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迎亲
- 小美满从娶女知青开始
- 爆炸火花
- 2038字
- 2025-03-31 08:52:23
206
叶争抬手,轻轻摸了摸易文君的头,脸上满是宠溺:“傻姑娘,我是你丈夫,我乐意!”
第二天一大早,叶争父亲叶准就出了门。他打听到当地有个有名的先生,专门给人算生辰八字、挑良辰吉日。叶准一路打听,找到了先生家。先生戴着副老花镜,头发花白,模样看着十分和善。叶准恭恭敬敬递上叶争和易文君的生辰八字,说明来意。先生接过纸张,眯着眼,手指掐算起来,嘴里还念念有词。过了好一会儿,先生睁开眼,缓缓说道:“四天后的 10月 25日,是个良辰吉日,对这两个新人极为有利。”
叶准谢过先生,满心欢喜回到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叶争和叶恒。得知婚礼定在 10月 25日,叶争和叶恒立马行动起来。叶争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挨个儿去通知同事。每到一处,他都满脸笑意,热情地说道:“兄弟,我 10月 25日办婚礼,可一定要来喝喜酒啊!”同事们纷纷恭喜,还打趣他终于抱得美人归。叶恒则在村里挨家挨户跑,通知亲戚。他嗓门大,老远就能听到他喊:“叔,10月 25日,我弟弟叶争办婚礼,您可得来啊!”一时间,村里村外都知道了叶争要办婚礼的消息,大家都在期待着这场热闹的喜事。
最后定下来的宾客有 300人,这对于叶争家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数目。叶争为了这场婚礼,可谓是煞费苦心。他四处打听,找到了附近出了名会做糕饼的老师傅。那老师傅手艺精湛,做出来的肉饼香酥可口,远近闻名。叶争和老师傅一番商量,订做了 600片肉饼,每一片都饱含着对宾客们的诚意。不仅如此,叶争还跑到集市上,精心挑选了几十斤的瓜子、花生和喜糖。回到家后,他把族里的亲戚们都召集起来,大家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帮忙装袋,准备给每一位宾客都送上一袋,让大家都能沾沾这婚礼的喜气。
日子一天天过去,终于到了 10月 25日,这个对叶争和易文君来说无比重要的日子。一大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叶争就忙活开了。他去了村里的屠宰场,挑了半扇膘肥体壮的大肥猪,那猪肉色泽红润,一看就是上等的好肉。在当地,接亲凑“杠”是个传统习俗,寓意着热热闹闹、风风光光。叶争精心凑了六条杠,又找了 12个平日里关系最铁的叔伯兄弟,这些人个个身强体壮,在村里都是顶梁柱般的存在。他们齐心协力,准备抬着杠去接亲。
为了这次接亲,叶争还特意安排了十辆拖拉机。这拖拉机平日里在村里都是用来拉土干活的,昨天还满是泥土污渍,可叶争想着要让接亲队伍体面又喜庆,于是带着几个兄弟,连夜把拖拉机洗得干干净净,每一处角落都不放过,洗完后那拖拉机锃亮得能映出人影。接着,叶争又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大红毛毯,仔细地铺在拖拉机上。这大红毛毯一铺,整个拖拉机瞬间变得喜庆又漂亮,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格外耀眼。
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朝着鹏城公社知青点驶去。一路上,拖拉机的轰鸣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引得路边的村民纷纷驻足观望,大家都知道叶争今天要去接他心爱的姑娘易文君了,纷纷送上祝福的话语。
到了知青点,叶争的人刚把拖拉机停稳,就点燃了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瞬间响起,火星四溅,那声音震耳欲聋。知青们原本还在知青点里悠闲地聊着天,听到鞭炮声,顿时乱作一团。有人大喊:“叶争来啦!快快快!快堵门!”一时间,知青们迅速行动起来,有的跑去关大门,有的在屋里翻箱倒柜找东西准备设置关卡,每个人都兴奋不已,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仿佛这接亲的热闹场景比自己结婚还让人激动。
叶争在兄弟们的簇拥下,大步流星地来到门口。看着紧闭的大门,他满心欢喜又略带焦急地大喊:“文君,我来接你来啦!快开门啊!”那声音饱含着深情,在知青点的院子里回荡。
易文君在屋里听到叶争的喊声,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她急忙走到窗前,想要看看叶争的样子,可还没等她探出身子,就被吴爱华一把拉住。吴爱华一脸严肃地说:“文君,你这时候可不能表现出急不可耐的样子,会被男方家人看轻的!新郎只有过三关斩六将,经历了千辛万苦把你娶到手,才会懂得珍惜你!我也是为了你好,你可不要枉费了我的一番苦心!”吴爱华一边说着,一边紧紧地拽着易文君的胳膊,眼神里满是坚定。
易文君犹豫着,眼睛看向楼下的叶争,又看了看一脸坚决的吴爱华。她心里明白吴爱华是为自己好,可又心疼叶争在门外着急。最终,她还是没有出声,只是站在窗边,眼神里满是担心地看着叶争。
吴爱华见易文君最终还是听了她的话,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她牵着易文君的手,把她拉到镜子前,仔细端详着易文君:“我们家文君,就是长的好看!这粉往脸上一扑啊,白里透红与众不同!今天你就是天下最美的新娘!叶争何德何能,居然能俘获你的芳心?”吴爱华一边说着,一边用手轻轻捋了捋易文君额前的头发,眼神里满是羡慕。
易文君听到这话,连忙反驳道:“叶争很厉害的!他拉动了港资,创办了自行车厂,养鸡场,饲料厂,运菜队,挖土队……”易文君说起叶争的成就,眼里闪烁着光芒,满心都是对叶争的崇拜。
吴爱华却不以为然,打断了她:“不过有几个臭钱罢了,我们知识青年是建设祖国,发展四个现代化的主力,是接班人,是要吃国家饭的,古语云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连农民都不如。”吴爱华说得头头是道,一副自认为很有见识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