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柱外科学
- 王自立 施建党 金卫东
- 8字
- 2020-08-26 17:06:12
第四章 上颈椎损伤
第一节 寰椎骨折
寰椎骨折是Jefferson于1920年最先描述的,一般分为三种类型:I型,寰椎后弓骨折;Ⅱ型,寰椎侧块骨折;Ⅲ型,寰椎前后弓双骨折,即通常所说的Jefferson骨折或爆裂性骨折。此外尚有一种其他类型的骨折,寰椎前弓的水平骨折。这种分型对于明确损伤机制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是很重要的。骨折可致颈椎严重不稳,未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发生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寰椎骨折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枕部的稳定性及其生理功能,解除神经压迫和防止迟发性损伤。多数作者主张非手术治疗,认为不管骨折是否稳定,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单纯的寰椎后弓骨折仅需颈领石膏固定便可愈合,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骨折常伴有其他颈椎的损伤,最常见的是后移位的Ⅱ型齿状突骨折和I型创伤性枢椎前滑脱,在这种情况下,治疗主要针对这些损伤。对侧块骨折和Jefferson骨折可用轴向牵引使骨折复位并维持4~6周,然后头颈胸石膏固定直至骨折愈合。尽管如此,为获得伤后枕寰部的永久性稳定,仍有作者主张采取手术治疗,通常采用寰枢椎固定术和枕颈融合术,前者更符合生理要求,包括前路或后路的寰枢椎融合术、经关节螺钉固定术等;后者可于损伤早期施行。且可确保枕寰枢椎的稳定,但颈椎的运动功能丧失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