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冲突

刘伟是真的急了!

仿佛印证教练的话,刚刚回放的训练视频中姚明突然在左侧低位要球。

韩硕刚过半场就送出跨越防守的长传,篮球精准落入姚明手中。

澳大利亚籍陪练员立刻双人包夹,只见姚明右脚为轴连续两个转身假动作,七尺长人竟完成后仰跳投。

“看到了吗?”

尤纳斯激动地挥舞战术板,“当姚能在更深的位置接球,他的进攻半径覆盖整个油漆区!但需要...“他转头看向录像分析台。

“场均7.3次低位触球,每次触球平均2.4秒。”

数据分析师报出数字。

“但现有战术体系下,姚接球前的跑位掩护需要8.2秒。”

“如果增加高低位连线呢?”老将王治郅擦着汗提议。

“这正是关键!”尤纳斯画出复杂箭头。

“当姚在低位吸引双人包夹,我们需要四个三分威胁点形成火力网。”

他翻开笔记本:“当外围有三人三分命中率超36%时,对方防守收缩率下降41%!”

王仕鹏突然举手:“我和老朱目前的三分命中率都到38%了!“

一方面尤纳斯希望能给姚明找到更多传球点,而不仅依赖刘炜这一个点。这意味着除控卫外,其他三个位置最好都具备一定传球能力。

所以尤纳斯最初设计让刘炜、孙悦、韩硕同时打首发,而王莽和王治郅留在替补席,以两人为核心打造稳定的替补阵容。

但试验几次后发现,刘炜的传统控卫球风与孙悦、韩硕不搭。

刘炜有尚可的投射(但不稳定)、合格的控球(但非一流)、有限的突破能力,唯一亮点是战术理解。但传统控卫的持球习惯导致球权停滞,孙悦和韩硕整回合摸不到几次球,难以发挥传球能力形成联动。

再加上刘炜防守弱势,需要孙悦、韩硕补漏,这也会牵扯姚明的防守精力,进而影响其场上表现。

尤纳斯尝试过解决办法但收效甚微。

其次就是需要更多的三分威胁点,帮助姚明拉开更多的进攻空间。

如果没有王莽的存在,尤纳斯还可能会妥协让刘炜继续首发。

但现在有了王莽这个更强进攻牵制点,以及与韩硕、孙悦更适配的球风,让尤纳斯有了更好选择。

更重要的是,王莽的传球虽不如刘炜,但从侧翼往内线吊球时,他的身高臂展和视野更有优势。

加上稳定的投射和空间拉扯能力,让他在高强度防守下仍能做出正确选择,为姚明创造更好进攻空间——至少当王莽在侧翼形成威胁时,夹击姚明的球员会少一个。

此外王莽还有极强调防能力和自带体系的防守领导力,这能帮姚明在防守端减压,使其更专注进攻并节省体力。对国家队而言,姚明在场时间直接关系到比赛胜率。

在刘伟把矛盾摆在明面上后,尤纳斯也不客气了!

当录像播放到姚明被三人包夹却无人接应时,尤纳斯突然暂停画面。

“刘,这个回合你本该移动到左侧底角。”

“我当时在等韩硕的交叉掩护!“刘炜猛地站起来,“按战术手册第14章...”

“战术手册是为球员服务的!”立陶宛老帅一拳砸在投影幕布上,姚明被包夹的画面随之扭曲。

“看看这个画面!姚吸引了整个防守阵型,这时需要的是快速转移球,而不是等什么教科书式掩护!”

现场陷入死寂,王治郅注意到姚明欲言又止的表情——作为更衣室领袖,他既要维护教练权威,又不能寒了老队友的心。

“其实老刘说得对,那次确实是我没及时启动。不过...“

王治郅出声说道。

“要是老刘能像打塞尔维亚那场的第三节,突然来个nolook pass,说不定就...“

众人哄笑起来,连刘炜都绷不住笑了场。姚明揽住老搭档的肩膀:“还记得2002年世锦赛对梦五队吗?你那个背后传球,我现在做梦都能笑醒。”

刘炜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

这场风波让教练组加速了阵容重组。

次日训练中,尤纳斯宣布将进行“位置模糊化”特训:所有外线球员都要练习低位策应,内线则要开发三分投射。最令人惊讶的是,姚明竟然站在弧顶当起了战术发起点。

改变阵痛接踵而至,采用动态进攻体系后,国家队失误数从场均12次飙升到18次,王仕鹏连续三天加练500次接球投篮,朱芳雨的跑位训练,已经让其脚底快磨出一层老茧了!

但积极信号同样明显,当姚明与易建联打高低位配合时,球队每回合得分高达1.4分;孙悦和韩硕组成的“双闸“后场,让热身赛对手的助攻失误比暴跌至0.8。

转折点出现在与法国队的热身赛。第四节关键时刻,尤纳斯摆出姚明+王治郅+孙悦+王仕鹏+韩硕的“死亡五大”阵容。当帕克试图包夹姚明时,篮球经过四次闪电传导,最终由王治郅在底角命中绝杀三分。

赛后更衣室里,刘炜默默把冰袋敷在扭伤的脚踝上,姚明走过来递过佳得乐。

“那个战术...”

“其实我早该明白。”

刘炜突然打断道。

“当年在上海队,你每场要出手25次。但现在...”

他望向正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孙悦。

“现在你需要更好的传球手和战术体系了。”

看着像是要交代“后事”一样的刘伟,姚明正欲开口,尤纳斯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刘!下周和克罗地亚的比赛,我需要你和易建联在第二节带第二阵容打跑轰!”

刘炜眼中的阴霾一扫而空,抓起战术板就冲向教练组。

“我觉得可以这样调整...”

窗外的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姚明看着争吵不休的教练组、互相纠正跑位的年轻球员、还有追着队医要理疗仪的老将们。

突然想起2004年雅典那个闷热的夏夜。那时他们青涩、笨拙、面对世界强队时手足无措,而现在...他弯腰捡起滚到脚边的篮球,在指尖轻轻旋转。

“这次,或许真能走得更远。“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