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稿费三千

“徐屺,江阴人?”

“学生正是。”徐屺躬身施礼。

“我记得江阴有位名人叫徐霞客,你可认识?”

徐屺微怔,苦笑道:“正是先父。”

“先父?”邓平讶然道:“过世了?”

“先父已于崇祯十四年三月仙逝,学生听闻黄州种种,故而守制两年零三个月后,来到黄州。”

邓平了然,古代说守孝三年,可不是满三年,有以日带年守二十七天和三十六天的说法,当然,这个一般是皇帝才有的特权。

正常守孝是二十五个月,或者二十七个月,前两年是年,后面一个月算一年。

徐屺守的便是二十七月孝。

邓平有些惋惜,名垂青史的人物呐,未谋一面,斯人已逝。

“我听说你父亲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描述各地风土人情,对华夏地质方面论述颇多,似曾著有游记一部?”

徐屺愕然道:“先父确实留下诸多手稿,学生与先父好友季叔季会明这两年间整理书稿,确已成书,计二十卷,近百万字。”

邓平呵呵道:“既已成书,可是打算刊行?”

“是的,学生已找了黄州书局,打算将书稿刊印成书,不过学生财力有限,恐怕只能先刊印三五卷。”

现在印书是要钱的,甚至没有稿费……

不过黄州书局有稿费,但是稿费得看能卖出多少册后才能结算,一般是书价的两到三成。

《徐霞客游记》二十卷,百万字,还是游山玩水类的书,对于书局而言肯定不畅销,而且这年头又没打印机,印书靠的还是雕版和活字印刷这两种,所以成本可想而知有多大。

成本高,书局要赚钱,徐屺能先印三五卷,这财力已经算不错的了。

邓平也不是所有后世东西都往这里拖,毕竟总得给这个时代留点创新发展的空间不是,难不成一步迈出四个现代化?

“把书稿拿来,半年后给你一百套成书,外加三千元稿费。”

邓平觉得自己是真的黑,《徐霞客游记》稿费三千……

三千块还是买断价……

当然,黄州的三千元跟后世三千块不是一个概念。

黄州的一元等同于一两银子,按照现在的粮食购买力来算,黄州粮价是每石七毛,三千元能买差不多四千三百石粮食。

四千三百石等于五十一万六千斤,按两元一斤算,就是一百多万。

一本《徐霞客游记》百万稿费,少吗?

真心不少。

当然你非得用后世的价值来衡量,那就算千万也不算多。

然而徐屺已经被惊呆了,甚至一度觉得自己出现了幻听。

安国公说什么?

不但帮他印书,还给他百套成书,还……还给三千元?

这确定不是在做梦?

要知道在黄州书局,他只是刊印一套,每卷都要一百元!

用的是雕版,不过雕版用过后归他所有。

他在黄州书局印一套需要两千元,百套……二十万!

至于那三千元稿费,徐屺根本没在意。

游记是父亲一生心血之所系,能刊印成书,足以抚慰父亲在天之灵,稿费根本无足轻重。

徐屺感动莫名,已是潸然泪下。

“学生谢过国公。”

邓平摆摆手,他准备把徐霞客游记带回现代去印,扫描排版,快的很……

“你这次公务考核,时事题答的不错,律法断案题答的也是可圈可点,不过算术是差了点。”

徐屺苦笑道:“学生惭愧,参加公务考核时候方来黄州数日,并不识得国公推行的数字,也没拜读过律法条例。”

邓平恍然道:“原来如此,这倒是怪不得你,以你的成绩,若由人事部授官,只怕授不得官,多半会分去法院或者监察院为一小吏,想来你也不会甘心吧。”

徐屺点头道:“若非国公召见,学生已打算明日离开黄州,去先父未曾涉足之地游览,待到来年再来重新考过。”

“不用如此麻烦。”邓平笑道:“你和冒襄关系应该不错,就和他搭档去蕲州好了,做个副州长便是,以后我若得天下,你父亲什么地方没去过,你便去何处做官,任期满一年便调任。”

徐屺哑口无言,只觉得邓平以国士待他,他自当以国士报之。

等冒襄和徐屺离开,邓平看了眼还杵着没走的朱常淦问道:“还有事?”

朱常淦表情严肃道:“先前得到消息,两个大消息!”

“能不能别废话?”

朱常淦无奈道:“辽东那边的消息,说是清国皇帝黄台吉于九月二十一突然暴毙,还有李自成部已攻占陕西全境,安顿流民,恢复农耕,委派官员治政,前几日李自成破潼关,孙传庭殁于阵中。”

邓平沉叹,大势果然不可逆,本以为张献忠弃武昌夺四川,会对明末历史走向造成重大影响,谁承想该如何还是如何。

张献忠在四川也不消停,为了推行土改,杀的那叫血流成河,然而川地民风彪悍,面对暴力镇压,川地豪强纷纷招募精壮,遁入山川险地,时不时出山袭杀张献忠部将兵,潜入城中暗杀张献忠委任的各地官员,一时间人心惶惶,辞官而走的不知多少。

迫不得已张献忠只能废除土改之政,贴出安抚告示,承诺满满,然而愿意搭理者屈指可数。

照此情形下去,邓平觉得张献忠离滚蛋应该不远,那么他如果也在四川土改,会不会也遭遇到张献忠一样的窘境?

“拿下潼关,孙传庭战死……”邓平摇了摇头:“下面李自成该称帝了吧,称帝之后,号令天下,这家伙就该兵出潼关,夺山西,占京畿,一路杀向北都了。”

朱常淦喉咙动了动,然后一句话没说……

“至于清廷,黄台吉暴毙,按理来说应该是其长子豪格继位为新君,不过现在清国实力最强的是多尔衮,多尔衮与豪格不合,你说他们两会不会为了皇位爆发内战?”

朱长淦摇头,道:“属下不敢肯定,不过属下觉得豪格若是继位,多尔衮多半不会束手待毙,多尔衮实力固然不弱,可清国是诸王议政,诸王应该不会容忍多尔衮夺位,如此的话,没准会从黄台吉的其他儿子中选出一位,平衡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