后,手下又只剩八人。

现由安西军别将段秀实率领着,等候新一轮上阵替换。

李嗣业,李宁瞳孔迅速收缩又扩张:这不是老祖宗的名讳吗?

上辈子他就是李嗣业后代子孙,一直生活在西安城中,在家中长辈谆谆教导下,对这位大唐时期老祖宗生平熟悉无比。

长辈们经常惋惜这位老祖宗在安史之乱中未建立堪比苏定方、薛仁贵一样令大唐安稳的功绩,可谓是先祖救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从小耳濡目染下他也生出同样心理,有一种想要让老祖宗别因伤口崩裂而死,死得那么憋屈,而是彻底平定安史之乱,建立不世功业。

现在穿越回来,有机会了见着本人了,哪怕这具身体只是同姓,无血缘关系,他也想改变老祖宗的命运,弥补整个李家的遗憾。

他开始思考当下情况。

怛罗斯,开战的第五天,重复咀嚼了这些单词的李宁猛的一惊,自然他对这场怛罗斯战役高仙芝如何败的,怎么败的也清晰无比。

今天就是高仙芝遭受葛逻禄部众,五千胡骑背刺,唐军受葛逻禄所部与大食军队前后夹击,导致唐军大败,两万唐军战死近一半,被俘虏近一半。

几乎损失殆尽,仅剩千余人跟着高仙芝与李嗣业等将领逃回七百里外的龟兹。

现在,他担心的不是在战败后能逃走的高仙芝与李嗣业,而是自己能不能活下来。

去找中军高仙芝说后方的葛逻禄部众会叛变不现实,他只是一个什长,拿什么取信一军统帅,拜义父都来不及吧。

他又不是吕布。

恐怕还会被冠以扰乱军心之罪当场斩首,以儆效尤。

带人逃跑更不可能,敢退,督战的刀斧手就将他砍了,战意高昂的袍泽也不会理解他的行为,继而远离。

这很难啊,难道真的要眼睁睁看着军队陷入绝境?

突然,李宁很想知道整个战场如何了。

让我们将视野拉高,从高空俯视上游河道边上旷野,上游距离李宁一里左右是唐军与大食军队的交战处。

唐军摆着锋矢阵,大食兵则是方形阵。

锋矢阵由五个战阵组成T字形军阵,不仅防御性好,替换士兵休整,补充体力也方便。

可以理解为第五战阵在最前边作战,适时由第四战阵上前替换,第一战阵为补充完体力的士兵等候作战。

高仙芝在第四战阵中心往前位置的战车上指挥全局战事。

按照正常情况中军应该在锋矢阵中后方,而不是这么靠前的位置。

看得出高仙芝自信。

第五战阵交战处,双方最前边都有持盾的士兵对持。

而李宁的老祖宗李嗣业在战线最前方指挥着第五战阵,站在持盾士兵身后的陌刀手不断挥动双刃长柄大刀砍对面的大食士兵。

不时有持盾大食士兵无法承受陌刀挥砍的重量被压倒后仰,迅速被持盾的士兵用长枪贯穿身体。

而黑衣大食兵虽然刺出长茂,但无论是刺在盾牌还是陌刀兵身上,都难以造成伤害。

只有部分倒霉的陌刀兵被流矢命中面门,才失了性命。

同样,伏远弩的箭矢不断从唐军头顶划过,往黑衣大食军阵激射而去,惨叫声不断。

伏远弩的射程是三百步(450米),由于今日没攻城,故王仙芝放弃了射程超六百步的床弩。

着明光铠的唐军骑兵在大食军阵侧后方不断侵扰,牵制黑衣大食士兵。

黑衣大食因前四天骑兵作战失利,故此时并无大食骑兵与大唐骑兵硬碰。

而在锋矢阵后方,收了黑衣大食重金,身穿胡服,骑在马背上,被贿赂的葛逻禄部众在唐军的后方,已经对唐军形成了夹击之势。

河道西边约莫三四公里处有一座带着异域风情的古城,城门紧闭,城头上有大食将领不断眺望。

城门后罗列着大食为数不多,手握长矛,在一名手握大马士革刀率领着,养精蓄锐的骑兵。

这些大食呼罗珊的狂热信徒骑兵并没有多少穿戴盔甲的,或者干脆赤着胳膊。

得益于后世对这场战役所了解的战败原因与原主这些天的作战记忆,李宁在脑海中构建出差不多的情形。

尤其是前几天唐军攻城,黑衣大食只做守城,并无出城战斗,今日一早,却是率众出城决战。

李宁站起,站到石头上打量起处于锋矢阵后方,像猛虎狩猎般盯着他们的胡骑。

如果葛逻禄部此时发动攻击,受第一波袭击的就是他们。

不知道葛逻禄所部什么时间点发动背刺的他心急如焚,已是午时,背刺行动也就在剩下的半天里。

一阵强烈的紧迫感充斥他的心头。

他重新坐下,将手中的胡麻饼塞进口中开始撕咬,并取下腰间的水袋拔开塞子往嘴里灌水,好补充体力。

不然在接下来的厮杀中只能等死。

刚刚,他尝试喊了几声系统,可惜很残酷,系统与他无缘,能不能活下来全凭他的战场经验及临阵应变。

别说七百里外的龟兹城,就连二百五十里的碎叶城都很远啊。

......

“咚咚…”鼓声雷动。

一名骑马的令兵从对开的营门疾驰,手中令旗挥动。

统领第一战阵,骑在马背上的别将段秀实大喝一声:“儿郎们,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就在眼前,移阵。”

他们需要移动到第二战阵,将战阵空出来,让先前战斗的第五战阵唐军换下来休整。

其部下的队正,团长等纷纷呼喝:“移阵。”

陈志兴奋对李宁道:“什长,很快就该我们上阵了!”

“侯着吧,我们才第二战阵。”李宁心不在焉回了一句。

附近的唐兵纷纷拿起作战的盾、枪。弓弩等。

到了这个时候,李宁只能捡起地上的陌刀,带着剩下的八名陌刀手跟着大部队往右移。

“呜呜…”胡人进入战斗准备,即将进攻的号角声也在此时响起。

注1:唐朝主将是高仙芝,副将李嗣业,别将段秀实,兵力为安西都护府二万汉军,外加盟军拔汗那以及葛逻禄部一万人(阿拉伯史籍是10万,杜佑的《通典》记载唐军为7万人,《段秀实别传》是六万人,《旧唐书.李嗣业传》是2万,《通鉴》是3万,《唐历》记载是三万)。“,《新唐书,李嗣业传》记载唐军人数也是两万。(资治通鉴·卷216)记载“仙芝闻之,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蕃兵指的是唐朝附属国军队,蕃、汉三万意思是唐朝附属国军队及唐军自身兵力总共是三万人。)

注2:《资治通鉴》卷211开元三年(715)条记载“伪与石国约和,引兵袭之“

本文取用两万唐军,五千葛逻禄兵,五千拨汗那兵,十万阿拉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