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早餐的赵齐和李韶华驱车回到监测站,控制室里只有小敏一人在,不见其他人的身影。
“其他人呢?”赵齐问。
“这里太闷,出去透透气。”小敏说。
“也是,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你怎么没出去走走?”赵齐问。
“我出去过了,这也刚回来!”小敏说。
赵齐和李韶华去到旁边的办公室,让小敏帮他们泡了茶送过去。
赵齐坐在办公桌后面,李韶华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两人都很安静,过了一会儿,小敏端着茶进来,放在办公桌上。赵齐喝了一口说:“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真如我们看到的这样吗?”李韶华回到。
这个问题很有哲理,不知道如何回答。其实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打个简单的比方,一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大家都知道一厘米是多长。如果有能力把两个人脑中的一厘米概念取出来,就会发现虽然同是一厘米可是长度却不一样。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参照标杆,这个在每个人脑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任何人对于一厘米都不会有冲突。这就是说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同的,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换一下,应该问我们眼中的世界是真实的吗?
从这个信号的出现,对它的研究越深入,大家就会越迷茫,甚至会自我怀疑。李韶华就已经开始有点神经衰弱了。
这个问题赵齐回答不出来,应该说他知道答案,但是他不敢说。看着李韶华的状态,赵齐觉得他是不是已经陷入自己想象的那个世界中。
或许在外人看来李韶华有点精神异常,可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必须让自己进入这样一个状态,一个完全把自己丢掉的状态。
“赵齐!你觉得这次在月球上会有什么发现!”李韶华说。
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称呼自己了,这让赵齐又掉惊讶。不过对于他的问题赵齐倒是有自己的想法。
“这次探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月球的实际密度和质量,来计算出月球内部的情况……”
“所以你相信我说的话吗?”
“那句话?”
“所有的,有关月球和那个信号的?”李韶华说。
其实这个问题赵齐不知道如何回答,他不完全相信李韶华有关那个信号的想法,和月球空心论。不过看着李韶华现在的状态,他不知道怎么说。
“不完全同意?”赵齐说。
“哪些是你同意的?”李韶华说。
是啊哪些是同意的,哪些又是不同意的,这让他一时也说不出来。赵齐这样反问自己,我是不同意还是不愿意同意。还是说我害怕他说的是对的,所以不同意。
“嗯………………”
李韶华看着赵齐,他的眼神里有种期待又有点无奈,他期待的是赵齐可以肯定的告诉他,我不同意你说的。无奈的是他知道赵齐不会这么说,多年的朋友他们互相都了解对方。
“还记得我对那个信号的猜测吗?对它越深入的研究,我越希望我是错的。”李韶华说。
“你是不是又想到了什么?”赵齐说。
“我说过那个信号是直接发送给人类的,这个信号不符合我们已知的一些规则,如果这些规则是宇宙通用且统一的,那这个信号就不是在这个宇宙中产生的,而是从另外一个世界传来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这个宇宙可能只是高等文明实验室里的一个培养皿。”
这些话让赵齐觉得李韶华可能真的精神有点异常,他太沉迷了,把自己完全陷进去了,而他也知道,在一个秘密解开之前,他无法解脱。
在测控大厅里,周翔和同事换班,杨佳伟在大厅的一角,休息。他搬来几张椅子,把它们并在一起,自己躺在上面,他闭上眼睛准备好好睡一觉。
——杨佳伟看见自己站在月球上,探测器就在旁边,正在努力的工作着。他感觉自己有点飘,轻轻颠了一下,整个人都离开了地面,然后又落下来,他不敢用力跳。他抬起右脚,向前迈出一步,接着抬起左脚向前迈一步,走着走着他开始奔跑起来,但是他一用力,脚下就打滑,根本跑不起来,还容易摔跤。最让他觉得新奇的是他发现自己不用呼吸,而且他也没有穿宇航服,但是他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就在月球上。他走到探测器旁,看着钻杆呼呼地转着,储藏室里还剩下一半的钻杆,也就是说现在已经钻了有一百米了,离目的深度还有一半。他围着钻机转了一圈,他感到很欣慰,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在这样的情景下看到她。他抬起头看到了之前只能在大屏幕上看到的那个娇羞的少女,还是那么美,只是换了一个方向。有一点点阳光出现在他的视角边缘,抬头望去,眼光所能到的视界边一部分的月表已经被太阳照亮。——
正在沉迷在梦境中的杨佳伟被一阵警报声吵醒,他连忙坐起来,揉了揉眼睛跑到大屏幕前。
“怎么了?”杨佳伟问。
“钻机停机了!”工作人员说。
“停机?什么原因?”杨佳伟说。
“还不知道!”工作人员说。
杨佳伟绕道电脑前,查看探测器发回的所有数据。在一堆数据中发现了一条异常情况,杨佳伟把它点开,
‘钻头进给阻力超出安全值’
也就是说钻头磨损严重已经不能继续使用了。这让杨佳伟觉得奇怪,之前在地球上测试过,这种钻头在连续钻孔24小时后依然能够继续使用,最后到42小时后才报警,为什么到月球上只能使用不到20个小时。
所有工程人员全部被叫到了现场开会。对于这样的情况虽然之前有预案搭载了一个备用钻头。但现在,有个问题就是在查看钻机发回的一些数据的时候发现四个支腿所承受的力不一样,虽然之间相差的并不是很大,但是也足已说明钻头出现了偏移,角度大概在3度左右,整个平台受力不均匀。从数字上来看,并不是很大,也在可控的安全范围内。在查看了钻机从开钻到停机时所有的数据发现,这个偏移是从70米左右开始,所以说这3度的偏移距离只有30米,这就超出了百米5度的标准。之所以有个标准是因为,当时在制造钻机是为控制体积和重量,平台中存放钻杆的空间被设计的极其精密,钻杆在平台的存放方式和枪的弹夹类似。这个存放区域要求钻杆的弯曲程度为百米4度极限5度。所以现在这30米就达到了3度,说明最顶端的30钻杆弯曲程度已经超出了存放区的极限,放不进去了。从在地球上的实验来看,一颗钻头完全能够满足钻孔需求,最初的设是在完成钻孔了,抽出的钻杆不在回收而是直接扔在月表。可是现在的情况需要更换钻头,就需要回收钻杆,而有至少30根钻杆无法回收,如果抛掉,那最后钻孔深度就会减少30米。
这个会议的目的就是看有没有办法。
“小杨,你把现在的情况简单的说一下!”钟时昌说。
“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钻头磨损严重,需要更换!”杨佳伟说。
“我们不是有一个备用钻头吗。换上就好了”一名工程师说。
“如果只是更换钻头,那就简单了。”杨佳伟说。
“小杨,不要卖关子。”钟时昌说。
杨佳伟把数据放到大屏幕上说:“大家看一下这几个数据,这些是钻杆目前的状态,从这些数据看钻杆弯曲了3度,这里看起来还好,大家好看这个,从这里可以看出,钻杆前68米还是正常的,并没有明显弯曲,但是从68米开始,钻杆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弯曲,而这32米的弯曲程度达到3度,这已经超出了最初设定的百米5度的标准。更换钻头就要回收钻杆,很显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回收这十五根,可能是二十根,这些钻杆已经无法回收,如果强行回收,卡在存放区的可能性很大,一旦卡死,整个任务就意味着失败。而抛掉则最终的孔深度达不到要求。”杨佳伟说。
这样一说,大家都明白了。
“我们在地球上不是测试过钻头,完全可以完成吗?为什么在月球上,这个钻头才钻到一半就无法使用了?”钟时昌说。
对于这个问题,杨佳伟无法回答,他也很想知道答案。
“难道月球上还有我们不知道的比地球上的岩石还要硬的石头?”一名工程师说。
“这无法得知,为了控制探测器重量,上面除了钻机,就只有密度探测器,没有其他科学设备。”杨佳伟说。
“现在的首要问题是,回收还是抛弃这几根钻杆!”钟时昌说。
对于这点杨佳伟的提议说:“抛掉钻杆,原因有两个,一是有卡死的风险,为了这30米冒这个险不值得,二是不知道月表下是什么情况,这样的岩层还有多深,如果接下来的岩层都是这样的,那新钻头能达到的工作深度或许到不了一百米,也就是说不管有没有这二十根钻根,可能都钻不到要求的200米。”
“可是少了这30米会对最终的结果产生影响吗?”一名工程师说。
“肯定会有,对于这样的探测,当然是越深越好,可是现在的情况,我们只能这样做。”杨佳伟说。
这个问题就需要钟时昌来拍板了,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说话,有些低着头,有些看着他。
钟时昌点了一根烟,抽了起来。这是个棘手的问题,虽然这30米看起来不多,但对最终的结果会有天壤之别,这会让误差变大。可是强行回收这几根钻杆,一旦卡死,整个计划基本上就可以宣告失败了,权衡轻重之下,钟时昌心里已经有数。抽完烟后,钟时昌说:“把电话给我!”
钟时昌拿过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这个号码是打给国务院的。很快电话通了,钟时昌把现在的情况向对方说明。
“这个情况,我了解了,在这方面我不是专业的,我相信在你心里已经做出正确的选择,你给我打这个电话,只是为了跟我说一声,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我都相信你!放心去做吧!”电话里的人说。
挂断电话后,钟时昌停了一会儿说:“抛掉吧!”
杨佳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向探测器发出指令,几分钟后,大屏幕的画面显示钻杆开始回退,钻杆一根根回到存放区。回收预计需要30到40分钟,所有人都在大厅等着,等着那最后的4根钻杆,是否像预计的那样。
钻杆一根一根的回收,屏幕上显示着回收的数量,5……6……7……8……………………
钟时昌一样虽然脸上看起来很平静,可是在心里却有着说不出的滋味。对于杨佳伟来说,这是他第一次负责的项目,原本一切顺利,可是现在,就算接下来的钻孔顺利完成,整个任务也算不上圆满完成,这让他感到遗憾。
而在钟时昌心里担心的是少了这30米,会对结果产生多少影响,现在不得而知,一切都要等到最后才知道,现在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30分钟后终于到了这最后几根,倒数第32根退了出来,分开后推回轨道,回到仓里,接着倒数第31根分离,可是在退回到轨道的时候,显示屏上显示的阻力开始变大,这就说明这根弯曲了,数值开始上升,两千就是分界线,如果到了两千,这根就要抛弃。现在的情况如果这个也抛弃的话,最后的孔又要减少两米。不过最后数值停在了1970,下一根就是之前预估要抛弃的,现在它已经分离,虽然一开始就想好了要抛弃,但是大家还是想先试一试,回退器开始将这根钻杆回推,数值上升的很快,慢慢逼近2000。
1990……1995……2000,到了两千,。到两千就可以不用再试了,之前说过超过这个值就要抛弃,就算只是多了1,也要抛弃。压力机向一边移动,露出一个小孔,钻杆从这个孔中被弹了出去。接下来的钻杆在弹出之前都进行的测试,所有的都超值而被抛弃。最后钻头也从洞中出来,下方的镜头中能看到钻头,杨佳伟把画面放大,可以清楚地看到磨损的情况。
钻头磨损的情况比想象的要严重,三个高钛钨合金的圆形齿已经磨得只剩下一半,上面的齿都被磨平。很难想象它们到底经历了什么,实在想不出,这下面到底是什么能如此的硬。
换上新的钻头后,开始接钻杆,开始下钻。但是由于前面的几根有些变形,这样对接工作变的异常艰难,自动对接没有完成,现在杨佳伟只能通过系统的提示进行手动对接。由于摄像机在平台的下方,看不到对接位置的情况,杨佳伟只能凭感觉操作。
钻机马达可以进行轻微的偏转,杨佳伟根据之前预计的情况,钻杆大约弯曲2到3度,所以他将马达先偏转了2度,然后低速转动,系统没有提示,接着转,还是没有。在试了十几圈没有成功后,杨佳伟再次把马达偏转了0.1度,然后继续测试。时间一直在走着,没成功,角度继续加,但每次只加0.1度。
虽然大厅里来了空调,但是杨佳伟全身都自己湿透,此时角度加到了2.8度。他在裤子上擦了擦手上的汗,然后把手放回摇杆上,摇杆上也全是汗。他再次转动马达,整个过程异常的小心,而且速度极慢,终于系统提示对接成功。在场的所有人都欢呼起来,这原本是个不可能的任务。杨佳伟脸上的表情也轻松了许多。这是时间已经过去了快一个小时,但是这只是第一根,这些使用过的钻杆或多或少都存在弯曲的情况,可能每一根都需要手动对接,这将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可是现在别无他法。杨佳伟在哪个位置上一座就是十几个小时,越到后面对接越容易,他好像找到了一些规律,而且后面的钻杆弯曲没有前面的严重。就这样杨佳伟手动对接了23根钻杆。之前用的过还剩下8根,这些都是后下的弯曲程度应该可以说没有,杨佳伟决定试试自动对接,切过去后,他仔细的看着系统的反馈。
“对接失败!!”
看来这根弯曲程度还是超出了自动对接的范围,无奈,杨佳伟只能再次手动对接。这次只用了不到两分钟就对接上了。下一根他依然先测试自动对接,这次自动对接成功,说明剩下的钻杆弯曲程度已经回到了自动对接所能接受的范围,在场的人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从昨晚6点开始到现在已经是第二天早上5点,所有人都在这等着,尽管大家都很累,可是没有一个人离开或者找地方睡觉。现在钻机已经开始恢复正常运行,钟时昌对大家说:“今晚,辛苦各位了,现在已经正常了,大家回去休息吧!尤其是你,小杨,今晚辛苦你了,好好休息一下,接下来的工作就交给他们吧!”
这么一说,杨佳伟突然觉得浑身无力,由于他的精神一直处在一个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这让他忘了疲倦,但是现在一切都恢复正常,疲倦感一下子上来了,现在他只想找个地方好好睡一觉。
杨佳伟回到自己搭的床上,用外套盖在身上。他闻到一股酸臭味,这是他身上的味道,这一夜他的衣服就没有干过,但是他实在太累,躺下后便不想动弹,很快他就熟睡了。
虽然钻机恢复了正常运行,但是问题依旧存在。原本计划钻孔需要26小时,配备的核电池能提供60小时的电力支持,前100米用了17个小时,中间更换钻头,对接钻杆用了11个小时,加上其他工作,用了差不多30个小时,电池还剩下30个小时的电力支持。下面的岩层情况不不得而知,如果和之前一样,那就需要降低钻机的进给速度,那这剩下的60米可能要花26小时左右,这就会接近电池的境界点。如果中间再出什么意外,这项任务很可能会失败。
杨佳伟又站在了钻机旁,这次在他身边多出了很多金属棒子,那些是抛出来的钻杆。他拿起来一根,虽然是使用过的,但是它表面还是发出金属光泽,杨佳伟在一头瞄着看,有一点弯曲。在地上,他看见了那颗磨损的钻头,实在想象不出这下面到底是什么,能将如此坚硬的钻头磨成这样。他蹲在平台下方,看着那个洞,此时钻杆还在往里面进给。他想看看这些钻出来的岩石能否找出一些线索。光线慢慢移动,杨佳伟觉得越来越暗,温度也在急剧下降,太阳又回到了后面,月球正面进入了黑夜,此时正是欣赏地球的最佳时机。那个美丽的少女再次将杨佳伟的目光牢牢的吸引了。
这几天赵齐一直在试图将李韶华从自己的世界里拉回来,看起来有点,效果。他们都在尽量不去想那个信号的事。这似乎是一个有魔性的信号,它在召唤这人们,尤其是这些科研人员很容易陷进去。赵齐的团队慢慢把对信号的解密工作放到了一边,因为他们觉得解开这个信号,先要解开月球的秘密,所以现在还是不要去碰它的好。
虽然李韶华看起来已经恢复一些,可实际上只有他自己清楚,他每时每刻都在思考着,他只是学会让自己不那么深陷进去。他也在怀疑自己的猜测到底对不对,他没有答案,至少现在没有。为了让大家轻松一点,赵齐决定带着大家去自驾游。
“各位,这段时间辛苦大家了,为了让大家轻松一下,我决定去自驾游!”赵齐说。
“好啊……好啊……去哪?”小敏说。
“地点还没定,大家说说看去哪好点!”赵齐说。
“既然是自驾游,那就去远一点的,九寨沟怎么样?”沈阳说。
“要不去XZ!”小敏说。
“XZ太远了!”赵齐说:“我觉得九寨沟可以!你说呢?”
“那就去九寨沟吧”李韶华说。
“那好,咱们就去九寨沟,明天就出发!”赵齐说。
决定去自驾游,大家都很开心,开始准备需要的东。而对赵齐和李韶华而言,其实并没有要准备的,唯一需要的就是放空大脑,什么都不要去想,好好享受一下这一路的风景。
尽管降低了钻机的进给速度,但是钻头受到的阻力还是很大,发回的数据显示阻力一直在界限下方浮动,有几次快到界限,马上又降下来。可以想象钻头所受到的伤害有多大,但是现在已经钻了135米了,还剩下25米,可就是这最后的25米,进度却异常缓慢。其实从126米开始,钻机的速度就明显变慢了。从100米到125米用时5个小时,但是从126米到135米却用了近2个小时。看来钻头已经快不行了,但是他必须坚持下去,这最后的25米。
杨佳伟已经醒来,他到卫生间用冷水洗了个脸,让自己清醒清醒。回到操作台前,仔细查看数据,和摄像头传回的画面。从画面中可以看到平台的四条支腿其中一条,已经移位,这说明用于固定的螺钉已经失效。杨佳伟转动上的摄像头把,镜头对于对准那个支腿,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那条支腿在抖动,螺钉已经彻底失效。他又把镜头对准其他几根支腿,剩下的三根,还有一根也出现了轻微的抖动。看来剩下的这20几米将会是个艰巨的任务,不知道钻机能不能坚持到完成这个洞。
杨佳伟紧紧的盯着大屏幕,不敢怠慢,他在根据回传的数据实时的更改钻机的运行参数,以稳住钻机,让它能坚持的长一点。
还剩下20米,从钻机开始运行到现在已经过去了45个小时了,时间只剩下15个小时。最后的密度探测需要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所以留个钻机的时间只有14个小时。由于为了稳住钻机,杨佳伟再次降低了进给速度,接下来的14个小时将会是个挑战。
所有人都在注意着屏幕上的一个数学,这个数字一直在3880左右跳动。这时钻机的进给阻力,4000就是上限。超过这个数钻机就会报警停机,已经没有备用钻头了,而且就算有也没有时间再去跟换。报警停机后如果强行启动的话有可能会把剩下的三根螺钉扯断,而将整台钻机顶起,因为四根固定螺钉有一根已经失效。杨佳伟一直在看着摄像头穿回的画面,和数据。一旦这个数字有上涨的趋势,他就会把进给速度降下来,甚至马达转速也会下降。
数值涨到了3990,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眼都不眨的盯着,杨佳伟连忙将进给速度降下来,几乎降到了零,还剩下5米。待数值下降一些后,他又小心翼翼的把进给速度提上来,每次只加一个点。杨佳伟看起来十分的冷静,可手都已经发抖了,手心里直冒汗,不停的在身上擦。
……3991…3993……3994……3996……3998……杨佳伟感觉自己心跳都快停了。终于数值还是到了4000,他立马把进给降到零,此时钻机停止运行。又到了要决策的时候了,已经到了警戒值,三条支腿都出现了松动,在钻的过程中,整个平台都在晃动。现在如果继续,很可能扯断螺钉,会让平台偏移,一旦发生偏移就会把钻机卡死,甚至把钻杆折断。这样的话整个任务功亏一篑。可是现在只剩下2米了,也就是最后2根钻杆。杨佳伟的右手抖的厉害,他用左手紧紧的握着右手,害怕一不小心碰到操作杆。
现在该怎么办?这句话在他心里回荡着。他回过身,身后围着3,4十人,没有人说话,都只是静静地看着。这个决定不是谁都可以做的,所带来的后果也不是谁都可以承担的。钟时昌也在人群中,当杨佳伟看到他的时候,仿佛看到了黎明,他需要有个人来告诉他该怎么做,就此打住,还是继续。他想继续,但是他不敢,他想要支持,他不想他主导的第一个任务不及格。钟时昌看出了他的疑虑,可是他自己也在心里纠结。
“有把握吗?”钟时昌说。
杨佳伟心里也没有底,但是他想试试,而在钟时昌的眼神里他看到了一句话……只要你觉得没问题,那你就可以继续。在挣扎一会儿后杨佳伟说:“有把握!”
钟时昌看着他的眼睛,他看到了自信和坚定。
“那就继续!”
听到这句话后杨佳伟甩了甩自己的手,希望它不要再抖,然后轻松的把手放到操作杆上。他在心里不停地给自己打气,让自己冷静下来。开始了,现在除了考验他的技术,还是在考验他的运气。
钻机换上最后一根钻杆,准备到位。杨佳伟轻轻的推动操作杆,马达开始旋转,按住操作杆上的按钮,压力机开始下压。数值瞬间到达3900,但是他没有松手,压力机继续下压。
3950……3970……3990……4010……4020……手依然没有松,屏幕上的画面开始抖动,那时平台在抖,带着镜头一起抖。到了4100……4150,钻头在前进,还剩下一米。最后的一米了,马上就要成功,也可能马上失败。现在他就踩在悬崖边上,每一步都要很小心。
突然杨佳伟仿佛听到了……当……的一声,屏幕画面晃了下,虽然并没有声音,但是那一刻他感觉自己真的听到了一个声音,那个声音让他手抖了下。他知道又有一根螺钉断了,现在仅剩下两根还在顽强的支撑着,但也随时会崩溃。但现在的他不知怎的心里多出了一种信念,他知道一定能成功,一定会成功的,这信念让他牢牢的握着操作杆。
数值已经到了4500,按理说这个值加上平台现在的状况应该早就蹦了,可事实并没有,这台钻机是杨佳伟一手设计和制造的,他最了解它,它就像它的孩子一样。而此刻这个孩子似乎也很能理解父亲的心,它感觉到了来自父亲的信念,对它的信心。
159.2米,159.3米,159.点4米,离最终的结果越来越近了。这就像赛场上的运动员一样,不拼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更重要的是终点就在前方。
4630……159.6米……4642……159.7米……4661……159.8米…………希望就在前方了。所有人的手抖紧紧攥着,钟时昌死死地盯着大屏幕,有些人已经闭上了眼睛,他们不想看到它蹦掉的样子。
杨佳伟依旧没有松手,4720,……159.9米,还有最后0.1米,可是这最后的时刻,阻力数值却开始飙升,直接超过了5000。看来钻头已经到达极限,现在基本上就是在硬挤进去的。
159.95米……159.96米……159.97米,5312……5390……5463…,159.98米,5531,159.99米。此时大屏幕上的画面已经抖地看不出任何信息,只有几个数字在不停地变化。其实他完全可以放弃,没有必要在冒险。可能这是他自私一下,他想向所有的人证明他设计制造的这台钻机完全能够完成任务,虽然不是很完美,但是它一定能坚持下去,这是他的孩子,他相信它。
160米!!当屏幕上显示出这个数字的时候,杨佳伟立刻松开了自己的手,钻机随即停止运行,而阻力值停在了5732。他仿佛感觉到下一秒,剩下的两根螺钉就蹦断,钻杆也会在瞬间被折断。当他放开手的那一刻,有点后怕了。而这两根螺钉就像是救命稻草一样死死地抓住了他。
杨佳伟瘫坐在椅子上,身后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他笑了,所有人都笑了。
还没有结束,钻头还没抽出来。在椅子上躺了许久后,杨佳伟喝了一口水,重新坐直身子,又在电脑前操作起来,其实抽杆可以让钻机自动完成,这些都是预先电脑上设定好的。杨佳伟输入代码,钻机又动起来,不过是在回拉,压力机把钻杆提起来,马达抱住钻杆,反转,两节钻杆脱开,从一边的洞里弹出去,接着第二根,第三根。整整2百根,需要大概30分钟左右。到最后几根的时候,杨佳伟,按下了暂停,他想看看这几根磨损的情况。从下方的镜头画面来看,钻杆除了有明显的弯曲并没有怎么磨损。回抽继续,钻杆一根根的被抛在月球表面,在上方的镜头可以看到在平台前方,有一堆金属棒子在那。最后钻头出来了,杨佳伟看着屏幕,钻头的磨损远超他的想象,已经认不出这是个钻头了,钻头长度少了一半,想象的出,最后的那段距离完全是硬挤进去的。钻头也被抛了出去,到现在杨佳伟可以真正的松口气了。他站起来走到钟时昌跟前说:“钟局,我的任务完成了!”
钟时昌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辛苦你了!给你放一周的假,好好休息一下!周翔,接下来的工作就交给你了!”
“谢谢钟局!”说完杨佳伟站到了一旁。
“没问题!”周翔说。
接下来出场的就是密度探测器了,周翔坐到电脑前,准备投放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外观和之前的钻杆很像,也是一根长长的棒子,它会向四周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回的波,根据反射回的波的频率和强度来计算出密度。探测器被一根细细的钢丝拉着慢慢地从洞口放下去。刚放下去,数据就开始传回到钻机,再通过卫星传回地球。大屏幕上显示着传回的数据,从传回的数据看,月表的密度和之前计算出的差不多,在3克/厘米³,为了数据的精确,探测器下落的速度很慢,系统根据数据自动生成的曲线,现在并没有大的起伏,基本就是一条直线,下到50米开始,数值突然升到了3.5克/厘米³,也可以确认月球的密度并不是之前认为的那样,按这样的情况看月球内部有空洞,至于空洞有多大,要看接下来探测的结果下到60米的时候密度上升到3.8可/厘米³。屏幕上的曲线开始有了明显的向上弯曲,下到80米的时候密度为4.1克/厘米³。继续深入,到达110米的时候密度为4.3克/厘米³,130米的时候为4.4克/厘米³。曲线上升变缓了,最后到160米的时候密度也只有4.7克/厘米³。
这这个结果有点意料之外,这已经能说明月球内部确实有中空的地方。但杨佳伟不明白的是这个密度并不高,还不如石灰岩,为什么能把钻头磨成这样。在地球测试的时候曾用花岗石,甚至是金属。都没有把钻头磨成这样,难道这时地球上没有的物质。这一切都让月球变得更加神秘。探测器上没有元素探测仪,所以无法得知这是什么物质,不过就算有也不一定能探测出来,又或者说这是一种已知元素的未知结构形态。这一刻杨佳伟恨不得立刻飞到月球上去,钻进这个洞里去一探究竟。
赵齐回了一趟家,收拾出去玩需要的东西。他们约定就在学校门口集合,当赵齐开着车到门口的时候,发现其他几人早早的就在这等着了。他把车开到他们面前停下。
“你迟到了!”李韶华说。
“路上比较堵,花的时间长了点!上车吧!”赵齐说。
几个人开心地坐上了车,所有人上车后,赵齐开着车出发了。一路上有说有笑,李韶华说了很多他们以前在国外读书时的经历。这时电话响了,赵齐没接而是把手机递给了李韶华让他帮忙接一下。他看了一眼屏幕,上面显示着钟局,李韶华接通了电话。
“赵教授,结果出来了!”
“我是李韶华,赵齐正在开车。”李韶华说。
“你们这是准备去哪吗?”
“准备出去走走,散散心!”李韶华说。
“那你们估计散不了了!”
“怎么说?对了,你刚才说结果出来了?什么结果?”李韶华说。
“这正是我要跟你们说的,月球的密度探测结果出来了,你们现在方便吗?我把数据发给你们!”
“可以,老赵靠边停车!小沈,把电脑给我。”李韶华说,从他的语气里能明显感觉到他的兴奋。
赵齐把车停在了路边,李韶华打开电脑对着电话说:“发过来吧!”
“在发了!”
没多久,电脑里就收到了钟时昌发来的文件,他们把文件打开。看到数据的那一刻,李韶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什么东西?让我看看!”赵齐把电脑转了过去,同样他也被屏幕上的内容吓到。
“老李,看来你是对的!”赵齐说。
不过在李韶华的眼睛里看到的却是不安,如果月球内部真的是空的,那里面真的有文明吗?他们一直在监视着人类?
“喂?喂?能听到吗?”电话里有人在喊着,原来电话还没挂掉,钟时昌一直在线。赵齐接过电话说:“钟局,我是赵齐,数据收到了。这是真的吗?”
“这是探测器传回的数据,应该错不了,对了,你们现在马上来局里开会!”
“现在?”赵齐说。
“对!快点,先这样了!”
嘟……嘟……嘟……
赵齐放下电话说:“咱们得旅行要取消了!老李咱们马上去BJ!沈阳,帮我们定最早的航班,行李都收拾好了,我们现在就去机场!”
“好的,在定了!”沈阳说。
赵齐启动车子出发去往机场,一路上,李韶华没有说话,和之前一样,沉默成了他的座右铭。
在钟时昌的办公室里,已经聚集了一些人,都是天文和地质学的专家,他们在研究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这些虽然只是月表170米厚岩层的密度,但是可以根据这些计算出月球的平均密度。
“对于这些数据。你们有什么看法?”钟时昌说。
“这些都是月表的密度变换,我们知道,越靠近中心,密度越大,按照这些数据分析来看,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这需要点时间!”
“好,你们一天的时间,告诉我答案”钟时昌说。
到了机场,赵齐从后备箱拿出行李对沈阳和其他几个学生说:“我们这次去,估计会待一段时间,你们要好好守着观测站,同时学习不能落下,等我回来,你们要把你们的博士论文准备好!”
“那教授,啥时候回来?”沈阳说。
“可能三五天,也可能十天半个月,对了,车你们也开回去用吧!。”赵齐说。
沈阳从赵齐手里接过钥匙,并送他们进了机场。在机场的候机厅里赵齐拿出电脑,打开那些数据并生成了图表,他看着图表问李韶华说:“你怎么想的?”
“你把这些数据的平均值算出来看看。”李韶华说。
赵齐在键盘上敲了几下,很快就算出来了。
“这还只是月表到地下160米深处的平均密度,越往下密度越高。你用这个值作为月球的平均密度,算一下月球的体积,看和以前的相差多少。”李韶华说。
赵齐把这个数值带入了公式,再把得出的结果和越来的进行了对比。
看着结果两人觉得不可思议。
“差这么多!月球的密度可能还不止这样,或许更高!”赵齐说。
“的确”李韶华说。
“你猜按照这个趋势来看,月球岩层的厚度会是多少?”赵齐说。
“你要我马上回答,我回答不出来,这个要经过严格计算才行!”李韶华说。
“这个我明白,我就是想咱们各说一个数字,看最后谁的最接近!!”赵齐说。
李韶华有点来劲了:“好啊,输的人怎么办?”
赵齐想了想说:“这样吧,输的人一箱茅台!”
“成!”李韶华答道。
“好了,咱们还是先看看这个吧,到了BJ,看看怎么说!”赵齐说。
钟时昌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回想着自己从业以来的经历。从业以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已经没有了那种年轻时的憧憬,可是在今天,那种感觉又回来了。现在他憧憬的不是事业上的成就,而是远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那个人类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今天却变得那么神秘而陌生。
人类对于未知的事物都会憧憬,也会害怕。虽然杨佳伟的工作已经完成,但是他也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这几天经历的事跟他以前所学到的知识出现了偏差,有些甚至是颠覆。仰望星空,那里太大了,也太神秘了,神秘的让人感到害怕,人类对于它知之甚少。不过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他们更害怕的是有生之年不能解决自己的疑惑,现在他最想知道的就是月球上到底有什么。这时目前所有的科研工作者最想知道的。
杨佳伟来到钟时昌的办公室门口,他站在那,有些犹豫。过了几分钟,他敲了敲门,门内应声让他进去。
进去看到钟时昌正站在窗口看着外面,他回头看见杨佳伟进来说:“来了!你过来看看?”
杨佳伟走到他旁边看着窗外,下面是大地有人有车在上面移动,远处有很多房子,有的很高,上面是天空,些许白云漂浮着,还有一架飞机飞过,后面拖着长长的尾巴。
“你看到了什么?”钟时昌说。
“人,车子,房子,还有天空!”杨佳伟说。
“是啊,我也看到了这些!”说着钟时昌转身回到座位上,并示意杨佳伟坐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想法?”
杨佳伟明白他说的是哪件事。
“我来这也是为了这件事,如果知道了月球内部空洞的大小,知道了岩层的厚度,我们接下来会怎么做?”杨佳伟说。
“你想问什么?”钟时昌说。
“我们会派人上去吗?”杨佳伟说。
“这个现在还不知道,月球内部如何还是和未知数,至于月球岩层厚度,我们知道了又能做什么?”钟时昌说。
杨佳伟沉默了,是啊,知道了又能做什么。把它打穿吗?还用以前的方法!太异想天开了。
“知道了,不过,如果决定了要上月球,我想为自己要一张票。”杨佳伟说。
“我知道了,可是我给不了你承诺!”钟时昌看着他说。
杨佳伟站起来鞠了一个躬离开了办公室,他来到外面坐在路边的椅子上沉思着。
赵齐两人到达BJ已经是6点多了,两人下飞机后赵齐给钟时昌打了个电话。
“钟局,我们到了BJ了,您现在在哪?”赵齐说。
“我现在办公室,你们先到局子里,我在那等你们!”
“好!”
挂了电话两人还没来得及吃点东西,便直奔航天局。到达目的地航天局的时候已经是8点半了,在航天局的办公室里坐了二十几个人,除了之前的那几个人,还多了几个,这些个人赵齐并不是很熟。
两人进来后,钟时昌说:“来了,还没吃东西吧,给你们准备好了,边吃边说!”
这时两人注意到桌子上放着几个盒饭,看到这,才感觉到饿。两人也不是那种拘谨的人,看到有东西吃,也不顾及什么,吃了起来。从他们吃饭的样子来看,的确是饿了。
“你们两吃着,我说几句话,资料大家都看看,今天让大家来,就是为了各位手上的资料,可能有些人还不知道这时什么。那我就再说一下,这些是月表到月岩160米深处的密度,和变化趋势图。大家应该都知道前不久我们发射了月球探测器。这些数据就是这台探测器发回的。大家就这些数据看出了什么?”钟时昌说。
大家都在仔细地看着手中的资料,一时也没人说出什么。过了十分钟,终于有人开口了。
“从这些数据来看,月球的密度和我们以前探测的不一样,明显高出很多,如果按这趋势来看,月球的密度可能比地球还大!这是不可能的?”说话的是地质学专家张乾教授,算是国内这方面的权威了。从他的话里看的出,他觉得这个数据有误,只是没有明确说出来而已。
赵齐已经吃完了饭,并把饭盒收拾好放到了一边。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月球上什么都没有,可我们却能收到从月球发出的信号,这可能吗?不可能!可我们就是收到了。所以事事无绝对,我们未知的还有很多。”
“那你有什么看法?”钟时昌说。
“老李,你来说吧!”赵齐说。
李韶华收拾好饭盒,擦了擦嘴说:“他这几句话,我赞同,面对宇宙,我们知道的太少,就好比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月球。它陪着地球几十亿年,可我们对它的了解除了外貌,其他一无所知。就从这次探测来看,有很多都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认知。我听说在钻孔的过程中遇到了些困难,小杨,能和我们说说吗?”
杨佳伟看了看大家说:“在钻的过程中的确遇到了些问题,在钻到大约一百米的时候,钻机就报警停机了,我们在检查后发现钻头磨损严重,进给阻力过大,系统保护停机,这些钻头我们在地球上测试的时候能持续使用超过48小时,可是在月球上使用了不到二十个小时就报废,好在有备用的钻头,换上新钻头后,最后的60米用了差不多35小时才完成,最后完成后,我们抽出钻头是发现,钻头磨损比前面还要严重。这是让我觉得不同寻常的地方。”
“可是就这些数据来说,岩层的密度并不算大,怎么会把钻头磨成这样?”钟时昌说。
“其实密度和硬度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密度高不代表硬,密度低也不代表就软,主要和物质的原子结构有关系,不过这个钻头可以说已经是地球上最硬的东西了。”张乾说。
“是啊,我们测试了地球上能见到了的自然中最硬的物质,都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钻头磨成这样。”杨佳伟说。
“也就是说月表上有比地球自然环境中物质还要硬的物质。”赵齐说。
“不过这些都只是猜测,对于下一步的计划,我们要从手上这几张纸开始。”钟时昌说:“赵齐,你们对那个信号的研究进展怎么样?”
“说到这,我想说这应该是我职业生涯最大的挑战,很遗憾,没什么进展。这个信号跟我们一样的很不一样,除了它的特性,这个信号似乎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就仅仅只是一段电磁波。”赵齐说。
“如果这么说来,除了让我们知道信号是文明发出的以外,没有其他的东西。”钟时昌说。
“差不多是这样,不过对于这个信号,老李有独特的见解!”赵齐说。
“是吗?那请李博士说说看!”钟时昌说。
在场所有人都望向了他,但他似乎欲言又止。过了一会儿,他还是开口了:“其实,我想说的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信号的作用点在哪?”
“怎么说?”
“以往我们说的无线电波都是作用在机器设备上,需要用天线接收,在由设备解码。但是我们制造的设备都是依据我们先有的知识为基础。但是这个信号超出了我们现在的认知,为什么还是能接收到!可能天线本来就能接收,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不过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软件是彻彻底底依照人类的思维模式建立的,设备是硬件,它能接收,这个好理解,但是软件也能解码,甚至把频率显示出来,这就有点奇怪,而且频率和波长不能在同一设备上显示,如果想同一设备上显示,电脑就会报错,这说明系统是正常的,只是将系统不能理解和计算的排除了。”李韶华停顿了一下,他看了看大家,所有人都是一脸懵。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硬件材料是大自然中存在的,而软件是依靠人类意识创造出来的。不同的文明写出来的软件肯定不一样,也不能兼容。但是人类写出来的软件却能计算其他文明发出的信号,但是不完美,却依然被系统接收,应该是强迫系统接收的!”
“那个李博士,能不能说的简单点?”钟时昌说。
“嗯,其实我的意思就是这个信号的作用点不在设备上,而是在人类身上!”说到这,李韶华又观察了在场的人,除了赵齐,其他人似乎都不明白,他喝了口水接着说:“就是说这个信号其实是我们的身体接收到的。”
“可是照你这么说为什么我能在设备上看到,而且会对地球上的电子设备产生影响和干扰?”周翔说。
“这个问题很简单,人类没有能力解码无线电波。可我们的身体接受到了,信号要让人类知道,它就要想办法,让人知道收到了这个信号。所以它在我们的感官上进行刺激,让身体做出反应。这样大脑就能知道,哦!有这么个信号。”李韶华说。
“所以你的意思是,我们所看到的这些频率啊,波长,还有喇叭的噪音,屏幕的闪烁都是信号对大脑的刺激所看到的幻觉?!”钟时昌说。
“这太玄幻了?”张乾说。
“的确玄幻,其实我们看到的频率,只是信号随便选的,波长也是,所以它没有按照人类的逻辑思维来选择,看起来就是随便选的,因为人类需要这个,人类认为任何信号载体都必须有频率,有波长!”李韶华说。
“那为什么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一样的?”钟时昌说。
“因为人类的基因是一样的,这才是这个信号最聪明的地方,它知道我们是谁,或者说这个信号就是给我们的,它对于人类做出的反应就像是设定好的一样。我认为这个信号是有人刻意发给我们的!”李韶华说。
这番言论让所有人吃惊,除了赵齐。其实他们大多都还不是很明白李韶华说的,赵齐知道他,只是不太认同。不过到现在为止,李韶华可能是对的。
会议室里很安静,大家都在努力的理解李韶华说的话,钟时昌也是,可是这毕竟是开会,不能一直这么冷着,而且这个话题并不是今天会议的主题。
“好了,李博士的见解很独特,给了我们新的方向,现在我们回到我们手上的数据上。张教授,你是这方面的专家,你怎么看?”钟时昌说。
“这份数据虽然只是月表160米的密度,但是它反应出了一个趋势,我们都知道,越靠近内部,密度会越大。如果用这个数据来做为月球的平均密度的话,月球会比现在小的多,如果体积不变,那么质量就会发生变化,但如果这两者都不变,那就只有一种情况,月球是空的。至于内部的空洞有多大,这就要看临界值是多少?”张乾说。
“什么临界值?”钟时昌说。
“月球岩层肯定不止160米厚,越深入密度越高,月岩厚度也会变薄,但是密度不会无限上升,会有一个界限,这个界限就是临界值,月岩厚度和密度上升趋势之间有一个交点,这个点就是密度最大值,超过这个值,就会失控。想想看,如果密度很高,那么厚度超薄,薄到只有160米,那么这个密度就会和我们所测到的不一样,要高出很多。这就不正常了,所以密度上升趋势会有一个顶点,我们现在需要把这个顶点找出来。”张乾说。
“关于你说的顶点,我已经叫人在算了,估计还要点时间!”钟时昌说。
“不过就算我们知道了月岩厚度,我们又能做什么?”赵齐说。
这句话让所有人沉默,目光都聚集在钟时昌身上。难道我们要上去吗?然后呢?
叩……叩……叩,一阵敲门声打破了沉默。
“进来!”钟时昌说。
进来一个人走到钟时昌身边说:“钟局,出来了!”说完给了他一张纸,然后走出去。钟时昌看着手中的纸说:“我手上拿着的就是月球岩层的厚度,我们利用建立计算机模型的算出,月岩厚度为380倒420公里。”说着他看了看会议室里的人。有些正在交头接耳的议论着。
“你们刚才不是问我,我们能做什么吗?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们了,我们要上去!”钟时昌说。
“上去?上去做什么?打洞?”张乾说。
“是的,我们要打穿它!”钟时昌说。
议论的声音变大了。
“如果你刚才没说错,那是380公里!!”张乾说。
“我没说错,是380公里!”钟时昌肯定的说。
“我要提醒一样,目前人类钻的最深的洞也就12公里,还是在地球上打的,要在月球上打洞,380公里不可能!”张乾说。
钟时昌看看手上的纸又看了看在场的人:“这是在探测前国家就已经决定的,一旦探明月球是空心的,这个任务马上就启动,所以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想办法解决困难!我还要在说明一下,月球上这个洞,不是小洞,是要一个能让人和设备进出的洞。”
张乾听到这个决定觉的太异想天开,虽然他没有明说,但是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
“小杨,之前的任务完成的很好,所以这次还是由你和张教授来负责。”钟时昌说。
听到自己的名字,让张乾不爽。他并不认同这个,也不支持,但是却要他来负责,让他觉得不能接受:“钟局,我要说一下,要打一个能容纳人和设备进出的洞有,我们也打过,虽然没有这么深,但是这些设备根本不能送上月球,也更不可能在月球上正常工作。”
“这就是你们要解决的问题,想办法,把设备送上去,并让他能工作。”钟时昌说。
“这不可能!这个任务,我不会接受,所以你另找他人吧!”说完张乾起身离开了。
“其实你们是不是也觉得这个任务有点强人所难?”钟时昌笑了笑说:“我也这么觉得,我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跟你们一样,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可是现实是我们不去,别人也回去,月球有多重要我想各位都知道,加上这次的事件,月球成了所有人都在觊觎的蛋糕,我们不想办法,等到别人想出办法的时候,就晚了,所以月球上这个洞一定要打,不管要花多少钱多少时间!各位有信心吗?”
听到这句话没人回答,现在这不是信不信心的问题,而是能不能。
赵齐玩弄着手上的笔,李韶华只是呆坐在旁边,其他人也回避着,不想多说什么?
“小杨,你先带着做吧,张教授那边,我会再和他聊聊!赵教授和李博士也一起帮忙吧!”钟时昌说。
“好的!”杨佳伟回答道,显然没什么底气。
“可以!”赵齐说。
李韶华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那就这样吧!散会!”
大家陆续离开了会议室,钟时昌坐着没动,赵齐和李韶华也没动,待其他人都离开后,里面只剩下三人。
钟时昌见他们没有离开,便说:“两位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能告诉我你们具体是怎么打算的?”赵齐说。
钟时昌没有说话,就这么安静地坐着,而赵齐和李韶华也就这么安静地等着,大约过了几分钟,钟时昌说:“其实在我们上次会议结束后,我就被叫到中央开了一个秘密的会议,在会议中就决定,一旦发现月球是中空的,必须想办法,上去并探明月球内部的情况。目前,我们是第一个知道月球岩层厚度的国家,不过据我所知,美国也计划下个月发射探测器。所以这些他们迟早也会知道,但现在我们在时间上有优势,我们必须把握住这个优势,你们应该知道解开月球的秘密能为我们带来什么!你们都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之一,所以这个任务没有你们不行。”
赵齐和李韶华互相看了看,他们也知道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是好奇和求知欲是人的本能,他们也想知道月球内到底有什么,所以他们一定会竭尽全力想办法,不止是为了国家也是为了他们自己心里的疑问。
“那没什么,我们先走了!”赵齐说。
钟时昌点了点头。两人离开后来到室外,杨佳伟也在这,他坐在路边的椅子上,脚下有三四个烟头,嘴里还叼着一根。他们走了过去,坐在椅子上。
“还有烟吗?”赵齐说。
杨佳伟拿出一包烟:“这是刚买的。”说着递给了他。
“我以为你不抽烟的!”赵齐说。
“是很久没抽了,今天就是想抽!”杨佳伟说。
赵齐拿出一根给了李韶华,自己也点了一根。吸了一口,又接着一口,三人就这样坐着,抽着烟。不知坐了多久,地上十几个烟头,还剩下两三根了。
“还有几根,都抽了吧!”说着三人又点上了,这期间没人说话,只是安静地抽着烟一根接一根。眼前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其实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他们关心的是收入,生活,结婚生子。尽管在网络上很嗨,但也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谈。全国也没有几个人真正关心月球上有什么。但是对于在坐的三人,现阶段月球就是他们的梦,可能是噩梦也可能是美梦,只有做了才知道。
烟终于抽完了,短暂沉默后,杨佳伟说:“你们接下来干嘛去?要有空的话,陪我喝几杯?”
“也好,上次咱们没喝过瘾,今天找个地方继续!”李韶华说。
三人起身叫了辆车。
“去哪?”
“帮我们找个能安静喝酒的地方!不要去酒吧,太吵!”李韶华说。
“好的,我还真知道这么个地方!”
说完,司机师傅开车出发了。车在马路上穿梭,拐过几条路口,向着市中心开去。这市中心能有安静地地方吗?可能这几个人心里都有疑问。很快车开到一个胡同里,在一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门口停下。
“到了!”
几人下车看了看,这里不像是可以喝酒的地方吗?
“师傅,没搞错吧!”杨佳伟说。
“没错!看到那个牌子了吗?”
三人顺着他说的方向望去,有一个不起眼的门店,没开门,屋檐下挂着一个写着酒的门幅,就像古代的酒寨一样。几人走过去,门关着,杨佳伟试着敲了敲门,很快门开了。一个留着胡子有点微胖的男人站在那,热情的邀请他们进去。进去后才发现,这里面别有洞天,摆着十几张桌子。但是屋内人不多,只有三四张桌子有人,里面光线并不是很亮,看起来不像正规场合。杨佳伟一行人走到一个角落里,让老板上了瓶二锅头。
“你们这里是正规的吗?”杨佳伟问老板。
老板笑了笑说“你们是第一次来吧?”
三人点点头。
“我开这个店,也只是无聊,找点事情做,有事没事可以和三五个朋友聊聊天,也可以为那些喜欢安静的人提供地方,我这知道的人不多,平时来的也都是认识的,放心我这是正规的。”老板说。
既然这样,他们也没什么顾虑,酒上来了,杨佳伟给两人倒上酒。
“为前面的任务顺利完成干一杯!”杨佳伟说。
“来……”
小口杯三人一饮而尽。喝完又倒上。
“这一杯就为我们接到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干了!”
再次一饮而尽后赵齐说:“既然你知道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你为什么还接下了?”
“你们觉得有拒绝的可能吗?就算我拒绝了,也会有其他做,既然如此为啥不自己做,,虽然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是人生不就是探索未知吗?没试过怎么知道结果!而且我也不想自己将来后悔!”杨佳伟说。
“说的好!为你说的再干一杯!”李韶华说。
连续干了三杯后,杨佳伟感觉有些上头了。
“那你有什么打算?”赵齐说。
“打算,没有!一点都没有!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杨佳伟说。
“也是,现在不想这些!困难总有解决的办法,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李韶华说。
酒杯又满上了,杨佳伟端起酒杯跟两人碰了一下,一口干了。赵齐和李韶华叫他干了,,自己也只好干了。不过看来杨佳伟的酒量不怎么好,这杯下去后,他开始晃起来,整个人都有点恍惚,看来是已经有点醉了。他又给自己到了一杯,看起来他今天是有意来买醉的。赵齐和李韶华都不太明白他为什么这样,只好陪着他。这次他没有和他们碰杯,而自己喝了。还好不是那种喝醉了耍酒疯的人,他只是安静地看着一个点发呆,赵齐问他他也不回答,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其他的完全听不到。赵齐对李韶华说:“这孩子看来是不行了,再和下去肯定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