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艺术的召唤

其实陆炎说的不对,什么久仰大名呢。他都忘了吧,自己曾经是他的初一的同学,可是那个时候的自己太普通,太平凡,他果真没有记得。

但苏沫却因他而起,走了一条不平常的路。

那时是高二最后一次选择进入艺考班的资格,苏沫的脚步显得格外坚定。虽然犹豫很久,她还是向班主任递交了要参加美术班的申请。

这个春天,对她而言,是生命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春日的阳光温柔地洒在青石板路上,斑驳陆离的光影中,小镇的宁静与安逸,曾是她心灵的避风港,但此刻,她的心却被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牵引着,向着一个名为“艺术”的未知领域迈进。

选这条路,也不完全是因为陆炎。

苏沫自小就对色彩和形状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每当她拿起画笔,在白纸上随意勾勒,那些线条和色彩仿佛拥有了生命,讲述着只有她能懂的故事。

然而,在这个普通到极点的家庭,艺术似乎是一条遥不可及的道路。父母更希望她能安分守己,踏实高考,大学毕业之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嫁人生子,过上平淡而安稳的生活。

苏沫记得,母亲厉声呵斥:“苏沫,你真的打算走艺术这条路吗?你不怕将来后悔吗?”

苏沫紧握拳头,咬牙坚定:“妈,我肯定不后悔,我自己的路,我想自己选。”

父亲的眉头紧锁,愤怒地看着她:“你真是翅膀硬了,有本事你就自己考去,你以为考艺术那么容易?单单一个美术培训你知道要花多少钱?你以为咱们是什么样的家庭?钱是天上掉下来的?”

苏沫走到父亲身边,轻声说:“爸,我会努力的,我想证明给你们看,我可以。你就当我是提前花完了大学的学费可以么?以后……等我高考完了,以后的钱我自己挣。”

弟弟妹妹在旁边看着,家里气氛异常沉闷,也都没有出声,只是无言地看着姐姐。不经意间从小跟在苏沫尾巴后面的小娃娃也长大了,她多想做个合格的姐姐,可以成为他们的榜样,可是他们的成绩一直比自己这个姐姐好,根本不需要也甚至自己没有资格成为他们的榜样。这也是苏沫不自信的来源之一吧。

经过一番争执,最后父母跟她签了个协议:如果苏沫坚持要学美术,那家里只会供她读完高中,大学之后所有费用,她自己解决。

这,算是最好的结果了。苏沫第一次,踏出了第一步,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苏沫开始省吃俭用,为了省钱买画材,她有时候只去食堂吃白米饭打免费的汤,有时甚至只吃一个白馒头。

就算这样,苏沫心里也是无比感激,她知道父母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供养她了。为了这多出来的学费,他们不得不更加努力地打零工挣钱,才能勉强维持家庭开支。

自此开始,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练习画画,参加各种美术比赛,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艺。在一次偶然的优秀生美术作品展览中,苏沫的作品被一位艺考培训老师看到。老师走到苏沫的身边,仔细地审视着她的画作,说道:“小姑娘,你的画作很有感染力。你有没有考虑过进入专业的美术学校学习?”

苏沫的眼睛闪烁着光芒:“当然想,我正在努力!”

老师继续说:“可是艺考光有学校的美术课是完全不够的,你还需要更多额外的专业技能培训,还需要大量的外出写生,我们是一个专业的艺考机构,你有兴趣参加吗?”

苏沫缩了缩勇气,“还是算了吧,抱歉啊老师,我没打算报培训班,也……没有那么多钱。”

老师鼓励她:“没关系,你有才华,我相信不应该被埋没。如果是因为钱的问题,你放心,你先学,等你高考完之后,可以来我开的工作室工作,用以后的工资交你现在的学费。就看你有没有这个勇气。我随时欢迎,这是我的名片。”

苏沫拿着名片,思考了很久,一方面担心那是个骗子有所图谋,一方面这真的是个很好的机会,如果能有更专业的指导,肯定会进步更快的,离成功也更近了一步。

所以,思虑一夜之后,第二天她就拿着名片找了工作室,觉得就听老师的意见,先学后交钱。

在培训室专业的美术老师的详细指导和帮助下,苏沫开始了艰苦的备考之路。

她的日常变成了同时兼顾文化课程和艺术创作的挑战。每天,她不仅要应对密集的文化课学习,包括数学、语文、英语等科目,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工作室里进行写生和创作,学习色彩理论和构图技巧。她深知,每一个细节的把握都需要无数的练习和实验。

白天,苏沫与其他学生一起上课,学习艺术史和美学理论,晚上则在工作室里继续作画。由于长时间沉浸在绘画中,她身上经常散发着颜料的气味,衣服也总是被不同颜色的颜料弄脏。她的双手因为使用削笔刀来修整铅笔尖和用画笔细致勾勒画面,变得酸痛并开始长出了茧子,但这些都无法阻止她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尽管经济条件有限,苏沫仍决心参与一次户外写生活动,她通过做兼职发传单、做美甲、兼职设计宣传单、在夜市帮人画肖像画最后向朋友借了一点钱才集齐了费用,不过就算是只有一次户外写生也让她开阔了眼界,受益匪浅。

写生完之后,她的生活费就更缺了,所以只能购买更廉价的颜料和画笔还有画纸,有些画纸受潮变色变形,这导致她的作品在质感和深度上与同学们的作品形成了鲜明对比。

写生活动中,苏沫的画作因为颜料和画笔的限制显得有些粗糙。这引来了同学们的嘲笑,甚至老师也批评她没有准备充分。

面对嘲笑和批评,苏沫感到心痛但并没有气馁。她并没有向谁解释自己窘迫的状况,只是抱着自己对绘画的热情和努力的决心,在暗暗努力。

在一个特别的美术课上,老师讲解光与影的关系时,她迅速掌握了概念,并成功应用在她的作品上。苏沫体验到了绘画带来的喜悦。旁边同学悄悄夸她说:“苏沫,你这张画的光影好美啊!”这句话让苏沫倍感鼓舞。

苏沫在图书馆里与好友小雨诉苦:“小雨,最近我压力好大啊,学习太累了,而且我的父母完全不支持我学习美术,我也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

小雨安慰她:“我真的很佩服你的勇气,苏沫。你能够这样坚持自己的梦想,太不容易了。”

苏沫叹息道:“有时候就是觉得太孤单,文化课,画画。我和大家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有时候连找个人说话都没时间。”

小雨理解地点头:“我能想象这对你来说有多难。但请记得,你的朋友们都在支持你。”

苏沫眼含泪光:“谢谢你,小雨。谢谢你安慰我。”

学习和成长的路上,苏沫时常感到孤独。她的同学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电影和音乐,而苏沫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室里孤独地画画。她偶尔会从教室的窗户望向操场,看着同学们欢快的身影,心中不免生出些许羡慕和孤独。

高三的艺考准备是一段艰难的旅程,苏沫为了准备艺考,参加了多家院校的术科考试,如京城艺术学院、海城美术学院和南城艺术大学。每场考试都要求考生展示自己对基础绘画技能的掌握以及个人创作的能力。考试前,苏沫经历了长时间的紧张和焦虑,担心自己无法达到预期的表现。

一次,在京城艺术学院的考场上,紧张的气氛让苏沫的手开始颤抖。她担心自己因焦虑而无法发挥出真正的水平。正当她觉得自己即将崩溃时,她的心中又浮现出了陆炎的身影,如果是他的话,他一定会说这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吧,一定能从容应对。所以安心试试吧,试试,错了又怎样呢?尽人事听天命。尽力就好。

她深呼吸,试图平静自己。在她的脑海深处,陆炎的声音渐渐变得清晰:“苏沫,试试吧。”

这些话语如同魔法一般,驱散了她心中的不安。苏沫逐渐恢复了平静,开始一笔一划地将她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展现在画布上。

艺考结束又立刻马不停蹄地回来加入文化课的学习,已经落后很多了,只能拼尽全力。

统考结束之后,一切才总算尘埃落定,她摊在家里好好睡了个长觉,总算能歇口气了。

但是她没有那么多时间歇息,休整了一周之后,她就收拾东西去了培训室,这是之前就定好的,得用工抵债。来到美术培训室她就开始了帮忙招生、指导低段学生画画,偶尔还充当高段学生的模特,有时也充当写生的带队生活老师,负责学生的出行……还好吃住都在店里,就算没有工资,也还勉强能生活。

当录取通知书送到苏沫手中的那一刻,她的心里五味杂陈,只能豆大的眼泪释放了她这段时间来的辛酸和悲苦。所以,努力真的会有收获的……

进入美术学校只是苏沫艺术之路的开始。她想像着在学院里的生活,她会接触到更广泛的艺术领域和更加专业的训练。她的日常包括在大型工作室里进行油画和雕塑的创作,与同学们展开构思和批判性的讨论。她还参与校外的素描活动,如在公园或咖啡馆里快速捕捉过路人的动态,这极大地锻炼了她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

课堂之外,苏沫和她的同学经常聚在一起讨论画画技术,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她们也会相互做模特儿练习人像画,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了彼此的绘画技巧。这种交流不仅增强了她的专业技能,也让她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不再感到孤单。

苏沫知道,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

苏沫理解到,自己的画笔和雕塑刀,就是自己的武器,帮助自己去描绘这个世界的美丽与哀愁、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她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梦、有坚持,艺术就会像一盏明灯,照亮她前行的道路

一切都是美好的。也果真如此。

初入美院,苏沫仿佛踏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

校园里,每一面墙都可能是某位大师的作品,每一条小径都藏着艺术的秘密。她参加了新生见面会,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带着各自的故事与梦想汇聚一堂,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执着,让苏沫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共鸣与力量。

在美院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苏沫的专业课从基础的素描、色彩理论开始,到后来的油画、水彩、雕塑等多种形式的探索,每一门课程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她记得第一次站在画布前,面对空白的画布时那种既兴奋又迷茫的感觉。但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她学会了如何用心去感受光与影的交织,如何用色彩去讲述故事,每一笔都承载着她的情感与思考。

除了专业学习,美院还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实践和展览机会。苏沫积极参与了多次校内外的艺术展览,她的作品从最初的青涩逐渐变得成熟而富有表现力。在第十一届校园艺术节上,她的一幅描绘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油画作品引起了轰动,人们被那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视角所吸引,纷纷驻足欣赏。那一刻,苏沫深刻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它能够跨越语言的界限,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她的这幅作品《不落尘》,受到一个回母校捐款的校友看中,当场购买。这是第一次她的画有了标价,带着对学妹的鼓励,这位校友出了五万的高价,买了她这一幅新人的新作。当辅导员把这笔钱转交给她的时候,她开心极了,这是第一次自己的画得到了别人的认可。

而听到同学们听到苏沫的画卖出了五万元的高价,有人羡慕有人眼红,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苏沫的同学里就有人说这幅画根本不值这个价,是人家校友大方有钱而已,人家本来就是来学校捐钱回馈母校的,得个好名声而已。

不管别人说什么,苏沫都不在意,她关心的是,现在她可以不为了生活费各处兼职打工,不用有了上顿想下顿了,她可以专心地学习、画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