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与典范:慧皎《高僧传》书写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张力与典范:慧皎《高僧传》书写研究

刘学军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化文化研究18.7万字

更新时间:2023-10-08 11:35:13 最新章节:专家推荐意见二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共六章,前两章探讨以慧皎《高僧传》为代表的中古僧传书写的内在肌理,后四章则以安世高形象、“太武灭佛”事件、佛陀跋陀罗“被摈”事件、法显“南下向都”事件这四个个案的形式揭示中古僧传书写过程中所充斥着的各种张力。一方面从“面”层面上进行架构,另一方面是从“点”层面上加以楔入,点面结合,以较为深入的方式揭示《高僧传》的书写特征。本书一方面有意突破既往从史实考订角度研究中古僧传的取径,聚焦中古僧传文本自身,发掘中古僧传特有的文学书写特征;另一方面关注文本的修辞、叙事,以及背后所呈现的意义和其中蕴藏的社会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关系。它试图从《高僧传》的具体书写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求一种宽视野、多维度的阐释。
上架时间:2022-08-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刘学军
主页
  • 会员
    习近平治国理念隐含着宏大的治国使命,这种治国使命可以高度概括为“五个重塑、重建或重构”:重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形象、重建中国的官场、重构中国的秩序、重构中国的价值、重构中国的发展方式。“创业、创新、创牌”可以改变中国,它不仅能够帮助中国经济顺利地实现转型升级,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还能够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现代化,为中国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刘学军中国政治24.2万字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涉及民俗、传统手工技艺、传统音乐类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包括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藏族赶马调。本书首次全面详实地介绍了各种文化遗产的形成衍变、发展脉络、基本内容、表现形态、基本特征、价值与功能、代表性传承人存续状况,以及传播与影响,并辅以曲谱、照片等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大大增强了全书的资料性、学术性和可读性。
    王显晖 阿牛木支 安图主编文化13.9万字
  • 会员
    书中义湘研究诸篇论文的主题涉及义湘的无我报心思想与戒律观,义湘及其后学的一乘思想,华严宗僧人对义湘《华严一乘法界图》题名的解释,以及东亚佛教史上义湘叙事的演变及意义;华严学研究主要探讨了7至10世纪东亚华严学中十佛说的历史演变,呈现出东亚佛教视域中华严宗思想发展的地域特征;澄观研究涉及澄观的人性观及其对普贤菩萨的看法;《大乘起信论》研究则利用华严宗祖师的相关注疏,重点考察了该论的关键概念“体相用”
    刘成有主编文化10.8万字
  • 会员
    《莎士比亚的女人们》是美国知名学者弗兰克·哈里斯《1855—1931》于1912年在美国出版的一部研究莎士比亚作品人物与作者关系的一部学术著作。该书试图分析并描述(即便是形象模糊的)进入诗人莎士比亚生活中,或者是影响了其艺术创作的所有(共四位)女人:他的母亲、他的妻子、他的情人、他的女儿。弗兰克·哈里斯说:“的确,如果艺术家可以算是上帝派来的密探,那么,他则把自己所有的崇敬都奉献给被柯勒律治称作‘
    (美)弗兰克·哈里斯文化14.4万字
  • 会员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区域文学委员会、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积十年之功打造的学术品牌,是全国致力于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学人共享之重要研究平台。第9辑收文21篇,洪子诚先生特稿之外,设栏目6个。“区域文化与古代文学”“区域文化与抗战文艺研究”“区域文化与外国文学研究”是常设栏目,呈现南北学者新收获。作家专题研究栏目,特推“巴蜀作家研究·巴金”,刊发中坚新秀新成
    周晓风 凌孟华 杨华丽主编文化23万字
  • 会员
    本书回顾“80后”作家出道以来二十余年的历史,认为“80后”文学是理解这代人的精神窗口,也是这代人献给世界的精神财富。本书系统研究十余位“80后”作家,以聚木成林、汇涓成海的方式,探究这代人的生命体验和精神特质,反思青年作家如何潜入传统,求真问道,在熙攘之世,修己度人,传承人文精神,赓续文学荣光。
    黄江苏文化20.2万字
  • 会员
    中世纪英国曾经有过非常繁荣的戏剧活动,而流传下来的比较完整的戏剧文本却只有4套神秘连环剧(共约147部单剧)和极少几部道德剧及圣徒剧。对这4套神秘连环剧的深入研究也就成为认识英国早期戏剧传统——也是莎士比亚所植根的本民族戏剧传统——最为重要的途径。本书深入戏剧文本,追溯了神秘连环剧丰富的材料来源,剖析了戏剧中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及这些人物形象塑造中表现出来的人性化、性格化、喜剧化、功能化、同时代化等
    程小娟文化20.5万字
  • 会员
    村落研究是民间文化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而传统中国村落的地缘共同体问题对于民间文化研究领域而言既是最基础的问题,也是最有争议的部分之一。民间叙事是民间文化主体的观念意识、日常生活方式、语言艺术传统与历史传承共同形成的文化综合体。本书以大量浙南地区的村落民间叙事材料为研究对象,围绕村落民间叙事传统,解析其所反映的村落“本地”观念。通过对村落民间传说中存在着普遍性的“权利图式”,形成一系列自我界定、自我
    屈啸宇文化14.9万字
  • 会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文明危机与大众旅游的兴起造就了战后德国的中国旅行热,彼时的中国以其文化与文明的多样性吸引着诸多魏玛德国旅行者,并成为其游记书写的重要对象。本书以魏玛共和国德语游记中的中国城市书写为研究对象,探究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如何成为德国旅行者想象现代中国的媒介,并剖析其现代中国想象背后的德意志现代性想象。魏玛共和国德语游记中的中国城市书写一方面通过对中国现代性的正面想象与建构寻求有别
    陈雨田文化12.5万字
  • 会员
    古代日本在建设律令制国家过程中,模仿唐制建立了自己的科举选士制度。现存奈良平安时代的对策文便是日本模仿唐制实行“以策取士”的产物。由于受通行文学观念影响,对策文曾长期被排斥在文学范畴之外。各种文学史和比较文学著述,也很少涉及对对策文的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的评价。本书以唐代试策文化东渐为视角,采用细部考证和宏观把握相结合的方法,在对日本奈良平安时代的科举试策制度进行详细考述基础上,重点对日本古代对策文
    孙士超文化17.8万字