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观念史
更新时间:2025-04-25 18:56:27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观念史》系统梳理了从新中国成立到2016年当代中国文学批评观念的发展情况。书稿按“史”的顺序,提炼出“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建设与深化、困境与复兴的线索,深入分析了“文艺批评与文艺意识形态建设”“科学方法论在文学领域的历险”“文学是人学”等具有标识性、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并做出客观评价。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高建平等
- 会员本书以宏观的总体概括和分阶段具体探讨相结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理论研究思潮和学人思想及著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即以“序”勾勒整个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的演进脉络与分章论述不同时期的各自特点、评价学者们著述的价值相结合,综合、推绎大量文献,针对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学人论说而有的放矢。文学理论66.2万字
最新上架
- 会员认识屈子《楚辞》,有两个要点必须牢记:一是《离骚》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所谓“伯庸”乃是楚武王长子,封于夔子国,夔字的促音(入声)就是“屈”或“甲”。伯庸的长子屈瑕由此得姓氏,成为屈氏家族的始祖。二是屈子《楚辞》通过南北两条途径被完整保存下来,北方的途径是汉高祖九年,迁徙楚国的屈、景、昭三族和齐国田氏充实关中,屈子《楚辞》由屈氏家族作为传家之宝传入关中,为贾谊所及见。南方的途径,文学41.3万字
- 会员这是第一部论述日本新华侨华人文学的专著。该著将日本新华侨华人文学史放在全球语境中进行考察,发掘其特殊性、重要性及填补空白的必要性,提出三十年的三个阶段论,角度新颖,资料翔实,论从史出,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反映历程与面貌的研究成果。本书研究日本新华侨华人文学三十年(1990—2020),对应(或连接)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1917—1949),具有填补空白的创新意义。在全球化语境下,日本新华侨文学26.2万字
- 会员桐城派作为清代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与清代学术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第一,作为清代理学中坚的桐城派在发展轨迹上与清代理学存在相似性;第二,它与清代汉学之间存在既相争又兼容的复杂关系。桐城派在有清一朝居于学术正统的地位,清朝灭亡后又被斥为“谬种”。这种学术及政治地位上的大起大落使桐城派具有了学术研究上的典型意义,对桐城派学术思想流变的梳理,不仅有助于对中国近代学术思想流变的认识,也文学17.6万字
- 会员中国现代南方民族文学话语体系由启蒙、民族、传统、阶级、救亡、建设、现代、新启蒙、先锋、女性与生态话语等组成,随着20世纪20-40年代、50-70年代与新时期的时代变迁而发生阶段性嬗变,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组合,贯穿着启蒙与救亡、阶级与民族、现代与传统等话语之间的碰撞、交流与对话,凸显着民族、时代与国家的属性与变迁,并从阐释、强化中华多民族国家认同与超越虚无主义等方面对南方民族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文学24.6万字
- 会员本书分三大部分,分别从文本细读、史料研究和学人评议等方面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了专题性的研究。“文本与方法”注重文本细读,从具体的文本出发,利用新批评的细读原则和形式主义文论的叙事学方法,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对文本的人物形象、叙事艺术、主题意蕴等多方面深入开掘,力图得出一些创新性的结论。“史料与问题”主要是从文学史料、文学期刊、文学版本等文献出发,采用无征不信、论从史出的史学原则出入于文学历史,在触文学27.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